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03:58:31 1
專利名稱: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冷發電機組的底盤結構,具體地說是一種帶有通風 結構起通風作用的封閉式風冷發電機組的底盤。
背景技術:
封閉式風冷發電機組的底盤, 一般在底盤的底面以及底盤的側面設有進風 口。機組外的空氣從各進風口直接進入發電機組內部,不同進風方向的空氣流 可能相互幹擾,從而影響冷卻效果。另外,現有的封閉式風冷發電機組的底盤 上也很少設置出風口,空氣流只能從機組的上部排出,造成機組內部零部件布 置的局限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不足之處,從而提供一種對空氣流的方向 進行導向,以增加冷卻效果的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包括底盤,特徵 是所述底盤的前後兩側面分別設有前側左進風口、前側右進風口、後側左進風 口及後側右進風口,所述底盤上設置有第一進風道、第二進風道及第三進風道, 前側右進風口及後側右進風口與第一進風道相對應;前側左進風口與第二進風 道相對應,後側左進風口與第三進風道相對應。
所述底盤的底面中間設置有左右方向延伸的第四排風道,第四排風道的頂 部左側開有第四排風道通風孔,其右端開口於所述底盤的右側面上。所述第四 排風道的右端設有通風板擋板。所述底盤的底面還設置有底面前進風口及底面 後進風口。所述底面前進風口及底面後進風口的外側設有擋風板。所述第一進 風道上開有第一進風道通風孔,第二進風道上開有第二進風道通風孔,第三進 風道上開有第三進風道通風孔。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 本實用新型在底盤內部設有專門的風道,通過風道來引導空氣流的流向, 將空氣流引向機組內部溫度高的部位,增強了冷卻效果。
2、 本實用新型的風道分成進風通道和排風通道,底盤既有進風作用,也有 排風作用,底盤功能多,布置緊湊。
3、 第四排風道上設置有通風板擋板,防止排出的熱風上竄。
34、底面進風口設有擋風板,可以阻止空氣中的灰塵進入機組內部,也起到 防止噪音外洩的功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後視圖。
圖6為圖3中的A-A剖視圖。
圖7為圖3中的B-B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本實用新型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圖1 圖7所示,包括底盤l,動力左支架2,第四排風道3,放油槽4,第 三進風道5,底面後進風口 6,動力右支架7,第一進風道8,第一進風道通風 孔9,通風板擋板10,第二進風道11,底面前進風口 12,第四排風道通風孔 13,第一進風道左板14,第一進風道右板15,前側右進風口 16,車輪軸17, 前側左進風口 18,第三進風道通風孔19,擋風板20,放油槽擋板21,後側左 進風口22,後側右進風口23,第一進風道蓋板24,第二進風道通風孔25等。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從總體上來看近似為長方體,頂面開口,呈盒狀。 本實用新型的主體部分是底盤l,底盤1具有5個面,分別為前側面、後側面、 左側面、右側面及底面。底盤1由鋼板衝壓、折彎後焊接成型。
如圖2、圖5所示,底盤1的前後兩側面分別設有前側左進風口 18、前側 右進風口 16、後側左迸風口 22及後側右進風口 23。四處進風口均分別為一組 長圓形豎槽。
如圖1、圖3所示,前側右進風口 16及後側右進風口 23與第一進風道8相 對應,第一進風道8上開有第一進風道通風孔9。如圖6、圖7所示,第一進風 道8近似為一長方體管道,由第一進風道左板14、第一進風道右板15、第一進 風道蓋板24與底盤1的前側面、後側面、右側面及底面圍成。第一進風道左板 14由鋼板折彎成角鋼狀,與底盤1的底面焊接。第一進風道右板15也由鋼板折 彎成角鋼狀,與底盤l的右側面焊接。第一進風道蓋板24為一平板,中部開有 長方形的第一進風道通風孔9,第一進風道蓋板24用螺栓連接在第一進風道左 板14和第一進風道右板15上。如圖l、圖3及圖7所示,前側左進風口 18與第二進風道11相對應,第二 進風道11的後側面上開有長方形的第二進風道通風孔25。第二進風道11也近 似為一長方體管道,由折彎的角鋼狀鋼板焊接在底盤1的前側面和底面,其右 側與第一進風道左板14焊接,其左側與底盤1的左側面之間有一段空隙。
如圖l、圖3及圖6所示,後側左進風口22與第三進風道5相對應,第三 進風道5的前側面上開有長方形的第三進風道通風孔19。第三進風道5也近似 為一長方體管道,由折彎的角鋼狀鋼板焊接在底盤1的後側面和底面,其左右 兩側分別與底盤1的左側面和右側面之間有一段空隙。
如圖l、圖3及圖6所示,底盤l的底面中間設置有左右方向延伸的第四排 風道3,第四排風道3的頂部左側開有第四排風道通風孔13,其右端開口於底 盤1的右側面上。第四排風道3是由折彎的槽鋼狀鋼板焊接在底盤1的底面而 形成。第四排風道3的右端設有通風板擋板10,防止排出的熱風上竄。
如圖1 圖7所示,底盤1的底面還設置有底面前進風口 12及底面後進風 口 6。底面前進風口 12及底面後進風口 6分別為一組前後方向水平長圓槽。底 面前進風口 12及底面後進風口 6的外側設有擋風板20。擋風板20由鋼板折彎 成槽形,用螺栓固定在底盤1的底面上。擋風板20可以阻止空氣中的灰塵進入 機組內部,也起到防止噪音外洩的功能。
如圖1 圖7所示,底盤1的底部下面左右兩側焊接有前後方向上的2根車 輪軸17,用以安裝4隻車輪。底盤1的底面左右兩側焊接有動力左支架2、動 力右支架7,動力左支架2與動力右支架7也是由鋼板折彎成槽鋼形。底盤1的 底面還焊接有放油槽4,與其位置相對應處的底盤側面上焊接有放油槽擋板21 。 放油槽4的作用是排出發動機的機油。
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進風道8、第二進風道11、第三進風道5以及第四排 風道3的空氣流方向如圖3中的虛線箭頭所示。本實用新型用於風冷發電機組 時,發動機與發電機同軸安裝於動力左支架2和動力右支架7上,發動機位於 左側,發電機位於右側,發動機的油底殼位於第四排風道3的第四排風道通風 孔13的上方,發電機位於第一進風道8的第一進風道通風孔9的上方。發電機 的風扇位於發動機與發電機之間,從第二進風道11和第三進風道5以及底面前 進風口 12和底面後進風口 6抽吸空氣流。
為了使發電機組布置更緊湊,第二進風道11和第三進風道5還兼做其他零 部件的支座,第二進風道ll作為電瓶的支座,第三進風道5作為電器的支座。
權利要求1、一種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包括底盤(1),其特徵是所述底盤(1)的前後兩側面分別設有前側左進風口(18)、前側右進風口(16)、後側左進風口(22)及後側右進風口(23),所述底盤(1)上設置有第一進風道(8)、第二進風道(11)及第三進風道(5),前側右進風口(16)及後側右進風口(23)與第一進風道(8)相對應;前側左進風口(18)與第二進風道(11)相對應,後側左進風口(22)與第三進風道(5)相對應。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其特徵在於所述底盤 (1)的底面中間設置有左右方向延伸的第四排風道(3)。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其特徵在於所述第四 排風道(3)的頂部左側開有第四排風道通風孔(13),所述第四排風道(3) 右端開口於所述底盤(1)的右側面上。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其特徵在於所述 第四排風道(3)的右端設有通風板擋板(10)。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其特徵在於所述底盤 (1)的底面設置有底面前進風口 (12)及底面後進風口 (6)。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面 前進風口 (12)及底面後進風口 (6)的外側設有擋風板(20)。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 進風道(8)上開有第一進風道通風孔(9)。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 進風道(11)上開有第二進風道通風孔(25)。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 進風道(5)上開有第三進風道通風孔(1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冷發電機組通風底盤,特徵是所述底盤的前後兩側面分別設有前側左進風口、前側右進風口、後側左進風口及後側右進風口,所述底盤上設置有第一進風道、第二進風道及第三進風道,前側右進風口及後側右進風口與第一進風道相對應;前側左進風口與第二進風道相對應,後側左進風口與第三進風道相對應。本實用新型由於在底盤內設有風道,通過風道來引導空氣流的流向,將空氣流引向機組內部溫度高的部位,增強了冷卻效果。由於風道分成進風通道和排風通道,底盤既有進風作用,也有排風作用;由於底面進風口設有擋風板,可以阻止空氣中的灰塵進入機組內部,且可起到防止噪音外洩。
文檔編號F01P1/06GK201273209SQ20082016141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8日
發明者肖亨琳 申請人:無錫開普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