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的七個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
2023-04-22 03:37:02 1
1992年4月6日,「基地」系列、《我,機器人》的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在美國紐約逝世。20年後再回望阿西莫夫,依然覺得其高不可及。他有著一連串的榮耀頭銜,細細數下來五分鐘也列舉不完,「科幻三巨頭之一」是最常見的,「生物化學博士」相對平凡一些,「門薩高智商協會副會長」聽上去要崎嶇許多。今天讓我們的思維開拓一些,來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阿西莫夫,我們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器人三定律
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械倫理學。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眾所周知,它通過三定律的形式,從倫理上規定了對人類的保護。如果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械倫理學的定義和發展,人們也不會意識到機器會反過來傷害人類。
讓我們來臆想一下,2014年,谷歌實驗室推出了商業應用的機器人駕駛員,機器人從此走入民用。2016年,機器人產業一舉超越網際網路產業,成為市值最大的高科技產業,其中又以安卓機器人公司為最大,由於智慧機器人可以自由用於軍事,私人軍用企業逐漸成為智慧機器人的最大客戶,黑水公司與安卓機器人合併,成立了新黑水公司。2017年,世界經濟崩潰,國家體系正式宣告破滅,機器人正式接管世界,黑客帝國到來。
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小說和電影《我,機器人》
2004年,科幻《我,機器人》公映,列北美年度票房第12,全球票房總計3億4723萬4916美元,主演威爾•史密斯的事業進入第二高峰。
如果沒有阿西莫夫,威爾史密斯2004年只有一部電影作品——為動畫片《鯊魚幫》配音,成績平平。他也沒有接拍到《全民情敵》,事業從此走入下坡路,成為N個過氣明星之一。2008年,威爾•史密斯與周潤發聯合主演《黃石的孩子》,該片成為中國年度票房冠軍。威爾•史密斯成為首位在中國紮根的好萊塢明星。
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星際旅行」系列的巨大成功
1979年公映的首部電影《星際旅行》(即《星際迷航》),阿西莫夫也擔任了顧問工作(未署名)。當然,精良的攝製班底保證了影片的質量;不過阿西莫夫的顧問角色也並非可有可無,他從科學嚴謹性和大眾傳播的角度,給出了非常有參考價值的意見。
如果沒有阿西莫夫的推動,《星際旅行》也許就是一部普通的怪力亂神電視劇,播了三年就告別電視熒幕,更別提那幾部影響深遠的電影版了。太空歌劇也就沒有波及全世界成為主流文化。到了上世紀70年代,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創意,也一定會毫無懸念地被20世紀福克斯拒絕。
傳記作者米歇爾·懷特評價:「阿西莫夫生前為世人留下了雙份禮物:首先,他留下了一批精彩紛呈的小說和扣人心弦的故事,這將使世代的讀者大飽眼福;其次,他的非小說類作品令讀者心中充滿了敬畏,驚嘆宇宙的不可思議。縱觀阿西莫夫一生,他並未找到治癒癌症的新方,也不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更沒有車輪底下勇救兒童的壯舉,但他是一流的知識傳播者,一個帶領其他人進人宏偉壯觀。給人以啟迪的人類知識迷宮的人,為此人們將永遠銘記他。」大家關於阿西莫夫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關注並留言給科技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