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蓑衣渡戰役簡介 太平軍受挫的原因是什麼

2023-04-01 23:50:37 2

  蓑衣渡是湘江上的一個渡口,在全州城東北,行陸路才十裡,行水路則有十二裡。過蓑衣渡五十裡,即可經黃沙河水路進入湖南。蓑衣渡一戰,是清廷戰勝太平天國、苟延殘喘的關鍵之戰。"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如無蓑衣渡之戰,長沙陷落,湖南盡入太平軍之手,丁憂的曾國藩必不能回鄉募勇甚至會為太平軍所俘,曾、胡、左、李諸中興名臣永無出頭之日,歷史上將不再有湘軍這一支武裝。

  介紹

  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路碑》說:「蓑衣渡大道,系楚、粵往來通衢,山徑崎嶇,行路多難」。道光五年(1825年)立的《路碑》說:「蓑衣渡大路,上通州城,下達湖南,雖非關津,實為通衢」。可見,它是太平軍北進的必經之路。據實地考察,當年太平軍與清軍的戰場並不是在蓑衣渡口,而是在渡口東北約三華裡之水塘灣。因為蓑衣渡口水深如潭,江忠源於二、三天內根本不可能在那裡打樁塞河,而且渡口岸邊的六梅塘,地勢平坦,無險可守,但水塘灣灘多水淺,枯水時可涉水而過,舟船難通,其左岸的獅子嶺,高可三百餘米,密林深箐,地勢險要,正是江忠源設伏堵擊之地也。方志云:「獅子嶺在長鄉,去城北十五裡,地名奧塘」。不能不指出,簡又文之採訪調查並沒有弄清楚戰場的確切地點,也弄錯了戰場與州城的實際距離,應予訂正。

  據載:清朝統治者獲報太平軍攻陷全州,「擄馬擄船,水陸並進,兇焰益張」;「又大張偽示,欲直撲長沙」。乃在一天之內連下四道上諭,嚴令賽尚阿「飛飭各路將弁督帶兵勇,或由間道繞越賊前;或跟蹤緊迫,使賊無暇喘息」,並指明「全州與湖南水陸兼通,水路尤關緊要,或設法阻其行舟;或於要害地方密置兵船,暗藏槍炮,截擊尾追,俾匪船不能順流直下,方為萬全」。清軍「厚集兵力」的布防部署是:提督鮑起豹駐屯永州。總兵孫應照防守湘桂交界之黃沙河。和春率領之七千清軍扼守距州城北十五裡之太平鋪,「首當賊衝」。提督餘萬清奉命趕赴道州堵截。劉長清等部清軍則尾追不舍。江忠源率領的楚勇千餘人原是追兵,尾隨劉長清等部之後,由桂林至全州。他深恐太平軍繼續北進,攻取其家鄉湖南新寧,乃急忙趨前阻擊。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先軍橋頭(即太平橋橋頭,位於獅子嶺附近的橋渡村旁),堵其西竄新寧之陸路;並釘塞河道,斷其北竄零陵之水路。」他還急請和春速派兵「於河東紮營,以為合力攻剿之計」。然而,和春懾於太平軍之聲勢,不肯「分兵扼截」;只檄調非已統屬的張國梁部前往東岸防堵。張國梁尚未到達阻擊地點,蓑衣渡的戰鬥便已經打響了。

  6月5日(陰曆四月十八日),太平軍的船隊蔽江而下,陸路沿江行進。當船隊通過蓑衣渡口,下駛到水塘灣過險灘時,發現狹窄的河道已被清軍「伐木作堰」所堵塞,船隻因無法前進而密集江面,遭到左岸獅子嶺江忠源伏兵居高臨下的猛烈轟擊。太平天國領導人措手不及,只好把擁擠不堪,亂成一團的船隻橫亙江面,搭成溝通東西兩岸的浮橋,搶佔河岸陣地,倉猝還擊。其陸路部隊聞炮聲也急行靠攏救援。據清方記載:十八日,清軍「用劈山炮向河流釘塞處徹夜轟打」。十九日黎明,太平鋪方面的清軍「分路攻剿」過來,「賊船二百餘只已在蓑衣渡江心泊如營壘,兩岸安設大炮。我兵一進,賊槍炮如雨。和春親督兵勇四路奮攻,該逆亦死力拒敵數時之久。賊匪情形,頗為迫蹙」。儘管太平軍奮勇拒敵,不讓清軍靠近江岸,並殺傷了不少敵人。但經過二晝夜的激戰,仍無法疏通航道前進。在前有阻敵,後有追兵,多面受敵,無法立足的危急情況下,太平天國領導人不得不改變沿江而下永州,直搗長沙的原定計劃。於6月7日(陰曆四月二十日)下令舍舟登右岸,「並將船隻自行焚燒,遺棄輜重米糧器械甚多」,在右岸集合隊伍,翻越半邊山,過扁擔坳,向湖南而進,「欲攻永州」。及至永州,「將薄城,以大水不得渡」,「知城中有備,不敢攻,遂趨道州」。6月12日,清軍提督餘萬清「亦棄城不守」,太平軍「乘虛襲道州,踞之」。

  蓑衣渡受挫絕不是「太平軍失敗之起點」,對戰爭全局並沒有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但也應該承認,它是太平軍在廣西期間遭受挫折最大的一次戰役。其損失可以用三句話進行概括:船隻盡毀,輜重盡失,傷亡慘重。關於太平軍傷亡的具體數目、清方記載:一說「悍賊斃者數千」。一說「斃賊千餘」。一說「(賊)被殺者七、八百人」。上述數字都令人難以置信,誇大邀功也罷,主觀臆測也罷,太平軍在蓑衣渡之戰中蒙受一定傷亡卻是毫無疑義的。當時人記述和評論說:「其時所斃賊屍,蔽江而下,衡湘之人皆見之」。「蓑衣渡之戰,賊屍蔽江,自焚其船,遺其輜重婦女,倉皇東奔、為賊從來未有之敗」 。

  綜上所述,太平軍在蓑衣渡受挫的原因,可概括為二點。

  第一,戰略目標與戰役指揮脫節。太平軍自永安突圍的戰略任務是:打出廣西去,揮師北上,建基立業、開創「小天堂」。然而,太平天國人領導卻沒有處理好戰略全局與戰役局部的關係。太平軍本應神速行動,力戒拖延,乘虛奔襲湖南長沙。這是發展革命形勢的戰略大轉移,而不應該費時耗力圍攻全州達十一天之久。事實充分表明:太平天國領導人主觀上犯了輕敵的錯誤,自以為可不費吹灰之力攻下全州城。然而卻事與願違,得不償失,為此而付出了極其昂貴的代價。不僅遭受很大傷亡,連南王馮雲山也在全州受傷而犧牲。太平天國過早地失去了一位忠勇堅毅、能顧全大局和協調內部的傑出領導人,確實是無法彌補的極大損失。正是由子攻城傷亡很大和馮雲山不幸犧牲,使太平軍被仇恨蒙住了眼睛,失去了理智,非竭盡全力打下無關輕重的全州城不可。這是農民狹隘的復仇思想的反映。

  清方記載直言不諱地供認:「是時,湘水盛漲,順流直下,三日可達長沙。長沙方拆修城垣,工不及半,城中空虛無備。賊若猝來,竟可長驅直入,事不可問矣」。又說:「是時,湘水漲,省防尚無備,方拆治城垣。微忠源堵擊,賊船三、四日即抵省。言者謂蓑衣渡一戰,為保全湖南首功雲」。這些說法雖屬推測之詞,但也說明太平天國領導人久攻全州的失策。

  第二,麻痺輕敵造成蓑衣渡之敗。太平軍圍攻全州時。救援的清軍皆膽怯懼戰,在距州城十裡外紮營,畏死不前,坐視不救。於是,太平天國領導人產生嚴重的輕敵思想,自以為清軍不堪一擊。太平軍撤離全州北進,放棄自已所慣用的審時度勢、靈活機動、聲東擊西、迂迴包抄等戰術,居然鳴鑼放炮,大搖大擺地坐轎出城,蔽江而下。如果太平軍在進軍蓑衣渡途中。能先派出先鋒精兵,掃清前進路上之清軍,或使敵堅壁自守,或驅逐阻擊之敵,清除江面上的障礙。其船隊是可以順利通過的。由於太平天國領導人對自己估計得過高,對上帝保佑信賴得太過,麻痺大意,不明敵情,疏於防範,造成了蓑衣渡受挫。酈純先生指出:「其致敗之由,則在行軍不偵敵情。否則,以江忠源千餘之勇,太平軍自不難派隊先行驅逐,疏通江路,不僅不至挫敗,且可照原計劃直攻長沙。

  其時,軍事已歸東王主持,不能不說是楊秀清行軍的一次嚴重疏忽。幸而東(右)岸沒有敵兵,否則局勢將更艱危」。這話是有道理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