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魚漂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21:00:51 1
一種自動魚漂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魚漂,屬於魚漂的【技術領域】;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無需調漂的自動魚漂;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自動魚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漂尾、漂身和漂腳,所述漂腳上設有穿線孔,所述漂身和所述漂腳均設有中空內腔,所述漂腳套設在所述漂身的下端,所述漂身套設在所述漂尾的外周,所述漂尾在所述漂身內上下移動時所述漂尾的底部可與所述漂腳的底部接觸;本實用新型適用於漁具領域。
【專利說明】_種自動魚漂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魚漂,屬於魚漂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魚漂是垂釣時魚兒咬鉤的訊息反應的工具,人們通過魚漂的動作,不但可以判斷魚兒吃食的情況、從而決定提竿的時機,還可以判斷出是什麼魚在咬鉤,所以魚漂是釣魚收穫好壞的重要環節。
[0003]使用傳統魚漂時,每次拋竿都得拋到一定的位置,而幾乎所有的釣魚者都不可能每次拋竿都能拋到固定的水域,因為水域不同,水深也會不同,所以當釣魚者將魚漂和鉛墜、魚鉤一起拋入水中後,都需要對魚漂進行調節,非常麻煩,不僅浪費時間,還會影響到了釣魚收穫的好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無需調漂的自動魚漂。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自動魚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漂尾、漂身和漂腳,所述漂腳上設有穿線孔,所述漂身和所述漂腳均設有中空內腔,所述漂腳套設在所述漂身的下端,所述漂身套設在所述漂尾的外周,所述漂尾在所述漂身內上下移動時所述漂尾的底部可與所述漂腳的底部接觸。
[0006]所述漂尾的底部設置有磁性壓線塊,所述漂腳的底部設置有磁性堵頭;所述磁性壓線塊的底部設置有壓線膠墊;所述穿線孔設置在所述漂腳上位於所述磁性堵頭的上方位置;所述漂腳上端的內側壁與所述漂身的下端外側壁固定連接,使得所述漂腳與所述漂身無法產生相對位移;所述漂尾的底部與所述漂腳的底部接觸時,所述漂尾的頂端位於所述漂身的上方。
[0007]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本實用新型中,漂尾、漂身和漂腳從上而下依次連接在一起,漂身和漂腳均設有中空內腔,漂腳套設在漂身的下端,漂身套設在漂尾的外周,漂尾在漂身內上下移動時漂尾的底部可與漂腳的底部接觸;使用本自動魚漂時,將魚漂和鉛墜、魚鉤一起拋入水中後,由於鉛墜的重力要比魚漂的重力稍大,所以開始時魚漂會和鉛墜一起下沉,當魚漂下沉到一定深度時,由於魚線在穿線孔內可以移動,使得魚漂會在水中保持一個靜止的狀態,這時魚漂露I目,當鉛墜下沉到水底之後,由於魚漂的浮力比魚線和漂腳的浮力大,所以魚漂會開始上浮,由於漂身是空心的、漂尾可在漂身中上下移動,所以魚漂在上升過程中漂尾會自己向下移動,直至與漂腳的底部相接觸將魚線夾住,至此,一次拋竿就完成了,不需要再進行調漂;本實用新型中,還可在漂尾的底部設置磁性壓線塊、在漂腳的底部設置磁性堵頭,在拋竿過程中,當漂尾在漂身中向下移動後,當移動一定距離後,漂尾的磁性壓線塊會和漂腳的磁性堵頭吸合在一起,進而使得夾住魚線的動作更加快速和精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圖1的左視圖的剖視圖;
[0012]圖3為圖2中Al的放大圖;
[0013]圖4為圖2中A2的放大圖;
[0014]圖中:1為漂尾,2為漂身,3為漂腳,4為穿線孔,5為磁性壓線塊,6為磁性堵頭,7
為壓線膠墊。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圖4所示,一種自動魚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漂尾1、漂身2和漂腳3,所述漂腳3上設有穿線孔4,所述漂身2和所述漂腳3均設有中空內腔,即漂身2可為上下均開口的中空殼體,而所述漂腳3的頂部開口,其底部可開口也可封閉,本實施例中漂腳3的底部開口,所述漂腳3套設在所述漂身2的下端,所述漂身2套設在所述漂尾I的外周,所述漂尾I在所述漂身2內上下移動時所述漂尾I的底部可與所述漂腳3的底部接觸;具體地,所述漂腳3上端的內側壁與所述漂身2的下端外側壁固定連接,使得所述漂腳3與所述漂身2無法產生相對位移,而所述漂尾I的底部與所述漂腳3的底部接觸時,所述漂尾I的頂端位於所述漂身2的上方。
[0016]所述漂尾I的底部設置有磁性壓線塊5,所述漂腳3的底部設置有磁性堵頭6,而所述穿線孔4可設置在所述漂腳3上位於所述磁性堵頭6的上方位置,具體地,磁性壓線塊5和磁性堵頭6的磁性相反,當漂尾I在漂身2中向下移動一定距離後,磁性壓線塊5會和磁性堵頭6緊緊地吸合在一起,將魚線夾在中間;所述磁性壓線塊5的底部可設置壓線膠墊7,當磁性壓線塊5和磁性堵頭6吸合後能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保護磁性壓線塊5和磁性堵頭6的相互接觸面。
[0017]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的過程中能自動的將魚線夾住,不需要再花費多餘的時間去進行調漂動作,實用性極強,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魚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漂尾(1)、漂身(2)和漂腳(3),所述漂腳(3)上設有穿線孔(4),其特徵在於:所述漂身(2)和所述漂腳(3)均設有中空內腔,所述漂腳(3 )套設在所述漂身(2 )的下端,所述漂身(2 )套設在所述漂尾(I)的外周,所述漂尾(I)在所述漂身(2)內上下移動時所述漂尾(I)的底部可與所述漂腳(3)的底部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魚漂,其特徵在於:所述漂尾(I)的底部設置有磁性壓線塊(5),所述漂腳(3)的底部設置有磁性堵頭(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魚漂,其特徵在於:所述磁性壓線塊(5)的底部設置有壓線膠墊(7)。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魚漂,其特徵在於:所述穿線孔(4)設置在所述漂腳(3)上位於所述磁性堵頭(6)的上方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一種自動魚漂,其特徵在於:所述漂腳(3)上端的內側壁與所述漂身(2)的下端外側壁固定連接,使得所述漂腳(3)與所述漂身(2)無法產生相對位移。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一種自動魚漂,其特徵在於:所述漂尾(I)的底部與所述漂腳(3)的底部接觸時,所述漂尾(I)的頂端位於所述漂身(2)的上方。
【文檔編號】A01K93/00GK204259661SQ201420718381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6日
【發明者】黃義 申請人:黃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