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玉米立體栽培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23:58:56 2
專利名稱:馬鈴薯、玉米立體栽培技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蔬菜、農作物的栽培技術,尤其適用於大田立體套種。
背景技術:
目前,不少農民單一種植,由於糧食植物茬口搭配不合理,茬口脫節,耽誤農時,又得不到好的經濟效益,影響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為了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因此有必要對蔬菜種植1 式和技術進行改變和提聞。發明內容
為了滿足人們對糧食、蔬菜的需求,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本發明提供一種蔬菜、農作物的立體栽培技術。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法是:選擇無工業「三廢」的土地作為種植地,施足有機肥,選擇高產的馬鈴薯、玉米品種,合理安排茬口。在馬鈴薯、玉米的種植和生長中,合理施無機肥和農藥,保證成熟的馬鈴薯、玉米高產無公害。
本發明有益效果是,通過本發明在農業生產的應用,保證馬鈴薯、玉米產量高,農民的收入提高。
具體實施方法
一.規格與配置
2.8米為一個種植組合,一個組合整成畦寬2.6米,溝寬0.2米,秋收後翻耕、機旋、粗整好畦,12月底前精整成標準畦,每畦兩邊各留0.6米寬空幅(留栽玉米),中間1.20米寬種3行馬鈴薯,馬鈴薯種植行距為0.40米,穴距0.24-0.28米,每畝密度為3萬穴左右;玉米行距0.3米,株距0.18-0.20米,每畝密度為5000株左右;大豆畦寬2米,行距30釐米,每穴2_3粒種子,每畝2.5萬株。
二.栽培技術
1.馬鈴薯選用中薯8號等高產優質馬鈴薯品種,元旦前後播種結束,每畝用種量80公斤,播種前先曬種4-5天,再堆起來伏膜保溫催芽,當薯種長出短壯芽時,把每個薯種切成3-4塊,每塊重量不低於20克為宜,用新鮮的草木灰進行拌種,待吸乾漿液後播種,以防止種塊腐爛,每穴播I塊薯種,芽朝上,播`種深度10-12釐米,播種時,每畝施複合肥15公斤作底肥,播後用優質灰肥900-1000公斤蓋種,蓋種後整畦形成小高壟,然後用1.5米寬的地膜覆蓋,2月底至3月初氣溫明顯上升後及時破膜,2月底追施尿素20公斤。
2.玉米選用東單13號高產優質品種,選擇營養缽育苗移栽,每畝5400個營養缽,3月下旬播種,大種I缽I籽,小種I缽2籽,播後蓋腐熟細土 I釐米厚,澆足水後用薄膜弓棚覆蓋,出苗後及時通風煉苗。移栽前3天,每畝苗床燒施2公斤尿素,在預留的空幅中間開兩條溝,溝深10釐米,溝距35釐米。苗齡20天左右,葉齡3葉左右移栽後覆土整畦,澆足活棵水合理施肥,每畝施複合肥20公斤、有機肥850公斤;提苗肥每畝施碳銨15公斤;拔節肥每畝施尿素3-4公斤;穗肥每畝施尿素15公斤,培土 1-2次。特別在馬鈴薯採收後要結合施穗肥搞好培土壅根 ,做到深溝高壟,同時防治好蚜蟲和玉米螟,搞好防潰抗旱。
權利要求
1.一種蔬菜、農作物的栽培技術,其特徵是:選擇無工業「三廢」的土地作為種植地,施足有機肥,選擇高產的馬鈴薯、玉米品種,合理安排茬口,在高產的馬鈴薯、玉米的種植和生長中,合理施無機肥和農藥,保證成熟的馬鈴薯、玉米高產無公害。
全文摘要
一種蔬菜、農作物的立體栽培技術,選擇無工業「三廢」的土地作為種植地,施足有機肥,選擇高產的馬鈴薯、玉米品種,合理安排茬口。在馬鈴薯、玉米的種植和生長中,合理施無機肥和農藥,保證成熟的馬鈴薯、玉米高產無公害。本發明有益效果是,通過本發明在農業生產的應用,保證馬鈴薯、玉米產量高,農民的收入提高。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141240SQ201110406800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6日
發明者楊青 申請人: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