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中藥製備方法
2023-05-14 02:46:46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中藥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製備方法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中藥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一般採用1、小諾米星①長期或大量應用,可能引起聽神經和腎臟毒害;②少數病人可出現皮疹等變態反應,對其他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有過敏史者忌用;③腎功能減退及老年人慎用;④肝功能異常及孕婦慎用。2、氧氟沙星①胃腸道反應比較常見;②偶見頭痛、失眠、肝功能一過性改變。3、阿米卡星腎毒性與耳毒症必然存在。偶有噁心、嘔吐、頭痛、發熱、皮疹、震顫、感覺異常、關節疼痛、嗜酸粒細胞增多、貧血及低血壓等。4、諾氟沙星①胃腸道症狀多見;②皮疹、白細胞減少、一過性轉氨酶升高;
③有報告可影響未成熟動物的軟骨發育,故幼兒慎用。5、核糖黴素偶見皮疹、頭痛、麻木、轉氨酶一過性升高及注射局部疼痛。6、異帕米星偶見皮疹、瘙癢、發熱、麻木、耳鳴、乏力、食欲不振、白細胞減少、嗜酸粒細胞增加、轉氨酶一過性升高等。7、慶大黴素①在治療劑量時,本品以聽力損害為主,但不宜大量或長期應用腎毒性較強。8、卡那黴素本品對聽神經和腎臟均有毒性,前者表現為耳鳴、聽力減退、甚至永久性耳聾(因以前庭損害為主,故比較嚴重),為此對老年人、孕婦(可影響胎兒)必須高度警惕為妥;後者表現為蛋白尿、管型尿等。
發明內容
為克服以上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發明一種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中藥製備方法。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主要症狀是洩瀉,洩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而言。前賢以大便溏薄而勢緩者為洩,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為瀉。本證在《內經》稱為洩,有「濡洩」,「洞洩」、「飧洩」、「注洩」等。《難經》有五洩之分,漢唐時代稱為「下利」,宋代以後統稱「洩瀉」。
病因病機由於飲食不節,宿食內停,阻滯腸胃,傳化失常,宿食不化或宿食下注,而發本病。
臨床表現腹痛腸鳴,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後痛減,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滿,噯腐酸臭,不思飲食,舌苔垢濁或厚膩,脈滑。
它的技術方案為取麥芽9重量份、谷芽6重量份、雞內金6重量份、蕎麥9重量份、神曲6重量份、萊菔子6重量份、番木瓜9重量份、榲梓6重量份、杉木6重量份、佛手3重量份、沉香6重量份、阿魏6重量份、玫瑰花3重量份、青皮6重量份、青木香3重量份、茅膏菜6重量份、鬱金3重量份、羅勒3重量份、玳玳花6重量份、柚6重量份、枳殼3重量份、枳實3重量份、枸橘6重量份、柿蒂3重量份、丁香9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將以上26味中藥放A 18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後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9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中藥。該發明的優點是本方26味中藥,在藥店均能買到,製作簡單,製成的中藥液毒副作用小,療程短,治癒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處。應用中藥的同時,避免了西藥抗菌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麥芽、谷芽、雞內金、蕎麥、神曲、萊菔子、番木瓜、榲梓,以上8味藥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消食化滯、寬中健脾、健脾和胃、開胃消積、止痛之功效。在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過程中,起主要治療作用,故為君藥。杉木、佛手、沉香、阿魏、玫瑰花、青皮、青木香、茅膏菜、鬱金、羅勒、玳玳花、柚、枳殼、枳實、枸橘、柿蒂,以上16味藥具有行氣止痛、利水消腫、解毒殺蟲、消脹止痛、理氣開胃、清熱燥溼、消食化積、祛瘀、清心解鬱、疏肝理氣、祛風止癢之功效。在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過程中,能輔助主藥發揮治療作用,故為臣藥。丁香辛,溫。入脾、胃、腎三經。溫中降逆、暖腎壯陽、行氣止痛、醒神開竅、闢穢殺蟲。能率諸藥直達病灶,故為佐藥。甘草甘,平。入十二經。補脾潤肺,益氣復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藥性。既能糾諸藥之偏性,又能緩解諸藥之毒性,故為使藥。麥芽、谷芽、雞內金、蕎麥、神曲、萊菔子、番木瓜、榲梓、杉木、佛手、沉香、阿魏、玫瑰花、青皮、青木香、茅膏菜、鬱金、羅勒、玳玳花、柚、枳殼、枳實、枸橘、柿蒂、丁香、甘草,這26味藥配伍 應用,共同起到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寬中健脾、健脾和胃、開胃消積、止痛、行氣止痛、利水消腫、解毒殺蟲、消脹止痛、理氣開胃、清熱燥溼、祛瘀、清心解鬱、疏肝理氣、祛風止癢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當,是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最佳配方。麥芽甘,平。入脾、胃、肝經。下氣消食,和中開胃,行氣散瘀。谷芽甘,溫。入脾、胃經。和中消食,健脾開胃,治療熱毒下痢、津傷煩渴。雞內金甘,平。入脾、胃、大腸、膀胱經。消化化滯,寬中健脾,解毒消腫,固澀止遺。蕎麥甘,酸,寒。入脾、胃、大腸經。開胃消積,解毒療瘡。神曲甘,辛,溫。入脾、胃經。治療外感傷食、脾虛脹滿、產後回乳,消積止痢,下氣消痰。萊菔子辛、甘,平。入脾、胃經。消食化積,降氣定喘,消痰止嗽。番木瓜甘,平。入脾、胃經。消食止痛,行水利溼。榲梓辛、酸、甘,溫。入脾、胃經。下氣消食,除臭解酒。杉木辛,微溫。入脾、胃經。下氣降逆,消脹止痛,祛溼消腫。佛手辛、苦、酸,溫。入肝、胃經。止咳化痰,理氣開胃。沉香辛、苦,溫。入腎、脾、胃經。行氣止痛,降逆調中,交通心腎,溫腎納氣,溫腎暖精,壯陽除痺。阿魏辛、苦,溫。入肝、脾、胃、大腸經。除臭止臭,行氣化瘀,殺蟲消積,闢穢解毒,溫中止痛,截瘧,升清降濁。玫瑰花甘、微苦、氣香、溫。入肝、胃經。行氣解鬱,和血散瘀。青皮苦、辛、溫。入肝、膽經。疏肝破氣,散積化滯。青木香辛、苦,寒。入肝、胃經。行氣止痛,解毒消腫,清熱燥溼,解毒闢穢。茅膏菜甘、辛,平。入肺、脾、胃經。行氣活血,消食化積,調氣止痢。鬱金辛、苦,寒。入心、肺、肝經。行氣祛瘀,清心解鬱,涼血止血。羅勒辛,溫。入肺、脾、胃、大腸經。疏風行氣,化溼消食,通經活血,解毒止癢,散寒通痺。玳玳花甘、微苦,溫。入肝、胃二經。疏肝理氣,和胃止疼。柚辛、甘、酸,寒。入肝、脾、胃三經。理氣寬中,化痰止咳,解酒毒。枳殼苦、辛,涼。入肺、脾、大腸經。破氣消積,下氣祛痰,行氣止疼,利氣消腫,治療皮膚風癢、腸風下血、脫肛陰挺。枳實苦,微寒。入脾、胃、大腸經。破氣消積,行氣除痞。枸橘辛、苦,溫。入肝、胃二經。疏肝理氣,行氣止疼,祛風止癢,解酒毒。柿蒂苦、澀,平。入肺、胃二經。降逆止呃,止咳下氣,淋下尿血。丁香辛,溫。入脾、胃、腎經。溫中降逆,暖腎壯陽,行氣止痛,醒神開竅,闢穢殺蟲。甘草甘,平。入十二經。補脾潤肺、益氣復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藥性。
具體實施方式
取麥芽9g、谷芽6g、雞內金6g、蕎麥9g、神曲6g、萊菔子6g、番木瓜9g、媼梓6g、杉木6g、佛手3g、沉香6g、阿魏6g、玫瑰花3g、青皮6g、青木香3g、茅膏菜6g、鬱金3g、羅勒
花6g、柚6g、積殼3g、積實3g、枸橘6g、柿蒂3g、丁香9g和甘草9g,以上26味藥一起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後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中藥。共煎藥液390毫升,當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病人需要治療時,使藥液溫度為36°C,每次130毫升,口服,每日三次,二日為一療程,若症狀仍存,再服第二療程,以至痊癒。351例食滯腸胃型結腸炎患者中,男性215例,佔61. 25% ;女性136例,佔38. 75%。男性多於女性。表一、351例食滯腸胃型結腸炎患者的年齡範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中藥製備方法,其特徵是取麥芽9克、谷芽6克、雞內金6克、蕎麥9克、神曲6克、萊菔子6克、番木瓜9克、榲梓6克、杉木6克、佛手3克、沉香6克、阿魏6克、玫瑰花3克、青皮6克、青木香3克、茅膏菜6克、鬱金3克、羅勒3克、玳玳花6克、柚6克、枳殼3克、枳實3克、枸橘6克、柿蒂3克、丁香9克和甘草9克,將以上26味中藥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後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9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中藥。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中藥製備方法,屬於中藥製備方法技術領域。目前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一般採用小諾米星,長期或大量應用,可能引起聽神經和腎臟毒害。該發明的技術方案為取麥芽、谷芽、雞內金、蕎麥、神曲、萊菔子、番木瓜、榲桲、杉木、佛手、沉香、阿魏、玫瑰花、青皮、青木香、茅膏菜、鬱金、羅勒、玳玳花、柚、枳殼、枳實、枸橘、柿蒂、丁香和甘草,將以上26味中藥放入水中浸泡,然後文火煎制,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食滯腸胃型結腸炎的中藥。它的優點是製作簡單,製成的中藥液毒副作用小,療程短,治癒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處。應用中藥的同時,避免了西藥抗菌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
文檔編號A61P1/00GK102631630SQ20121009544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日
發明者馬素僑 申請人:馬素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