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十字路口互通式立交橋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15:37:51
專利名稱:道路十字路口互通式立交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各行其道,相互分離,滿足暢通需要的道 路十字路口互通式立交橋。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城市的人口急劇增加使車輛日益增多,往往造成十字路口、道路交通行 駛緩慢、甚至堵塞、堵死等狀況。而且行人橫穿道路,經常發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為了改 善道路交通擁堵,許多城市採取了禁左轉、禁調頭、架天橋、控制信號燈等措施,但這難以從 根本上實現行人可不停待,各行其道,滿足暢通的立交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十字路口道路交通堵塞的狀況而提供一種機 動車、行人可不停待,各行其道,滿足暢通的道路十字路口互通式立交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與直行東西走向 的上行道並列平行的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與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和下行道相交叉的 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和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以右行彎道形式聯通直行南北走向的上 行道和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的第一右行匝道、以右行彎道形式聯通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 道和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的第二右行匝道、以右行彎道形式聯通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 和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的第三右行匝道、以右行彎道形式聯通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和 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的第四右行匝道,其特徵在於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和下行道位於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和下行道的下方呈 立交橋形式布置;橫穿過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的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 右側引出的第二環形匝道,第二環形匝道分岔出的漩渦狀弧形第三引道和弧形第四引道, 漩渦狀弧形第三引道與並列平行於直行東西走向下行道的第五引道相聯通,第五引道貫通 第一環形匝道,第一環形匝道以漩渦狀形式聯通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弧形第四引道與 第一下坡引道相聯通並引入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橫穿過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和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的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 道右側引出的第四環形匝道,第四環形匝道分岔出漩渦狀弧形第一引道和弧形第四引道, 漩渦狀弧形第一引道與並列平行於直行東西走向上行道的第六引道相聯通,第六引道貫通 第三環形匝道,第三環形匝道以漩渦狀形式聯通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弧形第二引道與 第二下坡引道相聯通並引入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與弧形第四引道相交叉的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的下方右側分岔出與並列平行 於直行東西走向下行道的第五引道相聯通的第一引道進口;與弧形第二引道相交叉的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下方右側分岔出與並列平行於 直行東西走向上行道的第六引道相聯通的第二引道進口。[0010]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直行南 北走向的下行道分出的右行匝道口外側的上方架有環形天橋,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與並 列平行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與並列平行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 左右兩側架有通向環形天橋的上下引道。本實用新型互通式立交橋是經過發明人長期的摸索實踐經驗創造出的,其結構合 理,功能齊全,方便快捷,無需紅綠燈,實用通行的互通式立交橋,可使機動車、行人提前分 流,不停待,各行其道,暢通無堵。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道路十字路口互通式立交橋,包括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與 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並列平行的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2、與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 和下行道2相交叉的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和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4、以右行彎道形式 聯通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和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2的第一右行匝道5、以右行彎道形 式聯通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2和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4的第二右行匝道6、以右行彎道 形式聯通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4和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的第三右行匝道7、以右行彎 道形式聯通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和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的第四右行匝道8,其特徵 在於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和下行道2位於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和下行道4的 下方呈立交橋形式布置;橫穿過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2的直行南北走向的下 行道4右側引出的第二環形匝道10,第二環形匝道10分岔出的漩渦狀弧形第三引道15和 弧形第四引道16,漩渦狀弧形第三引道15與並列平行於直行東西走向下行道2的第五引道 18相聯通,第五引道18貫通第一環形匝道9,第一環形匝道9以漩渦狀形式聯通直行南北 走向的上行道3,弧形第四引道16與第一下坡引道20相聯通並引入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 2 ;橫穿過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和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2的直行南北走向的上 行道3右側引出的第四環形匝道12,第四環形匝道12分岔出漩渦狀弧形第一引道13和弧 形第四引道14,漩渦狀弧形第一引道13與並列平行於直行東西走向上行道1的第六引道 17相聯通,第六引道17貫通第三環形匝道11,第三環形匝道11以漩渦狀形式聯通直行南 北走向的下行道4,弧形第二引道14與第二下坡引道19相聯通並引入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 道1。與弧形第四引道16相交叉的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2的下方右側分岔出與並列 平行於直行東西走向下行道2的第五引道18相聯通的第一引道進口 22 ;與弧形第二引道 14相交叉的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下方右側分岔出與並列平行於直行東西走向上行道1 的第六引道17相聯通的第二引道進口 21。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2、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4分出的右行匝道口 25外側的上方架有環形天橋沈,直行東西走向的 上行道1與並列平行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2、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與並列平行直行南 北走向的下行道4左右兩側架有通向環形天橋沈的上下引道27。以圖1為例一、行駛在直行東西走向下行道2的車輛,1、若向東行駛,也就是要回頭,可由引道進口 22引入第五引道18再,通過漩渦狀 第一環形匝道9駛入由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然後通過第四環形匝道12進入弧形第二 引道14,最後經過第二下坡引道19駛入直行東西走向上行道1。2、若向西行駛,可直行通過,3、若向南行駛,可由引道進口 22引入第五引道18通過漩渦狀第一環形匝道9駛 入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4、若向北行駛,可直接由第二右行匝道6駛入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4 ;二、行駛在直行東西走向上行道1的車輛,1、若向東行駛,可直行通過,2、若向西行駛,也就是要回頭,可通過引道進口 21引入第六引道17通過漩渦狀第 三環形匝道11駛入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4,再由第二環形匝道10進入弧形第二引道16, 最後經過第一下坡引道20駛入由東向西的地面直行道第二道2,3、若向南行駛,可直接通過第四右行匝道8駛入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4、若向北行駛,可通過引道進口 21引入第六引道17通過漩渦狀第三環形匝道11 駛入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4,三、行駛在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4的車輛,1、若向東行駛,可直接通過第三右行匝道7駛入直行東西走向上行道1,2、若向西行駛,可通過第二環形匝道10然後進入弧形第四引道16經過第一下坡 引道20駛入直行東西走向下行道2,3、若向南行駛,也就是要回頭,可通過第二環形匝道10進入漩渦狀弧形第三引道 15引入第五引道18通過漩渦狀第一環形匝道9駛入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4、若向北行駛,可直行通過;四、行駛在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的車輛,1、若向東行駛,可通過第四環形匝道12然後進入弧形第二引道14經過第二下坡 引道19駛入直行東西走向上行道1,2、若向西行駛,可直接通過第一右行匝道5駛入直行東西走向下行道2,3、若向南行駛,可直行通過,4、若向北行駛,也就是要回頭,可通過第四環形匝道12進入漩渦狀弧形第一引道 13再引入第六引道17然後通過漩渦狀第三環形匝道11駛入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4 ;環形天橋沈、上下引道27可供行人、自行車等上下自由行駛。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功能齊全,方便快捷,無需紅綠燈,實用通行的十字路口互 通式立交橋,可使機動車、行人提前分流,不停待,各行其道,暢通無堵。
權利要求1.一種道路十字路口互通式立交橋,包括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與直行東西走 向的上行道(1)並列平行的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 、與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和下 行道( 相交叉的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C3)和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G)、以右行彎道形 式聯通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C3)和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 的第一右行匝道(5)、以右 行彎道形式聯通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 和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4)的第二右行匝道 (6)、以右行彎道形式聯通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4)和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的第三 右行匝道(7)、以右行彎道形式聯通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和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的第四右行匝道(8),其特徵在於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和下行道( 位於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C3)和下行道(4)的下方呈立交橋形式布置;橫穿過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O)的直行南北走向的下 行道(4)右側引出的第二環形匝道(10),第二環形匝道(10)分岔出的漩渦狀弧形第三引道(15)和弧形第四引道(16),漩渦狀弧形第三引道(15)與並列平行於直行東西走向下行道 (2)的第五引道(18)相聯通,第五引道(18)貫通第一環形匝道(9),第一環形匝道(9)以 漩渦狀形式聯通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弧形第四引道(16)與第一下坡引道00)相聯 通並引入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O);橫穿過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和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 的直行南北走向的上 行道⑶右側引出的第四環形匝道(12),第四環形匝道(12)分岔出漩渦狀弧形第一引道 (13)和弧形第四引道(14),漩渦狀弧形第一引道(13)與並列平行於直行東西走向上行道 (1)的第六引道(17)相聯通,第六引道(17)貫通第三環形匝道(11),第三環形匝道(11) 以漩渦狀形式聯通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G),弧形第二引道(14)與第二下坡引道(19)相 聯通並引入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十字路口互通式立交橋,其特徵在於與弧形第四引道(16)相交叉的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O)的下方右側分岔出與並列平行於直行東西走向 下行道O)的第五引道(18)相聯通的第一引道進口 0 ;與弧形第二引道(14)相交叉的 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下方右側分岔出與並列平行於直行東西走向上行道(1)的第六 引道(17)相聯通的第二引道進口 0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十字路口互通式立交橋,其特徵在於直行東西走向的 上行道(1)、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O)、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 道(4)分出的右行匝道口 0 外側的上方架有環形天橋( ),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1) 與並列平行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O)、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3)與並列平行直行南北 走向的下行道(4)左右兩側架有通向環形天橋06)的上下引道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道路十字路口互通式立交橋,橫穿過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和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的直行南北走向的下行道右側引出的第二環形匝道分岔出漩渦狀弧形第三引道和弧形第四引道;橫穿過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和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的直行南北走向的上行道右側引出的第四環形匝道分岔出漩渦狀弧形第一引道和弧形第四引道;與弧形第四引道相交叉的直行東西走向的下行道下方右側分岔出與並列平行於直行東西走向下行道的第五引道相聯通的第一引道進口;與弧形第二引道相交叉的直行東西走向的上行道下方右側分岔出與並列平行於直行東西走向上行道的第六引道相聯通的第二引道進口;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方便快捷,實用通行的優點。
文檔編號E01C1/04GK201883352SQ201020633240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30日
發明者張建軍 申請人:張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