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下貼膜裝置的製造方法
2023-07-16 19:42:06 1
專利名稱:內鏡下貼膜裝置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內鏡下貼膜裝置,包括手柄、與手柄連接的鞘管、設於鞘管內的內管,內管可在鞘管內伸縮,其特徵在於,內管的端部設有支架。本實用新型能夠在內鏡下將置於支架頂端的紗布貼合於創面,利用可吸收藥物的紗布對創面進行止血,促進創面癒合,防止感染、疤痕和狹窄形成。
【專利說明】
內鏡下貼膜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體腔內創面使用紗布的內鏡下貼膜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內窺鏡及相關技術的發展,體內微創手術應用越來越多。然而由於體內處置不便,很多情況下對於創面不進行處理使創口自然癒合,造成術後創面裸露,可能會大量出血、穿孔,或者造成管腔狹窄、感染,為防止術後創面出血、穿孔、感染和管腔狹窄有時會使用止血夾等工具物理止血,但是止血夾留在體內可能會產生二次傷害,而且某些部位無法適用止血夾。近年來出現一種可吸收藥物紗布,其可被人體吸收的特性決定其可用於對體內創面止血等,由於體內無法包紮只能將紗布貼合於創面處,然而內窺鏡以及其他現有工具無法實現這一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將紗布貼合於體內創面的內鏡下貼膜裝置。所謂貼膜是指將紗布貼合於創面。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內鏡下貼膜裝置包括手柄、與手柄連接的鞘管、設於鞘管內的內管,內管可在鞘管內伸縮,其特徵在於,內管的前端設有支架。
[0005]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與內管固定連接或設為一體的固定體,可在內管外滑動的滑動體,套在內管上位於固定體和滑動體之間的彈簧;以及多根主骨、多根支骨,其中,每根主骨的一端與固定體鉸接,每根主骨的另一端可自由運動,每根支骨的一端與滑動體鉸接,每根支骨的另一端與主骨鉸接。
[0006]優選地,每根主骨的前端設置兩個相互接觸的凸起。
[0007]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多個彈性支撐件,每個彈性支撐件的一端與內管固定連接,每個彈性支撐件的另一端伸出到內管的外側。
[0008]優選地,每個彈性支撐件的前端設置兩個相互接觸的凸起。
[0009]優選地,內管內設有推桿。
[0010]進一步地,內管位於手柄的一端與噴氣裝置連接。
[0011]其中,術語「內管的前端」是指內管遠離手柄的一端。
[0012]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內鏡下貼膜裝置能夠在內鏡下將置於支架頂端的紗布貼合於創面,利用可吸收藥物紗布對創面進行止血,促進創面癒合,防止穿孔、感染和疤痕形成,促進創面癒合。推桿或噴氣裝置能夠使紗布從支架頂端迅速脫離,進一步提高內鏡下貼膜裝置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支架打開時的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支架的放大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支架未打開時的示意圖。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文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18]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內鏡下貼膜裝置包括手柄(未示出)、與手柄連接的鞘管1、鞘管I內設有內管2,內管2可在鞘管I內伸縮,即內管2的前端可從鞘管I中伸出和縮回,內管2前端設有支架3。支架3具體包括:與內管2固定連接或設為一體的固定體31,可在內管2外滑動的滑動體32,套在內管2上且位於固定體31和滑動體32之間的彈簧33,多根主骨34,和多個支骨35,其中,主骨34和支骨35的數量相等,且為3根以上,主骨34的一端與固定體31鉸接,主骨34的另一端可自由運動;支骨35的一端與滑動體32鉸接,支骨35的另一端與主骨34鉸接。
[0019]下文參照圖1、圖3對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進行說明。
[0020]初始狀態下即將內鏡下貼膜裝置送入體內時,內鏡下貼膜裝置的狀態如圖3所示,彈簧33處於壓縮狀態,支架因鞘管I的擠壓不能打開,將可吸收止血紗布外緣固定於支架主骨端部,無法容納部分可塞入內管內部,比如可將紗布外緣粘在主骨端部,或者在各主骨前端部設置兩個相互接觸的凸起,將紗布卡在兩凸起之間。內鏡下貼膜裝置到達創面位置後,利用內鏡完成準確定位,使前端對準創面並保持合適的距離,此時鞘管I保持不動,利用手柄將內管2向前推動,隨著內管2的支架從鞘管I內露出,彈簧33從壓縮狀態恢復,支架3因此打開,進入圖1所示的狀態,然後將可吸收止血紗布貼到創面,依靠可吸收止血紗布遇水生成的吸引力使可吸收止血紗布與創面貼合,即完成貼膜。之後,將內管2回抽,支架3在鞘管I的擠壓下重新閉合,又回到圖3所示的狀態,內鏡下貼膜裝置即可從體內退出。
[0021]如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中,支架包括多個彈性支撐4,每個彈性支撐4的一端與內管固定連接,每個彈性支撐4的另一端伸出到內管的外側;當支架從鞘管內伸出時,支架依靠彈性支撐4自身的彈力而打開。
[0022]優選地,每個彈性支撐件的前端設置兩個相互接觸的凸起,將紗布卡在兩凸起之間。依靠可吸收止血紗布遇水生成的吸引力使可吸收止血紗布與創面貼合,即完成貼膜。
[0023]為提高貼膜的效率,可在內管內設置推桿,貼紗布時推動推桿使紗布從支架脫離並貼合到創面上。
[0024]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內管位於手柄的一端連接噴氣裝置,利用噴氣裝置產生的氣流使紗布從支架脫離並貼合到創面上。
[0025]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和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和實施例,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主權項】
1.一種內鏡下貼膜裝置,包括手柄、與手柄連接的鞘管、設於鞘管內的內管,內管可在鞘管內伸縮,其特徵在於: 內管的前端設有支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鏡下貼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包括: 與內管固定連接或設為一體的固定體,可在內管外滑動的滑動體,套在內管上且位於固定體和滑動體之間的彈簧;以及 多根主骨、多根支骨,其中,每根主骨的一端與固定體鉸接,每根主骨的另一端可自由運動,每根支骨的一端與滑動體鉸接,每根支骨的另一端與主骨鉸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鏡下貼膜裝置,其特徵在於, 每根主骨的前端設置兩個相互接觸的凸起。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鏡下貼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包括: 多個彈性支撐件,每個彈性支撐件的一端與內管固定連接,每個彈性支架的另一端伸出到內管的外側。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鏡下貼膜裝置,其特徵在於: 每個彈性支撐件的前端設置兩個相互接觸的凸起。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鏡下貼膜裝置,其特徵在於: 內管內設有推桿。7.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鏡下貼膜裝置,其特徵在於: 內管位於手柄的一端與噴氣裝置連接。
【文檔編號】A61F13/36GK205697856SQ20162024074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5日
【發明人】張建國
【申請人】張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