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軸門形機械手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01:43:56 1

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機械手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五軸門形機械手。
背景技術:
現今機械手的發展越來越廣泛,可以方便工作母機上的工件加工後的替換,減少人力並增加安全性,而一般工廠應用的機械手為獨立一臺設備並設於工作母機與置料臺之間,機械手的活動範圍較大,且機械手的工作範圍一般不可以讓人靠近以防危險,因此該機械手、該工作母機與該置料臺所佔的工作面積大,當所佔面積越大,該機械手的伸展範圍越大,機械手的作業時間就會越長,若為了避免此一情況增加機械手的數量,除了增加所佔用的面積,還會大幅提高作業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減少機械手與工作母機搭配時佔用的面積,而且減少作業時間,增加使用的安全性,進而提高機械手的使用價值的五軸門形機械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五軸門形機械手,其中,該五軸門形機械手其包含兩立柱、一固定塊、一第一移塊、一第二移塊、一第一轉動塊、一第一轉動塊與一夾持裝置,該固定塊的底面靠近所述固定塊的兩端處分別連接兩立柱,該第一移塊呈長形,該第一移塊為水平設置,且該第一移塊與固定塊呈九十度夾角,該第一移塊能沿固定塊頂面相對固定塊橫向且縱向移動地設於該固定塊上,該第二移塊呈長形,該第二移塊為垂直設置,且第二移塊能垂直移動地設於該第一移塊的一端,第一轉動塊的一端能轉動地設於該第二移塊的底端,該第二轉動塊能轉動地設於該第一轉動塊的其中一個側面,且第二轉動塊靠近所述第一轉動塊的底端處,該夾持裝置設於該第二轉動塊上異於與該第一轉動塊轉動連接的一側面,該夾持裝置包含有一隔板與兩夾爪,該隔板包含有四個邊緣面與兩側面,該隔板的一邊緣面設於該第二轉動塊上異於與該第一轉動塊轉動連接的一側面,該兩夾爪分別設於該隔板的兩側面。
如上所述的五軸門形機械手,其中,該第二移塊的底端靠近第二移塊的底面的其中一邊緣向下延伸一直板,該直板的底端朝該第一轉動塊水平沿伸一平板,該第一轉動塊的底端能轉動地連接於該平板的頂面。
通過上述技術手段,本實用新型可達到的功效為:
1.因立柱與第一移塊、第二移塊的配合,該五軸門形機械手使用時可以減少佔用的面積,第一移塊、第二移塊、第一轉動塊、第二轉動塊與夾持裝置直接在機臺上方運行,工作人員於機臺附近時較不用擔心有危險性,也可以靠近機臺做工作上的確認。
2.該五軸門形機械手將工作範圍縮小,與獨立一臺機械手相比較能縮短作業時間,進而降低作業成本,更進而提高機械手使用的價值。
附圖說明
以下附圖僅旨在於對本實用新型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並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實施狀態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實施狀態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實施狀態的局部立體放大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實施狀態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實施狀態的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夾持工件的實施狀態的示意圖。
部分元件附圖標號說明:
10 立柱 20 固定塊
30 第一移塊 32 下部分
34 上部分 40 第二移塊
42 直板 44 平板
50 第一轉動塊 60 第二轉動塊
70 夾持裝置 72 隔板
74 夾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詳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及實用功效,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來實施,更進一步以如附圖所示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後: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五軸門形機械手,其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1所示,其包含兩立柱10、一固定塊20、一第一移塊30、一第二移塊40、一第一轉動塊50、一第二轉動塊60與一夾持裝置70,該固定塊20的底面近兩端處分別連接兩立柱10,該第一移塊30呈長形,該第一移塊30為水平設置且與固定塊20呈九十度夾角,該第一移塊30可包含有一下部分32與一設於下部分32上面的上部分34,下部分32的底面可沿固定塊20的頂面相對固定塊20橫向移動地設於該固定塊20上,該上部分34的底面可沿下部分32的頂面縱向移動地設於下部分32上,其中,固定塊20的軸向為橫向,第一移塊30的軸向為縱向,該第二移塊40呈長形,該第二移塊40為垂直設置且可垂直移動地設於該第一移塊30的一端,較佳的是,該第二移塊40的底端靠近第二移塊40的底面的其中一邊緣處向下延伸一直板42,該直板42的底端水平延伸一平板44,第一轉動塊50的頂端可轉動地設於該第二移塊40的底端,較佳的是,該平板44朝向該第一轉動塊50,且該第一轉動塊50的底端可轉動地連接於該平板44的頂面,該第一轉動塊50可因該第二移塊40的直板42與平板44的配合支撐而較不容易於轉動時受力損壞,該第二轉動塊60可轉動地設於該第一轉動塊50的其中一個側面且靠近第一轉動塊50的底端處,該夾持裝置70設於該第二轉動塊60上異於與該第一轉動塊50轉動連接的一側面,即該夾持裝置70設於該第二轉動塊60上與該第一轉動塊50轉動連接的異面,也就是說第一轉動塊50設於該第二轉動塊60上,且第一轉動塊50與夾持裝置70分別位於第二轉動塊60的兩側,該夾持裝置70包含有一隔板72與兩夾爪74,該隔板72包含有四個邊緣面與兩側面,該隔板72的一邊緣面設於該第二轉動塊60上異於與該第一轉動塊50轉動連接的一側面,即該隔板72的一邊緣面設於該第二轉動塊60上與該第一轉動塊50轉動連接的異面,也就是說隔板72設於該第二轉動塊60上,且隔板72與第一轉動塊50分別位於第二轉動塊60的兩側,該兩夾爪74分別設於該隔板72的兩側面。
請參閱圖2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裝於放置臺80與機臺82上方的使用狀態,如圖2,該固定塊20跨越設置於放置臺80與機臺82的上方,如此可以節省使用時佔用的面積,該第一移塊30可移至放置臺80預備夾取工件90,當工件90要加工或工件90加工完成時,該第一移塊30可移至機臺82預備放置工件90或夾取工件90,如圖3,該第一移塊30可相對該固定塊20橫向移動,如圖4,該第二移塊40可以相對該第一移塊30上下移動,如圖5,因第二轉動塊60與該夾持裝置70連接設置於該第一轉動塊50上,故第一轉動塊50轉動過程中會受限於該第二移塊40的直板42,而限制該第一轉動塊50僅可相對該第二移塊40作一百八十度的轉動,如圖6,該第二轉動塊60可相對該第一轉動塊50的軸向垂直地轉動,如圖7,該夾持裝置70的兩夾爪74為不同時運動,其中一個夾爪74將要夾持時會將爪子收合以夾持住工件90,另一個夾爪74維持爪子張開的狀態,也可以兩個夾爪74同時為夾持狀態,通過固定塊20、第一移塊30、第二移塊40、第一轉動塊50、第二轉動塊60與夾持裝置70的配合,而可以做多個方向與多種角度夾持工件90,綜合上述,整體可以達到減少作業成本與增加使用安全性,更進一步提高使用價值,而利於推廣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任何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