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以及機動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16:03:16
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以及機動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1),包括一對座椅(10、20),每個座椅具有靠背(11、21)和坐墊(12、22)。行李箱蓋外殼(15、25)連接至每個靠背(11、21),以覆蓋每個靠背(11、21)的基本整個後表面(13、23),用於收起用於每個座椅(10、20)的各自的柔性行李箱蓋(16、17;26、27)。這使得每個靠背(11、21)能夠被摺疊到收起位置而無需移除相應的柔性行李箱蓋(16、17;26、27)或相應的行李箱蓋外殼(15、25),並在如此摺疊時產生基本平坦的無阻礙承載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1)的機動車。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動車,且具體地,涉及具有包括行李箱蓋的摺疊座椅組件的機 動車。 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以及機動車
【背景技術】
[0002] 眾所周知,例如,美國專利5, 582, 453、美國專利公開2005225143和日本專利公開 1275231提供了一種具有分開式摺疊後座的機動車。分開式摺疊座椅包括兩個坐墊和兩個 靠背。每個靠背均鉸鏈連接至其相應的坐墊,且靠背可從基本直立位置摺疊至收起位置,在 該直立位置處,靠背形成機動車的行李箱的前壁。當靠背處於基本直立位置時,形成分開式 摺疊後座的兩個座椅為兩名或三名乘客提供座位,當靠背處於收起位置時,增加了行李箱 容量但去除了座位。
[0003] 還可例如從德國專利公開102010024506得知提供了一種剛性行李箱蓋,其橫跨 行李箱的基本整個寬度延伸。這種結構的問題在於:如果分開式摺疊後座的靠背布置在收 起位置,那麼,為使收起容量最大或為增大的行李箱提供入口,需要移除剛性行李箱蓋。這 種操作通常難以實現,同時為用戶遺留了在何處儲存所移除的剛性行李箱蓋的問題。
[0004] 進一步可例如從德國專利公開102009037391得知提供了一種柔性行李箱蓋,其 橫跨行李箱的基本整個寬度延伸。該柔性行李箱蓋包括捲軸,柔性材料卷繞在捲軸上以收 起行李箱蓋。這種結構的問題在於:如果該分開式摺疊後座的靠背布置在收起位置,那麼, 為了為增大的行李箱提供入口,通常需要移除該收起的柔性行李箱蓋。這種操作通常難以 實現,同時為用戶遺留了在何處儲存所移除的柔性行李箱蓋的問題。
[0005] 為解決這種問題,可從FR-A-2714342得知提供了一種分開式摺疊後座,其具有與 座椅一一對應的兩個柔性行李箱蓋。FR-A-2714342中所示結構的問題在於:當分開式摺疊 座椅的靠背向下摺疊時,由於存在用於柔性行李箱蓋的外殼,會產生不連續的承載面。 實用新型內容
[0006]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解決與現有技術相關的問題的行李箱蓋結構。
[0007]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於安裝在機動車中的分開式摺疊座椅 組件,該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包括一對獨立的摺疊式靠背,每個靠背均具有後表面,相應的 行李箱蓋外殼連接至後表面用於收起柔性行李箱蓋,其中,每個行李箱蓋外殼均覆蓋其所 連接的相應的靠背的基本整個後表面延伸。
[0008] 如此設置的優勢在於,當靠背向前摺疊時會產生基本平坦的承載面。
[0009] 每個柔性行李箱蓋均可包括柔性材料板和捲軸,當收起柔性行李箱蓋時,柔性材 料板卷繞在捲軸上;當使用行李箱蓋時,柔性材料板從捲軸上展開。
[0010] 當兩個行李箱蓋都在使用時,每個柔性材料板均可用於沿著一個邊緣與另一柔性 材料板的互補相鄰邊緣鎖定接合。
[0011] 如此設置的優勢在於,防止兩個柔性板之間存在間隙。
[0012] 另一個優勢在於,兩個柔性板的邊緣通過它們的鎖定接合而得以強化。
[0013] 每個捲軸均可由緊固至靠背的一對間隔開的支撐件可旋轉地支撐。
[0014] 這對間隔開的支撐件可通過行李箱蓋外殼緊固至靠背。
[0015] 如此設置的優勢在於:每個捲軸均能夠預裝配至其相應的行李箱外殼,然後該行 李箱外殼連同捲軸一起能夠作為組件固定至相應的靠背,從而簡化座椅的裝配。
[0016] 這對間隔開的支撐件可成形為相應的行李箱蓋外殼的整體部分。
[0017] 如此設置的優勢在於,支撐件能夠以節省成本的方式進行配置。
[0018]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具有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構造的 摺疊座椅組件的機動車。
[0019] 該機動車可具有後地板,且每個行李箱蓋外殼在相應的靠背向前摺疊時均可與後 地板形成基本連續的平坦表面。
[0020] 如此設置的優勢在於,由於不存在對裝載的阻礙而提升了行李承載性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 現通過參照附圖的示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描述,其中:
[0022]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實施例的分開式摺疊座椅的後視圖;
[0023] 圖2是圖1所示分開式摺疊座椅的側視圖,其示出兩個柔性行李箱蓋處於使用位 置;
[0024] 圖3是分開式摺疊座椅的第二實施例的後視圖,其示出兩個靠背處於基本直立位 置;
[0025] 圖4是圖3所示區域"V"的部分橫截面圖;
[0026] 圖5a是圖3中所示分開式摺疊座椅的側視圖,其中,連接至左手側座椅的柔性行 李箱蓋處於使用位置;以及
[0027] 圖5b是與圖5a類似的側視圖,但圖5b示出左手側靠背處於向前摺疊收起位置且 右手側靠背處於基本直立使用位置,其中,連接至右手側座椅的柔性行李箱蓋處於使用位 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28] 參照圖1至圖2,示出了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1的第一實施例。該分開式摺疊座 椅組件1包括左手側座椅10、右手側座椅20及各自的柔性行李箱蓋組件15、16、17, 25、26、 27〇
[0029] 左手側柔性行李箱蓋組件包括行李箱蓋外殼15和柔性行李箱蓋,且柔性行李箱 蓋包括柔性材料板17和捲軸16,當收起柔性行李箱蓋時,柔性材料板17卷繞在捲軸16上, 而當使用行李箱蓋時,柔性材料板17從捲軸16上展開。捲軸16被彈簧偏置,以便儘可能 將柔性材料板17卷繞在捲軸16上。
[0030] 右手側柔性行李箱蓋組件包括行李箱蓋外殼25和柔性行李箱蓋,且柔性行李箱 蓋包括柔性材料板27和捲軸26,當收起柔性行李箱蓋時,柔性材料板27卷繞在捲軸26上, 而當使用行李箱蓋時,柔性材料板27從捲軸26上展開。捲軸26被彈簧偏置,以便儘可能 將柔性材料板27卷繞在捲軸26上。
[0031] 因此,左手側柔性行李箱蓋和右手側柔性行李箱蓋以獨立的捲簾的形式呈現。
[0032] 這對獨立的可摺疊乘客座椅10、20均具有各自的坐墊12、22和靠背11、21。每個 靠背11、21均可從基本直立位置(如圖1和圖2所示)移動至其中相應的靠背11、21基本 水平放置的收起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靠背11、21均可放在座椅10、20的坐墊12、22 上,其中,靠背成形為座椅的一部分。便於實現這種運動的合適的機構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 熟知,本文不再詳細描述。
[0033] 左手側靠背11具有後表面13,相應的行李箱蓋外殼15連接至後表面13,用於將 柔性材料板17收起在捲軸16上。行李箱蓋外殼15覆蓋其所連接的靠背11的基本整個後 表面13延伸。捲軸16通過一對間隔開的支撐件(未示出)可旋轉地支撐在行李箱蓋外殼 15內。這些支撐件直接緊固至靠背11、連接至行李箱外殼15或成形為行李箱蓋外殼15的 整體部分。在後兩種情況下,這些支撐件藉助行李箱蓋外殼15緊固至靠背11,行李箱蓋外 殼15自身通過固定裝置18連接至靠背11。有利地是,捲軸支撐件成形為行李箱蓋外殼的 整體部分而非單獨的部件。
[0034] 捲軸16可旋轉地安裝在行李箱蓋外殼15的下端,如此,即便當完全收回柔性材料 板17時,柔性材料板17的長度從捲軸16延伸至行李箱蓋外殼15的上端處的開口 19。
[0035] 右手側靠背21具有後表面23,相應的行李箱蓋外殼25連接至後表面23,用於將 柔性材料板27收起在捲軸26上。行李箱蓋外殼25覆蓋其所連接的靠背21的基本整個後 表面23延伸。捲軸26通過一對間隔開的支撐件(未示出)可旋轉地支撐在行李箱蓋外殼 25內。如同左手側靠背11 一樣,這些支撐件直接緊固至靠背21、連接至行李箱外殼25或 成形為行李箱蓋外殼25的整體部分。在後兩種情況下,這些支撐件藉助行李箱蓋外殼25 緊固至靠背21,行李箱蓋外殼25自身通過固定裝置(未示出)連接至靠背21。
[0036] 捲軸26可旋轉地安裝在行李箱蓋外殼25的下端,並且即便當完全收回柔性材料 板27時,柔性材料板27的長度從捲軸26延伸至行李箱蓋外殼25的上端處的開口 29。 [0037] 柔性材料板17、27可如圖1和圖2中箭頭"a"所示移入或移出行李箱蓋外殼15、 25。當柔性材料板17、27卷繞在捲軸16、26上時,柔性板17、27各自的自由端30、40均靠 近行李箱蓋外殼15、25中相應的開口 19、29設置,且行李箱蓋被認為處於收起位置。
[0038] 當柔性材料板17、27從捲軸16、26上展開時(如圖2所示),柔性板17、27各自 的自由端30、40靠近行李箱(未示出)的後端安置,以便覆蓋機動車的行李箱並將儲存在 行李箱中的物品隱藏在視野之外。當行李箱蓋處於該狀態時,就稱行李箱蓋處於"使用"位 置。為將柔性材料板17、27引導至並維持在其各自的"使用"位置,向外延伸的指狀件31、 41在柔性材料板17、27各自的後端30、40處配置在每個柔性材料板17、27的外邊緣上。正 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指狀件31、41在行李箱的後端處可與位於機動車上的固定槽 或固定溝接合,從而將柔性材料板17、27維持在使用位置。
[0039] 柔性材料板17適用於沿著內邊緣35接合另一柔性材料板27的互補內邊緣45。
[0040] 當兩個柔性材料板17、27處於它們的使用位置時,它們的內邊緣35、45連接在一 起以增加行李箱蓋的結構完整性。實現這種連接的機構可為多種形式,這些形式包括但不 限於拉鏈緊固系統和拉鏈鎖定緊固系統。
[0041] 例如,美國專利6, 220, 754公開了一種拉鏈鎖定緊固件,該拉鏈鎖定緊固件具有 公拉鏈帶、母拉鏈帶及滑動件。這種機構可能適用於通過配置公拉鏈帶、母拉鏈帶及固定連 接裝置來使用,其中,公拉鏈帶和母拉鏈帶位於兩個柔性材料板17、27的內緣35、45上,固 定連接裝置具有連接至行李箱蓋外殼15、25中每一個的頂部的部件50a、50b,部件50a、50b 與滑動件具有相同功能用於將兩個邊緣接合在一起。當收起兩個柔性材料板17、27時,它 們被彼此分離,並且當將兩個柔性材料板17、27移動至它們的使用位置時,拖動兩個柔性 材料板17、27穿過連接裝置50a、50b的動作將它們連接在一起。
[0042] 應當理解,能夠使用其它機構來將兩個內邊緣35、45連接在一起,並且本實用新 型並不限於使用拉鏈鎖定型緊固件。
[0043] 該實施例的一個優勢在於:能夠收起兩個靠背11、12,而無需移除相連接的行李 箱蓋組件15、16、17,25、26、27的任何部分。
[0044] 該實施例的另一優勢在於:當靠背11、12處於它們的基本直立位置時,行李箱蓋 外殼15、25都具有面對行李箱的大號基本平坦表面15f、25f。當收起靠背11、21時,這些大 號平坦表面15f、25f形成延伸出的地板用於行李箱,且並不妨礙行李收起於行李箱中。
[0045] 現參照圖3至圖5b,示意性地示出了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101的第二實施例,其在 很多方面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
[0046] 該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101包括左手側座椅110、右手側座椅120及各自的柔性行 李箱蓋組件115、116、117 ; 125、126、127。左手側座椅110和右手側座椅120都獨立連接至 機動車的客廂地板1 〇〇,兩座椅成形為機動車的一部分。
[0047] 左手側柔性行李箱蓋組件包括行李箱蓋外殼115和柔性行李箱蓋,且柔性行李箱 蓋包括柔性材料板117和捲軸116,當收起柔性行李箱蓋時,柔性材料板117卷繞在捲軸 116上,而當使用行李箱蓋時,柔性材料板117從捲軸116上展開。捲軸116被彈簧偏置,以 便儘可能將柔性材料板117卷繞在捲軸116上。多個間隔開的固定裝置118配置為用於將 行李箱蓋外殼115緊固至左手側座椅的靠背111,左手側座椅還包括坐墊112。
[0048] 右手側柔性行李箱蓋組件包括行李箱蓋外殼125和柔性行李箱蓋,且柔性行李箱 蓋包括柔性材料板127和捲軸126,當收起柔性行李箱蓋時,柔性材料板127卷繞在捲軸 126上,而當使用行李箱蓋時,柔性材料板127從捲軸126上展開。捲軸26被彈簧偏置,以 便儘可能將柔性材料板127卷繞在捲軸126上。多個間隔開的固定裝置136配置為用於將 行李箱蓋外殼125緊固至右手側座椅的靠背121,右手側座椅還包括坐墊122。
[0049] 因此,左手側柔性行李箱蓋和右手側柔性行李箱蓋以單獨的捲簾的形式呈現。
[0050] 靠背111、121中的每個均可從基本直立位置(如圖3和圖5a中所示)移動至收 起位置。圖5b示出左手側靠背111處於收起位置,在收起位置中,左手側靠背111基本水 平地放置在座椅110的坐墊112上,左手側靠背111形成座椅的一部分。靠背121可類似 地移動,但其在圖5b中示出處於基本直立位置或使用位置。便於實現這種移動的合適的機 構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且這樣的一種機構在圖5a和圖5b中以鉸接連杆106的形式 呈現。
[0051] 正如圖5b參照左手側行李箱蓋外殼115所不,行李箱蓋外殼115、125中的每個均 具有平坦表面,當相應的靠背111U21被向前摺疊至收起位置時,該平坦表面基本位於水 平面P-P上,該水平面P-P與後地板或行李箱地板99的上表面是共平面的。在其它實施例 中,如果相應的靠背111、121並未完全平坦地摺疊,那麼行李箱蓋外殼115、125上相應的平 坦表面與平面P-P之間可能存在微小的角度。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會連同行李箱地板99 形成不含阻礙的基本連續承載面。應當理解,當相應的靠背111U21被向前摺疊時,可提供 裝飾部件來覆蓋摺疊式靠背111或121與後地板99之間的任何間隙。
[0052] 左手側靠背111具有後表面113,相應的行李箱蓋外殼115連接至後表面113,用 於將柔性材料板117收起在捲軸116上。行李箱蓋外殼115覆蓋其所附接的靠背111的基 本整個後表面113延伸。捲軸116通過一對間隔開的支撐件(未示出)可旋轉地支撐在行 李箱蓋外殼115內。在該實例中,支撐件成形為行李廂蓋外殼115的整體部分。
[0053] 捲軸116可旋轉地安裝在行李箱蓋外殼115的上端,且當完全收回柔性材料板117 時,較短長度的柔性材料板117從捲軸116延伸穿過行李箱蓋外殼115的上端處的開口(未 示出)。在這種情況下,捲軸116與上述開口之間的柔性材料117的長度相較於第一實施例 中的長度相對較短,這是由於捲軸116安裝在行李箱蓋外殼115的上端,從而降低了製造柔 性材料板117所需的材料的總長度。
[0054] 右手側靠背121具有後表面123,相應的行李箱蓋外殼125連接至後表面123,用 於將柔性材料板127收起在捲軸126上。行李箱蓋外殼125覆蓋其所附接的靠背121的基 本整個後表面123延伸。
[0055] 捲軸126通過一對間隔開的支撐件可旋轉地支撐在行李箱蓋外殼125內,圖4中 示出了其中一個支撐件(125b)。該對支撐件形成為行李箱蓋外殼125的整體部分。
[0056] 如圖4所示,捲軸126具有向外伸出的軸127,軸127與在支撐件125b中形成的圓 柱形凹槽125a接合。相同的結構在捲軸126的相反端使用並用於將捲軸126支撐於行李 箱蓋外殼125中。因此,捲軸116U26中的每個均具有從相反端伸出的軸,用於與在相應的 行李箱蓋外殼115、125中形成的互補凹槽相接合。
[0057] 捲軸126可旋轉地安裝在行李箱蓋外殼125的上端,且當完全收回柔性材料板127 時,較短長度的柔性材料板127從捲軸126延伸穿過行李箱蓋外殼125的上端處的開口(未 示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中使用的結構,該結構降低了製造柔性材料板127所需的材料的 總長度。
[0058] 柔性材料板117U27可如圖5b中箭頭"b"所示移入和移出行李箱蓋外殼115、 125。當柔性材料板117、127卷繞在捲軸116、126上時,柔性材料板117、127各自的自由端 130、140被靠近行李箱蓋外殼115、125中相應的開口安置,且行李箱蓋被認為處於收起位 置。
[0059] 當柔性材料板117、127從捲軸116、126上展開時(如圖5a中的柔性板117所示 和如圖5b中的柔性板127所示),柔性板117、127各自的相應的自由端130、140都靠近行 李箱(未示出)的後端安置,以覆蓋機動車的行李箱並將儲存在行李箱中的物品隱藏在視 野之外。當行李箱蓋處於這種狀態時,就稱行李箱蓋處於"使用"位置。
[0060] 為將柔性材料板117U27引導至並維持在其各自的"使用"位置,向外延伸的指狀 件(未示出)在柔性材料板117、127各自的後端130、140處配置在柔性材料板117、127各 自的外邊緣上。正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指狀件在行李箱的後端處與位於機動車上 的固定槽或固定溝接合,從而將柔性材料板117U27維持在使用位置。
[0061] 柔性材料板117適用於沿著內邊緣接合另一柔性材料板127的互補內邊緣,以便 在柔性材料板117U27處於使用位置時將這兩個柔性材料板的相鄰邊緣連接在一起。
[0062] 該實施例的一個優勢在於需要較少材料來製造柔性板117、127。
[0063] 應當理解,柔性板可能呈現為捲簾百葉的形式,其具有通過連接件接合在一起的 多個板條,以使其能夠卷繞在捲軸上。德國專利申請DE-A-4328886中示出並描述了這種卷 簾百葉的一個實例。
[0064] 因此,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摺疊座椅組件,其具有能夠在無需從車輛 移除行李箱蓋的條件下向下摺疊的一對摺疊式靠背。這可通過將行李箱蓋外殼連接至每個 摺疊式靠背以使得各個行李箱蓋外殼能夠覆蓋其所連接的靠背的基本整個後表面延伸來 實現。因此,當各個靠背被向下摺疊時,會連同機動車的後地板產生基本連續的無阻礙承載 面。
[〇〇65]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儘管已參照一個或多個實施例通過實例對本實用新型 進行了描述,但其並不限於所公開的實施例,且能夠構造出替代實施例而不偏離本實用新 型由附屬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於安裝在機動車中的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對獨立的折 疊式靠背,每個靠背均具有後表面,相應的行李箱蓋外殼連接至所述後表面來收起柔性行 李箱蓋,其中,每個行李箱蓋外殼均覆蓋其所連接的相應的靠背的整個後表面延伸。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其特徵在於,每個柔性行李箱蓋均包 括柔性材料板和捲軸,當收起所述柔性行李箱蓋時,所述柔性材料板卷繞在所述捲軸上,當 所述柔性行李箱蓋處於使用中時,所述柔性材料板從所述捲軸上展開。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其特徵在於,當兩個所述柔性行李箱 蓋都處於使用中時,每個柔性材料板用於沿著一個邊緣與另一柔性材料板的互補相鄰邊緣 鎖定接合。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其特徵在於,每個捲軸均由緊固至 所述靠背的一對間隔開的支撐件可旋轉地支撐。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一對間隔開的支撐 件經由所述行李箱蓋外殼緊固至所述靠背。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開式摺疊座椅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一對間隔開的支撐 件成形為相應的所述行李箱蓋外殼的整體部分。
7. -種機動車,其特徵在於,具有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分開式摺疊座椅 組件。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機動車,其特徵在於,所述機動車具有後地板,且每個行李箱 蓋外殼在相應的靠背向前摺疊時與所述後地板形成連續的平坦表面。
【文檔編號】B60R5/04GK203844637SQ201420205285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9日
【發明者】加布裡埃爾·奧斯希瑞亞·伊內蒂亞, 艾德·斯塔布斯, 史蒂夫·大衛·弗萊明 申請人:福特環球技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