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用新型通氣塞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02:53:06 1
專利名稱:汽車用新型通氣塞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齒輪箱通氣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用新型通氣塞。
背景技術:
汽車用變速箱、減速箱或主減速器等齒輪箱,其工作時會有溫度變化,在汽車開始行駛到行駛完畢駐車的過程中,汽車齒輪箱內的溫度會有一個升溫到降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齒輪箱內的空氣熱脹冷縮,若與外界大氣壓壓差很大時,會使齒輪箱密封件過早磨損,為解決該問題,需要設計一種汽車齒輪箱內部與外界相通的聯通裝置,最常用的就是通氣塞。通氣塞有兩個作用第一是將汽車齒輪箱內的空氣與外界大氣聯通,使齒輪箱內部與外界氣壓平衡;第二是將外界大氣中的塵埃或水分擋住,儘量使之少進入齒輪箱內,且使其內部油霧中的油最低限度的排出齒輪箱外,減少潤滑油損失並防止汙染大氣,即汽車齒輪箱通氣塞在完成與外界通氣的作用時,還應具有防塵、防漏油的作用。目前,採用的通氣塞結構通常為四種類型,其一是常開式通氣塞,其二是常閉式通氣塞,其三是鋼球式通氣塞,其四是常閉式通氣塞為加長型。然而前三種結構,通氣、防塵效果不佳或成本較高,且當工作環境不良,波動較大時很容易出現洩油現象及早期失效現象, 第四種結構由於長度加長到約85mm,當內壓增加到0. 5-1.0X10 4 Pa時,空氣能充分與油分離由塞帽排出,但會與駕駛座幹涉,故使用環境受限。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718327Y公開了一種電動轎車齒輪箱用通氣塞,主要由中央大孔和回油孔的通氣塞體、帶通氣孔的通氣塞蓋、帶導氣孔的內導氣管、帶導氣槽的外導氣管等構成,其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採用內、外兩個回油室的迷宮型導通結構形式,設計合理,製造方便,能有效回收排出齒輪箱外氣體的潤滑油,過濾流入齒輪箱內空氣中的塵埃,吸塵效果良好,還能保持箱內潤滑油的清潔,有利於減少機件的磨損,延長機件的壽命, 也有利於延長潤滑油的使用壽命,減少機油損耗及環境汙染。然而這種結構採用內、外兩個回油室的迷宮型導通結構形式,且通氣塞蓋上帶有通氣孔,其不能完全防止灰塵進入變速箱體內,且防洩油效果不太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實現具有更加通氣、防塵、 防洩油效果的汽車用新型通氣塞,其能夠有效的降低成本。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用新型通氣塞,包括塞帽、套裝在塞帽內中空的塞體及套裝在塞體內的閥體,所述的閥體與塞體內設有連通的進氣通路,塞體與塞帽之間形成與外界連通的通道,塞體頂部與塞帽接觸相連,所述的通道通過設置在塞體側壁上的通孔與進氣通路連通,且通道為塞體外廓與塞帽內壁接觸配合形成的非直線型。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上述的通道為沿塞體外廓盤旋而成。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進一步限定,所述的通孔為設置在塞體頂部側壁上的缺槽。作為本上述方式的改進,在塞帽頂部內壁上設有向內延伸的環形立壁,所述的進氣通路的出氣口嵌入環形立壁內,在低於出氣口的塞帽內部設有與出氣口、通孔均連通的通氣孔,且出氣口、通氣孔、通孔之間的順次連線呈折線形。作為上述方式的一種形式,出氣口設置在閥體上,所述的塞體間隙套裝在環形立壁上。進一步,上述的通氣孔由閥體與環形立壁間隙配合而成。此外,上述的通氣孔為設置在環形立壁上的孔,該孔於豎直方向的位置低於出氣□。作為上述方式的另一種形式,所述的塞體間隙套裝在環形立壁上,在塞體內部固定嵌套有內部與閥體連通而形成進氣通路的套筒,所述的出氣口設置在套筒頂部。上述的通氣孔由套筒與環形立壁間隙配合而成。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由於通道通過設置在塞體側壁上的通孔與進氣通路連通,且通道為塞體外廓與塞帽內壁接觸配合形成的非直線型,增加了氣流通道對潤滑油的外洩阻擋作用,更加有效的防止外界灰塵進入到箱體內;在塞帽頂部內壁上設有向內延伸的環形立壁,環形立壁上設有與出氣口、通孔均連通的通氣孔,且出氣口、通氣孔、通孔之間的順次連線呈折線形,進一步增加了氣流通道的對氣流的阻擋,使防塵、防機油洩漏效果更加,保證了齒輪箱清潔度,降低了零部件磨損,提高了齒輪箱總成的壽命。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中塞體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塞帽;2、塞體;3、閥體;4、進氣通路;5、通道;6、通孔;7、環形立壁;8、出氣口 ; 9、通氣孔;10、套筒;11、塞片;12、連接部;13、空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由
圖1所示可知,本實施例的汽車用新型通氣塞,包括塞帽1、套裝在塞帽1內中空的塞體2及套裝在塞體2內的閥體3,閥體3與塞體2均為中空結構,在塞體2內固定設有中空的套筒10,該套筒10通過其底端的連接部12卡裝在塞體2中上部,且該連接部12 鑲嵌在塞體2內壁處,以實現連接部12與塞體2之間的密封配合。該中空的套筒10的內部與閥體3中空內部相互連通形成進氣通路4,進氣通路4於套筒10的頂部形成出氣口 8。 閥體3的自由端壓入箱體(如變速器箱體)內,通過與箱體的過盈配合實現安裝。如圖2所示,塞體2外表面固定設有塞片11,塞片11分層設置在塞體2外表面上, 在每層塞片11上均設有至少一個缺口,該缺口使上下層之間實現連通。在裝配上,將塞體 2套裝在塞帽1內,並使塞片11的外廓與塞帽1內壁密封配合,該配合導致塞體2與塞帽1 之間形成了由塞片11分隔、沿塞體2外廓盤旋的空腔,該空腔及為與外界連通的通道5,在氣流走向上,可如圖2中帶曲線的箭頭方向流動,即該通道5為非直線型。塞體2的頂部與塞帽1的內壁接觸配合,在塞體2的頂部側壁上設有缺槽,該缺槽的設立使得塞體2頂置在塞帽1內壁後,實現了塞體2中空內部與通道5之間的連通,此時,該缺槽為通孔6。此外, 通孔6也可為直接設置在塞體2側壁上的一個通孔。在塞帽1頂部內壁上設有向內延伸的環形立壁7,套筒10的頂部嵌入環形立壁7 內並與環形立壁7內壁間隙配合,在該嵌入結構中,使得出氣口 8也嵌入環形立壁7內,而套筒10與環形立壁7的間隙配合使得二者之間形成通氣孔9,該結構的設置使得套筒10與塞體2之間形成空腔13,該空腔13由於連接部12與塞體2內壁的密封配合,使得其只具備一個進氣口和一個出氣口,該進氣口即為通氣孔9,出氣口為通孔6,此外,該結構在實現出氣口 8與通氣孔9、通氣孔9與通孔6之間相互連通的同時,出氣口 8、通氣孔9、通孔6之間的順次連線為折線形(如
圖1中的折線所示)。此外,通氣孔9也可直接開設在環形立壁7的側壁上,此時,一是要確保套筒10與環形立壁7之間具有一個密封面,二是要確保通孔9的高度低於出氣口 8的高度即可。在使用時,箱體內的空氣、油從進氣通道4進入到本實用新型的通氣塞內,通過出氣口 8進入環形立壁7後,通過通氣孔9、通孔6進入通道5內以實現與外界氣壓的連通。實施例二由圖3所示可知,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於省去了套筒10,直接將閥體 3在與塞體2固定配合的同時,將閥體3的頂部深入至環形立壁7內,且該深入部分與環形立壁7之間間隙配合,而此時的進氣通道4由閥體3的中空內壁形成。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用新型通氣塞,包括塞帽(1)、套裝在塞帽(1)內中空的塞體(2)及套裝在塞體(2)內的閥體(3),所述的閥體(3)與塞體(2)內設有連通的進氣通路(4),塞體(2)與塞帽(1)之間形成與外界連通的通道(5),其特徵在於塞體(2)頂部與塞帽(1)接觸相連, 所述的通道(5 )通過設置在塞體(2 )側壁上的通孔(6 )與進氣通路(4 )連通,且通道(5 )為塞體(2)外廓與塞帽(1)內壁接觸配合形成的非直線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新型通氣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通道(5)沿塞體(2) 外廓盤旋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新型通氣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通孔(6)為設置在塞體(2)頂部側壁上的缺槽。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汽車用新型通氣塞,其特徵在於在塞帽(1) 頂部內壁上設有向內延伸的環形立壁(7),所述的進氣通路(4)的出氣口(8)嵌入環形立壁 (7)內,在低於出氣口(8)的塞帽(1)內部設有與出氣口(8)、通孔(6)均連通的通氣孔(9), 且出氣口(8)、通氣孔(9)、通孔(6)之間的順次連線呈折線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用新型通氣塞,其特徵在於出氣口(8)設置在閥體(3) 上,所述的塞體(2)間隙套裝在環形立壁(7)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用新型通氣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通氣孔(9)由閥體 (3)與環形立壁(7)間隙配合而成。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用新型通氣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通氣孔(9)為設置在環形立壁(7)上的孔,該孔於豎直方向的位置低於出氣口(8)。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用新型通氣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塞體(2)間隙套裝在環形立壁(7)上,在塞體(2)內部固定嵌套有內部與閥體(3)連通而形成進氣通路(4)的套筒(10),所述的出氣口(8)設置在套筒(10)頂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汽車用新型通氣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通氣孔(9)由套筒 (10)與環形立壁(7)間隙配合而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齒輪箱通氣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用新型通氣塞。其包括塞帽(1)、套裝在塞帽(1)內中空的塞體(2)及套裝在塞體(2)內的閥體(3),所述的閥體(3)與塞體(2)內設有連通的進氣通路(4),塞體(2)與塞帽(1)之間形成與外界連通的通道(5),塞體(2)頂部與塞帽(1)接觸相連,所述的通道(5)通過設置在塞體(2)側壁上的通孔(6)與進氣通路(4)連通,且通道(5)為塞體(2)外廓與塞帽(1)內壁接觸配合形成的非直線型。採用該技術方案,增加了氣流通道對潤滑油的外洩阻擋作用,更加有效的防止外界灰塵進入到箱體內,保證了齒輪箱清潔度,降低了零部件磨損,提高了齒輪箱總成的壽命。
文檔編號F16H57/02GK202032068SQ20112013379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9日
發明者徐海山, 王克, 王馨莉 申請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