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材或板材等熱軋軋件的卷取機及相關的卷取方法
2023-05-16 05:01:16
專利名稱:帶材或板材等熱軋軋件的卷取機及相關的卷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如相應的主權利要求所述的用於例如帶材或板材的熱軋軋件的卷取機和相關的卷取方法。
本發明應用於扁平軋材的軋制線中,用以優化、合理化和加快在軋機機組下遊進行的形成熱軋鋼卷的步驟。
本發明具體地應用於厚度在0.5和5mm之間及大於5mm兩種情況下、軋材溫度大約為700-800℃或更高且生產能力為每秒20-22米的帶材或板材生產。
在現有技術中有多種卷取正在離開熱軋或冷軋機組的帶材或板材的裝置和設備,這些裝置和設備對其功能的執行有些效率高一些,有些則低一些。
一種特別用於帶材或板材熱軋的卷取機為地下卷取機,它包括至少兩個順序布置且位於需要進行卷取的帶材或板材所經過的平面之下的卷取芯軸。
這種卷取系統儘管被廣泛地採用,但尤其是在產品特別薄的情況下,在形成盤卷的速度和所獲得的板材質量方面存在著問題。
實際上,在薄帶或薄板的情況下,當引入端被彎曲到它的進給平面之下以便被卷取到地下卷取機上時,可能會引起產品質量方面的問題。
另外,由於是在兩個與剪切機距離不同的地下卷取機上交替地進行卷取,所以卷取不能以重複的方式進行。
另一個與被卷取的帶材或板材的厚度有關的問題是,帶材與將其輸送給卷取機的軌道摩擦,這會引起帶材或板材表面質量的惡化。
另一個問題是,在現有技術中已知的系統中設有一個用於進行最初卷繞的導向帶,因此卷繞速度必須保持低速。進一步的問題是在生產薄帶時,在最初卷繞步驟期間帶材的引入。
進一步的缺點是,由於必然存在軋材的引入端造成堵塞的危險,剪切機和下遊的地下卷取機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及由於輻射而造成溫度下降的問題。
另一個問題有關被卷取帶材的尾端,該尾端在卷取的制動步驟中會撞擊設備。以懸臂梁的方式支承卷取芯軸也是一個問題。
進一步的問題是如何引導帶材而不會造成對其表面的損害。
本申請人已經設計、實驗和實施了本發明,以通過提供一種在操作和產品質量方面均具有很強的功能並極為有效的解決方案而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點。
本發明如主權利要求所述並以其為特徵,而從屬權利要求描述了主實施例的構思的一些變型。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薄帶或薄板的卷取機,以及利用該卷取機所實現的卷取方法,該方法和設備適於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點,並特別地確保高效、功能性強且合理地進行卷取操作。
進一步的目的是獲得將盡最大可能地限制被卷取軋材的表面質量特性的任何變化的卷取條件。
根據本發明的卷取機安裝於厚度最好在0.5和5mm之間且移動速度在每秒20-22米左右的帶材或板材精軋機組的出口處。
根據本發明,卷取機緊位於一個剪切裝置的下遊,當一個盤卷的卷取完成時,該剪切裝置動作,並製備將形成下一卷的帶材的引入端。
根據本發明,剪切裝置儘可能靠近卷取裝置地布置,以便將帶材引入端堵塞的風險降到最小。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變型,剪切機包括一個定位和夾持框架,該框架與一個活動封殼(capsule)相聯,封殼載有剪切刀片並有利於刀片的更換。
根據一個變型,封殼可從刀片的軸上軸向地抽出/插入。
根據一個變型,卷取機包括一個可收回的輥道,當加工一個較厚的產品時,該輥道介入;這些產品不能被本發明的卷取機卷取,並因此在卷取機已從生產線上被移出後,或者在任何情況下在卷取機採取非操作狀態後,這些產品被移送到下遊。
根據本發明,卷取機包括一個迴轉臺組件,其上的兩個卷取芯軸裝在徑向相對的位置上。
迴轉臺組件可轉動到至少三個位置上,分別為一個移出位置和兩個操作位置。
在第一移出位置上,兩個芯軸均位於不與軋材的進給平面接觸的位置。
當生產厚度較大的軋材時採取這一位置,與此同時,輥道位於操作位置上,以便將軋材輸送向傳統的卷取機,例如地下卷取機,或送向冷卻裝置。
在第一操作位置上,第一芯軸位於基本上與軋材的進給平面相配的位置上,並等待接收待卷取軋材的引入端,而第二芯軸位於這樣一個位置上,該位置可以是卸去卷好的盤卷的位置或卷取結束的位置。
在該第一操作位置上,在第一芯軸上開始並進行所需的一定長度的帶材的卷取。
在第二操作位置上,相對於第一操作位置大致旋轉了180°,第一芯軸移動到卷取完成的位置上,而第二芯軸到達與軋材的進給平面相配的等待位置,以便形成第二卷。
因此,該卷取方法包括一個交替地在一個芯軸及另一個芯軸上卷取的重複順序,因為在芯軸返回卷取開始位置之前,由現有技術中已知的裝置從同一芯軸上卸下卷好的盤卷。
根據本發明,卷取機包括至少一個在迴轉臺組件的上遊和剪切機的下遊設置在軋材的進給平面上方的活動導向板。
根據一個變型,設有兩個活動導向板,一個位於軋材的進給平面之下,一個位於所述平面之上。
根據一個變型,上活動導向板與一個第二活動導向板相聯,該第二活動導向板可在第一活動導向板上轉動並在自由端載有至少一個滑動輥。
活動導向板具有一個它們在該處支承和引導與軋材的進給平面一致的軋材的操作位置,和一個在此處將它們從進給平面中基本移出以便不產生幹涉的位置。
另外,上導向板包括一個它在循環過程中且在處於所述兩個位置之間的過渡狀態中所呈現的第三位置;在這一位置上,當軋材被卷取到位於第二位置的芯軸上時,上導向板夾住軋材,並且使軋材位於其進給平面上,以便準備由位於第一操作位置上的另一個芯軸接收。
根據本發明,活動導向板包括在其與軋材的進給平面一致的表面上的狹縫;所述狹縫噴出氣流、液流或其混合物,以便支承將被送去卷取的軋材。
氣動、液壓或混合支承可防止由於軋材表面上的摩擦而引起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本發明中在薄軋材的情況下是值得重視的,並且因此防止了最終產品的表面質量的惡化。
此外,這種支承可防止軋材的引入端在位於牽引組件和芯軸之間的部分中翻轉或彎曲,並因此防止了堵塞或衝擊設備的危險。
根據一個變型,與氣流相配合地設置從動輥,它們以大於帶材速度的速度行進,並產生推動帶材本身的效果,從而防止了堵塞。
根據本發明,位於開始卷取並且與軋材的進給平面一致的第一操作位置上的芯軸與一個安裝在鉸接臂上的助卷機輥的組件相配合,該輥組件在幾個圓周位置上與被卷取的軋材在外部接觸,由此幫助和促進卷取。
根據一個變型,帶材的引入端在到達時已與至少兩個平行且相鄰的輥子協同動作,所述至少兩個輥子具有壓延帶材引入端的功能。
助卷機輥的組件安裝在一個小車上,並且可以採取一個非操作位置,在該位置上,輥子打開並且不與被卷取的軋材接觸。
至少當芯軸從其第一操作位置移向其第二操作位置以完成卷取時要採取所述非操作位置。
芯軸在其第二操作位置上與至少兩個從工作位置到非工作位置的活動組件協同動作。
更確切地說,根據本發明,至少設有一個支承芯軸的組件,當盤卷開始具有相當的重量時,使其介入以支承芯軸的軸,並且設有至少一個裝配有輥子的支承盤卷的組件,所述輥子位於從下方與盤卷外周接觸的位置,以利於卷取。
根據一個變型,支承芯軸的組件根據重量和牽引作用的分量的矢量和進行操作。
根據進一步的變型,設有另外的裝配有輥子的活動組件,該組件在工作位置上與盤卷接觸,以利於卷取並使其整齊、均勻;它們還防止了一旦帶材被剪切且盤卷處在制動步驟中,帶材的尾端撞擊設備並造成損傷,甚至從盤卷上散開。
所有這些組件都是可軸向移動和/或可轉動的,以便在迴轉臺組件從其第一操作位置移向其第二操作位置期間及相反的過程中,或者處於移出位置時,移動到一個非接觸位置。
以下附圖給出了非限制性的例子並示出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
圖1表示其中安裝有根據本發明的卷取機的軋制線的端部;圖2表示迴轉臺組件位於非操作位置或移出位置時本發明的卷取機;圖3表示迴轉臺組件位於第一操作位置時本發明的卷取機;圖4表示迴轉臺組件位於其第二操作位置時本發明的卷取機;圖5表示前述實施例的一個變型;圖6是處於第一工作布局中的軋制線的平面圖,其中安裝有本發明的卷取機;圖7是圖6所示軋制線處於第二工作布局中時的平面圖;圖8是軋制線在其第一工作布局中時的側視圖;以及圖9是軋制線在其第二工作布局中時的側視圖。
在附圖中,根據本發明的卷取機10安裝在熱軋機組100的出口處,所述熱軋機組用於移動速度高達每秒20-22米的帶材或板材(未示出),適用於生產厚度從0.5到5mm的薄軋材,但是,如後面所述,也可以是更通用的,以便加工厚度超過5mm的軋材。
在卷取機10的上遊設有一個剪切裝置11,該剪切裝置設有兩個牽引組件19a和19b,一個位於剪切元件11a和11b的上遊,一個位於剪切元件11a和11b的下遊,所述剪切元件11a和11b適於在已經完全地形成盤卷時剪切軋材。
剪切裝置11具有一個大體上呈U形的支承結構47,在它的垂直臂47a和47b上安裝有兩個牽引組件19a和19b。在臂47a和47b之間有一個封殼48,其上以旋轉的方式安裝有兩個刀片支承軸49a和49b。
封殼48可通過向上的移動,或通過平行於軸49a和49b的軸線的軸向位移有選擇地從支承結構47上移開。
整個剪切裝置11也可從其如圖1-6及8所示的工作位置有選擇地移到如圖7和9所示的停用位置。
實際上,支承結構47被安裝在一對軌道50上,並且可沿著與軋制線的軸線正交的軸線移動。
卷取機10(圖1-4)包括一個繞軸線13旋轉的迴轉臺組件12,所述軸線13位於一個與軋材即待卷取的帶材或板材的進給平面14基本平行的平面上,並且基本上與待加工軋材的進給軸線正交。
迴轉臺組件12支承著兩個芯軸15a和15b,它們沿直徑方向相互對置地設置,並且分別在一個基本上平行於迴轉臺組件12的轉動軸線13的軸線上轉動。
通過繞軸13旋轉,迴轉臺組件12允許芯軸15a和15b處於至少三個位置上。
如圖2所示,在一個非操作位置上,迴轉臺12上的兩個芯軸15a和15b均不與軋材的進給平面14接觸。更準確地說,芯軸15a和15b既可被設置成其軸線均位於同一水平面上,從而均位於平面14之上,也可被設置成其軸線均位於同一垂直平面上,從而一個芯軸15a被布置在平面14之上,而另一個芯軸15b被布置在平面14之下。
當卷取機10位於從軋制線移出的位置上時,例如當軋材的厚度大於5mm且因此不能被卷取機10卷取時,採取這一非操作位置。
可收回型輥道16適於可選擇地與卷取機10協同動作(圖2及6-9)。輥道16包括多個以旋轉方式裝配在一個基本水平的臺架60的側部支承件上的輥子16a,臺架60可藉助位於一個由一對平行於且鄰近軌道50的軌道62確定的下導軌上的輪子61而滑動。
所述臺架60還可藉助一個位於第二對軌道63上的滑動件64滑動,所述軌道63平行於軋制線設置並因此與軌道62正交。在臺架60上還設有一對防護屏67和68,當迴轉臺12位於其停用或移出位置上時,應如此地設置它們第一防護屏位於第一輥子16a和在軌道16下方的芯軸15a之間;第二防護屏位於輥子16a和在軌道16上方的芯軸15b之間。因此,防護屏67和68可防止由經過輥子16a的軋材產生的熱輻射到達並損傷芯軸15a和15b,所述芯軸15a和15b在工作循環的這一步驟中是靜止的並且不被冷卻。
當加工厚度在0.5和5mm之間的軋材時,臺架60和相關的輥道16被置於停用位置上(圖6和8),遠離卷取機10並位於其後方。
然而,當加工厚度大於5mm的軋材時,通過電動機65和66將臺架60和相關的輥道16置於如圖2、7和9所示的工作位置上。
在這一操作位置上,輥道16與進給平面14相配,以便在軋材穿過卷取區18後,同時將軋材送向設置在下遊的傳統卷取裝置,例如地下卷取機17a和17b(圖1)。
然而,當軋材厚度與卷取機10相適應時,例如在0.5和5mm之間,迴轉臺組件12將兩個芯軸15a和15b設置在如圖3和4所示的兩個操作位置中的一個或另一個上,以便卷取帶材。
在各操作位置上,穿過兩個芯軸15a和15b的轉動軸線的平面與當迴轉臺12處於如圖2所示的停用位置或移出位置上時芯軸的轉動軸線所在的垂直平面大致成45°角。
在第一操作位置上(圖3),第一芯軸15a被設置成大體上與進給平面14相配,而第二芯軸15b處於一個升高的位置並且遠離進給平面14。
相反,在第二操作位置上(圖4),相對於第一操作位置轉動了180°,其上已經卷繞有軋材卷的芯軸15a此時處於對應的芯軸15b先前所在的位置,而後者此時處於芯軸15a先前所在的位置,準備接收新的軋材引入端。
在剪切裝置11的出口處,牽引組件19b伴隨軋材的引入端向第一芯軸15a運動,使其穿過兩個活動導向板,所述兩個活動導向板分別為上活動導向板20a和下活動導向板20b。
活動導向板20a和20b相對於進給平面14彼此相對地設置,並且在剪切裝置11的垂直臂47b的相應支點21a和21b上鉸接、擺動,以採取離開進給平面14的第一非接觸位置(圖4),和直接與進給平面14相配的第二工作位置(圖3和5)。活動導向板20a和20b還適於與它們安裝於其上的剪切裝置11一起離開進給平面14,以便不幹涉輥道16和相關的臺架60。
活動導向板20a和20b的表面具有狹縫22,以便噴射優選地為氣體或者混有油或其他液體的氣體的流體射流,以作為用於在位於剪切裝置11和迴轉臺組件12之間的部分上的軋材的氣動支承、液壓支承或氣動-液壓混合支承。
在這種氣動、液壓或氣動-液壓混合支承的幫助下,可以對帶材的引入端進行引導而不使其彎曲、翻轉或摩擦,並且在任何情況下確保對軋材的導向。
上導向板20a在端部和位於第一非幹涉位置與第二工作位置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位置上設有一個滑動輥51。在這個中間位置上,上導向板20a在迴轉臺12位於第二操作位置時,在結束卷取的步驟中伴隨軋材。
在圖5所示的變型中,噴射流體射流的狹縫22存在於兩個活動導向板20a和20b中,並且與狹縫22相關聯地設有從動輥52,該從動輥52以大於軋材進給速度的圓周速度旋轉,因此可防止發生堵塞。
再來參考圖5,上導向板20a與滑動輥51一致地與一個第二上導向板120a相關聯,所述第二上導向板120a可在第一導向板20a上旋轉,並且還在端部設有一個滑動輥151,該滑動輥151用於控制和引導軋材並在卷取的制動步驟中保存尾端。
第二上導向板120a還可以包括用於噴射流體射流的狹縫22。
在第一芯軸15a上或其位置總是與進給平面14相配的芯軸上開始卷取的步驟中(圖3),助卷機輥24的一個安裝在小車25上的組件23從移開位置(圖2)移到與第一芯軸15a相應的工作位置,以便隨同並引導軋材的引入端繞到第一芯軸15a上並開始卷取。
在這種情況下,組件23包括對應於芯軸15a的三個或四個圓周位置的一組四個輥子24,各個輥子24安裝在一個與一個相關致動器27相聯的相應鉸接臂26上。
當需要組件23從如圖2所示的移開位置移到如圖3所示的工作位置時,通過啟動致動器27打開輥子24,然後升高小車25以使之更接近進給平面14,接著啟動致動器28,以與芯軸15a一致地完成輥子24的插入,以便後者將自己置於組件23的圓形輪廓29之內。
然後,通過啟動致動器27,使輥子24繞圍繞其各自支點擺動鉸接臂27的芯軸15a再次合攏。
在拾取步驟中,本發明可以在軋材的引入端上提供壓延作用(圖5),並且為此包括兩個成對的輥子24a、24b,所述輥子24a、24b在軋材的引入端到達時在其上進行預彎曲操作。
然後開始在芯軸15a上有控制地卷取軋材。
當在第一芯軸15a上已經卷取了所需數目的圈數時,使迴轉臺組件12旋轉180°到達其第二操作位置(圖4),以將第一芯軸15a帶到卷取完成且因此盤卷被卸下的位置上,而第二芯軸15b到達先前由第一芯軸15a佔據的等待及開始卷取的位置。
在迴轉臺組件12轉動之前,助卷機輥24被打開。
當迴轉臺組件12轉動時,第一芯軸15a繼續旋轉並將軋材卷繞到其上,直到它停止在圖4所示的位置上。
卷取繼續進行,直到正在形成的盤卷30達到一定的重量,在這一時刻設置在芯軸15a下面的各支承裝置31和32介入,以支承芯軸15a和盤卷30;也是在這一時刻,使為了使卷取規則和均勻而設置在芯軸15a周圍的組件33和34介入。
支承芯軸的組件31包括至少一個可從遠離迴轉臺12的非接觸位置軸向移動到與芯軸15a的軸36相配的位置的臂35。
臂35,例如在端部裝配有叉形元件、手形機構、鞍形支承件、或任何適用於該目的的裝置,由致動器37驅動地伸向芯軸15a,並在盤卷30形成時根據盤卷30的穩定增長的重量支承芯軸15a的軸36。
根據圖5所示的一個變型,臂35是旋轉的,且在終端包括一個適於支承芯軸15a的軸36的支承件。
這一支承是根據拉力和重力的分量產生的。
支承盤卷的組件32包括一個活動的小車39,該小車39可沿軸線38升高。在支承盤卷的組件32之上設有輥40,用於從下面支承盤卷30;輥40在其工作位置上與盤卷30接觸地定位並從下面對其進行支承。
使卷取規則及均勻的組件33和34包括相應的臂41和42,它們繞相應的支點43和44擺動,以便從非接觸位置(圖2和4)移向在形成盤卷30時與盤卷相應的工作位置。
在臂41和42的端部設有相應的輥子45和46,當正在形成盤卷30時,它們被設置在離盤卷30的外周大約十毫米的地方,從而在盤卷形成時不產生幹涉,準備與卷取好的軋材接觸,以便執行制動動作並防止當盤卷30完成時可能出現的塌卷或散卷。
根據圖5所示的變型,臂42設有一個伸出輥46之外的導向附件70,以便與導向件120a合作,防止在剛剛完成的盤卷30剛剛完成從芯軸15a上移出之前,軋材的尾端不受控制地撞擊迴轉臺12的上部。支承盤卷的組件32和使卷取規則且均勻的組件33和34在卷取步驟中與正在形成的盤卷30的厚度的增加相協調地移動。
當盤卷30已經完成時,位於剪切機10上遊的剪切裝置11切斷軋材,正如先前對芯軸15a所作的那樣,在助卷機輥24的組件23已經回到與芯軸15b相配的位置上之後,確定開始在第二芯軸15b上卷取的新卷的引入端。
配合第一芯軸15a地使支承芯軸的組件31、支承盤卷的組件32和使卷取規則和均勻的組件33和34部分地打開,從而允許將形成的盤卷30卸下來;這是以現有技術中已知的方法和裝置實現的。
因此,可按照上述方式重複卷取循環。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卷取例如厚度在0.5和5mm之間的帶材或板材的熱軋軋件的卷取機,所述卷取機設置在一軋制機組(100)和一個剪切裝置(11)的下遊,軋材沿一個進給平面(14)從所述剪切裝置送出,其中,所述卷取機包括一個繞一平行於進給平面(14)的中心轉動軸線(13)旋轉的迴轉臺組件(12),兩個相對於中心轉動軸線(13)沿直徑方向在相對側可轉動地裝在迴轉臺(12)上且其轉動軸線平行於中心轉動軸線(13)的卷取芯軸(15a,15b),和一個引導帶材的組件(23),該組件適於有選擇地與各芯軸(15a,15b)配合,迴轉臺組件(12)可通過旋轉採取第一傾斜位置,其中第一芯軸(15a或15b)與進給平面(14)一致並準備接收軋材的引入端和開始卷取,所述卷取機的特徵為,引導帶材的組件(23)通常設置在一個位於迴轉臺組件(12)外側的第一停用位置上,並且可有選擇地移動到一個與迴轉臺(12)的第一傾斜位置相關聯的第二工作位置,在該位置上所述引導帶材的組件適於配合軋材的引入端,以引導其繞在第一芯軸(15a或15b)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卷取機,其特徵在於,迴轉臺組件(12)適於通過旋轉呈現一個相對於第一傾斜位置旋轉了180°的第二傾斜位置上,在該位置上,第二芯軸(15b或15a)與進給平面(14)一致,準備接收軋材的引入端並開始卷取,而在同一時刻,第一芯軸(15a或15b)位於盤卷(30)完全卷好並準備被卸下的位置上,引導帶材的組件(23)適於在迴轉臺組件(12)從第一傾斜位置轉向第二傾斜位置的過程中及相反的過程中採取停用位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卷取機,其特徵在於,引導帶材的組件(23)包括多個助卷機輥(24),所述助卷機輥(24)的轉動軸線與中心轉動軸線(13)平行並沿一個在由各芯軸(15a,15b)佔據的區域之外的假想圓周設置,以便為圍繞暫時與進給平面(14)一致的芯軸的軋材引入端確定一個圓形引導路徑。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卷取機,其特徵在於,至少設有三個助卷機輥(24),並且它們的軸線基本上以120°的角度沿所述假想圓周設置,並且至少一個助卷機輥(24)可有選擇地離開假想圓周,以允許對應芯軸(15a,15b)被置於三個助卷機輥(24)之間。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卷取機,其特徵在於,助卷機輥(24)安裝在與致動器(27)相連接的對應的擺動臂(26)上,所述致動器適於使助卷機輥(24)有選擇地遠離與相應芯軸(15a,15b)的圓周相配的位置。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卷取機,其中,各芯軸(15a,15b)設有自己的轉動軸(36),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個支承芯軸的組件(31)被設置成與芯軸(15a或15b)的轉動軸(36)協同工作,所述芯軸位於盤卷完成並卸卷的位置上,支承芯軸的組件(31)可從一個停用位置移動到一個與芯軸的轉動軸(36)相配的工作位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卷取機,其特徵在於,支承芯軸的組件(31)包括一個可軸向移動的臂(35),它在其端部具有叉形、手形或鞍形支承元件,以便支承芯軸的軸(36)。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卷取機,其特徵在於,至少設置一個盤卷支承組件(32),以便在盤卷(30)完成卷取且準備卸下的位置上從下方配合形成的盤卷(30),盤卷支承組件(32)是活動的並且包括一個第一停用位置和一個與盤卷(30)配合的第二位置。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卷取機,其特徵在於,卷取支承組件(32)包括一對與一活動小車(39)和一個提升致動器相聯的輥子(40)。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卷取機,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個使卷取規則並均勻的組件(33,34)與盤卷(30)的外周相配合地設置,所述盤卷(30)在盤卷(30)完成卷取且準備從芯軸(15a,15b)上卸下的位置上形成,使卷取規則並均勻的組件(33,34)是活動的,並且包括一個第一停用位置和一個與正在形成的盤卷(30)的外周相關聯的第二位置。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卷取機,其特徵在於,使卷取規則並均勻的組件(33,34)包括一個在端部具有輥子的擺動臂。
12.如前面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卷取機,其特徵在於,在剪切裝置(11)的下遊設有一個輥道(16),該輥道適於採取一個第一可收回的位置和一個與進給平面(14)一致、輥道(16)伸出迴轉臺組件之外的第二位置。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卷取機,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個活動導向板(20a)被設置在剪切裝置(11)和迴轉臺組件(12)之間,並包括一個從進給平面(14)移出的第一移出位置和一個與進給平面(14)相配的第二工作位置。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卷取機,其特徵在於,兩個導向板(20a,20b)被設置在剪切裝置(11)和迴轉臺組件(12)之間,並分別從上方和下方配合進給平面(14),至少一個導向板可從一個從進給平面(14)移出的第一移出位置移至一個與進給平面(14)相配的第二工作位置。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卷取機,其特徵在於,面對進給平面(14)的導向板(20a,20b)的表面包括噴射氣流或液體流的裝置(22),以支承在位於剪切裝置(11)和迴轉臺組件(12)之間的部分上的軋材。
16.一種用於例如厚度在0.5和5mm之間的帶材或板材的熱軋產品的卷取方法,該方法採用如前述任何一項權利要求中所述的卷取機(10),該方法的特徵為,使軋材的引入端被最初卷取,以便在位於基本上與進給平面(14)相配的位置上的第一芯軸(15a)上獲得所需圈數,然後使迴轉臺組件(12)旋轉180°,並且在第一芯軸被置於旋轉後的位置上的情況下完成卷取,當盤卷(30)完成時,剪切軋材,捲成的盤卷(30)被卸下,並且開始在位於與進給平面(14)相配的位置上的第二芯軸(15b)上卷取。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方法,其特徵在於,對於厚度超過5mm的軋材,使迴轉臺組件(12)處於一個第三位置,並且兩個芯軸(15a,15b)位於從進給平面(14)移出的位置,使軋材從位於與進給平面(24)相配的工作位置的輥道(16)上送向下遊。
18.如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當芯軸(15a或15b)之一從與進給平面(14)相配的第一操作位置移到第二操作位置上時,支承芯軸的組件(31)、支承盤卷的組件(32)和使卷取規則並均勻的組件(33,34)從一個停用位置移到一個分別與芯軸的軸(36)、盤卷(30)的下方及盤卷(30)本身的圓周相配的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上所述芯軸等待軋材的引入端並開始卷取,所述第二操作位置相對於第一操作位置旋轉了180°,在該位置上完全卷取並且卸下盤卷(30)。
全文摘要
用於厚度在0.5和大於5mm之間的熱軋軋件的卷取機設置在一個軋制機組和一個剪切裝置(11)的下遊,其中卷取機包括一個繞一個與軋材的進給軸線正交且位於一個基本上平行於軋材的進給平面(14)的平面上的轉動軸線(13)旋轉的迴轉臺組件(12),其中迴轉臺組件(12)支承兩個沿直徑方向對置且軸線平行於轉動軸線(13)的卷取芯軸(15a,15b),迴轉臺組件(12)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操作位置和至少一個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上,第一芯軸(15a)位於等待軋材引入端並準備開始卷取且基本上與進給平面(14)相配的位置上,第二位置相對於第一操作位置旋轉了180°,在第二位置上,第一芯軸(15a)位於軋材完成卷取並且準備卸下盤卷(30)的位置上,而第二芯軸位於等待軋材的引入端並準備開始卷取的位置,至少一個活動導向板(20)設置在迴轉臺組件(12)的上遊,並包括一個遠離進給平面(14)的第一移出位置,一個從上方與進給平面(14)配合的第二工作位置,和一個在上述兩位置之間過渡時夾緊軋材的第三位置。
文檔編號B21C47/24GK1264325SQ98807262
公開日2000年8月23日 申請日期1998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1997年7月15日
發明者福斯託·德裡蓋尼, 賈欽託·達爾·帕恩, 切薩雷·加萊蒂 申請人:丹尼利機械設備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