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引腳電源座子及其電源插座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05:13:26
專利名稱:多排引腳電源座子及其電源插座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元件,尤其涉及一種多排引腳電源座子及其電源插座。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路板的電源座子及其電源插座形狀各不相同,且電源座子及電源插座的功能引腳的數目和作用沒有統一的規格和定義。對於很多電路板不能匹配使用,目前需要一種結構簡單,統一定義功能引腳的電源座子及其電源插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種多排引腳電源座子,其結構簡單,統一定義了功能引腳的數目和功能。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與所述多排引腳電源座子配合連接的多排引腳電源插座。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排引腳電源座子,具有一個矩形底板,所述矩形底板的正面設置有若干個插針式的座子功能引腳,所述矩形底板上設置有排成兩排的十四個所述座子功能引腳,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座子功能引腳為接5V主電源端,所述第五座子功能引腳為接5V待機電源端,第六座子功能引腳為接電源開關端, 第七、第八、第九及第十座子功能引腳為接地端,第十一座子功能引腳及第十二座子功能引腳為接12 V主電源端,第十三座子功能引腳為接亮度調整端,第十四座子功能引腳為接背光控制端。進一步,十四個所述座子功能引腳平均分成兩排,兩排所述座子功能引腳相互平
行且一一對應。進一步,所述矩形底板在長邊的兩側壁上設有若干缺口,每一所述缺口位於同一排的相鄰兩個所述座子功能引腳之間。進一步,所述矩形底板的反面設有用於與印刷電路板焊接的所述座子功能引腳的延伸端。進一步,所述座子功能引腳的延伸端呈彎折結構。進一步,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座子功能引腳之間的間距為2. 0士0. 1毫米。為了實現上述另一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排引腳電源插座,包括插座外殼,所述插座外殼的側壁開設有與所述座子功能引腳一一對應的若干引腳插孔,所述插座外殼的底部設有一一對應地與所述引腳插孔連通的若干插座功能引腳,所述座子功能引腳一一對應地插入所述引腳插孔中與所述插座功能引腳電導通。進一步,所述引腳插孔平均分成兩排,兩排所述引腳插孔相互平行且一一對應。進一步,所述插座外殼的頂部設有若干凹槽,每一所述凹槽位於同一排的相鄰兩個所述引腳插孔之間。進一步,每兩個相鄰的所述插座功能引腳之間的間距為2. 0士0. 1毫米。[0015]採用本實用新型的多排功能引腳電源座子及其電源插座能夠匹配多種類型的電路板,其結構簡單,統一定義了功能引腳的數目和功能,生產成本低。特別適用於液晶顯示屏電路板和顯示裝置電路板。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多排引腳電源座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多排引腳電源座子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多排引腳電源座子的另一平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所示多排引腳電源座子的又一平面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多排引腳電源插座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多排引腳電源插座的另一平面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所示多排引腳電源插座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多排引腳電源座子1具有一個矩形底板100,所述矩形底板100的正面A設置有若干個插針式的座子功能引腳10,具體地,在所述矩形底板100上設置有排成兩排的十四個所述座子功能引腳10,其中第一座子功能引腳 101、第二座子功能引腳102、第三座子功能引腳103及第四座子功能引腳104均為接5V主電源端,所述第五座子功能引腳105為接5V待機電源端,第六座子功能引腳106為接電源開關端,第七座子功能引腳107、第八座子功能引腳108、第九座子功能引腳109及第十座子功能引腳110為接地端,第十一座子功能引腳11、第十二座子功能引腳112為接12 V主電源端,第十三座子功能引腳113為接亮度調整端,第十四座子功能引腳114為接背光控制端。具體地,十四個所述座子功能引腳10平均分成兩排,其中所述第一、第三、第五、第七、 第九、第i^一及第十三座子功能引腳101、103、105、107、109、111、113從左到右依次排成一排,所述第二、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第十二及第十四座子功能引腳102、104、106、108、 110、112、114從左到右依次排成另一排,兩排所述座子功能引腳相互平行且一一對應。如圖2-3所示,所述矩形底板100的反面B設有用於與印刷電路板焊接的所述座子功能引腳10的延伸端11,具體地,所述座子功能引腳10的延伸端11呈彎折結構。所述矩形底板100在長邊的兩側壁上設有若干缺口 120,每一所述缺口 120位於同一排的相鄰兩個所述座子功能引腳10之間。具體地,所述多排引腳電源座子1焊接在印刷電路板後的高度為4. 0士0. 1毫米, 長度為12. 0士0. 2毫米,寬度為2. 0士0. 1毫米,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座子功能引腳10之間的間距為2.0士0. 1毫米。如圖5-7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了一種用於與所述多排引腳電源座子1 配合連接的多排引腳電源插座2,所述多排引腳電源插座2包括插座外殼200,所述插座外殼200的側壁開設有與所述多排引腳電源座子1的座子功能引腳10 —一對應的若干引腳插孔20,所述插座外殼200的底部設有一一對應地與所述引腳插孔20連通的若干插座功能引腳22,所述座子功能引腳10—一對應地插入所述引腳插孔20中與所述插座功能引腳22 電導通。具體地,所述引腳插孔20與所述座子功能引腳10—一對應從而平均分成兩排,兩排所述引腳插孔20相互平行且一一對應,所述插座功能引腳22的一端一一對應地與所述引腳插孔20連通、另一端垂直延伸於所述插座外殼200的底部外。如圖5-6所示,所述多排引腳電源插座2的頂部設有若干凹槽210,每一所述凹槽 210位於同一排的相鄰兩個所述引腳插孔20之間。具體地,所述多排引腳電源插座2焊接在印刷電路板後的高度為4. 25士0. 25毫米,長度為14. 50士0. 35毫米,寬度為7. 20士0. 15 毫米,每兩個相鄰的所述插座功能引腳20之間的間距為2. 0士0. 1毫米。本實用新型的多排引腳電源座子1及其電源插座2能夠匹配多種類型的電路板, 其結構簡單,統一定義了功能引腳的數目和功能,生產成本低。特別適用於液晶顯示屏電路板和顯示裝置電路板。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範圍,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動, 這些改進和變動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多排引腳電源座子,具有一個矩形底板,所述矩形底板的正面設置有若干個插針式的座子功能引腳,其特徵在於,所述矩形底板上設置有排成兩排的十四個所述座子功能引腳,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座子功能引腳為接5V主電源端,所述第五座子功能引腳為接5V待機電源端,第六座子功能引腳為接電源開關端,第七、第八、第九及第十座子功能引腳為接地端,第十一座子功能引腳及第十二座子功能引腳為接12 V主電源端,第十三座子功能引腳為接亮度調整端,第十四座子功能引腳為接背光控制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多排引腳電源座子,其特徵在於,十四個所述座子功能引腳平均分成兩排,兩排所述座子功能引腳相互平行且一一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多排引腳電源座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矩形底板在長邊的兩側壁上設有若干缺口,每一所述缺口位於同一排的相鄰兩個所述座子功能引腳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多排引腳電源座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矩形底板的反面設有用於與印刷電路板焊接的所述座子功能引腳的延伸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多排引腳電源座子,其特徵在於,所述座子功能引腳的延伸端呈彎折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多排引腳電源座子,其特徵在於,所述多排引腳電源座子焊接在印刷電路板後的高度為4. O士0. 1毫米,長度為12. 0士0. 2毫米,寬度為2. 0士0. 1毫米, 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座子功能引腳之間的間距為2. 0士0. 1毫米。
7.一種用於與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排引腳電源座子配合連接的多排引腳電源插座,包括插座外殼,其特徵在於,所述插座外殼的側壁開設有與所述座子功能引腳一一對應的若干引腳插孔,所述插座外殼的底部設有一一對應地與所述引腳插孔連通的若干插座功能引腳,所述座子功能引腳一一對應地插入所述引腳插孔中與所述插座功能引腳電導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排引腳電源插座,其特徵在於,所述引腳插孔平均分成兩排, 兩排所述引腳插孔相互平行且一一對應。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多排引腳電源插座,其特徵在於,所述插座外殼的頂部設有若干凹槽,每一所述凹槽位於同一排的相鄰兩個所述引腳插孔之間。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排引腳電源插座,其特徵在於,所述多排引腳電源插座焊接在印刷電路板後的高度為4. 25士0. 25毫米,長度為14. 50士0. 35毫米,寬度為7. 20士0. 15 毫米,每兩個相鄰的所述插座功能引腳之間的間距為2. 0士0. 1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排引腳電源座子,具有一個矩形底板,所述矩形底板的正面設置有若干個插針式的座子功能引腳,所述矩形底板上設置有排成兩排的十四個所述座子功能引腳,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座子引腳為接5V主電源端,所述第五座子引腳為接5V待機電源端,第六座子引腳為接電源開關端,第七、第八、第九及第十座子引腳為接地端,第十一座子引腳及第十二座子引腳為接12V主電源端,第十三座子引腳為接亮度調整端,第十四座子引腳為接背光控制端。本實驗新型同時提供了一種多排引腳電源插座,採用本實用新型的多排引腳電源座子及其電源插座能夠匹配多種類型的電路板,其結構簡單,統一定義了功能引腳的數目和功能,生產成本低。
文檔編號H01R12/55GK202067922SQ20112012404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5日
發明者鄔應傑, 陳錦波 申請人:廣州視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