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單模高功率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及其製作方法
2023-05-16 21:02:06 2
專利名稱:一種單模高功率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及其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技術領域,特別是單模高功率的垂直 腔面發射雷射器的結構及製作方法。
背景技術:
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CSEL)以單色性好、發散角小、單縱模激射、 低閾值電流、高調製帶寬、易與光纖耦合、易於高密度集成、"在片"檢測 和低成本等優勢,廣泛應用於雷射列印,光存儲,密度光存儲和讀出,自 由空間光互連以及單模光纖中數據高速傳輸等等。但在這些實際應用中, 多要求VCSEL處於具有穩定的基橫模工作特性,特別是高輸出功率的基 橫模工作。傳統的製備單模VCSEL的方法是減小其VCSEL的氧化孔徑, 實質上是為了減少有源物質的工作區域,增加高階模式損耗,由於受限於 發光的孔徑和微分電阻,單模VCSEL特性一直難以提升。
為了獲得單模高功率VCSEL,人們採用離子注入和氧化限制相結合、 表面刻蝕,三角形空洞,外腔結構、等多種不同的方法,但這些方法得到 的都是夾雜有高階模式的變形的基模,高階模式的散射損耗不可避免。一 個有潛力使VCSEL實現高速、大功率單模輸出的方法是在VCSEL中引入 光子晶體,來限制橫向光場分布,使之只支持單模運轉。與其他方法相比, 光子晶體波導結構的VCSEL具有設計簡單、可重複性好、低閾值電流、 高輸出功率等潛在的優勢。
目前,對於光子晶體VCSEL的研究備受關注,引起了各國科研人員 的強烈興趣,早在2002年韓國先進技術研究院Song等人率先報導了光子 晶體VCSEL的器件模擬和實驗結果。周期5pm單缺陷腔10pm孔徑,邊 模抑制比高達35 40dB的單模輸出,但輸出功率很低,小於lmW。
2003年Yokouchi小組在理論上進一步發展了光子晶體VCSEL的模型,找到了三維刻蝕深度對單模條件的影響,引入深度因子,同年製作了
7孔缺陷的室溫CW的光子晶體VCSEL。
2004年A丄Danner小組提出了光子晶體VCSEL設計空間,完善理論 模型;同年採用耦合腔的設計,將功率提高到2.0mW。
2005年A丄Danner小組通過優化光子晶體VCSEL氧化孔徑,獲得單 模功率3.1mW。
2006年A丄Danner通過比較1652支不同結構單管,實驗上驗證了設 計空間的概念。
2006年Alight Technologies將光子晶體結構應用到長波長VCSEL中, 在20"C時單模輸出功率近似達到3mW,在90'C時仍發射出1.4mW的單 模功率,7(TC時,雷射器在整個電流範圍內仍具有大於30dB的超高邊模 抑制比。
但是,到目前為止,現有光子晶體VCSEL的輸出功率並不高,國際 光子晶體VCSEL最大輸出功率僅為3.1mW。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功率單模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的結構 和製作方法,改善傳統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單模輸出功率低的缺點。
本發明涉及一種單模高功率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的結構,在這種結構 中引入光子晶體,可增大氧化孔徑,提高單模輸出功率;同時採用鍵合技 術將傳統VCSEL外延片轉移到Si襯底和採用底部出光的設計,便於拉近 VCSEL外延片有源區與Si襯底的距離,改善器件熱學特性,進一步提高 單模輸出功率。所述雷射器包括P型電極1, P型Si襯底2, P型電極1 製作在Si襯底2的背面,金屬鍵合層3,通過金屬鍵合層將Si襯底2和P 型分布布拉格反射鏡(DBR) 4鍵合在一起,P型分布布拉格反射鏡(DBR) 4,與能夠提供增益的有源區6連在一起,用於提供高的反射率,同時形成 電流注入通道,P型DBR4在靠近有源區的包含一層高鋁組分氧化限制層 5,用於形成電光限制,有源區6三明治式夾雜P型DBR4和N型DBR7 之間,用於提供光增益,N型DBR7用於提供高的反射率,同時形成電流 注入通道,Si02掩膜8,用於聚醯亞胺或苯並環丁烯(BCB) 9,製作在
5Si02上面,起到墊高臺面的目的,N電極IO,做在N型DBR7上面,光 子晶體11 ,做在N型DBR上出光窗口的外圍,刻蝕深度在10 —15對DBR 層,出光窗口12,位於N型DBR的中心位置。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單模高功率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的製作方法,其特 徵在於,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在VCSEL外延片表面和P型Si片表面分別濺射金屬層,該 金屬層可以是TiAuSnAu、 TiAu等材料,濺射溫度20(TC左右,厚度在1000 —3000A。
步驟二、通過低溫金屬鍵合技術將VCSEL外延片與P型Si襯底2 鍵合在一起,金屬鍵合在一定溫度和壓力的鍵合設備中完成,鍵合溫度250 —400°C,鍵合壓力0.1 —1.5Mpa範圍。
步驟三、減薄GaAs襯底14的一側,再採用化學溼法腐蝕的方法先後 去除GaAs襯底14和相應的腐蝕停止層13, GaAs襯底去除的腐蝕液採 用體積比NH40H:H202 (1: 20),腐蝕停止層的去除採用體積比HCL:H20 (2: 1);
步驟四、光刻溼法腐蝕出圓柱形臺面,暴露出氧化限制層5; 步驟五、進行側向溼法氧化,形成電、光限制,溼法氧化的條件氮
氣化(1—2L/min)攜帶水汽(80—95°C)進入400—450。C氧化爐中,氧 化孔徑控制在10 20(im左右;
步驟六、PECVD澱積Si028, Si02是厚度2000—2500A;
步驟七、用聚醯亞胺固化臺面9,其中聚醯亞胺的厚度小於3M m。
步驟八、光刻腐蝕出光孔裡的Si02,採用HF:NH4F:H2O(3ml:6g:10ml) 腐試液,腐試30-40秒;
步驟九、光刻、蒸發N型電極,N型電極材料可為AnGeNi/Au,厚度 3000 A左右,剝離N型電極。
步驟十、電子束光刻曝光,ICP刻蝕出光子晶體11,光子晶體ll做 在N型DBR上出光窗口的外圈,刻蝕深度在10—15對DBR層;
步驟H"^—、 Si襯底減薄100pm左右,製備P型電極,濺射溫度200°C, TiAu3500A,最後合金,合金溫度430—450。C,合金時間30 — 50秒。本發明提出基於晶片鍵合及光子晶體波導結構的單模高功率VCSEL 可以提高單模VCSEL的輸出功率。這種結構中引入光子晶體,可增大氧 化孔徑,提高單模輸出功率;同時採用鍵合技術將傳統VCSEL外延片轉 移到Si襯底和採用底部出光的設計,便於拉近VCSEL外延片有源區與Si 襯底的距離,改善器件熱學特性,進一步提高單模輸出功率。
圖1是基於晶片鍵合和光子晶體波導結構的VCSEL的示意圖2是單模高功率VCSEL製備工藝流程圖3是N型DBR溼法腐蝕後的顯微鏡圖4是溼法氧化後的顯微鏡圖5是聚醯亞胺固化臺面後的顯微鏡圖6是電子束曝光後的圖片;
圖7是ICP刻蝕光子晶體後圖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 施例,並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P型電極1為TiAu, P型電極1製作在Si襯底2的背面, P型Si襯底2,金屬鍵合層3為TiAu/Sn/AuTi,通過金屬鍵合層3將Si 襯底2和P型分布布拉格反射鏡(DBR) 4鍵合在一起,P型分布布拉格 反射鏡(DBR ) 4 , 28個周期調製摻雜且組分漸變的 Ga0.1A10.9As/A10.9Ga0.1As材料交替組成,與能夠提供增益的有源區6連 在一起,用於提供高的反射率,同時形成電流注入通道,P型DBR4在靠 近有源區的包含一層高鋁組分氧化限制層5,用於形成電光限制,有源區 6三明治式夾雜P型DBR4和N型DBR7之間,用於提供光增益,有源區 6由3個AlInGaAs量子阱組成,有源區厚度為R, X為激射波長,N型 DBR7由22個周期調製摻雜且組分漸變A10.9Ga0.1As/Ga0.1A10.9As材料 交替製成,N型DBR7用於提供高的反射率,同時形成電流注入通道,絕 緣層8採用Si02材料製成,聚醯亞胺9採用光敏感性ZKPI-520I,做在Si02上面,起到墊高臺面的目的,N型電極10AuGeNi/Au,做在N型DBR7 上面,光子晶體ll,做在N型DBR上出光窗口的外圍,採用電子束曝光 和ICP刻蝕製備得到,刻蝕深度在10—15對DBR層,出光窗口 12,位 於N型DBR的中心位置。
本發明在工藝方面,採用清洗、蒸發電極、金屬鍵合、襯底減薄、襯 底腐蝕去除、溼法腐蝕臺面、溼法氧化、生長絕緣膜、光刻、套刻、光子 束曝光、ICP刻蝕、電極蒸發、帶膠剝離,襯底減薄、合金、解理、壓焊、 封裝等工藝製備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 )採用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在N型GaAs襯底14依次先後生 長腐蝕停層AlAs或GalnP13, 22個周期調製摻雜且組分漸變 Alo.9Gao.,As/Ga(uAlo.9As N型DBR7, U腔長厚的AlGalnAs量子阱有源區 6,量子阱增益峰值波長840nm,30個周期組分漸變Alo.9Ga(uAs/Ga(nAlo.9As P型DBR4, P型DBR4中靠近有源區附近包含高鋁組分氧化限制層5為 Al0.98Gao.02As0
2) P型Si襯底和VCSEL外延片表面分別濺射TiAuSnAu金屬層,見 圖2 (a)所示。
3) 通過金屬鍵合技術將表面濺射有金屬的VCSEL外延片與P型Si 片鍵合在一起,如圖2 (b)。
4) 減薄GaAs襯底14 一側,減薄少至50-60|im,再採用化學溼法腐 蝕的方法去除GaAs襯底14和相應的腐蝕停止層13,再採用化學腐蝕的 方法去除GaAs襯底14和相應的腐蝕停止層13, GaAs襯底去除的腐蝕液 採用體積比NH40H:H202( 1:20),腐蝕停止層的去除採用體積比HCL:H20
(2: O腐蝕液,如圖2 (c)。
5) 通過標準光刻掩膜技術,形成圓柱形臺面圖形,用光刻膠做掩膜 進行溼法化學腐蝕N型DBR7,有源區6,部分P型DBR4,直至暴露出 Al,Ga。.Q2As氧化限制層5的側壁。
6) 通過溼法氧化工藝將暴露出側壁Alo.98Gao.。2As層5,氮氣N2攜帶 水汽進入氧化爐中,側向氧化,形成電、光限制孔徑,氧化孔徑控制在10 2(Him左右。溼法氧化工藝條件氮氣N2流量1L/min,水浴溫度95°C, 氧化爐溫度43(TC,氧化時間30-50分鐘。
87) PECVD高溫300。C澱積絕緣層SiO28。
8) 採用光敏感性ZKPI-520I聚醯亞胺9,通過標準光刻、曝光顯影掉檯面上聚醯亞胺,然後設定不同的溫度對聚醯亞胺固化,墊高臺面,防止電極斷路。
9) 用標準套刻工藝形成上電極圖形,以光刻膠作掩膜腐蝕掉Si028。腐蝕掉出光孔中的Si02,採用HF:NH4F:H2O(3ml:6g:10ml)腐試液,腐試30-40秒;
10) 通過標準光刻掩膜技術,帶膠蒸發下N型電極AuGeNi/Au,帶膠剝離形成下N型電極10。
11) 通過電子束光刻曝光技術,並採用ICP刻蝕技術在出光窗口外圈刻蝕出光子晶體11, 刻蝕深度1.2-1.5pm。
12) 減薄背面Si襯底,濺射P型電極12TiAu,然後合金,合金條件,在合金爐內430—450°C , 45秒,整個工藝製備完成後的示意圖見圖2 (d)。
實施例2: 980nm波長的單模高功率VCSEL,中間多量子阱有源區7採用InGaAs/GaAs材料,N型DBR7和P型DBR4分別採用調製摻雜且組分漸變GaAs/Alo.9Ga(uAs,其它部件與實施例l相同。
實施例3: 1310nm波長的單模高功率VCSEL,中間多量子阱有源區6,採用GalnNAs/GaAs,或量子點材料,N型DBR7和P型DBR4分別採用調製摻雜且組分漸變GaAs/Al。.9Ga(nAs材料,其它部分與實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僅是根據本發明技術方案提出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的權利要求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單模高功率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其特徵在於,包括一P型電極(1),該電極(1)製作在襯底(2)的下面,電極材料為TiAu或TiPtAu;一Si襯底(2),採用P型Si襯底;一金屬鍵合層(3),通過金屬鍵合的方法將VCSEL外延層從GaAs襯底轉移到P型Si襯底;一P型DBR(4),用於反射雷射腔內的光來形成雷射振蕩,組成DBR的每對材料為調製摻雜且組分漸變的AlGaAs材料,提供低電阻和高反射率;一氧化限制層(5),通過對該層溼法氧化形成電、光限制;一有源區(6),該有源區材料是InGaAs、AlGaInAs、InGaNAs等量子阱材料或著InGaAs/InAlAs量子點材料,有源區厚度為1λ,λ為激射波長用於產生光增益;一N型DBR(7),用於反射雷射腔內的光來形成雷射振蕩,DBR的每對材料為調製摻雜且組分漸變的AlGaAs或突變的AlGaAs材料,提供低電阻和高反射率;一SiO2掩膜(8),採用等離子增強型化學汽相澱積(PECVD)方法澱積,起到絕緣層的作用;一聚醯亞胺(9),用於通過聚醯亞胺固化臺面技術,墊高臺面,防止電極斷路;一N型電極(10),電極材料為AuGeNi/Au;一光子晶體(11),用於改善VCSEL模式特性,通過電子束曝光和ICP刻蝕的方法製備得到;以及一出光窗口(12)。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金屬鍵合為低溫鍵合。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模高功率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其特徵在於,所述Si襯底為高熱導率襯底。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模高功率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出光窗口製作在N型DBR上,採用底部出光的方式。
5、 一種單模高功率VCSEL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在VCSEL外延片表面和P型Si片表面濺射金屬層;步驟二、通過低溫金屬鍵合技術將VCSEL外延片與P型Si襯底鍵合在一起;步驟三、減薄GaAs襯底(14)的一側,腐蝕去除GaAs襯底和腐蝕停止層(13);步驟四、光刻溼法腐蝕出臺面,暴露出氧化限制層;步驟五、進行側向溼法氧化,形成電、光限制;步驟六、PECVD澱積Si02步驟七、用聚醯亞胺固化臺面;步驟八、光刻腐蝕出光孔裡的Si02;步驟九、蒸發N型電極,光刻剝離AuGeNi/Au;步驟十、電子束光刻曝光,感應耦合等離子體(ICP)刻蝕出光子晶體波導;步驟十一、Si襯底減薄,製備P型電極,合金。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單模高功率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聚醯亞胺的厚度小於3p 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單模高功率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屬半導體光電子領域。其特徵在於,包括P型電極(1),P型Si襯底(2),金屬鍵合層(3),P型分布布拉格反射鏡(DBR)(4),氧化限制層(5),有源區(6),N型DBR(7),SiO2掩膜(8),聚醯亞胺或苯並環丁烯(BCB)(9),N電極(10),光子晶體(11),出光窗口(12)。在該結構的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中引入光子晶體,可增大氧化孔徑,提高單模輸出功率,同時採用鍵合技術將傳統VCSEL外延片轉移到Si襯底上和採用底部出光的設計,便於拉近VCSEL外延片有源區與Si襯底的距離,改善器件熱學特性,進一步提高單模輸出功率。
文檔編號H01S5/00GK101667715SQ20081011958
公開日2010年3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3日
發明者劉安金, 張冶金, 彭紅玲, 渠紅偉, 科 王, 鄭婉華, 陳良惠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