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08:26:06
專利名稱: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 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智能化系統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RFID安檢通道式的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
背景技術:
機場、海關、車站、碼頭、會議室、會館等重要場所,出於安全考慮,均設置有安檢人行通道,其主要目標是針對乘客隨身攜帶的危險物品、違禁物品、武器、兇器進行安全檢查。 但無法對人體疾病狀態進行檢測。因此,這些功能缺陷導致傳染源,疾病源在沒有設防的情況下,由人體攜帶傳入或輸出異地異域及他國,造成災難性的疾病流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在現代的各類醫療診治部門,如醫院、社區衛生院、鄉村診所等,人群密集,患者眾多,是疾病傳播感染的重災區。傳統的醫療流程方法是掛號、看病、問診、檢查、開處方、付費、取藥、治療。整個流程都是在病菌傳播的空間和接觸物體之中進行,是疾病傳播與流行的重要源頭。患者是在被動式的環境中接受問診_體檢-治療。醫生以患者自述某部位、 某位置不舒服症狀為問診的第一感知,再開具體檢通知單,患者經檢查後,並需攜帶檢查結果,醫生才會據此給患者開處方,提出治療方法。患者拿處方,劃價、取藥,然後才能被動式的接受治療。這一過程,不僅是患者經受疾病傳播的痛苦過程,同時也是浪費患者生命與時間資源。如申請號為CN200710175685. 3的發明專利申請就公開了一種使用RFID技術對醫
院及患者進行管理的方法是由醫療保險手冊非接觸式智能晶片讀寫器和醫院患者組成, 使用RFID技術對醫院及患者進行管理,使用RFID技術的讀寫器讀寫醫療保險手冊上的非接觸式智能晶片,並使用RFID技術通過互連網網上進行醫院連網並對患者進行醫療管理的方法。具備上述步驟的使用RFID技術對醫院及患者進行管理的方法,重視網絡化管理, 但沒有解決傳統疾病檢測與治療方法中存在的交叉感染與傳播疾病的老大難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安檢人行通道與人體疾病檢測相結合、網絡化、智能化的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採用了如下的方案包括門式櫃體RFID天線,與所述門式櫃體RFID天線無線連接的 RFID讀寫器,還包括位於所述門式櫃體RFID天線底部的人體穴位傳感器,所述人體穴位傳感器連接有人體疾病檢測系統,所述人體疾病檢測系統和所述RFID讀寫器分別與後臺管理系統相連接,所述後臺管理系統還連接有信息存儲裝置和信息輸出裝置。進一步,所述人體穴位傳感器為雙足型。進一步,所述信息輸出裝置包括顯示裝置、發音裝置、列印裝置或者其任意組合。本實用新型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將RFID通道門式安檢技術與人體疾病檢測技術相結合,解決了傳統疾病檢測與治療方法中存在的交叉感染與傳播疾病的老大難問題,實現了網絡化就醫、智能化看病、達到零接觸,非感染、無傳播、綠色環保、文明和諧、智慧健康的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1,包括後臺管理系統11,與後臺管理系統11分別連接的RFID讀寫器12、人體疾病檢測系統14、信息存儲裝置16和信息輸出裝置17,RFID讀寫器12連接有門式櫃體RFID天線13,人體疾病檢測系統14連接有人體穴位傳感器15,其中,門式櫃體RFID天線13外接電子病歷標籤2。在本實施例中,後臺管理系統11運行後臺管理軟體,用來接收並處理RFID讀寫器 12和人體疾病檢測系統14上傳的數據,同時將處理後的數據進行存儲和輸出。在本實施例中,RFID讀寫器12通過門式櫃體RFID天線13讀取患者所攜帶的電子病歷標籤2內的數據,並將數據發送給後臺管理系統11,同時接收後臺管理系統11發送的指令信息,根據該指令信息通過門式櫃體RFID天線13對電子病歷標籤2內的數據進行改寫。在本實施例中,門式櫃體RFID天線13是由鋁塑材料製作的通道式門體,當攜帶電子病歷標籤2的患者通過時,接收電子病歷標籤2內的數據發送給RFID讀寫器12,同時根據RFID讀寫器12的指令發送數據信息給電子病歷標籤2。在本實施例中,人體疾病檢測系統14用來接收人體穴位傳感器15的穴位信息,根據該穴位信息對患者進行身高、體重、視力、血壓、心電、胸透、B超等各項檢查,並將檢查的數據發送給後臺管理系統11進行分析處理。在本實施例中,人體穴位傳感器15,被嵌在門式櫃體RFID天線13的底部基板上, 呈人體的雙足型,人體穴位傳感器15上設有人體疾病相對應的足部反應點,即足部反射點穴位,每個穴位點即是一個電磁感應傳感極,人體疾病的徵兆反應,通過人體雙足的接觸, 即可傳至人體疾病檢測系統14。在本實施例中,信息輸出裝置17可以包括顯示裝置、發音裝置、列印裝置或者其任意組合,可以將後臺管理系統11的處理信息進行顯示、列印等操作。在本實施例中,電子病歷標籤2內寫有患者的身份信息及歷史檢查記錄數據,後臺管理系統11結合患者的歷史檢查記錄數據及人體疾病檢測系統14所發送的最新檢查數據,通過RFID讀寫器12對電子病歷標籤2的數據重新寫入,補充最新的檢查數據。本實用新型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當患者攜帶電子病歷標籤2進入門式櫃體RFID天線13的磁場覆蓋區域時,電子病歷標籤2被激活,其內寫入的數據通過其內置天線發送出去,門式櫃體RFID天線13接收到該數據發送給RFID讀寫器12,RFID讀寫器12再將該數據發送給後臺管理系統11,再通過信息存儲裝置16存儲到資料庫,當患者雙足踏上通道式門式櫃體RFID天線13底部的人體穴位傳感器15的穴位範圍內時,人體疾病的徵兆反應,通過人體雙足的接觸,即可由人體穴位傳感器15傳至人體疾病檢測系統14,人體疾病檢測系統14再將檢查數據發送給後臺管理系統11進行綜合計算處理,後臺管理系統11將處理後的本次檢查數據通過RFID讀寫器12重新寫入患者的電子病歷標籤2內,信息存儲裝置16將本次檢查數據進行存儲,同時通過信息輸出裝置17中的顯示裝置進行顯示,醫生根據顯示裝置所顯示的數據信息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並開具診治處方,下載列印紙質處方,通過列印裝置進行列印或上傳至藥房劃價取藥治療。 本實用新型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既克服了現有通道門式安檢技術功能性的不足,又解決了長期困擾醫院傳統診治疾病的諸多弊端,使安全檢查與傳染疾病檢查相結合,實現了網絡化,智能化,科學的提高了安全檢查的質量與級別,實現了醫療衛生信息化管理,為國家安全,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總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公布的是其較佳的實施方式,但並不限於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極易根據上述實施例,領會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並做出不同的引申和變化,但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門式櫃體RFID天線,與所述門式櫃體RFID天線無線連接的RFID讀寫器,還包括位於所述門式櫃體RFID天線底部的人體穴位傳感器,所述人體穴位傳感器連接有人體疾病檢測系統,所述人體疾病檢測系統和所述RFID讀寫器分別與後臺管理系統相連接,所述後臺管理系統還連接有信息存儲裝置和信息輸出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人體穴位傳感器為雙足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信息輸出裝置包括顯示裝置、發音裝置、列印裝置或者其任意組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包括門式櫃體RFID天線,與門式櫃體RFID天線無線連接的RFID讀寫器,還包括位於門式櫃體RFID天線底部的人體穴位傳感器,人體穴位傳感器連接有人體疾病檢測系統,人體疾病檢測系統和RFID讀寫器分別與後臺管理系統相連接,後臺管理系統還連接有信息存儲裝置和信息輸出裝置。本實用新型一種檢測人體疾病的門式櫃體智能化系統裝置,將RFID通道門式安檢技術與人體疾病檢測技術相結合,解決了傳統疾病檢測與治療方法中存在的交叉感染與傳播疾病的老大難問題,實現了網絡化就醫、智能化看病、達到零接觸,非感染、無傳播、綠色環保、文明和諧、智慧健康的效果。
文檔編號A61B5/05GK202060760SQ20112009532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8日
發明者王天棋 申請人:王天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