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閘門進排氣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16 18:56:46 1
一種閘門進排氣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閘門進排氣裝置。其固定設置在閘門後側,包括至少一根主管(2),每根所述主管(2)的下端連接有與其內部相通的至少兩根支管(1),所述主管(2)的上端通於閘門頂部或閘墩頂部,所述支管(1)對應設置在閘門底部需要進排氣的梁格內,所述支管(1)的下埠與閘室底板平齊或高於閘室底板。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不拘泥閘門底主梁到底止水的距離和角度的結構要求,可適用於各種不同類型的閘門的進排氣,能夠有效保證閘門運行時的進排氣,有效降低能耗,且維修更換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閘門進排氣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水利水電工程閘門使用的進排氣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水利水電事業的快速發展,國內水庫、河道、水電站均以蓄水、供水、灌溉、發電、防洪等功能出發,設置閘門。閘門在瞬間開啟和運行過程中,因水流和氣流的衝擊,會產生振動,同時產生下吸力和上託力,增加了閘門啟閉機的負荷及其電動機功率。
[0003]為解決這些問題,《水利水電工程鋼閘門設計規範》規定:1)對閘門的結構布置要求「底主梁到底止水的距離應符合底緣布置的要求」。工作閘門和事故閘門下遊傾角不小於30° ;2)在閘門啟閉力計算時,將下吸力和上託力計算結果納入啟閉機選擇的因素;3)目前將利用水柱閉門的深孔閘門的進補氣裝置設置在混凝土內。
[0004]上述措施的主要影響為:1)對於閘門,由於要保證上述傾角不小於30°,就要加大底主梁至底止水的距離,從水壓力分配角度而言,在「雙主梁間的距離a值要儘量大些」前提下,下主梁承受的荷載就要增大,同斷面設計情況下,材料浪費嚴重;2)考慮閘門啟閉機的下吸力,相應增加了閘門啟閉機的功率,提高了使用能耗;3)進排氣裝置設置在混凝土內,其距閘門需補氣位置較遠,雖可減小閘門振動,但不能有效緩解。且排氣裝置長時間使用,鏽蝕嚴重,更換成本高,維修維護性能極差。工程運行過程中,動物築巢造成進補氣裝置內堵塞嚴重,影響補氣、排氣效果。
【發明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不拘泥閘門底主梁到底止水的距離和角度的結構限制、適用於各種閘門的補氣、排氣的閘門進排氣裝置,其能夠有效保證閘門運行時的進排氣,有效降低能耗,且維修更換方便。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閘門進排氣裝置,其特殊之處是,其固定設置在閘門後側,包括至少一根主管,每根所述主管的下端連接有與其內部相通的至少兩根支管,所述主管的上端通於閘門頂部或閘墩頂部,所述支管對應設置在閘門底部需要進排氣的梁格內,所述支管的下埠與閘室底板平齊或高於閘室底板。
[0007]當閘門為深孔閘門時,本發明中所述主管的上端連接有活動主管。
[0008]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主管對應設置在閘門的吊點位置。當閘門為深孔閘門時,與主管連接的活動主管可兼做拉杆,通過活動主管可將閘門提出孔口。
[0009]本實用新型中的主管及支管的數量可根據不同工程的進排氣量進行調整。本發明由於直接固定在閘門後側,距閘門需補氣位置距離近,閘門開啟或關閉時,能有效地對閘門進行進排氣,有效緩解了閘門振動,減輕了閘門振動對結構的破壞,消除了閘門運行過程中的下吸力和上託力,有效降低了閘門啟閉機的容量,進而降低功率,降低了能耗;由於本發明的支管的下埠設置在閘門底部,其可直接對閘門相應的需排氣、補氣位置進行排氣、補氣,突破了設計規範中規定的「底主梁到底止水的距離和角度」的結構要求,結構布置更加合理,由於在閘門操作運行過程中,進排氣裝置發揮的作用,可不考慮閘門傾角大於30°的要求,儘可能將主梁均勻受力,節省了材料。本發明結構簡單,不拘泥閘門底主梁到底止水的距離和角度的結構要求,可適用於各種不同類型的閘門的進排氣。此外,本發明固定在閘門上,維修維護極為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實施例1中表孔閘門和其進排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圖1中的A-A剖視圖;
[0012]圖3是實施例2中深孔閘門和其進排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4是圖3中的B-B剖視圖;
[0014]圖5是實施例3中雙吊點深孔閘門和其進排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I是支管,2是主管,3是閘門,4是活動主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7]實施例1
[0018]如附圖1-圖2所示是一種表孔閘門和其進排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閘門進排氣裝置包括至少一根主管2,每根所述主管2的下端連接有與其內部相通的至少兩根支管1,所述主管2的上端通於閘門頂部,所述支管I對應設置在閘門3底部需要排氣的梁格內,所述支管I的下埠與閘室底板平齊或稍高於閘室底板。
[0019]本實用新型的進排氣裝置中的主管2和支管I的數量可根據不同工程中的進排氣量進行調整,本實施例中,主管2採用兩根,兩根主管2豎直布置,每根主管2的下端連接兩根支管I。該進排氣裝置的主管2和支管I通過焊接或螺栓緊固在閘門3的後側(非止水側)。
[0020]本實施例中的其他部分均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0021]實施例2
[0022]如附圖3-圖4所示是一種深孔閘門和其進排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閘門進排氣裝置包括至少一根主管2,每根所述主管2的下端連接有與其內部相通的至少兩根支管1,所述主管2的上端通於閘門頂部或閘墩頂部,所述支管I分別布置在閘門3底部需要排氣的梁格內,所述支管I的下埠與閘室底板平齊或稍高於閘室底板。
[0023]本實用新型的進排氣裝置中的主管2和支管I的數量可根據不同工程中的進排氣量進行調整,本實施例中,主管2為I根,並豎直布置,主管2的下端連接若干根支管I,各支管I豎直布置並匯集後與主管2連通。該進排氣裝置的主管和支管通過焊接或螺栓緊固在閘門3的後側(非止水側)。
[0024]本實施例中,在主管2上端連接有活動主管4,主管2和活動主管4之間通過密封件密封。為了便於將閘門提出孔口,本實施例中的主管2設置在閘門吊點位置,活動主管4可兼作拉杆使用,通過活動主管4可將閘門3提出孔口。
[0025]本實施例中的其他部分採用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0026]實施例3[0027]如附圖5所示是一種雙吊點深孔閘門和其進排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本實施例中在閘門吊點位置設有兩根主管2,兩根主管2的上端分別與一根活動主管4連接。
[0028]本實施例中的兩根活動主管4可分別兼作閘門拉杆使用,通過兩根活動主管4可將閘門3提出孔口。
[0029]本實施例中的其他部分與實施例2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權利要求】
1.一種閘門進排氣裝置,其特徵是:其固定設置在閘門後側,包括至少一根主管(2),每根所述主管(2 )的下端連接有與其內部相通的至少兩根支管(I ),所述主管(2 )的上端通於閘門頂部或閘墩頂部,所述支管(I)對應設置在閘門底部需要進排氣的梁格內,所述支管(O的下埠與閘室底板平齊或高於閘室底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閘門進排氣裝置,其特徵是:所述主管(2)的上端連接有活動主管(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閘門進排氣裝置,其特徵是:所述主管(2)對應設置在閘門的吊點位置。
【文檔編號】E02B7/52GK203668893SQ201320839342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9日
【發明者】杜培文, 祝鳳山, 許志剛, 賈永明, 朱琳, 宋濤, 段傑輝 申請人:杜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