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07:11:56 2
專利名稱:一種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中的生化分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保 證樣本與試劑反應環境溫度的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使用的臨床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中,生化反應時,對反應環境 的溫度要求非常高,因此恆溫系統是自動生化分析儀中非常重要的 一個 系統。比如在檢測肝功能的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血液樣本與試劑反應 時,反應環境的溫度需要控制在人體溫度附近。
現有的恆溫系統主要採用空氣浴法,空氣浴法在的實際應用中,由 於空氣浴法要用風扇混勻反應盤內的空氣溫度,其結構複雜,容易導致 反應盤中各部位的溫度分布不均勻,在通過風扇送風時也容易造成灰塵 定向累積,影響系統的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 置,該恆溫裝置結構簡單,可以^f吏反應杯內樣品的溫度分布均勻。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
該恆溫裝置包括反應罩、反應鍋、加熱器、反應盤和反應盤蓋,所述 反應盤蓋與反應罩配合,形成封閉體,所述反應鍋固定在反應罩內,在 反應鍋與反應罩之間設置有加熱器,所述反應罩設有一孔,在該孔內設 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的一端固定有反應盤。其中,所述反應鍋上設有 環形反應槽,在所述反應盤上設有反應杯,該反應杯的位於反應鍋上的 環形反應槽內。
優選地,所述反應罩設有環形固定槽,所述反應鍋固定在該環形固
3定槽內。
優選地,所述反應盤的截面為圓形。
優選地,所述反應鍋的上沿與反應盤之間的間距為小於2薩。 優選地,所述反應罩的內上沿與反應盤之間的間距為小於2固。 優選地,在所述反應鍋底部向內延伸形成凸起部,該凸起部與反應 罩形成環形槽。
優選地,所述環形固定槽內壁側設有保溫層。 優選地,所述孔設在反應罩底部中心位置。
本實用新型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實施例,通過在反應罩中固定環 形反應鍋,並在該反應鍋上設置環形反應槽,所述反應杯位於該環形反 應槽內。在恆溫裝置工作時,通過加熱器加熱可以使環形反應槽內的空 氣的溫度上升,在轉動軸的帶動下,該反應杯可以在環形反應槽內轉動, 從而可以對放置在反應杯中的樣品可以均勻加熱,可以使反應鍋內各反 應杯內樣品的溫度分布均勻,同時該恆溫裝置結構簡單。在所述環形固 定槽一側設有保溫層,在反應盤的上沿與反應鍋之間的間距為小於2醒,
反應罩的內上沿與反應盤之間的間距為小於2,,以及反應鍋底的部向
內延伸形成凸起部,該凸起部與反應罩形成環形槽,可以降低反應罩與 外部熱傳導,並通過反應盤蓋與反應罩配合,使反應罩形成封閉體,從 而提高保溫和恆溫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實施例的反應盤結構示意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實施例剖視示意圖3為本實用新型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實施例恆溫裝置結構示意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反應罩l; 反應鍋2; 反應盤3;反應杯4;加熱器5;轉動軸6; 溫度傳感器7;支撐柱8; 反應盤蓋9;保溫層10;凸起部11;環形固定槽12;環形反應槽13;環形槽14;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 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實施例,通過在反應罩中固定環 形反應鍋,並在該反應鍋上設置環形反應槽,所述反應杯位於該環形反 應槽內。在恆溫裝置工作時,通過加熱器加熱可以使環形反應槽內的空 氣的溫度上升,在轉動軸的帶動下,該反應杯可以在環形反應槽內轉動, 從而可以對;j丈置在反應杯中的樣品可以均勻加熱。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提出一實施 例。該恆溫裝置包括反應罩l、反應鍋2、加熱器5、反應盤3和反應 盤蓋9,所述反應盤蓋9與反應罩1配合,形成封閉體,所述反應鍋2通過 環形固定槽12固定在反應罩i內,所述加熱器5設在反應鍋2與反應罩1之 間,在該反應罩l上設有一孔,在該孔內設有轉動軸6,所述轉動軸6的 一端固定有反應盤3。其中,所述反應罩1設有環形固定槽12,在該環形 固定槽12內設有反應鍋2,該反應鍋2設有環形反應槽13,在所述反應盤 3上設有反應杯4,該反應杯4的位於反應鍋2上的環形反應槽13內。
在所述反應罩1的底部設有絕熱的支撐柱8,該支撐柱8用於支撐 固定所述反應罩1,其數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置,優選為三個。在所 述反應鍋2和反應罩1之間設有溫度傳感器7,當加熱器5將所述環形 反應槽13內的空氣進行加熱時,通過溫度傳感器7採集加熱溫度,由 外部控制電路進行控制。若採集的溫度達到設置的溫度時,控制電路對 加熱器5進行控制,使其處於保溫狀態。當溫度傳感器7或者外部電路 出現故障導致恆溫裝置的溫度過高時,可以通過內置在反應鍋內的溫度 保護開關斷開電源,從而對加熱器和恆溫裝置進行保護
為了更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恆溫裝置所達到的技術效果, 具體說明該恆溫裝置工作過程
由於該反應罩l的內部設有槽,該反應槽內設有反應鍋,該反應鍋2
5上設有環形反應槽13,所述反應鍋3的底部與反應罩1之間設有加熱器5, 所述反應罩l設有一孔,在該孔內設有轉動軸6,在該轉動軸6的一端固 定有反應盤3,該反應盤3上設有反應杯4,所述反應杯4位於環形反應槽 13內;所述反應盤蓋9與反應罩1配合,使反應罩l形成封閉體。
當所述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工作時,由外部控制電路控制加熱器5 加熱和電機轉動,該電機通過轉動軸6帶動固定在該軸上的反應盤3轉 動,設在該反應盤3上的反應杯4也沿環形反應槽13轉動。在加熱器5加 熱下,通過反應鍋2可以對環形反應槽13內的空氣進行加熱。由於反應 杯4位於所述環形反應槽13內,因此可以對反應杯4進行加熱,從而可以 對放置在該反應杯4內的樣品進行加熱。所述反應杯4在電才幾帶動下在環 形反應槽13內轉動,使得環形反應槽13內的空氣流動,從而可以使所有 反應杯4均勻力口熱。
在加熱器5加熱過程中,也即所述恆流裝置工作狀態時,通過溫度 傳感器7實時採集加熱的溫度,並由外部控制電路根據採集的溫度進行 控制。若採集的溫度達到設置的溫度時,該控制電路對加熱器5進行控 制,使其處於保溫狀態。當溫度傳感器7或者外部電路出現故障導致恆 溫裝置的溫度過高時,可以通過內置在反應鍋內的溫度保護開關斷開電 源,從而對加熱器和恆溫裝置進行保護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迷反應鍋2的上沿與反應盤3之間的距離應在 2醒以內,所述反應罩1的內上沿與反應盤3之間的間距為小於2腿, 以減少環形反應槽內的熱空氣和外部空氣發交換,從而可以提高保溫效 杲。所述反應杯4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置,該反應杯4與反應盤 3可以是分離的,也可以是一體成型。所述反應盤3的截面為圓形。所 述反應罩1上的孔位於該反應罩1的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反應鍋2為金 屬材質,如銅、鐵製成;所述反應罩l為非金屬保溫材料材質,由於反 應鍋2和反應罩1的導熱率不同,因此可以進一步防止散熱。
在所述環形固定槽12內可以設有保溫層10,該保溫層10固定在該環 形固定槽12的內壁上,可以降低反應罩l與外部的熱傳導,從而提高保 溫恆溫效果。在所述反應鍋2的底部可以有向內延伸形成的凸起部11,該凸起部
11與所述反應罩1形成環形槽14,該環形槽14可以降低反應罩1與外
部熱傳導,從而4是高保溫恆溫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 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 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 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 一種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包括反應罩、反應鍋、加熱器、反應盤和反應盤蓋,所述反應盤蓋與反應罩配合,形成封閉體,所述反應鍋固定在反應罩內,在反應鍋與反應罩之間設置有加熱器,所述反應罩設有一孔,在該孔內設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的一端固定有反應盤,其特徵在於所述反應鍋上設有環形反應槽,在所述反應盤上設有反應杯,該反應杯位於反應鍋上的環形反應槽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反應罩設有環形固定槽,所述反應鍋固定在該環形固定槽內。
3. 根據權利要求l或2所述的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反應盤的截面為圓形。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迷反應鍋的上沿與反應盤之間的間距為小於2躍。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反應罩的內上沿與反應盤之間的間距為小於2畫。
6.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反應鍋底部向內延伸形成凸起部,該凸起部與反應罩形成環形槽。
7.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環形固定槽內壁側設有保溫層。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孔設在反應罩的底部中心位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適用於生化分析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自動生化儀恆溫裝置,包括反應罩、反應鍋、加熱器、反應盤和反應盤蓋,所述反應盤蓋與反應罩配合,形成封閉體,所述反應鍋固定在反應罩內,在反應鍋與反應罩之間設置有加熱器,所述反應罩設有一孔,在該孔內設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的一端固定有反應盤。其中,所述反應鍋上設有環形反應槽,在所述反應盤上設有反應杯,該反應杯位於反應鍋上的環形反應槽內。由於該恆溫裝置結構簡單,在恆溫裝置工作時,通過加熱器加熱可以使環形槽內空氣的溫度上升,在轉動軸的帶動下,該反應杯可以在環形槽內轉動,從而可以對放置在反應杯中的樣品均勻加熱,使反應杯內的樣品的溫度分布均勻。
文檔編號B01L7/00GK201295614SQ20082021350
公開日2009年8月2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3日
發明者歐澤民, 洪梁百, 羅國超 申請人:深圳市普康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