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杆成型倒扣機構及注塑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14:41:36 2

本發明涉及一種擺杆成型倒扣機構及一種注塑模具,屬於模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圖1所示是一個塑膠產品在開模方向擺正後的剖視圖,可以看到該塑膠產品在脫模方向是有倒扣的。一般情況下,會使用普通斜頂機構來成型此種倒扣特徵。但經常會出現在塑膠產品上做普通斜頂的空間不夠的情況。從而導致該種塑膠產品在模具上無法成型。故亟需一種斜頂在模具內佔用空間小,可方便快捷式實現脫模倒扣的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斜頂在模具內佔用空間小,結構簡單,可方便快捷式實現脫模倒扣的擺杆成型倒扣機構及注塑模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擺杆成型倒扣機構,包括作為斜頂的擺杆,所述擺杆的末端鉸接於頂針板上的第一凹槽內,所述擺杆頂端穿過公模板上的貫穿孔並繼續向上延伸至塑膠產品下表面,所述擺杆的頂端內側面設置有用於容納所述塑膠產品上的倒扣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寬度與所述貫穿孔的直徑均至少為所述擺杆末端寬度與所述倒扣的最大寬度s之和,所述擺杆在所述第一凹槽內可左右位移。
所述擺杆的末端設置有鉸接孔,銷軸穿過所述鉸接孔並固定於所述第一凹槽內,所述銷軸的外徑小於所述鉸接孔的內徑,所述鉸接孔的內徑與所述銷軸的外徑之差至少為所述倒扣的最大寬度s。
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倒扣仿形。
所述擺杆從上到下依次無縫連接有倒滑套、直滑套、半倒滑套和底滑套,所述底滑套的底端與所述頂針板鉸接,所述底滑套的頂端與所述半倒滑套的底端相連,所述半倒滑套的直徑與底滑套的直徑相同,所述半倒滑套相對於所述底滑套向外側錯位至少s距離,所述半倒滑套的頂端與所述直滑套的底端相連,所述直滑套的直徑小於所述半倒滑套的直徑且所述直滑套的內側邊與所述半倒滑套的內側邊相平齊,所述直滑套的外側邊位於所述半倒滑套的外側邊內側至少s距離,所述直滑套的頂端與所述倒滑套的底端相連,所述倒滑套相對於所述直滑套向外側錯位至少s距離,所述倒滑套與所述直滑套的連接處為斜面,所述斜面處設置有用於容納所述塑膠產品的倒扣的第二凹槽,即所述倒滑套的斜度與所述倒扣的斜度相同,所述底滑套的長度大於所述貫穿孔的長度,所述半倒滑套的長度小於所述貫穿孔的長度。
所述頂針板上設置有限位塊,以使所述擺杆上移距離至少為所述半倒滑套長度與所述倒滑套的斜面長度之和。
所述底滑套與所述半倒滑套的連接處為斜面。
所述倒滑套和直滑套的直徑相同。
一種注塑模具,其中包含上述的擺杆成型倒扣機構。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擺杆成型倒扣機構及注塑模具,一般適用於斜度在塑膠產品上倒扣斜度在14~30°的特徵。當斜頂(即擺杆)在頂出時,斜頂跟著頂出系統(即頂針板)向上頂出的同時會受斜的倒滑套的限制並向外、向下方向移動脫模。從而使斜的倒扣順利脫離出來。此倒滑套的斜度需與塑膠產品倒扣斜度保持一致,擺杆的設置,使斜頂在模具內佔用空間小,結構簡單,可方便快捷式實現脫模倒扣,使特殊結構的塑膠產品在模具上得以順利成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塑膠產品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擺杆向上運動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的擺杆脫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圖4所示,擺杆成型倒扣機構,包括作為斜頂的擺杆1,所述擺杆1的末端鉸接於頂針板2上的第一凹槽內,所述擺杆1頂端穿過公模板8上的貫穿孔9並繼續向上延伸至塑膠產品3下表面,所述擺杆1的頂端內側面設置有用於容納所述塑膠產品3上的倒扣10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寬度與所述貫穿孔9的直徑均至少為所述擺杆1末端寬度與所述倒扣10的最大寬度s之和,所述擺杆1在所述第一凹槽內可左右位移。
塑膠產品3為左右對稱結構,其中包括兩個倒扣10,則本實施例中含量兩個擺杆1及對應部件,兩擺杆1相對的面為內側面,兩擺杆1相背的面為外側面。
所述擺杆1的末端設置有鉸接孔,銷軸穿過所述鉸接孔並固定於所述第一凹槽內,所述銷軸的外徑小於所述鉸接孔的內徑,所述鉸接孔的內徑與所述銷軸的外徑之差至少為所述倒扣10的最大寬度s。
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倒扣10仿形。
所述擺杆1從上到下依次無縫連接有倒滑套4、直滑套5、半倒滑套6和底滑套7,所述底滑套7的底端與所述頂針板2鉸接,所述底滑套7的頂端與所述半倒滑套6的底端相連,所述半倒滑套6的直徑與底滑套7的直徑相同,所述半倒滑套6相對於所述底滑套7向外側錯位至少s距離,所述半倒滑套6的頂端與所述直滑套5的底端相連,所述直滑套5的直徑小於所述半倒滑套6的直徑且所述直滑套5的內側邊與所述半倒滑套6的內側邊相平齊,所述直滑套5的外側邊位於所述半倒滑套6的外側邊內側至少s距離,所述直滑套5的頂端與所述倒滑套4的底端相連,所述倒滑套4相對於所述直滑套5向外側錯位至少s距離,所述倒滑套4與所述直滑套5的連接處為斜面,所述斜面處設置有用於容納所述塑膠產品3的倒扣10的第二凹槽,即所述倒滑套4的斜度與所述倒扣10的斜度相同,所述底滑套7的長度大於所述貫穿孔9的長度,所述半倒滑套6的長度小於所述貫穿孔9的長度。
所述頂針板2上設置有限位塊11,以使所述擺杆1上移距離至少為所述半倒滑套6長度與所述倒滑套4的斜面長度之和。
所述底滑套7與所述半倒滑套6的連接處為斜面。
所述倒滑套4和直滑套5的直徑相同。
一種注塑模具,其中包含上述的擺杆成型倒扣機構。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擺杆成型倒扣機構,包括作為斜頂的擺杆(1),所述擺杆(1)的末端鉸接於頂針板(2)上的第一凹槽內,所述擺杆(1)頂端穿過公模板(8)上的貫穿孔(9)並繼續向上延伸至塑膠產品(3)下表面,所述擺杆(1)的頂端內側面設置有用於容納所述塑膠產品(3)上的倒扣(10)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寬度與所述貫穿孔(9)的直徑均至少為所述擺杆(1)末端寬度與所述倒扣(10)的最大寬度s之和,所述擺杆(1)在所述第一凹槽內可左右位移。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注塑模具,包含上述的擺杆成型倒扣機構。本發明斜頂在模具內佔用空間小,可方便快捷式實現脫模倒扣,使特殊結構的塑膠產品在模具上得以順利成型。
技術研發人員:周軍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珀爾曼機電(崑山)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5.18
技術公布日: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