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牆內保溫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21:34:26 3
專利名稱:外牆內保溫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牆保溫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外牆內的保溫系統。
背景技術:
一般人們通常對建築物採用外牆外保溫,但由於外牆保溫不僅造價較高,而且升溫(降溫)比較慢,所以當發生火災時很難迅速滅火。近年來,多地相繼發生建築外保溫材料火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建築易燃、可燃外保溫材料已成為一種新的火災隱患,由此引發的火災也已呈多發勢頭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外牆內保溫系統。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外牆內保溫系統,包括基層牆體,所述基層牆體的內側由內向外依次設置有第一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聚氨酯無機複合板、第二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石膏層及刮批設置於石膏層表面的耐水膩子層,所述石膏層內內嵌有玻纖網格布。優選地,所述第一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與第二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厚度至少為IOmm0優選地,所述石膏層厚度為5-8mm。優選地,所述聚氨酯無機複合板包括聚氨酯內芯及噴塗於內芯表面的防火隔熱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1)對外牆採用內保溫系統,系統具有導熱係數低,保溫性能好,防水、防潮的優點,且燃燒性能級別達到A級防火的要求,滿足GB8624—2006《建築材料及製品燃燒性能分級》中A2級的相關規定。(2)脫硫石膏為膠凝材料,不僅解決了脫硫石膏佔用土地和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的問題,而且其價格低於天然石膏,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高於天然石膏,是一項變廢為寶的工程。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圖I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外牆內保溫系統,結構層如圖I所示,包括基層牆體I。所述基層牆體I的內側由內向外依次設置有第一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2、聚氨酯無機複合板
3、第二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4、石膏層5及刮批設置於石膏層表面的耐水膩子層(圖中未示意),所述石膏層5內內嵌有玻纖網格布6。[0015]具體的,所述第一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2與第二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4在本實用新型中是作為粘結劑,連接厚度大約為10_。所述石膏層5厚度為5-8_。所述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是以脫硫石膏為膠凝材料,珍珠巖、玻化微珠、膨脹蛭石、陶粒等輕質材料為骨料,與多種添加劑配製而成的無機保溫漿料。所述石膏層是以脫硫石膏為膠凝材料,細砂為骨料,與多種添加劑配製而成。採用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包裹了聚氨酯無機複合板,當保溫系統遇到火災時,石膏受熱分解,由二水石膏變成半水石膏、無水石膏,釋放出來的水分,對火勢蔓延有延緩作用;由於聚氨酯被包裹在脫硫石膏保溫漿料中,聚氨酯燃燒所釋放出來的煙氣被密封在體系當中,從而降低火災時所釋放出來的煙氣,減少火災所造成的損失; 同時,為了提高聚氨酯的阻燃性能,所述聚氨酯無機複合板3是由聚氨酯內芯及在內芯的六面均噴塗有防火隔熱材料製成。以下簡述下本實用新型的施工方法步驟一、首先對牆體基層處理;步驟二、對處理好的牆體基層進行彈線,做灰餅、衝筋;步驟三、攪拌脫硫石膏保溫漿料,以脫硫石膏保溫漿料為粘結劑粘貼聚氨酯無機複合板,採用滿粘法施工,確保整個保溫系統無空腔,板與板之間預留IOmm縫隙;步驟四、攪拌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在聚氨酯無機複合板表面抹脫硫石膏保溫漿料,施工厚度大約10mm,並填滿板縫;步驟五、抹面層粉刷石骨,施工厚度5_8mm,並壓入玻纖網格布;步驟六、批刮耐水膩子;本實用新型尚有多種具體的實施方式,凡採用等同替換或者等效變換而形成的所有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外牆內保溫系統,包括基層牆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層牆體的內側由內向外依次設置有第一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聚氨酯無機複合板、第二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石膏層及刮批設置於石膏層表面的耐水膩子層,所述石膏層內內嵌有玻纖網格布。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外牆內保溫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與第二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厚度至少為10_。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外牆內保溫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石膏層厚度為5-8_。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外牆內保溫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聚氨酯無機複合板包括聚氨酯內芯及噴塗於內芯表面的防火隔熱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外牆內保溫系統,包括基層牆體,所述基層牆體的內側由內向外依次設置有第一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聚氨酯無機複合板、第二脫硫石膏保溫漿料層、石膏層及刮批設置於石膏層表面的耐水膩子層,所述石膏層內內嵌有玻纖網格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系統具有導熱係數低,保溫性能好,防水、防潮的優點,且燃燒性能級別達到A級防火的要求,滿足GB8624—2006《建築材料及製品燃燒性能分級》中A2級的相關規定。
文檔編號E04B1/94GK202730991SQ20122041757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2日
發明者王惠明, 李光球, 薛亮亮, 陳曉龍 申請人:蘇州市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