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鎂防火夾芯板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8:04:06 1
專利名稱:菱鎂防火夾芯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物中使用的板材,特別涉及一種菱鎂防火夾芯板。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銷售或使用的夾芯板材,都是木質的夾芯板,即兩邊和中間夾的都是木質材料。這類夾芯板存在著下述的缺陷,1、不防火。由於採用木質材料,防火性能差,而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森林資源;2、不抗水。此類夾芯板都是採用膠粘劑粘接熱壓而成,遇水或受潮後膠粘劑易脫裂,而且膠粘劑還會產生對人體有毒氣味;3、使用範圍窄。此類夾芯板由於其材料和結構的限制,只能用於製作家具或對門窗裝璜時使用,且板材製作的厚度有限,不能用於建築物內的隔牆或建築物外抗水隔熱材料。因此,現在建築物內的牆體主要還是用泥土燒制的磚砌成,而建築物外的抗水隔熱屋頂,則使用的是用泥土或水泥燒制的陶瓷瓦或用金屬板製成的金屬瓦。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表面板材採用玻璃纖維布及雙鎂材料製成,中間夾有聚苯乙烯泡沫板的夾芯板材,能克服上述木質夾芯板的不足,既可以作為製作家具或門窗裝璜的材料,又能作為建築物內隔牆材料的菱鎂防火夾芯板。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的
該菱鎂防火夾芯板由兩塊夾芯面層和中間夾芯層構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夾芯面層由面料層、中料層、底料層和兩層增強材料層組成,中料層的兩面各復有一層增強材料層,兩增強材料層上各復有一面料層和底料層;中間夾芯層置於兩夾芯面層的底料層之間。中間夾芯層為聚苯乙烯泡沫板或聚丙乙烯泡沫板。增強材料層為玻璃纖維布層、竹網層、棕網層或塑料網層。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該菱鎂防火夾芯板採用玻纖布和雙鎂材料製成的板材做夾芯面板,具有防火、抗水及強度好的特點,而中間夾芯層採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既能使板材減輕重量,又能得到很好的隔熱保溫效果。且板材的厚度可製成0.03m-0.3m。特別適用做建築物的內隔牆體。
圖1為菱鎂防火夾芯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菱鎂防火夾芯板的夾芯面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夾芯面層,2、中間夾芯層,3、面料層,4、中料層,5、底料層,6、增強材料層。
具體實施方式
該菱鎂防火夾芯板由兩塊夾芯面層1和中間夾有一塊中間夾芯層2構成。夾芯面層1又由中料層4的兩面復有增強材料層6,一層增強材料層6上制有面料層3,另一層增強材料層6上制有底料層5構成。
該菱鎂防火夾芯板可以在成型線上一次做成,也可以將夾芯面層1和中間夾芯層2分別做好後粘合而成。
在成型線上一次成型的製作方法如下在成型線模板上依次放入面料,玻纖網格布、中料、玻纖網格布、底料、聚苯乙烯泡沫板、底料、玻纖網格布、中料、玻纖網格布、面料,並經過層層滾壓,然後按要求尺寸將其切斷,將板坯養護後脫模即成菱鎂防火夾芯板。
上述的玻纖網格布也可以用竹網,棕網或塑料網代替。上述的聚苯乙烯可以先發泡做成板材後放入,也可以直接在成型線上發泡成型。
將夾芯面層1和中間夾芯層2分別做好後粘合的製作方法如下先將夾芯面層1在成型線上按上述的方法做成成品,將聚苯乙烯按所需的厚度發泡成中間夾芯層2的泡沫板,再通過粘接劑將兩夾芯.面層1與聚苯乙烯泡沫板製成的中間夾芯層2粘合而成成品。也可以將兩夾芯面層1按夾芯板的厚度要求將中間夾芯層2的空腔留好後,將聚苯乙烯放入空腔直接發泡,通過發泡與兩夾芯面板1的底料層5直接粘合而製成成品。
權利要求1.一種菱鎂防火夾芯板,它由兩塊夾芯面層(1)和中間夾芯層(2)構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夾芯面層由面料層(3)、中料層(4)、底料層(5)和兩層增強材料層(6)組成,中料層(4)的兩面各復有一層增強材料層(6),兩增強材料層(6)上各復有一面料層(3)和底料層(5);中間夾芯層(2)置於兩夾芯面層(1)的底料層(5)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菱鎂防火夾芯板,其特徵在於增強材料層(6)為玻璃纖維布層、竹網層、棕網層或塑料網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菱鎂防火夾芯板,其特徵在於中間夾芯層(2)為聚苯乙烯泡沫板或聚丙乙烯泡沫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物中使用的板材,特別涉及一種菱鎂防火夾芯板。它由兩塊夾芯面層和中間夾芯層構成,夾芯面層又由面料層、中料層、底料層和兩層增強材料層組成,中間夾芯層置於兩夾芯面層的底料層之間。夾芯面層採用玻纖布和雙鎂材料製成,具有防火、抗水及強度好的特點,中間夾芯層採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既能使板材減輕重量,又能得到很好的隔熱保溫效果。板材的厚度可製成0.03m-0.3m。解決了現行的木質夾芯板防火性能差,遇水或受潮後粘膠易脫裂,膠粘劑還會產生對人體有毒氣味,且板材製作的厚度有限,不能用作建築物內的隔牆或建築物外抗水隔熱材料的問題。特別適用做建築物的內隔牆體。
文檔編號E04B1/94GK2883537SQ20062009607
公開日2007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6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6日
發明者付志洪 申請人:付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