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2:59:3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產過程中,針對皮帶輪製造和加工生產企業而言,會根據需要生產很多數量的皮帶輪(即皮帶輪外形可以理解為呈現一種圓柱形零件結構);
然而,現有技術中一些落後的廠家採用人工上料方式,其工作效率更低,工作質量更差;
在皮帶輪自動給料時,如何保證每次只有一個皮帶輪零件通過,保證皮帶輪零件的順序穩定給料、上料很重要。所以說現有技術中如何有效的解決皮帶輪儲存、皮帶輪取料和皮帶輪自動出料問題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皮帶輪固定架、多個皮帶輪儲料機構、多個皮帶輪出料機構、皮帶輪支撐支架、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皮帶輪接料機構;
其中,所述皮帶輪固定架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皮帶輪儲料機構,且所述皮帶輪固定架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且每個所述皮帶輪儲料機構均與一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沿豎直方向一一對應設置;
每個所述皮帶輪儲料機構包括一根豎直方向設置的管狀容器;多個所述管狀容器沿著所述皮帶輪固定架的頂部圓周方向間隔設置;所述管狀容器用於儲放容納待上料的皮帶輪零件;所述管狀容器的頂部為皮帶輪零件進口,所述管狀容器的底部為皮帶輪零件出口;
每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均包括上基座、連接螺栓、下基座、移動滑塊和限位銷;其中,所述上基座與所述下基座之間通過連接螺栓實現連接;所述上基座的底部設置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所述下基座的底部也設置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所述下基座的側面還設置有滑槽口,所述滑槽口與所述下基座的所述零件進口連通;所述滑槽口內設置有限位銷和移動滑塊;所述移動滑塊嵌入所述滑槽口內並滑動配合;所述移動滑塊的一端與所述下基座的滑槽口處對側的側壁之間還設置有彈簧,所述移動滑塊的另一端與所述限位銷配合;所述移動滑塊的中部也設置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零件特指的就是上述圓柱形狀的皮帶輪);
所述皮帶輪儲料機構上的所述皮帶輪零件出口與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上的上基座的零件進口相連通;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上的下基座的底部的零件進口設置在所述皮帶輪接料機構的正上方;
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用於支撐多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的下基座,且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與多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的下基座滑槽配合;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的頂部還設置有頂出氣缸;所述頂出氣缸用於推動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上的移動滑塊;
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用於驅動所述皮帶輪固定架轉動,進而實現所述皮帶輪儲料機構和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同軸轉動;
所述皮帶輪接料機構用於驅動帶動從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的下基座的零件進口出料掉落的皮帶輪零件實現轉運。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的具體結構中;所述上基座的零件進口與所述下基座的零件進口以及所述移動滑塊上的零件進口形狀以及口徑尺寸均相同;所述上基座的零件進口、所述下基座的零件進口、所述移動滑塊上的零件進口的橫截面均為圓形形狀。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皮帶輪固定架的具體結構中:所述皮帶輪固定架包括轉動軸和固定連接在所述轉動軸豎直方向不同位置處的兩個支架盤;其中位於上方的是第一支架盤,位於下方的是第二支架盤;所述第一支架盤的中心均設置中心安裝孔,且所述第一支架盤的圓周邊緣處均設置有多個容器安裝孔;所述第二支架盤的中心均設置中心安裝孔,且所述第二支架盤的圓周邊緣處均設置有多個上基座安裝孔;所述轉動軸分別與所述第一支架盤以及所述第二支架盤上的中心安裝孔鍵連接配合;所述第一支架盤、所述第二支架盤上的多個容器安裝孔與多個上基座安裝孔均在豎直方向一一位置相對;
所述第一支架盤上的容器安裝孔嵌入設置有所述管狀容器,在同一豎直方向的所述第二支架盤上的上基座安裝孔嵌入設置有對應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的上基座。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皮帶輪固定架還包括上防護蓋;所述上防護蓋位於所述第一支架盤的豎直上方;所述上防護蓋的中心處也設置有中心安裝孔;所述轉動軸的頂部與所述上防護蓋上的中心安裝孔鍵連接配合。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的具體結構中: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包括圓形形狀的支撐盤和位於所述支撐盤底部的圓柱形支架;沿著所述支撐盤上的圓周方向設置有環形滑槽軌道,且所述環形滑槽軌道的一位置處設置有落料缺口。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上的所述環形滑槽軌道具體與多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的下基座滑槽配合;所述環形滑槽軌道用於嵌入多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的下基座。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頂出氣缸固定連接在支撐盤上,且所述頂出氣缸的伸出端與所述支撐盤的落料缺口處相對分布。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的具體結構中: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包括驅動電機和減速機;所述驅動電機與所述減速機轉動配合;且所述減速機還與所述轉動軸轉動配合。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所述皮帶輪接料機構的具體結構中:所述皮帶輪接料機構包括接料支架板、接料氣缸、接料盤和限位阻擋件;所述接料支架板固定連接在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的落料缺口處;所述接料氣缸的底部固定連接在所述接料支架板上,且所述接料氣缸的頂部伸出端與所述接料盤固定連接;所述接料氣缸豎直設置在所述接料支架板上;所述下基座的零件進口位於所述接料盤的正上方;所述限位阻擋件用於對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的落料缺口外側進行圍擋。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接料支架板具體為橫截面為L形形狀的基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優點在於: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其主要由皮帶輪固定架、多個皮帶輪儲料機構、多個皮帶輪出料機構、皮帶輪支撐支架、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皮帶輪接料機構的主要機構構成;
其中,皮帶輪固定架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皮帶輪儲料機構,且皮帶輪固定架的底部固定連接皮帶輪出料機構;且每個皮帶輪儲料機構均與一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沿豎直方向一一對應設置;
皮帶輪固定架受到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的驅動作用,皮帶輪固定架其可以實現旋轉轉動;將多個皮帶輪零件裝入一根所述皮帶輪儲料機構中(即裝入一根管狀容器中),再將多個管狀容器放到可以旋轉的皮帶輪固定架的頂部,(同時皮帶輪固定架的底部固定有多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每個管狀容器的底部都對應伸入到皮帶輪出料機構的上基座處;
通過皮帶輪出料機構配合頂出氣缸,進而將皮帶輪零件送到皮帶輪接料機構處(即每次送出一個皮帶輪);皮帶輪接料機構通過接料氣缸將皮帶輪零件接收到,最後通過其他機構(例如:抓取機構)將皮帶輪零件抓取到合適位置,當一個管狀容器中的料取完後,皮帶輪固定架旋轉到下一個工位(即開始對當前工位上的管狀容器內的皮帶輪零件實施上料輸送),依次類推。
綜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其妥善解決了皮帶輪儲存、皮帶輪取料和皮帶輪自動出料的問題,其保證皮帶輪零件的順序穩定給料、上料。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其大幅縮減了人力成本,縮短了上料時間,並顯著提升了皮帶輪的上料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的一視角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的另一視角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的再一視角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中的皮帶輪固定架與皮帶輪支撐支架、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以及皮帶輪接料機構的局部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中的皮帶輪固定架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中的皮帶輪儲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中的皮帶輪儲料機構與皮帶輪出料機構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中的皮帶輪出料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中的皮帶輪出料機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10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中的皮帶輪出料機構的C-C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圖10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中的皮帶輪出料機構與皮帶輪零件的C-C向剖視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中的皮帶輪支撐支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中的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中的皮帶輪支撐支架與皮帶輪接料機構的立體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1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中的皮帶輪接料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標:
皮帶輪固定架100;轉動軸101;第一支架盤102;第二支架盤103;容器安裝孔104;上基座安裝孔105;上防護蓋106;
皮帶輪儲料機構200;皮帶輪零件進口201;皮帶輪零件出口202;
皮帶輪出料機構300;上基座301;連接螺栓302;下基座303;移動滑塊304;限位銷305;滑槽口306;彈簧307;接料盤308;
皮帶輪支撐支架400;頂出氣缸401;支撐盤402;圓柱形支架403;環形滑槽軌道404;落料缺口405;
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500;驅動電機501;減速機502;
皮帶輪接料機構600;接料支架板601;接料氣缸602;接料盤603;限位阻擋件604;
零件進口A;
皮帶輪零件B;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參見圖1、圖2、圖3以及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皮帶輪固定架100、多個皮帶輪儲料機構200、多個皮帶輪出料機構300、皮帶輪支撐支架400、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500、皮帶輪接料機構600;
其中,所述皮帶輪固定架100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皮帶輪儲料機構200,且所述皮帶輪固定架100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300;且每個所述皮帶輪儲料機構200均與一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300沿豎直方向一一對應設置;
另參見圖7,每個所述皮帶輪儲料機構200包括一根豎直方向設置的管狀容器;多個所述管狀容器沿著所述皮帶輪固定架100的頂部圓周方向間隔設置;所述管狀容器用於儲放容納待上料的皮帶輪零件B;所述管狀容器的頂部為皮帶輪零件進口201,所述管狀容器的底部為皮帶輪零件出口202;
另參見圖8、圖9、圖10、圖11、圖12,每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300包括上基座301、連接螺栓302、下基座303、移動滑塊304和限位銷305;其中,所述上基座301與所述下基座303之間通過連接螺栓302實現連接;所述上基座301的底部設置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A;所述下基座303的底部也設置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A,所述下基座303的側面還設置有滑槽口306,所述滑槽口306與所述下基座303的所述零件進口A連通;所述滑槽口306內設置有限位銷305和移動滑塊304;所述移動滑塊304嵌入所述滑槽口306內並滑動配合;所述移動滑塊304的一端與所述下基座303的滑槽口306處對側的側壁之間還設置有彈簧307,所述移動滑塊304的另一端與所述限位銷305配合;所述移動滑塊304的中部也設置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A;(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零件特指的就是上述圓柱形狀的皮帶輪);
另參見圖8,所述皮帶輪儲料機構200上的所述皮帶輪零件出口與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300上的上基座的零件進口相連通;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300上的下基座的底部的零件進口設置在所述皮帶輪接料機構600的正上方;
另參見圖13,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400用於支撐多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300的下基座,且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400與多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300的下基座滑槽配合;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400的頂部還設置有頂出氣缸401;所述頂出氣缸401用於推動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300上的移動滑塊304;
另參見圖14,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500用於驅動所述皮帶輪固定架100轉動,進而實現所述皮帶輪儲料機構200和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300同軸轉動;
另參見圖15和圖16,所述皮帶輪接料機構600用於驅動帶動從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300的下基座的零件進口出料掉落的皮帶輪零件B實現轉運。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的具體結構以及具體技術效果做一下詳細說明:
一、有關皮帶輪固定架:
另參見圖5和圖6,在所述皮帶輪固定架100的具體結構中:所述皮帶輪固定架100包括轉動軸101和固定連接在所述轉動軸101豎直方向不同位置處的兩個支架盤;其中位於上方的是第一支架盤102,位於下方的是第二支架盤103;所述第一支架盤102的中心均設置中心安裝孔,且所述第一支架盤102的圓周邊緣處均設置有多個容器安裝孔104;所述第二支架盤103的中心均設置中心安裝孔,且所述第二支架盤103的圓周邊緣處均設置有多個上基座安裝孔105;所述轉動軸101分別與所述第一支架盤102以及所述第二支架盤103上的中心安裝孔鍵連接配合;所述第一支架盤102上的多個容器安裝孔與所述第二支架盤103上的多個上基座安裝孔105均在豎直方向一一位置相對;
所述第一支架盤102上的容器安裝孔104嵌入設置有所述管狀容器,在同一豎直方向的所述第二支架盤103上的上基座安裝孔105嵌入設置有對應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500的上基座。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皮帶輪固定架受到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的驅動作用其可以實現旋轉轉動;在皮帶輪固定架旋轉到下一個工位的同時,也就改變了當前皮帶輪出料機構的工位位置。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皮帶輪固定架100還包括上防護蓋106;所述上防護蓋106位於所述第一支架盤102的豎直上方;所述上防護蓋106的中心處也設置有中心安裝孔;所述轉動軸101的頂部與所述上防護蓋106上的中心安裝孔鍵連接配合。
二、有關皮帶輪出料機構:
另參見圖8、圖9、圖10、圖11、圖12,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300包括上基座301、連接螺栓302、下基座303、移動滑塊304和限位銷305;所述上基座301的底部設置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A;所述下基座303的底部也設置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A,所述下基座303的側面還設置有滑槽口306,所述滑槽口306與所述下基座303的所述零件進口A連通;所述滑槽口306內設置有限位銷305和移動滑塊304;所述移動滑塊304嵌入所述滑槽口306內並滑動配合;所述移動滑塊304的一端與所述下基座303的滑槽口306處對側的側壁之間還設置有彈簧307,所述移動滑塊304的另一端與所述限位銷305配合;所述移動滑塊304的中部也設置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A(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皮帶輪零件B特指的就是上述圓柱形狀的皮帶輪零件)。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需要皮帶輪通過上基座301的零件進口A,慢慢進入,然後使用外部力來推動移動滑塊304(即圖11中箭頭方向即示意了外部作用力的方向,即該外力由頂出氣缸實施作用),此時移動滑塊304就可以在下基座303的滑槽口306內滑動,當滑動到相應位置處時,所述移動滑塊304的中部的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A將會與上基座1的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A以及下基座303的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A形成一條完整貫通的通道(即三個零件進口A位置重合在一條豎直方向上),進而保證皮帶輪零件B順利的通過;使皮帶輪零件B通過下基座303,(皮帶輪零件的高度為固定值)調節下基座303的下端面與接料盤308的之間的距離(即該距離只能保證一個皮帶輪零件B),當看到一個皮帶輪零件B從下基座303的零件進口A露出後,鬆開移動滑塊304的外力作用,移動滑塊304自動回彈同時將會封鎖整個通道,進而可以隨時停止零件的給料(上述給料可以保證皮帶輪零件順序穩定的供給)。上述皮帶輪出料機構,其可以對多個皮帶輪零件實施穩定順序給料操作。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上基座301的零件進口與所述下基座303的零件進口以及所述移動滑塊304上的零件進口形狀以及口徑尺寸均相同;
需要說明的是,當滑動到相應位置處時,所述移動滑塊的中部的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將會與上基座的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以及下基座的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零件進口形成一條完整貫通的通道,進而保證皮帶輪零件順利的通過;所以說,上基座的零件進口、所述下基座的零件進口、所述移動滑塊上的零件進口形狀以及口徑尺寸均相同,這樣才能保證皮帶輪零件可以順利通過上述三個零件進口共同形成的貫穿通道。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上基座301的零件進口、所述下基座303的零件進口、所述移動滑塊304上的零件進口的橫截面均為圓形形狀。
需要說明的是,上基座的零件進口、下基座的零件進口、移動滑塊上的零件進口的橫截面均為圓形形狀,即可形成圓筒形的貫穿通道,便於皮帶輪零件順利通過。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下基座303的滑槽口306處的內壁為光滑表面。所述移動滑塊304的表面為光滑表面。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下基座的滑槽口主要放置移動滑塊,該移動滑塊可以在滑槽口內自由活動,因此為了便於移動滑塊自由滑動,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可以將下基座的滑槽口處的內壁以及移動滑塊均設計成具有光滑表面的結構。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下基座303的滑槽口306具體為長方體形滑槽形狀。所述移動滑塊304具體為長方體形滑塊。所述彈簧307具體為壓力彈簧。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滑槽口可以設計成多種形狀樣式;但是作為最優選的技術方案,上述滑槽口優選使用長方體形滑槽形狀;同時為了保證移動滑塊與滑槽口更好的形成滑動配合,上述移動滑塊優選使用長方體形滑塊。
三、有關皮帶輪支撐支架:
另參見圖13,在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的具體結構中: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400包括圓形形狀的支撐盤402和位於所述支撐盤402底部的圓柱形支架403;沿著所述支撐盤402上的圓周方向設置有環形滑槽軌道404,且所述環形滑槽軌道404的一位置處設置有落料缺口405。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400上的所述環形滑槽軌道404具體與多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300的下基座303滑槽配合;所述環形滑槽軌道404用於嵌入多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300的下基座303。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頂出氣缸401固定連接在支撐盤402上,且所述頂出氣缸401的伸出端與所述支撐盤402的落料缺口405處相對分布。
四、有關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
另參見圖13,在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的具體結構中: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500包括驅動電機501和減速機502;所述驅動電機501與所述減速機502轉動配合;且所述減速機502還與所述轉動軸101轉動配合。
五、有關皮帶輪接料機構:
另參見圖15和圖16,在所述皮帶輪接料機構的具體結構中:所述皮帶輪接料機構600包括接料支架板601、接料氣缸602、接料盤603和限位阻擋件604;所述接料支架板601固定連接在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400的落料缺口405處;所述接料氣缸602的底部固定連接在所述接料支架板601上,且所述接料氣缸602的頂部伸出端與所述接料盤603固定連接;所述接料氣缸602沿著豎直方向設置在所述接料支架板601上;所述下基座303的零件進口位於所述接料盤603的正上方;所述限位阻擋件604用於對所述皮帶輪支撐支架400的落料缺口405外側進行圍擋。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接料支架板601具體為橫截面為L形形狀的基板。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具有如下方面的技術優勢:
一、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其主要由皮帶輪固定架、多個皮帶輪儲料機構、多個皮帶輪出料機構、皮帶輪支撐支架、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皮帶輪接料機構等機構組成;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其具有特殊的結構設計,且該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結構中的每個具體機構之間連接、布局等都具有巧妙的設計;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其設計更為合理,系統架構更加新穎、功能更加完善。
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其中,上述皮帶輪出料機構底座對皮帶輪固定架實施轉動驅動作用;皮帶輪儲料機構用於對一組皮帶輪零件實施存儲,且每個皮帶輪儲料機構均與一個所述皮帶輪出料機構沿豎直方向一一對應設置;上述皮帶輪出料機構其配合頂出氣缸對相應的皮帶輪儲料機構內的皮帶輪零件實施出料操作;通過皮帶輪出料機構配合頂出氣缸,進而將皮帶輪零件送到皮帶輪接料機構處(即每次送出一個皮帶輪);皮帶輪接料機構通過接料氣缸將皮帶輪零件接收到,最後通過其他機構(例如:抓取機構)將皮帶輪零件抓取到合適位置,當一個管狀容器中的料取完後,皮帶輪固定架旋轉到下一個工位(即開始對當前工位上的管狀容器內的皮帶輪零件實施上料輸送),依次類推。
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其妥善解決了皮帶輪儲存、皮帶輪取料和皮帶輪自動出料的問題,其保證皮帶輪零件的順序穩定給料、上料。
四、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其可以保證皮帶輪零件順序穩定的供給,其填補了現有技術中無法實現多個皮帶輪自動給料時順序穩定給料的技術空白。
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其大幅縮減了人力成本,縮短了皮帶輪零件的給料作業時間(即上料時間),並顯著提升了皮帶輪的上料效率,保證了皮帶輪給料的順利進行。
基於以上諸多顯著的技術優勢,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皮帶輪上料整機裝置必將帶來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