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秸稈還田翻轉犁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6:18:46 1
一種秸稈還田翻轉犁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秸稈還田翻轉犁,包括:犁架;與所述犁架連接的翻轉裝置;設置於所述犁架一側,成上下布置的第一犁體和第二犁體,每一個所述犁體包括犁鏵、犁曲面、犁託、犁柱以及犁側板;設置於所述犁架另一側的限深輪;連接於所述犁架前端的懸掛部;所述犁柱的高度為70cm-80cm。本實用新型中的犁柱的高度為70cm-80cm,比一般的犁柱要高,在翻轉犁翻耕地時,較高的犁柱允許經玉米聯合收穫機作業後高產玉米全田秸稈覆蓋殘茬的通過,從而直接將秸稈殘茬翻入土壤之中,使秸稈作為土壤的肥料,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性狀,提高秸稈利用率,保護環境。
【專利說明】一種秸稈還田翻轉犁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秸杆還田翻轉犁。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我國的農業生產逐步實現了從播種到收穫的全程機械化生產過程,農業集約化生產程度越來越高,作物持續高產的物質基礎是營養物質在土壤中的持續穩定供應,同時需要維持和不斷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及生物性狀。而作物秸杆是重要的有機肥料,之前人們沒有重視秸杆的作用,大量秸杆被隨意棄置在田間地頭或被直接焚燒,不僅造成秸杆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引起一系列環境問題。所以提高作物秸杆農業循環利用率特別是生物量較大的玉米秸杆的利用率已是當務之急,最直接簡單的方法就是秸杆還田。
[0003]因此如何設計一種翻轉犁,該翻轉犁能夠將生長在田地裡的秸杆直接翻入土壤之中,使秸杆作為土壤的肥料增加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性狀,提高秸杆利用率,保護環境,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翻轉犁,該翻轉犁能夠將生長在田地裡的秸杆直接翻入土壤之中,使秸杆作為土壤的肥料,改善土壤性狀,提高秸杆利用率,保護環境。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秸杆還田翻轉犁,包括:
[0007]犁架;
[0008]與所述犁架連接的翻轉裝置;
[0009]設置於所述犁架一側,成上下布置的第一犁體和第二犁體,每一個所述犁體包括犁鏵、犁曲面、犁託、犁柱以及犁側板;
[0010]設置於所述犁架另一側的限深輪;
[0011]連接於所述犁架前端的懸掛部;
[0012]所述犁柱的高度為70cm-80cm。
[0013]優選地,所述犁柱的兩側分別焊接有一個第一三角加強板。
[0014]優選地,所述犁柱為由圓管經衝壓而成的橢圓形犁柱。
[0015]優選地,所述犁側板焊接於所述犁柱的底面和側面,且所述犁側板通過第二三角加強板焊接於所述犁託上。
[0016]優選地,所述犁側板的材質為等邊角鋼。
[0017]優選地,所述懸掛部的底架由無縫鋼管焊接而成。
[0018]優選地,所述懸掛部還包括與懸掛部兩根頂部連接管構成空間三角支架的支撐管。
[0019]優選地,所述犁鏵為鑿形犁鏵。
[0020]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中的犁柱的高度為70cm-80cm,比一般的犁柱要高,在翻轉犁翻耕地時,較高的犁柱允許秸杆殘茬的通過,從而直接將秸杆殘茬翻入土壤之中,使秸杆作為土壤的肥料,改善土壤性狀,提高秸杆利用率,保護環境。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提供的秸杆還田翻轉犁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提供的犁體的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提供的犁體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0025]其中,I為犁架、21為翻轉軸、22為液壓系統、31為懸掛部底架、32為懸掛部頂部連接管、33為支撐管、4為限深輪、51為第一犁體、52為第二犁體、53為犁鏵、54為犁曲面、55為犁柱、56為犁託、57為犁側板、58為第一三角加強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6]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翻轉犁,該翻轉犁能夠將生長在田地裡的秸杆直接翻入土壤之中,使秸杆作為土壤的肥料,改善土壤性狀,提高秸杆利用率,保護環境。
[0027]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28]請參考圖1-圖3,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提供的秸杆還田翻轉犁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提供的犁體的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提供的犁體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秸杆還田翻轉犁包括犁架1、翻轉裝置、第一犁體51、第二犁體52、限深輪4、懸掛部。
[0030]秸杆還田翻轉犁通過懸掛部懸掛在拖拉機上,翻轉裝置包括與犁架I連接的翻轉軸21和為翻轉軸21提供翻轉動力的液壓系統22。第一犁體51和第二犁體52連接於犁架I的一側,且成上下布置。限深輪4位於犁架I的另一側,限深輪4也包括成上下布置的第一限深輪和第二限深輪。在需要翻轉時,啟動液壓系統,翻轉軸21帶動犁架I轉動180度。原先位於第二犁體52上方的第一犁體51翻轉180度後,變為位於第二犁體52的下方。
[0031]犁體51 —般包括犁鏵53、犁曲面54、犁託56、犁柱55以及犁側板57。犁鏵53通過犁託56和犁曲面54連接,犁柱55的頂端與犁架I連接,犁柱55又與犁鏵53、犁曲面54、犁託56以及犁側板57連接為一體。
[0032]特別地,本實用新型中的犁柱55的高度為70cm-80cm,比一般的犁柱要高,在翻轉犁翻耕地時,較高的犁柱55允許秸杆殘茬的通過,從而直接將秸杆殘茬翻入土壤之中,使秸杆作為土壤的肥料,改善土壤性狀,提高秸杆利用率,保護環境。
[0033]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為了提高犁柱55的強度和剛度,犁柱55的兩側分別焊接有一個第一三角加強板58。
[0034]為了進一步提高犁柱55的剛度和強度,本實用新型中的犁柱55為由圓管經衝壓而成的橢圓形犁柱。
[0035]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犁側板57焊接於犁柱55的底面和側面,並且犁側板57通過第二三角加強板焊接於犁託56上。犁側板57的目的在於平衡耕地時犁架I所受的側向力,犁側板57焊接於犁託56上,與犁鏵53、犁曲面54以及犁託56連接為一個整體,提高整個秸杆翻轉犁的剛性。
[0036]優選地,上述中的犁側板57的材質為等邊角鋼。等邊角鋼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剛度。
[0037]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上述中的懸掛部的底架31由無縫鋼管焊接而成,這樣的懸掛部具有強度高和穩定性好的優點。
[0038]為了進一步提高懸掛部的懸掛強度,在懸掛部上焊接了支撐管33,該支撐管33和懸掛部兩根頂部連接管32構成了空間三角支架。
[0039]上述中的秸杆還田翻轉犁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剛度,因此更適於生物量較大作物(例如玉米)種植地區的耕翻。
[0040]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上述中的犁鏵優選為鑿型犁鏵,鑿型犁鏵較適合於多石、土質堅硬地區或者是需要深耕的地區。鑿型犁鏵的鑿尖向下彎曲15_,或者說鑿尖在水平方向的長度為15mm。
[0041]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秸杆還田翻轉犁,其特徵在於,包括: 犁架⑴; 與所述犁架(I)連接的翻轉裝置; 設置於所述犁架(I) 一側,成上下布置的第一犁體(51)和第二犁體(52),每一個所述犁體包括犁鏵(53)、犁曲面(54)、犁託(56)、犁柱(55)以及犁側板(57); 設置於所述犁架(I)另一側的限深輪(4); 連接於所述犁架(I)前端的懸掛部; 所述犁柱(55)的高度為70cm-80c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還田翻轉犁,其特徵在於,所述犁柱(55)的兩側分別焊接有一個第一三角加強板(5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還田翻轉犁,其特徵在於,所述犁柱(55)為由圓管經衝壓而成的橢圓形犁柱。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還田翻轉犁,其特徵在於,所述犁側板(57)焊接於所述犁柱(55)的底面和側面,且所述犁側板(57)通過第二三角加強板焊接於所述犁託(56)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秸杆還田翻轉犁,其特徵在於,所述犁側板(57)的材質為等邊角鋼。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還田翻轉犁,其特徵在於,所述懸掛部的底架(31)由無縫鋼管焊接而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還田翻轉犁,其特徵在於,所述懸掛部還包括與懸掛部兩根頂部連接管(32)構成空間三角支架的支撐管(33)。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還田翻轉犁,其特徵在於,所述犁鏵(53)為鑿形犁鏵。
【文檔編號】A01B3/28GK203968577SQ201420329088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9日
【發明者】高聚林, 武文表, 胡樹平, 馮雅麗, 杜建民 申請人:內蒙古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