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器件罩殼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8:03:41
專利名稱:一種電子器件罩殼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機械加工領域,特指一種不僅速度快、準確度高,而且可以自動完成裝配的電子器件罩殼機構。
技術背景電子元件一般都必須經過測驗,保證電子元件的質量,以便做後續的進一步加工或包裝出貨作業。電子元器件通常具有一外殼,以對內部的電路形成保護,這種外殼與電路基座之間的罩殼作業通常是通過手工完成,這不僅效率低,並且產品的品質因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會出現波動。而目前並沒有任何設備可以完成自動罩殼的工序,本發明人經過多次改進,提出如下技術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不僅速度快、轉配精準的電子器件罩殼機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下述技術方案該罩殼機構包括檢測輸送機構和裝配機構,所述的檢測輸送機構包括一檢測軌道、設置於檢測軌道旁側的移動裝置、一輸送軌道以及位於輸送軌道末端的推進裝置,所述的檢測軌道與輸送軌道連通, 於二者交匯處設置有變向裝置;所述的裝配機構位於輸送軌道的末端,其包括一運行軌道、設置與運行軌道上方的轉移裝置和下壓裝置、設置於運行軌道旁側的撥動裝置;電子器件外殼依次沿檢測軌道、輸送軌道運行到末端,通過轉配機構將其罩設於運行軌道上的電子器件基座上。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檢測軌道上設置有檢測裝置及轉向裝置。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移動裝置包括一撥插、驅動撥插前後運行及左右運行的氣缸,其中於撥插的前端形成有可容置電子器件外殼的缺口。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檢測軌道和輸送軌道呈90°正交;所述的變向裝置為通過氣缸驅動推桿,沿檢測軌道運行的電子器件外殼運行到交匯處後,通過變向裝置將其推進至輸送軌道。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推進裝置包括氣缸、與氣缸連動的推板以及固定在推板上的推桿,所述的推桿等距間隔固定在推板上;該推進裝置安裝在輸送軌道末端的一側,於輸送軌道相對的另一側設置有與推桿對應的中轉槽,通過推進裝置將輸送軌道內的電子器件外殼推進至中轉槽內。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運行軌道平行設置於輸送軌道靠近中轉槽的一側。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移動裝置包括安裝板、主體、用於驅動主體水平移動的水平氣缸、用於驅動主體豎直移動的豎直氣缸,其中水平氣缸和豎直氣缸安裝於安裝板上,通過水平氣缸和豎直氣缸帶動的主體將電子器件外殼轉移至運行軌道上。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下壓裝置安裝在安裝板上,其包括與安裝板固定的下壓氣缸和通過下壓氣缸推動的壓板。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撥動裝置包括撥插、驅動撥插前後運行及左右運行的氣缸,其中於撥插的前端形成有可容置電子器件外殼的缺口。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中只需要將需要罩殼的電子器件殼體放置到檢測輸送機構的軌道中,殼體會自動運行到裝配機構中,完成罩殼作業。整個過程無需經過人工操作,可以自行完成。2、本新型可對殼體進行自動的檢測,調整其方向。3、本實用新型為自動化生產,生產效率高。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中檢測輸送機構的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中檢測輸送機構的立體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中裝配機構的俯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中裝配機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見圖1-6所示,該罩殼機構包括檢測輸送機構和裝配機構。所述的檢測輸送機構包括一檢測軌道1、設置於檢測軌道1旁側的移動裝置2、一輸送軌道3以及位於輸送軌道3末端的推進裝置4,所述的檢測軌道1與輸送軌道3連通, 於二者交匯處設置有變向裝置5 ;所述的裝配機構位於輸送軌道3的末端,其包括一運行軌道6、設置與運行軌道6 上方的轉移裝置7和下壓裝置8、設置於運行軌道6旁側的撥動裝置9 ;電子器件外殼依次沿檢測軌道1、輸送軌道3運行到末端,通過轉配機構將其罩設於運行軌道6上的電子器件基座上。結合圖3、4,所述的檢測軌道1上設置有檢測裝置及轉向裝置。所述的移動裝置2 包括一撥插21、驅動撥插21前後運行及左右運行的氣缸22、23,其中於撥插21的前端形成有可容置電子器件外殼的缺口。所述檢測軌道1和輸送軌道3呈90°正交;所述的變向裝置5為通過氣缸51驅動推桿52,沿檢測軌道1運行的電子器件外殼運行到交匯處後,通過變向裝置5將其推進至輸送軌道3。所述的推進裝置4包括氣缸41、與氣缸41連動的推板42以及固定在推板42上的推桿43,所述的推桿43等距間隔固定在推板42上;該推進裝置4安裝在輸送軌道3末端的一側,於輸送軌道3相對的另一側設置有與推桿43對應的中轉槽40,通過推進裝置4 將輸送軌道3內的電子器件外殼推進至中轉槽40內。[0031]結合圖5、6,所述運行軌道6平行設置於輸送軌道3靠近中轉槽40的ー側。所述的移動裝置7包括安裝板70、主體71、用於驅動主體71水平移動的水平氣缸72、用於驅動主體71豎直移動的豎直氣缸73,其中水平氣缸72和豎直氣缸73安裝於安裝板70上,通過水平氣缸72和豎直氣缸73帶動的主體71將電子器件外殼轉移至運行軌道6上。所述的下壓裝置8安裝在安裝板70上,其包括與安裝板70固定的下壓氣缸81 和通過下壓氣缸81推動的壓板82。所述的撥動裝置9包括撥插91、驅動撥插91前後運行及左右運行的氣缸92、93, 其中於撥插91的前端形成有可容置電子器件外殼的缺ロ。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對其進行進ー步說明。啟動本實用新型後,電子器件的外殼首先由檢測軌道1的端部進入,其進入方式可以通過送料盤送入,或者由上一個エ序直接輸入。進入軌道後,通過移動裝置2將外殼沿檢測軌道1運行,其工作方式是, 移動裝置2具有撥插21,該撥插21可通過氣缸22、23實現前後及左右運行,即撥插21在氣缸22帶動下將插入檢測軌道1中,將外殼撥插21上的缺ロ分離,然後撥插21在氣缸23帶動沿檢測軌道1運行,帶動外殼移動,在檢測軌道1上設置有檢測裝置及轉向裝置,通過檢測裝置檢測殼體是否裝反,通過轉向裝置調整其方向。隨著撥插21的不斷撥動,前端的外殼將不斷的向輸送軌道3方向匯集,當抵達輸送軌道3後,將變向裝置5完成有檢測軌道1 至輸送軌道5之間的轉移。在輸送軌道3上設置有氣動裝置31,其可以推動料件行迸。進入輸送軌道3後的外殼繼續向前行迸,當抵達終點位置後,通過推進裝置4中的推桿43將對應的外殼推入中轉槽40內,等待後續的裝配。位於中轉槽40內的外殼將通過移動裝置7實現空間轉移,移動裝置7中的主體71 將外殼抓取,然後通過氣缸移動至裝配機構中的運行軌道6中,此時轉配機構6中已經輸送有與外殼轉配的基座,二者實現蓋合。裝配機構中的撥動裝置9工作方式與上述檢測輸送機構中的移動裝置2結構類似,同樣採用撥插的結構,當外殼與基座蓋合後,將撥動其向前運行,運行到下壓裝置8位置處,通過壓板82將二者壓合。實現罩殼的エ序,完成罩殼的產品可沿運行軌道6繼續運行到下ーエ序,或者取出後待用。隨後,撥插91推出,回到起始位置,等待下依次工作。當然,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並非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範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子器件罩殼機構,其特徵在於該罩殼機構包括檢測輸送機構和裝配機構, 所述的檢測輸送機構包括一檢測軌道(1)、設置於檢測軌道(1)旁側的移動裝置(2)、一輸送軌道C3)以及位於輸送軌道C3)末端的推進裝置G),所述的檢測軌道(1)與輸送軌道C3)連通,於二者交匯處設置有變向裝置(5);所述的裝配機構位於輸送軌道(3)的末端,其包括一運行軌道(6)、設置與運行軌道(6)上方的轉移裝置(7)和下壓裝置(8)、設置於運行軌道(6)旁側的撥動裝置(9);電子器件外殼依次沿檢測軌道(1)、輸送軌道C3)運行到末端,通過轉配機構將其罩設於運行軌道(6)上的電子器件基座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子器件罩殼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檢測軌道(1) 上設置有檢測裝置及轉向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子器件罩殼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移動裝置O) 包括一撥插(21)、驅動撥插前後運行及左右運行的氣缸02、23),其中於撥插的前端形成有可容置電子器件外殼的缺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子器件罩殼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檢測軌道(1)和輸送軌道C3)呈90°正交;所述的變向裝置( 為通過氣缸(51)驅動推桿(52),沿檢測軌道(1)運行的電子器件外殼運行到交匯處後,通過變向裝置( 將其推進至輸送軌道(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子器件罩殼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推進裝置包括氣缸Gl)、與氣缸Gl)連動的推板0 以及固定在推板0 上的推桿(43),所述的推桿等距間隔固定在推板0 上;該推進裝置(4)安裝在輸送軌道( 末端的一側, 於輸送軌道( 相對的另一側設置有與推桿對應的中轉槽(40),通過推進裝置(4)將輸送軌道(3)內的電子器件外殼推進至中轉槽GO)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電子器件罩殼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運行軌道(6)平行設置於輸送軌道( 靠近中轉槽GO)的一側。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種電子器件罩殼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移動裝置(7)包括安裝板(70)、主體(71)、用於驅動主體(71)水平移動的水平氣缸(72)、用於驅動主體(71)豎直移動的豎直氣缸(73),其中水平氣缸(7 和豎直氣缸(7 安裝於安裝板 (70)上,通過水平氣缸(7 和豎直氣缸(7 帶動的主體(71)將電子器件外殼轉移至運行軌道(6)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電子器件罩殼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下壓裝置(8) 安裝在安裝板(70)上,其包括與安裝板(70)固定的下壓氣缸(81)和通過下壓氣缸(81) 推動的壓板(82)。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電子器件罩殼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撥動裝置(9) 包括撥插(91)、驅動撥插(91)前後運行及左右運行的氣缸(92、93),其中於撥插(91)的前端形成有可容置電子器件外殼的缺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子器件罩殼機構。該罩殼機構包括檢測輸送機構和裝配機構,所述的檢測輸送機構包括一檢測軌道、設置於檢測軌道旁側的移動裝置、一輸送軌道以及位於輸送軌道末端的推進裝置,所述的檢測軌道與輸送軌道連通,於二者交匯處設置有變向裝置;所述的裝配機構位於輸送軌道的末端,其包括一運行軌道、設置與運行軌道上方的轉移裝置和下壓裝置、設置於運行軌道旁側的撥動裝置;電子器件外殼依次沿檢測軌道、輸送軌道運行到末端,通過轉配機構將其罩設於運行軌道上的電子器件基座上。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整個罩殼過程無需經過人工操作,可以自行完成。
文檔編號H05K13/04GK202310466SQ20112039056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4日
發明者張福祥 申請人:張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