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及其傳遞方法
2023-05-18 03:29:31 2
專利名稱: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及其傳遞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於輪胎製造的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及其傳遞方法,具體地針對構成胎胚的胎體組件實現徑向上多角度、同步移取,屬於橡膠機械製造領域。
背景技術:
在橡膠輪胎的製造過程中,複合層結構的均勻性是影響輪胎安全使用性能的最直接與最關鍵的因素之一。現有採用的二鼓或三鼓輪胎成型機,通常是在胎體鼓上完成胎體組件的製備,然後再傳遞至成型鼓上以進行壓合、反包等工藝製成胎胚。如公開下述方案內容的在先申請,申請號200720019550,名稱為胎體夾持環,其採用沿圓周等距均布的磁性吸合裝置以磁性吸合胎體件。即在底板上通過螺栓固定有一胎體環和一驅動氣缸,胎體環內部嵌套一驅動環,驅動氣缸的活塞杆連接在驅動環上,在驅動環的一側設置有若干個沿圓周均勻分布的磁性吸盤,所述的磁性吸盤連接在傳遞裝置上;傳遞裝置包括與所述磁性吸盤同側的驅動環上的滑動導軌,以及在驅動環的圓周上設置的長槽;滑動導軌通過螺栓固定在驅動環上,一滑塊通過軸和滑動套同時嵌套在滑動導軌和長槽中;磁性吸盤通過螺栓連接到滑塊上。上述方案中,驅動氣缸驅動所述的驅動環軸向轉動,依靠驅動環上滑動導軌的推力、通過滑塊實現沿徑向同時推出或拖回磁性吸盤,以完成胎體件的磁性吸合、夾持與輸送。沿驅動環周向分布的數條滑動導軌與對應滑塊之間的摩擦力,會因裝配精度、使用時間的變化而相應地改變,因此會造成數個滑塊在相同導向推力作用下的推進距離相互產生差異,導致數個磁性吸盤沿徑向移動產生相互錯位,不利於提高吸附胎體件的穩定性,甚至會形成胎體件變形而影響到胎胚製造質量。現有技術的胎體組件傳遞設備,通常還存在以下主要缺陷:1、如採取氣動式夾持執行機構,對於夾持力的精確控制難度很大,夾持力太小容易造成胎體滑移,夾持力太大又容易造成胎體變形,都直接影響到胎胚複合層結構的均勻性。2、如採用機械式夾持執行機構,在長期高頻率地擺轉運動與直線運動條件下,運動結合部位極易造成磨損,從而引起運動部件產生蹩勁與蛇形軌跡,如上述在先申請專利中滑動導軌與滑塊,因此較為顯著地影響到胎圈與胎體件的夾持與傳遞的精度,進而對胎胚成型的動平衡與均勻性產生不利影響。3、如採用真空吸盤式夾持執行機構,對於氣源穩定性的要求較高,且真空吸盤較易破損而造成檢修成本的提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述的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及其傳遞方法,在於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與不足而在驅動裝置與移取執行機構之間採用一轉盤軸承,以將驅動裝置的驅動力傳遞並轉化為沿徑向推動移取執行機構的推力,從而提高數個執行終端動作上的一致性與操作精度,有利於提高針對胎體件與胎圈的夾持力控制精確,避免因夾持力失當而造成的胎體組件滑移或變形等問題。另一發明目的是,在長期高頻率旋轉擺動與直線運動條件下,有效地減小運動導向與夾持執行機構之間的磨損,且提高驅動力傳遞的順滑性能。發明目的還在於,提高針對夾持執行機構伸縮精度的控制,以適用於各種型號與規格尺寸胎體組件的準確傳遞。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所述的胎體組件傳遞裝置主要包括有:通過底部或頂部的滑行軌道往復滑動的用於傳遞胎體件的胎體中心環、用於傳遞左、右胎圈的左胎圈傳遞環和右胎圈傳遞環,以及用於實施胎側擴充的胎側擴充環。與現有技術的區別之處在於,所述的胎體中心環具有一環體,在環體上設置有第一驅動裝置和數組胎體移取裝置,每組胎體移取裝置的末端安裝有胎體移取爪。數個胎體移取爪處於固定並移取胎體件的同一個圓柱面上,並且所構成圓柱的中心軸線與環體的中心軸線重合或平行;在第一驅動裝置與數組胎體移取裝置之間設置一轉盤軸承,轉盤軸承用於將第一驅動裝置的驅動力傳遞並轉化為數個胎體移取爪同步地、沿環體徑向的往復移動。如上述基本方案,區別與現有技術,在第一驅動裝置與胎體移取裝置之間採用轉盤軸承,第一驅動裝置驅動轉盤軸承旋轉,由轉盤軸承將旋轉驅動力轉化為徑向推動胎體移取爪直線往復移動的推力,以形成數組胎體移取爪同步定位、拾取與移走胎體件的準確控制。基於本發明的設計構思,能夠實現驅動轉盤軸承進行軸向旋轉的驅動機構,可以是旋轉氣缸、減速電機或液壓缸等;轉盤軸承在旋轉過程中形成針對胎體移取爪進行直線往復移動的推力傳遞機構,可以是螺杆-螺母、滾珠絲槓-絲母、同步帶-同步帶輪或齒輪-齒條等;在此較為優選的實施方案是,在轉盤軸承的內圈,設置有周向分布的驅動齒。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包括有,軸設於環體上的主動齒輪、以及驅動主動齒輪軸向旋轉的旋轉氣缸或減速電機。主動齒輪嚙合連接於驅動齒。按此方案,旋轉氣缸或減速電機驅動主動齒輪進行軸向旋轉,通過主動齒輪與驅動齒之間的嚙合以帶動轉盤軸承在環體內徑進行軸向旋轉,從而實現第一驅動裝置向轉盤軸承的驅動力傳遞。並且,在旋轉氣缸或減速電機的驅動下,主動齒輪與轉盤軸承軸向旋轉的角速度相同,並且能夠通過主動齒輪控制轉盤軸承軸向旋轉的角度。另一優選的實施方案是,在轉盤軸承的內圈,設置有周向分布的驅動齒;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包括有,軸設於環體上的主動齒輪、以及驅動主動齒輪軸向旋轉的驅動氣缸;主動齒輪貫穿環體而固連於轉盤軸承。如該方案,所述的驅動氣缸在驅動主動齒輪軸向旋轉的同時,主動齒輪帶動環體另一側的轉盤軸承進行軸向旋轉,從而實現第一驅動裝置向轉盤軸承的驅動力傳遞。由於在環體兩側,主動齒輪帶動轉盤軸承同時進行軸向旋轉,因此,主動齒輪與轉盤軸承軸向旋轉的角速度也是相同的。為進一步地控制轉盤軸承在進行軸向旋轉的角度是可變的,可採取的改進方案是,在所述驅動氣缸的驅動端,安裝一嚙合連接於主動齒輪的齒條;驅動氣缸包括有軸向串聯的第一驅動氣缸和第二驅動氣缸。第一驅動氣缸與第二驅動氣缸的行程相互疊加,可實現多個驅動行程的控制。採取上述2種各自獨立、具有單一性的第一驅動裝置的基礎上,針對胎體移取裝置的結構改進方案是:每組胎體移取裝置,包括有連接於環體上的滑架和一組從動齒輪,在滑架的末端安裝有胎體移取爪;在滑架上設置有徑向齒條,從動齒輪分別嚙合連接於徑向齒條和轉盤軸承內圈的周向分布的驅動齒。在轉盤軸承進行軸向旋轉時,其驅動齒可帶動從動齒輪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轉,同時從動齒輪又能夠沿環體的徑向推拉所述的徑向齒條,因此滑架末端的胎體移取爪能夠沿環體徑嚮往復移動以實現針對胎體件的定位、夾持與移取。由於數組胎體移取裝置的從動齒輪,均通過同一轉盤軸承傳遞徑向推拉作用力,所以數個胎體移取爪能夠實現同步地、沿環體徑嚮往復伸出或縮回,有利於提高針對胎體件夾持力的控制較為精確,避免因夾持力失當而造成諸多缺點。為提高胎體移取爪徑嚮往復移動的順滑性能、降低機械運動的阻力,可對應於每組胎體移取裝置,在環體上至少安裝有一個沿環體徑向分布的滑軌;在滑架上、沿環體徑向安裝有嚙合連接於滑軌的滑塊。在上述滑軌與滑塊之間的導向機構作用下,滑架能夠滿足長期、高頻率地直線運動要求,徑向齒條與從動齒輪之間、滑軌與滑塊之間均不易造成磨損,胎體移取爪也不易產生徑向運動的蹩勁,從而進一步地提高針對胎體件的夾持作用力與傳遞的精度。為適應不同型號胎胚的半徑尺寸,胎體移取爪徑向移動的最大行程需要進行調整,為此可按下述優化方案實施:在環體上安裝一限位塊,在滑架上連接一穿套限位塊的導杆,在導杆末端套設一限位螺母。當需要調整胎體移取爪徑向移動的最大行程時,可調節限位螺母相對於導杆末端的位置。當滑架移動時,限位螺母抵靠於限位塊而阻止導杆繼續移動,此時滑架被依靠外力而靜止,滑架末端的胎體移取爪行程被限定在可控的範圍內。為優化針對胎體件表面的夾持作用力更為適當、避免因夾持過大而損傷胎體件或因夾持過小而發生胎體件滑移、變形等現象,在此可採了磁性吸附結構。即在胎體移取爪的內端面上,設置有數個用於磁性吸附胎體件的磁塊,通過磁性吸附能夠有效性均衡胎體件表面的夾持作用力,胎體件表面不易變形、胎體件整體也不易滑移或偏轉。基於本發明所述胎體組件傳遞裝置的結構改進,同時還實現了下述胎體組件傳遞方法:在胎體鼓與成型鼓之間通過底部或頂部的滑行軌道,胎體中心環、左胎圈傳遞環和右胎圈傳遞環同步地傳遞胎體組件以參與胎胚的製備過程;在胎體鼓上完成胎體組件的貼合加工後,通過胎側擴充環將胎側的側部埠擴充為喇叭狀。與現有技術的不同之處在於,在胎體件的傳遞過程中,在胎體中心環上通過轉盤軸承將第一驅動裝置的驅動力傳遞並轉化為數個胎體移取爪同步地、沿環體徑向的往復移動,以形成固定並移取胎體件的同一個圓柱面;數個胎體移取爪所構成的圓柱中心軸線與環體的中心軸線重合或平行。較為細化與優選的傳遞方法改進方式是,第一驅動裝置驅動所述的轉盤軸承軸向旋轉,在轉盤軸承內圈周向分布的驅動齒嚙合並帶動胎體移取裝置的從動齒輪以相同的角速度進行旋轉,並依次驅動徑向齒條、滑架末端的胎體移取爪沿環體徑向伸出或縮回。綜上內容,本發明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及其傳遞方法具有的優點與有益效果是:1、採用轉盤軸承以軸向旋轉轉化為胎體移取爪的徑嚮往復移動,能夠保證並提高數個胎體移取爪在夾持與移取動作上的一致性與操作精度。2、實現了包括胎體件在內的胎體組件的精確移取,胎體傳遞組件之間執行機構的同心定位性能較高,使得所製備的胎體組件複合結構緊密,有利於保證胎胚均勻性。3、能夠提高包括胎體件在內的胎體組件的夾持力控制精度,避免因夾持力失當而造成的胎體組件滑移或變形等問題。4、所採用的擺轉與直線運動部件採取滑動導向結構,能夠有效地減小運動、導向與夾持執行機構之間的磨損,提高驅動力傳遞的順滑性和準確性。5、實現包括胎體移取爪在內的胎體組件夾持執行機構徑向移動行程的控制,能夠適用於各種型號胎胚的半徑尺寸、提高針地胎體組件表面夾持作用力的調整。6、採用磁性吸附式的夾持機構,能夠將胎體組件按工藝要求進行定位、吸附拾取與傳遞,有利於提聞胎胚整體製備質量。
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所述胎體組件傳遞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所述胎體中心環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所述另一實施例的胎體中心環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右胎圈傳遞環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胎側擴充環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後部結構示意圖;如圖1至圖6所示,胎體中心環1,左胎圈傳遞環2,右胎圈傳遞環3,胎側擴充環
4;環體10,主動齒輪101,旋轉氣缸102,齒條104,第一驅動氣缸105,第二驅動氣缸106,胎體移取爪11,磁塊111,轉盤軸承12,驅動齒121,滑架13,導杆131,從動齒輪14,徑向齒條15,滑軌16,滑塊17,限位塊18,限位螺母19 ; 胎圈環體30,胎圈主動齒輪301,胎圈旋轉氣缸302,胎圈夾持爪31,胎圈轉盤軸承32,胎圈驅動齒321,胎圈滑架33,胎圈導杆331,胎圈從動齒輪34,胎圈徑向齒條35,胎圈滑軌36,胎圈滑塊37,胎圈限位塊38,胎圈限位螺母39 ;胎側環體40,胎側主動齒輪401,胎側齒條404,胎側第一驅動氣缸405,胎側第二驅動氣缸406,胎側擴充爪41,胎側轉盤軸承42,胎側驅動齒421,胎側滑架43,胎側導杆431,胎側從動齒輪44,胎側徑向齒條45,胎側滑軌46,胎側滑塊47,胎側限位塊48,胎側限 位螺母49。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的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包括有:通過底部或頂部的滑行軌道往復滑動的用於傳遞胎體件的胎體中心環1、用於傳遞左、右胎圈的左胎圈傳遞環2和右胎圈傳遞環3,以及用於實施胎側擴充的胎側擴充環4。其中,所述的胎體中心環I具有一環體10,以及設置在環體10上的第一驅動裝置和數組胎體移取裝置。在第一驅動裝置與數組胎體移取裝置之間設置一轉盤軸承12,在轉盤軸承12的內圈設置有周向分布的驅動齒121。第一驅動裝置包括有,軸設於環體10上的主動齒輪101、以及驅動主動齒輪101軸向旋轉的旋轉氣缸102,主動齒輪101嚙合連接於驅動齒121。胎體移取裝置包括有,連接於環體10上的滑架13和一組從動齒輪14,在滑架13的末端安裝有胎體移取爪11 ;在滑架13上設置有徑向齒條15,從動齒輪14分別嚙合連接於驅動齒121和徑向齒條15。轉盤軸承12用於將第一驅動裝置的驅動力傳遞並轉化為數個胎體移取爪11同步地、沿環體10徑向的往復移動,以形成數組胎體移取爪11同步定位、拾取與移走胎體件的準確控制。數個胎體移取爪11處於固定並移取胎體件的同一個圓柱面上,並且所構成圓柱的中心軸線與環體10的中心軸線重合或平行。旋轉氣缸102驅動主動齒輪101進行軸向旋轉,通過主動齒輪101與驅動齒121之間的嚙合以帶動轉盤軸承12在環體10內徑進行軸向旋轉,從而實現第一驅動裝置向轉盤軸承12的驅動力傳遞。並且在旋轉氣缸102驅動下,主動齒輪101與轉盤軸承12軸向旋轉的角速度相同,即可通過主動齒輪101控制轉盤軸承12軸向旋轉的角度。在轉盤軸承12進行軸向旋轉時,其驅動齒121帶動從動齒輪14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轉,從動齒輪14能夠沿環體10的徑向推拉徑向齒條15,滑架13末端的胎體移取爪11能夠沿環體10徑嚮往復移動以實現針對胎體件的定位、夾持與移取。由於數組胎體移取裝置的從動齒輪14,均通過同一轉盤軸承12傳遞徑向推拉作用力,所以數個胎體移取爪11能夠實現同步地、沿環體10徑嚮往復伸出或縮回,因此有利於提高針對胎體件夾持力的控制較為精確,避免因夾持力失當而造成諸多缺點。對應於每組胎體移取裝置,在環體10上至少安裝有一個沿環體10徑向分布的滑軌16 ;在滑架13上、沿環體10徑向安裝有嚙合連接於滑軌16的滑塊17。在滑軌16與滑塊17之間相互導向作用下,滑架13能夠滿足長期、高頻率地直線運動要求,徑向齒條15與從動齒輪14之間不易造成磨損,胎體移取爪11也不易在徑向運動過程中出現蹩勁或偏轉。在環體10上安裝一限位塊18,在滑架13上連接一穿套限位塊18的導杆131,在導杆131末端套設一限位螺母19。針對不同型號胎胚的半徑尺寸,可通過上述結構準確地調整胎體移取爪11徑向移動的最大行程。即通過調節限位螺母19相對於導杆131末端的位置,在滑架13移動時,限位螺母19抵靠於限位塊18而阻止導杆131繼續移動,此時滑架13被依靠外力而靜止,胎體移取爪11的徑向行程被可控地進行限定。在胎體移取爪11的內端面上,設置有數個用於磁性吸附胎體件的磁塊111。採用磁性吸附能夠有效性均衡胎體件表面的夾持作用力,胎體件表面不易變形、胎體件整體也不易滑移或偏轉。如圖4至圖6所示,基於上述胎體中心環I結構的改進與應用,本實施例針對左胎圈傳遞環2、右胎圈傳遞環3和胎側擴充環4採取相同的轉盤軸承結構,以將驅動力傳遞並轉化為沿徑向推動移取執行機構的推力。具體地,所述的右胎圈傳遞環3具有一胎圈環體30,以及設置在胎圈環體30上的驅動裝置和數組胎圈移取裝置,在驅動裝置與數組胎圈移取裝置之間設置一胎圈轉盤軸承32,在胎圈轉盤軸承32的內圈設置有周向分布的胎圈驅動齒321。驅動裝置包括有,軸設於胎圈環體30上的胎圈主動齒輪301、以及驅動胎圈主動齒輪301軸向旋轉的胎圈旋轉氣缸302,胎圈主動齒輪301嚙合連接於胎圈驅動齒321。胎圈移取裝置包括有,連接於胎圈環體30上的胎圈滑架33和一組胎圈從動齒輪34,在胎圈滑架33的末端安裝有胎圈移取爪31 ;在胎圈滑架33上設置有胎圈徑向齒條35,胎圈從動齒輪34分別嚙合連接於胎圈驅動齒321和胎圈徑向齒條35。胎圈轉盤軸承32用於將驅動裝置的驅動力傳遞並轉化為數個胎圈移取爪31同步地、沿胎圈環體30徑向的往復移動,以同步定位、拾取與移走右胎圈,能夠提高提高針對右胎圈夾持力的精確控制,避免因夾持力失當而造成諸多缺點。對應於每組胎體移取裝置,在胎圈環體30上至少安裝有一個沿胎圈環體30徑向分布的胎圈滑軌36 ;在胎圈滑架33上、沿胎圈環體30徑向安裝有嚙合連接於胎圈滑軌36的胎圈滑塊37。在胎圈環體30上安裝一胎圈限位塊38,在胎圈滑架33上連接一穿套胎圈限位塊38的胎圈導杆331,在胎圈導杆331末端套設一胎圈限位螺母39。左胎圈傳遞環2的結構與右胎圈傳遞環3沿胎體中心環I左右對稱,以便針對左胎圈實施相同的同步定位、拾取與移走操作。所述的胎側擴充環4具有一胎側環體40,以及設置在胎側環體40上的驅動裝置和數組胎側擴充裝置,在驅動裝置與數組胎側擴充裝置之間設置一胎側轉盤軸承42,在胎側轉盤軸承42的內圈設置有周向分布的胎側驅動齒421。驅動裝置包括有,軸設於胎側環體40上的胎側主動齒輪401、以及驅動胎側主動齒輪401軸向旋轉的胎側驅動氣缸,胎側主動齒輪401貫穿胎側環體40而固連於胎側轉盤軸承42。胎側驅動氣缸的驅動端安裝一嚙合連接於胎側主動齒輪401的胎側齒條404,驅動氣缸包括有軸向串聯的胎側第一驅動氣缸405和胎側第二驅動氣缸406。胎側移取裝置包括有,連接於胎側環體40上的胎側滑架43和一組胎側從動齒輪44,在胎側滑架43的末端安裝有胎側移取爪41 ;在胎側滑架43上設置有胎側徑向齒條45,胎側從動齒輪44分別嚙合連接於胎側驅動齒421和胎側徑向齒條45。胎側轉盤軸承42用於將驅動裝置的驅動力傳遞並轉化為數個胎側擴充爪41同步地、沿胎側環體40徑向的往復移動,以同步地定位於胎體件側部。對應於每組胎側擴充裝置,在胎側環體40上至少安裝有一個沿胎側環體40徑向分布的胎側滑軌46 ;在胎側滑架43上、沿胎側環體40徑向安裝有嚙合連接於胎側滑軌46的胎側滑塊47。在胎側環體40上安裝一胎側限位塊48,在胎側滑架43上連接一穿套胎側限位塊48的胎側導杆431,在胎側導杆431末端套設一胎側限位螺母49。如上述胎體組件傳遞裝置,由於在各個環體的驅動裝置與移取、執行機構之間採用一轉盤軸承,從而提高了數個執行終端動作上的一致性與操作精度,有利於提高針對胎體件與左、右胎圈的夾持力精確控制,以及針對胎體件側部的擴充操作精度,避免因夾持力失當而造成的胎體組件滑移或變形等問題。基於上述胎體組件傳遞裝置結構的應用,本實施例還實現了如下胎體組件傳遞方法:在胎體鼓與成型鼓之間通過底部或頂部的滑行軌道,胎體中心環1、左胎圈傳遞環2和右胎圈傳遞環3同步地傳遞胎體組件以參與胎胚的製備過程;在胎體鼓上完成胎體組件的貼合加工後,通過胎側擴充環4將胎側的側部埠擴充為喇叭狀;在胎體件的傳遞過程中,在胎體中心環I上通過轉盤軸承12將第一驅動裝置的驅動力傳遞並轉化為數個胎體移取爪11同步地、沿環體10徑向的往復移動,以形成固定並移取胎體件的同一個圓柱面;數個胎體移取爪11所構成的圓柱中心軸線與環體10的中心軸線重合或平行;第一驅動裝置驅動所述的轉盤軸承12軸向旋轉,在轉盤軸承12內圈周向分布的驅動齒121嚙合帶動胎體移取裝置的從動齒輪14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轉、並驅動徑向齒條15、滑架13末端的胎體移取爪11沿環體10徑向伸出或縮回。以右胎圈的傳遞過程為例,在右胎圈中心環3上通過胎圈轉盤軸承32將驅動裝置的驅動力傳遞並轉化為數個胎圈移取爪31同步地、沿胎圈環體30徑向的往復移動,以形成固定並移取右胎圈的同一個圓柱面;數個胎圈移取爪31所構成的圓柱中心軸線與胎圈環體30的中心軸線重合或平行;驅動裝置驅動所述的胎圈轉盤軸承32軸向旋轉,在胎圈轉盤軸承32內圈周向分布的胎圈驅動齒321嚙合帶動胎圈移取裝置的胎圈從動齒輪34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轉、並驅動胎圈徑向齒條35、胎圈滑架33末端的胎圈移取爪31沿胎圈環體30徑向伸出或縮回。左胎圈的傳遞與右胎圈的傳遞過程相同,在此不再重複描述。待胎側擴充完畢後,胎體中心環1、左胎圈傳遞環2與右胎圈傳遞環3沿滑軌將胎體鼓(圖中未示出)上完成貼合操作的胎體筒吸附並整體地移動至成型鼓(圖中未示出),胎體組件傳遞裝置整體復位至初始狀態。實施例2,如圖3所示,與實施例1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胎體中心環I採取不同的第一驅動裝置,具體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有,軸設於環體10上的主動齒輪101、以及驅動主動齒輪101軸向旋轉的驅動氣缸;主動齒輪101貫穿環體10而固連於轉盤軸承12。在驅動氣缸的驅動端安裝一嚙合連接於主動齒輪101的齒條104,驅動氣缸包括有軸向串聯的第一驅動氣缸105和第二驅動氣缸106。驅動氣缸在驅動主動齒輪101軸向旋轉的同時,主動齒輪101帶動環體10另一側的轉盤軸承12進行軸向旋轉,從而實現第一驅動裝置向轉盤軸承12的驅動力傳遞。第一驅動氣缸105與第二驅動氣缸106的行程相互疊加,可實現多個驅動行程的控制。在實施例2中胎體中心環I的其他部分結構、左胎圈傳遞環2、右胎圈傳遞環3和胎側擴充環4的結構相同,胎體組件的傳遞方法也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包括有通過底部或頂部的滑行軌道往復滑動的用於傳遞胎體件的胎體中心環⑴、用於傳遞左、右胎圈的左胎圈傳遞環⑵和右胎圈傳遞環⑶,以及用於實施胎側擴充的胎側擴充環(4),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胎體中心環(I)具有一環體(10),在環體(10)上設置有第一驅動裝置和數組胎體移取裝置,每組胎體移取裝置的末端安裝有胎體移取爪(11); 數個胎體移取爪(11)處於固定並移取胎體件的同一個圓柱面上,並且所構成圓柱的中心軸線與環體(10)的中心軸線重合或平行; 在第一驅動裝置與數組胎體移取裝置之間設置一轉盤軸承(12),轉盤軸承(12)用於將第一驅動裝置的驅動力傳遞並轉化為數個胎體移取爪(11)同步地、沿環體(10)徑向的往復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轉盤軸承(12)的內圈,設置有周向分布的驅動齒(121); 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包括有,軸設於環體(10)上的主動齒輪(101)、以及驅動主動齒輪(101)軸向旋轉的旋轉氣缸(102)或減速電機; 主動齒輪(101)嚙合連接於驅動齒(12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轉盤軸承(12)的內圈,設置有周向分布的驅動齒(121); 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包括有,軸設於環體(10)上的主動齒輪(101)、以及驅動主動齒輪(101)軸向旋轉的驅動氣缸; 主動齒輪(101)貫穿環體(10)而固連於轉盤軸承(1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氣缸的驅動端,安裝一嚙合連接於主動齒輪(101)的齒條(104); 驅動氣缸包括有軸向串聯的第一驅動氣缸(105)和第二驅動氣缸(106)。
5.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胎體移取裝置,包括有連接於環體(10)上的滑架(13)和一組從動齒輪(14),在滑架(13)的末端安裝有胎體移取爪(11); 在滑架(13)上設置有徑向齒條(15),從動齒輪(14)分別嚙合連接於驅動齒(121)和徑向齒條(1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其特徵在於:對應於每組胎體移取裝置,在環體(10)上至少安裝有一個沿環體(10)徑向分布的滑軌(16); 在滑架(13)上、沿環體(10)徑向安裝有嚙合連接於滑軌(16)的滑塊(17)。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其特徵在於:在環體(10)上安裝一限位塊(18),在滑架(13)上連接一穿套限位塊(18)的導杆(131),在導杆(131)末端套設一限位螺母(19)。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其特徵在於:在胎體移取爪(11)的內端面上,設置有數個用於磁性吸附胎體件的磁塊(111)。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所述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實現的胎體組件傳遞方法,在胎體鼓與成型鼓之間通過底部或頂部的滑行軌道,胎體中心環(I)、左胎圈傳遞環(2)和右胎圈傳遞環(3)同步地傳遞胎體組件以參與胎胚的製備過程;在胎體鼓上完成胎體組件的貼合加工後,通過胎側擴充環(4)將胎側的側部埠擴充為喇叭狀,其特徵在於: 在胎體件的傳遞過程中,在胎體中心環(I)上通過轉盤軸承(12)將第一驅動裝置的驅動力傳遞並轉化為數個胎體移取爪(11)同步地、沿環體(10)徑向的往復移動,以形成固定並移取胎體件的同一個圓柱面; 數個胎體移取爪(11)所構成的圓柱中心軸線與環體(10)的中心軸線重合或平行。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胎體組件傳遞方法,其特徵在於:第一驅動裝置驅動所述的轉盤軸承(12)軸向旋轉,在轉盤軸承(12)內圈周向分布的驅動齒(121)嚙合帶動胎體移取裝置的從動齒輪(14)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轉、並驅動徑向齒條(15)、滑架(13)末端的胎體移取爪(11)沿環體(10)徑向伸 出或縮回。
全文摘要
本發明所述的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及其傳遞方法,在驅動裝置與移取執行機構之間採用一轉盤軸承以將驅動力傳遞並轉化為沿徑向推動移取執行機構的推力,從而提高數個執行終端動作上的一致性與操作精度,以利於提高針對胎體件與胎圈的夾持力控制精確。胎體組件傳遞裝置包括有通過底部或頂部的滑行軌道往復滑動的胎體中心環、左胎圈傳遞環、右胎圈傳遞環和胎側擴充環。胎體中心環具有一環體,在環體上設置有第一驅動裝置和數組胎體移取裝置,每組胎體移取裝置的末端安裝有胎體移取爪。數個胎體移取爪處於固定並移取胎體件的同一個圓柱面上,並且所構成圓柱的中心軸線與環體的中心軸線重合或平行;在第一驅動裝置與數組胎體移取裝置之間設置一轉盤軸承。
文檔編號B29D30/26GK103144332SQ20111040363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7日
發明者張焱, 程繼國, 王延書, 馬義浩, 黃偉, 賈海玲 申請人:軟控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