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便三輪摩託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1:53:01 2
專利名稱:輕便三輪摩託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動三輪摩託車,特別是一種前輪單臂懸掛,採用單手推拉式駕駛,操作方便,結構新穎的輕便三輪摩託車。
目前的三輪摩託車,駕駛時需雙手握方向把或方向盤,呈吊臂、伸頸、上身前傾的駕駛姿態,長時間駕駛極易疲勞,中老年人或體弱身殘者更不適合;且功能偏多,乘載較大,單人作代步工具乘用很不經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摩託車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操作簡便,乘座舒適,造價低廉,樣式獨特的三輪摩託車,作為單人代步工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方案實現輕便三輪摩託車主要包括前支臂、轉向臂、連杆、轉向杆、支座,其中前支臂由帶有通孔的軸套體、曲線形彎梁、「L」形主臂、帶上下軸頸的豎軸焊接,軸套體、豎軸分別水平和豎直放置,二者由一端部焊接的彎梁、主臂聯為一體。車架為用金屬管材或型材製成的階梯形封閉框架,轉向臂的一端與可拆卸的支座,分別固定在前輪軸軸端法蘭上下中心對稱的位置上,支座與轉向臂上下相應位置有一對中心線重合的圓孔,前輪、支座、轉向臂組成的剛性聯接體,通過這對圓孔與豎軸上下軸頸的配合懸掛在前支臂的一端,前支臂的另一端與車架由軸肩螺栓通過軸套體的通孔及車架的前支臂安裝孔聯接,前支臂能繞軸肩螺栓中心線轉動,固定車架與前支臂相對位置的前避震一端與車架鉸接,另一端與前支臂鉸接,轉向杆一端與車架鉸接,中間位置與連杆一端鉸接,連杆的另一端與轉向臂的自由端由萬向節聯接。
圖1為摩託車主視圖。
圖2、圖3分別為車架1主視圖、俯視圖。
圖4、圖5分別為前支臂6的主視圖、A向視圖。
圖6為轉向臂9、支座7與前輪軸軸端法蘭8聯接的結構圖。
圖7為圖6中的B-B剖視圖。
圖8為前輪10(軸端法蘭8)、轉向臂9、支座7組成的剛性聯接體與前支臂6、轉向臂9與連杆12聯接的結構圖。
圖9為圖8的俯視圖。
圖10為前支臂6與車架1、轉向杆13與連杆12聯接的俯視圖。
本實用新型下面將結合(附圖)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如
圖1所示,輕便三輪摩託車主要有以下部分組成車架1、座椅2、剎車杆3、前避震4、啟動杆5、前支臂6、支座7、轉向臂9、前輪10(帶軸端法蘭8)、軸肩螺栓11、連杆12、轉向杆13、啟動鏈條14、發動機15、連接螺栓16、傳動鏈17、後輪18、後橋19、後避震20。
如圖2、圖3所示,車架1採用方形鋼管焊接而成,長方形部分與梯形部分彎折,構成一階梯式封閉框架,從車身側面看車架呈「Z」形,車架上有前支臂安裝孔21、轉向杆安裝孔22、剎車杆安裝孔23、後橋聯接螺栓孔24、後避震安裝孔25、發動機安裝孔26、前避震安裝孔27、啟動杆安裝孔28、座椅安裝孔29。
如圖4、圖5、圖6所示,前支臂6由金屬型材或管材製成的軸套體6-1、彎梁6-3、主臂6-4、豎軸6-5、掛耳6-2焊接而成,其中軸套體6-1為帶有一通孔的圓柱體,彎梁6-3為曲線形,主臂6-4為「L」形,豎軸6-5兩端帶有軸頸,焊接方式是軸套體6-1水平放置,在其中間位置與彎梁6-3一端呈「┴」形焊接,彎梁6-3另一端與主臂6-4一端焊接,主臂6-4另一端與豎軸6-5中部焊接,豎軸6-5軸線與軸套體6-1軸線垂直。另外,彎梁6-3上焊有與前避震4聯接的掛耳6-2。另一種焊接方式(圖中未給出)是彎梁6-3一端與主臂6-4一端同時與水平放置的軸套體6-1焊接,主臂6-4另一端與豎軸6-5中部焊接,豎軸6-5軸線與軸套體6-1軸線垂直,彎梁6-3上焊有與前避震4聯接的掛耳6-2。
如圖6、圖7所示,轉向臂9、支座7,由型鋼加工或鑄造而成,其一端均帶有連接座,支座7上加工有一圓孔30,轉向臂9上加工有兩圓孔31、32,孔30與孔31自連接座端起中心位置相對應,把帶有連接座的轉向臂9、支座7分別固定在前輪軸一側的軸端法蘭8上下中心對稱的位置上,孔30與孔31上下中心位置對應,軸線重合,由於轉向臂9與支座7之間要安裝豎軸6-5,裝配時須先卸下支座7,因此支座7與軸端法蘭8的固定聯接為可拆卸聯接,本實施例採用螺栓把轉向臂9與支座7固定在軸端法蘭8上,這樣前輪10與轉向臂9、支座7、組成一剛性聯接體。
如圖8所示,上述前輪、轉向臂、支座組成的剛性聯接體與前支臂6的聯接關係,為該剛性聯接體通過孔30、孔31與豎軸6-5上下軸頸的配合,懸掛在前支臂6的一端,且該剛性聯接體能繞豎軸6-5轉動。考慮相互運動間的摩擦,在孔30、孔31與豎軸6-5的上下軸頸配合間隙處,加滑動軸承。
如
圖10所示,前支臂6的另一端與車架1,由軸肩螺栓11通過軸套體6-1的通孔及前支臂安裝孔21聯接,前支臂能繞軸肩螺栓中心線轉動,軸肩螺栓11通過軸套體6-1的通孔,間隙處加滑動軸承。車架1與前支臂6聯接,構成車主體,二者之間設有前避震4,如
圖1所示,前避震4的一端通過掛耳(6-2)與前支臂6鉸接,另一端通過前避震安裝孔27與車架鉸接。這樣車架1、前支臂6、前避震4就構成了一個鉸接三角形剛體結構,前避震4的作用是固定前支臂與車架的相對位置,吸收車架因前輪震動而引起的震動。
如
圖1、圖9所示,轉向杆13連杆12由鋼管彎曲成形,轉向杆13的一端在轉向杆安裝孔22處與車架鉸接,轉向杆13的中間位置與連杆12的一端鉸接,連杆12的另一端與轉向臂9上的孔32通過萬向節聯接,其具體聯接結構是連杆12端頭焊有叉耳,螺栓通過轉向臂9自由端孔32及叉耳孔實現連杆12與轉向臂9的萬向聯接,螺栓與孔32之間加耐摩擦的鋼套與橡膠套。
這樣駕駛員操縱(推或拉)車架左側的轉向杆13,帶動連杆12前後運動,從而帶動轉向臂前後擺動,進而使與之剛性聯接的前輪向左或向右轉動,達到轉向的目的。
此外,車架1、通過連接螺拴16與後橋19相連接,其後部兩側裝有後避震20,車架1上部安裝可調靠背傾斜度的駕駛座椅2,剎車杆3和啟動杆5均安裝在車架的右側,發動機15和排氣管等吊裝在車架1的下部,同時完善了操縱與制動系統,制動採用大輪轂漲閘機構,提高了制動性能,各種電器儀表等設施配備齊全。
本實用新型突破了傳統的方向把或方向盤操縱,採用前輪單臂懸掛、推拉式轉向操縱,駕駛部位寬敞舒適,操作靈活方便,不易疲勞;車架為無梁無叉階梯形框架結構,結構簡單新穎,造價低廉;避震位置配置得當,使得乘座更加舒適。適用於單人旅途,更適合老、弱、殘代步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機動三輪摩託車,包括車架(1)、帶有軸端法蘭(8)的前輪(10)、前避震(4)、後輪(18)、後橋(19)、後避震(20)、剎車杆(3)、啟動杆(5)、座椅(2)、發動機(15)及其傳動部分,其特徵在於所說的三輪摩託車還包括前支臂(6)、轉向臂(9)、連杆(12)、轉向杆(13)、支座(7),其中前支臂6由帶有通孔的軸套體(6-1)、曲線形彎梁(6-3)、「L」形主臂(6-4)、帶上下軸頸的豎軸(6-5)焊接,軸套體(6-1)、豎軸(6-5)分別水平和豎直放置,二者由一端部焊接的彎梁(6-3)、主臂(6-4)聯為一體,車架(1)為用金屬管材或型材製成的階梯形封閉框架,轉向臂(9)的一端與可拆卸的支座(7),分別固定在前輪軸軸端法蘭(8)上下中心對稱的位置上,支座(7)與轉向臂(9)上下對應位置有一對中心線重合的圓孔(30)、(31),前輪(10)、支座(7)、轉向臂(9)組成的剛性聯接體通過孔(30)和孔(31)與豎軸(6-5)上下軸頸的配合懸掛在前支臂(6)的一端,前支臂(6)的另一端與車架(1),由軸肩螺栓(11)通過軸套體(6-1)的通孔及前支臂安裝孔(21)聯接,固定車架(1)與前支臂(6)相對位置的前避震(4)一端與車架(1)鉸接,另一端與前支臂(6)鉸接,轉向杆(13)一端與車架1鉸接,中間位置與連杆(12)的一端鉸接,連杆(12)的另一端與轉向臂(9)的自由端由萬向節聯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摩託車,其特徵在於軸套體(6-1)、豎軸(6-5)可直接由主臂(6-4)焊接為一體,彎梁(6-3)焊在軸套體(6-1)上,構成前支臂(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摩託車,其特徵在於轉向臂(9)的一端與可拆卸的支座(7),分別用螺栓固定在前輪軸軸端法蘭(8)上下中心對稱的位置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摩託車,其特徵在於支座(7)與轉向臂(9)上相對應的一對孔(30)、(31)分別與豎軸(6-5)上下軸頸配合聯接,間隙處加滑動軸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摩託車,其特徵在於軸肩螺栓11通過軸套體(6-1)通孔間隙處加滑動軸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摩託車,其特徵在於聯接連杆(12)與轉向臂(9)的萬向節為連杆(12)端頭焊接的叉耳,通過螺栓與轉向臂(9)自由端孔(32)的聯接,螺栓與孔(32)之間加鋼套及橡膠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動三輪摩託車,特別是一種前輪單臂懸掛,採用單手推拉式駕駛的輕便三輪摩託車,主要由前支臂、轉向臂、轉向杆、連杆、支座、階梯形車架組成。其結構特點是前輪、轉向臂、支座組成的剛性聯接體懸掛於前支臂一端,前支臂另一端與車架鉸聯接,由前避震固定其相對位置,推或拉轉向杆,帶動連杆、轉向臂運動,使得前輪向左或向右轉動,達到轉向的目的。具有結構新穎、操作靈活、乘座舒適等特點。適用於單人旅途,更適合老、弱、殘代步使用。
文檔編號B62K11/00GK2140874SQ9223459
公開日1993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1992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1992年10月13日
發明者苑堡棠, 尚貴玲, 王希文 申請人:苑堡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