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芯以及空氣淨化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5:31:2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空氣淨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濾芯以及空氣淨化器。
背景技術:
濾芯包括結構框架和安裝於結構框架的濾材,其中,當濾材上積累的雜質達到一定的量時,需要更換濾材,而基於現有結構,結構框架需要隨濾材一併更換掉,導致濾材更換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濾芯,其旨在解決濾材更換成本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濾芯,包括結構框架,以及安裝於所述結構框架的濾材,所述結構框架包括均呈環形設置的底座和頂蓋,以及均設於所述底座和所述頂蓋之間並均呈筒狀設置的外支撐網和內支撐網,所述內支撐網置於所述外支撐網內,並與所述外支撐網同軸設置,所述外支撐網和所述內支撐網的底部均可拆卸地連接於所述底座,所述外支撐網和所述內支撐網的頂部均可拆卸地連接於所述頂蓋,所述底座、所述外支撐網、所述內支撐網和所述頂蓋共同形成呈環形柱狀設置並用於存放所述濾材的存放腔。
可選地,所述底座包括呈環形設置的座本體,以及多個第一卡勾,各所述第一卡勾連接於所述座本體的外環面並向上延伸形成,各所述第一卡勾間隔布置;
所述外支撐網於其底部的外側壁開設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口設有多個,各所述第一卡口分別與一所述第一卡勾的勾頭卡扣配合。
可選地,所述底座包括多個第一限位件,各所述第一限位件連接於所述座本體的外環面並向上延伸形成,各所述第一限位件間隔布置,且各所述第一限位件分別布置於相鄰的兩所述第一卡勾之間的間隙。
可選地,所述底座包括多個第二卡勾,各所述第二卡勾連接於所述座本體的內環面並向上延伸形成,各所述第二卡勾間隔布置;
所述內支撐網與其底部的內側壁開設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設有多個,各所述第二卡口分別與一所述第二卡勾的勾頭卡扣配合。
可選地,所述底座包括多個第二限位件,各所述第二限位件連接於所述座本體的內環面並向上延伸形成,各所述第二限位件間隔布置,且各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別布置於相鄰的兩所述第二卡勾之間的間隙。
可選地,所述頂蓋包括呈環形設置的蓋本體,以及多個第三卡勾,各所述第三卡勾均連接於所述蓋本體的外環面並向下延伸形成,各所述第三卡勾間隔布置;
所述外支撐網與其頂部的外側壁開設有第三卡口,所述第三卡口設有多個,個所述第三卡口分別與一所述第三卡勾的勾頭卡口配合。
可選地,所述頂蓋包括多個第三限位件,各所述第三限位件均連接於所述蓋本體的外環面並向下延伸形成,各所述第三限位件間隔布置,且各所述第三限位件分別布置於相鄰的所述第三卡勾之間的間隙。
可選地,所述頂蓋包括多個第四卡勾,各所述第四卡勾均連接於所述蓋本體的內環面並向下延伸形成,各所述第四卡勾間隔布置;
所述內支撐網與其頂部的內側壁開設有第四卡口,所述第四卡口設有多個,個所述第四卡口分別與一所述第四卡勾的勾頭卡口配合。
可選地,所述頂蓋包括多個第四限位件,各所述第四限位件均連接於所述蓋本體的內環面並向下延伸形成,各所述第四限位件間隔布置,且各所述第四限位件分別布置於相鄰的所述第四卡勾之間的間隙。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空氣淨化器,包括上述的濾芯。
基於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通過結構框架的設置,在需要更換濾材時,由於外支撐網和內支撐網的底部均可拆卸地連接於底座,外支撐網和內支撐網的頂部均可拆卸地連接於頂蓋,可將底座或頂蓋拆離,從而可以將存放腔中的濾材取出,並更換新的濾材,不需要在更換濾材的同時一併更換掉結構框架,這樣,降低了濾材的更換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濾芯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濾芯中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濾芯中頂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中AA方向的剖視圖。
附圖標號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按照圖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標系定義:位於X軸正方向的一側定義為前方,位於X軸負方向的一側定義為後方;位於Y軸正方向的一側定義為左方,位於Y軸負方向的一側定義為右方;位於Z軸正方向的一側定義為上方,位於Z軸負方向的一側定義為下方。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濾芯,適用於空氣淨化器。
請參閱圖1和圖2,結構框架100包括結構框架100,以及安裝於結構框架100的濾材200。其中,濾材200可以為碳,可以為PP棉等。
請繼續參閱圖1和圖2,結構框架100包括均呈環形設置的底座110和頂蓋120,以及均設於底座110和頂蓋120之間並均呈筒狀設置的外支撐網130和內支撐網140,內支撐網140置於外支撐網130內,並與外支撐網130同軸設置,外支撐網130和內支撐網140的底部均可拆卸地連接於底座110,外支撐網130和內支撐網140的頂部均可拆卸地連接於頂蓋120,底座110、外支撐網130、內支撐網140和頂蓋120共同形成呈環形柱狀設置並用於存放濾材200的存放腔。
基於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通過結構框架100的設置,在需要更換濾材200時,由於外支撐網130和內支撐網140的底部均可拆卸地連接於底座110,外支撐網130和內支撐網140的頂部均可拆卸地連接於頂蓋120,可將底座110或頂蓋120拆離,從而可以將存放腔中的濾材200取出,並更換新的濾材200,不需要在更換濾材200的同時一併更換掉結構框架100,這樣,降低了濾材200的更換成本。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圖中並未示出外支撐網130和內支撐網140的網孔。
請參閱圖3,底座110包括呈環形設置的座本體111,以及多個第一卡勾112,各第一卡勾112連接於座本體111的外環面並向上延伸形成,各第一卡勾112間隔布置;外支撐網130於其底部的外側壁開設有第一卡口131,第一卡口131設有多個,各第一卡口131分別與一第一卡勾112的勾頭卡扣配合。基於此,通過第一卡勾112和第一卡口131的設置,便於底座110和外支撐網130之間的裝配和拆卸。具體地,在底座110和外支撐網130裝配的過程中,只需讓各個第一卡勾112的勾頭卡扣至對應的第一卡口131即可,而在底座110和外支撐網130拆卸的過程中,只需解除各個第一卡勾112的勾頭與對應的第一卡口131的卡扣配合即可。
進一步地,底座110包括多個第一限位件113,各第一限位件113連接於座本體111的外環面並向上延伸形成,各第一限位件113間隔布置,且各第一限位件113分別布置於相鄰的兩第一卡勾112之間的間隙。基於此,在第一卡勾112對外支撐網130在徑向方向的移動的基礎上,通過第一限位件113的設置,增加了第一限位件113對外支撐網130在徑向方向的移動,這樣,進一步防止底座110與外支撐網130發生徑向方向的移動。
請參閱圖3,底座110包括多個第二卡勾114,各第二卡勾114連接於座本體111的內環面並向上延伸形成,各第二卡勾114間隔布置;內支撐網140與其底部的內側壁開設有第二卡口132,第二卡口132設有多個,各第二卡口132分別與一第二卡勾114的勾頭卡扣配合。基於此,通過第二卡勾114和第二卡口132的設置,便於底座110和內支撐網140之間的裝配和拆卸。具體地,在底座110和內支撐網140裝配的過程中,只需讓各個第二卡勾114的勾頭卡扣至對應的第二卡口132即可,而在底座110和外支撐網130拆卸的過程中,只需解除各個第二卡勾114的勾頭與對應的第二卡口132的卡扣配合即可。
進一步地,底座110包括多個第二限位件115,各第二限位件115連接於座本體111的內環面並向上延伸形成,各第二限位件115間隔布置,且各第二限位件115分別布置於相鄰的兩第二卡勾114之間的間隙。基於此,在第二卡勾114對內支撐網140在徑向方向的移動的基礎上,通過第二限位件115的設置,增加了第二限位件115對外支撐網130在徑向方向的移動,這樣,進一步防止底座110與內支撐網140發生徑向方向的移動。
請參閱圖4,頂蓋120包括呈環形設置的蓋本體121,以及多個第三卡勾122,各第三卡勾122均連接於蓋本體121的外環面並向下延伸形成,各第三卡勾122間隔布置;外支撐網130與其頂部的外側壁開設有第三卡口141,第三卡口141設有多個,個第三卡口141分別與一第三卡勾122的勾頭卡口配合。基於此,通過第三卡勾122和第三卡口141的設置,便於頂蓋120和外支撐網130之間的裝配和拆卸。具體地,在頂蓋120和外支撐網130裝配的過程中,只需讓各個第三卡勾122的勾頭卡扣至對應的第三卡口141即可,而在頂蓋120和外支撐網130拆卸的過程中,只需解除各個第三卡勾122的勾頭與對應的第三卡口141的卡扣配合即可。
進一步地,頂蓋120包括多個第三限位件123,各第三限位件123均連接於蓋本體121的外環面並向下延伸形成,各第三限位件123間隔布置,且各第三限位件123分別布置於相鄰的第三卡勾122之間的間隙。基於此,在第三卡勾122對外支撐網130在徑向方向的移動的基礎上,通過第三限位件123的設置,增加了第三限位件123對外支撐網130在徑向方向的移動,這樣,進一步防止頂蓋120與外支撐網130發生徑向方向的移動。
請參閱圖4,頂蓋120包括多個第四卡勾124,各第四卡勾124均連接於蓋本體121的內環面並向下延伸形成,各第四卡勾124間隔布置;內支撐網140與其頂部的內側壁開設有第四卡口142,第四卡口142設有多個,個第四卡口142分別與一第四卡勾124的勾頭卡口配合。基於此,通過第四卡勾124和第四卡口142的設置,便於頂蓋120和內支撐網140之間的裝配和拆卸。具體地,在頂蓋120和外支撐網130裝配的過程中,只需讓各個第四卡勾124的勾頭卡扣至對應的第四卡口142即可,而在頂蓋120和內支撐網140拆卸的過程中,只需解除各個第四卡勾124的勾頭與對應的第四卡口142的卡扣配合即可。
頂蓋120包括多個第四限位件125,各第四限位件125均連接於蓋本體121的內環面並向下延伸形成,各第四限位件125間隔布置,且各第四限位件125分別布置於相鄰的第四卡勾124之間的間隙。基於此,在第四卡勾124對外支撐網130在徑向方向的移動的基礎上,通過第四限位件125的設置,增加了第四限位件125對外支撐網130在徑向方向的移動,這樣,進一步防止頂蓋120與內支撐網140發生徑向方向的移動。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空氣淨化器,該空氣淨化器包括濾芯,該濾芯的具體結構參照上述實施例,由於本空氣淨化器採用了上述所有實施例的全部技術方案,因此同樣具有上述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