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遮光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12:36:21 1
專利名稱:車用遮光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公開總體涉及一種車用遮光裝置。
背景技術:
JP2010_120537A(稱作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已知的車用遮光裝置。根據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已知車用遮光裝置,為了打開和關閉相互連動的導軌的分別沿分離開的槽滑動的多個遮光面板,設置在操作側遮光面板的後邊緣處的驅動襯套與設置在從動側遮光面板的前邊緣和後邊緣處的接合襯套接觸而接合至接合襯套。出於減小當驅動襯套接觸接合襯套時產生的衝擊噪聲的目的,驅動襯套由例如橡膠之類的彈性構件製成。JP2004_249850A(稱作專利文獻2)公開了另一種已知的車用遮光裝置。根據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已知車用遮光裝置,設置在操作側遮光面板的後邊緣處的接觸銷構造為接觸設置在從動側遮光面板的前邊緣處的從動接觸銷來關閉從動側遮光面板,而操作側遮光面板的後邊緣構造為接觸從動側遮光面板的後邊緣凸緣部來打開從動側遮光面板。然而,根據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車用遮光裝置,由於驅動襯套和接合襯套設置在容易變形的每個遮光裝置上,在沿著上下方向施加大量載荷的情況下,或者在以慣性操作每個遮光面板的情況下,驅動襯套可能越過接合襯套並與接合襯套脫開。此外,根據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車用遮光裝置,因為接觸銷和從動接觸銷設置在操作側遮光面板與從動側遮光面板之間,所以會增加多板式遮光裝置的厚度。因此存在對於阻止襯套的無意脫開並減小多板式遮光裝置的厚度的車用遮光裝置的需要。
發明內容
如前所述,本公開提供了一種車用遮光裝置,其包括一對導軌,該一對導軌在設置於車頂上的透光部的側邊緣處延伸,導軌設置成彼此相對;多個延伸部,該多個延伸部形成在每個導軌上並且向相對的導軌延伸,延伸部限定滑動凹入槽;滑動構件,該滑動構件由延伸部支承並且可滑動地設置在每個滑動凹入槽中;接合部,該接合部形成在每個所述滑動構件上;以及多個遮光面板,該多個遮光面板分別通過滑動構件可滑動地支承在滑動凹入槽中,所述遮光面板構造為通過在遮光裝置的打開操作和關閉操作至少其中之一的過程中每個接合部的接合而彼此連動(interoperate)。根據本公開的構造,因為由延伸部支承的滑動構件處設置有接合部,所以阻止了相互接合的滑動構件之間的相對移位,從而阻止滑動構件的鬆脫。此外,由於阻止了滑動構件的鬆脫,所以減小了接合部的高度,並由此減小了遮光裝置的厚度。根據本公開,延伸部包括上延伸部、下延伸部和中間延伸部,上延伸部向相對的導軌延伸而與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重疊並且形成在車輛上下方向上的上部處,下延伸部向相對的導軌延伸而與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重疊並且形成在車輛上下方向上的下部處,而中間延伸部在車輛上下方向上設置在上延伸部和下延伸部之間並且具有與上延伸部和下延伸部相比更短的延伸長度。接合部在車輛上下方向上設置在上延伸部與下延伸部之間並且位於向相對的軌道延伸的中間部的末端附近。 根據本公開的構造,因為上延伸部和下延伸部與接合部重疊,所以阻止了相互接合的接合部之間的相對移位,從而穩固地支承接合部。此外,因為接合部設置在中間延伸部的末端附近,故而可以避免中間延伸部與接合部沿著遮光裝置的厚度方向的重合,由此減小了車用遮光裝置的厚度。 根據本公開,接合部對應於沿著車輛上下方向伸出的伸出部。車用遮光裝置還包括彈性構件,該彈性構件構造為關於遮光面板的打開和關閉方向與伸出部接觸。根據本公開的構造,因為伸出部設置有彈性構件,所以減輕了當伸出部相互接觸時的衝擊,從而阻止了噪聲的產生。根據本公開,伸出部的在沿著車輛上下方向的伸出方向上的端部相對於彈性構件沿著伸出方向伸出。根據本公開的構造,因為伸出部的沿著伸出方向的端部相對於彈性構件沿著伸出方向伸出,並且可以防止彈性構件與遮光面板之間的滑動接觸,所以阻止了由彈性構件的卡滯造成的堵塞或粘著。根據本公開,伸出部設置有保持槽,該保持槽形成為在垂直於遮光裝置的打開和關閉方向設置的表面上的凹入構形,而彈性構件裝配至保持槽中以保持在保持槽中。根據本公開的構造,彈性構件裝配至保持槽中而被穩固地保持至伸出部。根據本公開,彈性構件對應於橡膠構件。根據本公開,滑動構件包括第一接合滑瓦和第二接合滑瓦,第一接合滑瓦支承在上延伸部與中間延伸部之間,而第二接合滑瓦支承在之間下延伸部與中間延伸部之間;多個遮光面板包括第一遮光面板和第二遮光面板,第一遮光面板通過第一接合滑瓦由滑動凹入槽可滑動地支承,而第二遮光面板通過第二接合滑瓦由滑動凹入槽可滑動地支承;而接合部包括第一伸出部和第二伸出部,第一伸出部從第一接合滑瓦向第二遮光面板伸出,而第二伸出部從第二接合滑瓦向第一遮光面板伸出。根據本公開,垂直表面由沿著車輛前後方向凹入的一對階梯部形成,而保持槽由階梯部和遮光面板限定。根據本公開,彈性構件對應於具有圍繞伸出部的周圍的開口的橡膠構件。
根據參考附圖而考慮的下文詳細描述,本公開的上述及額外的特徵和特性將變得更為顯而易見,圖中圖1是汽車車頂的立體圖,根據在此公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遮光裝置安裝至該汽車車頂;圖2是示出了根據在此公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遮光裝置的完全關閉狀態的局部平面圖;圖3是根據在此公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取自圖2中III-III線的導軌和接合滑瓦的橫截面圖,該橫截面垂直於車輛寬度方向;圖4是根據在此公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取自圖2中IV-IV線的導軌和接合滑瓦的橫截面圖,該橫截面垂直於車輛前後方向;圖5是根據在此公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接合滑瓦的立體圖;和圖6是根據在此公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導軌和接合滑瓦的橫截面圖,該橫截面垂直於車輛前後方向。
具體實施例方式將參照如下圖中的圖示說明車用遮光裝置的實施方式。如圖1中示出的,汽車的車頂1上設置有根據一個實施方式的車用遮光裝置。形成車頂1的車頂面板2包括用於引入陽光的透光部3和樹脂面板4,由透明樹脂材料製成的樹脂面板4設置在透光部3處。樹脂面板4的外周部5處設置有密封構件,以防止雨水滲透至車廂。如圖2中示出的,在車頂面板2的透光部3的側邊緣3a附近的車廂內側的表面 6處設置有用作車用遮光裝置的遮光裝置11。藉助於打開和關閉遮光裝置11,在透光部3 處進行採光和遮光。為了進行說明,圖2至圖6中僅示出了遮光裝置11的沿著車輛寬度方向12的一側,遮光裝置11包括對稱的構型,因而相同的結構應用於遮光裝置11的沿著車輛寬度方向 12的另一側。藉助於例如螺栓將通過擠壓例如鋁而形成並沿著前後方向(即用作打開和關閉方向)的一對導軌14固定至車頂面板2的透光部3的側邊緣3a附近的車廂內側的表面 6。導軌14設置為沿著車輛寬度方向12相互面對(即彼此相對)。第一遮光面板15由導軌14通過用作滑動構件的一對第一滑瓦16和一對第一接合滑瓦17可滑動地支承,其中每個第一滑瓦16均分別設置在導軌14處,並且每個第一接合滑瓦17均分別設置在導軌14 處。第二遮光面板18由導軌14通過用作滑動構件的一對第二滑瓦19和一對第二接合滑瓦21可滑動地支承,其中每個第二滑瓦19均分別設置在導軌14處,並且每個第二接合滑瓦21均分別設置在導軌14處。每個第一滑瓦16均設置在第一遮光面板15的沿著車輛寬度方向的端部15a的前部處。每個第一接合滑瓦17均設置在第一遮光面板15的沿著車輛寬度方向的端部15a的後部處。每個第二接合滑瓦21均設置在第二遮光面板18的沿著車輛寬度方向的端部18a的前部處。每個第二滑瓦19均設置在第二遮光面板18的沿著車輛寬度方向的端部18a的後部處。此外,車廂內側的第一遮光面板15的前端部1 處設置有用於打開和關閉第一遮光面板15和第二遮光面板18的操作按鈕22。如圖3和圖4中示出的,導軌14包括用作滑動凹入槽的第一槽部Ha和用作滑動凹入槽的第二槽部14b,第一槽部1 和第二槽部14b上下疊置為相互平行地沿著車輛前後方向(即向前向後方向)延伸。第一槽部Ha和第二槽部14b形成為具有沿著車輛寬度方向的向內開口的開口。第一槽部Ha設置在第二槽部14b上方。第一槽部14a由沿著車輛寬度方向延伸的上端延伸部14c(即用作延伸部、上延伸部)、中間延伸部14d(即用作延伸部)和沿著車輛上下方向(即向上向下方向)延伸的側壁部14e限定。第二槽部14b由沿著車輛寬度方向延伸的下端延伸部14f(即用作延伸部、下延伸部)、中間延伸部14d和側壁部14e限定。相對於中間延伸部14d的末端14i (即用作中間延伸部的末端),上端延伸部 14c的末端14g和下端延伸部14f的末端14h設置在沿著車輛寬度向內處。沿著車輛寬度方向的中間延伸部14d的延伸長度(量)短於上端延伸部Hc和下端延伸部14f,中間延伸部14的末端14i附近形成中空區域25。
第一滑瓦16和第一接合滑瓦17裝配至第一槽部14a內以便可滑動地支承第一遮光面板15。第二滑瓦19和第二接合滑瓦21裝配至第二槽部14b內以便可滑動地支承第二遮光面板18。第一伸出部32 (即用作接合部)在第一接合滑瓦17上設置為沿著車輛向下方向伸出,第一橡膠構件31 (即用作彈性構件)裝配在第一伸出部32上。第二接合滑瓦 21包括第二伸出部34(即用作接合部),第二橡膠構件(即用作彈性構件)裝配在第二伸出部34上。第二伸出部34沿著車輛向上方向伸出。第一伸出部32的沿著車輛前後方向的第一豎直表面32a(即用作豎直平面)上形成有沿著車輛前後方向凹入的一對第一階梯部32b。第一橡膠構件31包括第一橡膠裝配表面31a和第一橡膠保持部31b,第一橡膠裝配表面31a裝配至第一伸出部32,第一橡膠保持部31b形成為沿著車輛前後方向伸出。第一橡膠保持部31b裝配至由第一階梯部32b和第一遮光面板15限定的一對第一橡膠保持槽35(即用作保持槽)中以保持第一橡膠構件31。類似地,第二伸出部34的第二豎直表面 34a (即用作豎直表面)上形成一對第二階梯部34b,而第二橡膠保持槽36 (即用作保持槽) 由第二階梯部34b和第二遮光面板18限定。第二橡膠裝配表面33a處的第二橡膠保持部 33b裝配至第二橡膠保持槽36以保持第二橡膠構件33。第一伸出表面(即用作端部)32c 是第一伸出部32的面向向下並可滑動地接觸第二遮光面板18的端部表面。第二伸出端部表面34c (即用作端部)是第二伸出部34的面向向上並可滑動地接觸第一遮光面板15的端部表面。第一接觸表面31c對應於第一橡膠構件31的面向車輛向前方向的側表面。第二接觸表面33c對應於第二橡膠構件33的面向車輛向後方向並且構型為接觸第一接觸表面31c的側表面。由於上端延伸部Hc的末端14g和下端延伸部14f的末端14h與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重疊,故而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藉助於導軌14沿著車輛上下方向支承並且設置在中空區域25內。在這種情況下,「上端延伸部14c的末端14g 和下端延伸部14f的末端14h與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重疊」對應於「上端延伸部Hc和下端延伸部14f的末端14h相對於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沿著車輛上下方向堆疊」。如圖5中圖示的,第一接合滑瓦17由樹脂製成並且形成為沿著車輛前後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狀,而且包括第一遮光裝置保持部17a,該第一遮光裝置保持部17a包括沿著車輛寬度方向向內開口的凹入部。第一遮光裝置保持部17a由第一上表面壁部17b、第一下表面壁部17c、第一前端部17d、第一後端部17e和第一側壁部17f限定。沿著車輛寬度方向,第一下表面壁部17c不與第一伸出部32重疊,然而,第一上表面壁部17b沿著車輛寬度方向延伸為比第一下表面壁部17c更長而與第一伸出部32重疊。通過第一伸出腿部32d,形成為沿著車輛前後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狀的第一伸出部32形成在第一上表面壁部17b上。第一伸出部32相對於第一上表面壁部17b沿著車輛向下方向設置。第一伸出部32相對於第一伸出腿部32d沿著車輛前後方向伸出。第一伸出部32由第一橡膠構件31覆蓋,第一橡膠構件31形成為具有開口的矩形形狀。第一伸出端部表面32c對應於彎曲為沿著車輛向下方向伸出的冕形彎曲表面。第一伸出端部表面32c設置為相比於第一橡膠構件31而沿著車輛向下方向伸出。第一遮光裝置15的沿著車輛寬度方向的端部1 裝配至第一遮光裝置保持部17a而保持在該處,該第一遮光裝置15的沿著車輛寬度方向的端部1 形成為凹入而不與第一伸出腿部32d和第一前端部17d幹涉。第二接合滑瓦21包括與第一接合滑瓦17相同的構型,並設置在反向位置。
遮光裝置11的關閉操作將說明如下。在遮光裝置11的完全打開狀態中,第一遮光面板15和第二遮光面板18沿著上下方向相互重疊,並且容納於未設置透光部3的車頂面板2的後部中。當操作操作按鈕22而沿著車輛向前方向向第一遮光面板15施加力時, 僅有第一遮光面板15通過第一滑瓦16和第一接合滑瓦17而沿著第一槽部1 在車輛向前方向上滑動。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接合滑瓦17的第一上表面部17b相對於導軌14的上端延伸部14c滑動,而第一下表面壁部17c相對於中間延伸部14d滑動。此外,第一伸出端部表面32c相對於第二遮光面板18滑動,而第二伸出端部表面3 相對於第一遮光面板15 滑動。在第一遮光裝置後端部15c變為更靠近第二遮光裝置前端部18b而沿著車輛上下方向相互重疊時,每個第一接合滑瓦17和每個第二接合滑瓦21開始沿著車輛上下方向重疊。 隨後,第一接合滑瓦17的第一伸出部32與第二接合滑瓦21的第二伸出部34之間沿著車輛前後方向的距離減小,而第一橡膠構件31的第一接觸表面31c沿著前後方向接觸第二橡膠構件33的第二接觸表面33c。因此,第一伸出部32與第二伸出部34沿著前後方向相互接合,而沿著車輛向前方向施加至操作按鈕22的力通過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之間的接合而傳遞至第二遮光面板18。在第一遮光裝置後端部15c和第二遮光裝置前端部 18b相互重疊的狀態下,第一遮光面板15和第二遮光面板18沿著車輛向前方向一起滑動。 在這種情況下,第一上表面壁部17b相對於上端延伸部Hc滑動,第一下表面壁部17c相對於中間延伸部14d滑動,第二接合滑瓦21的第二上表面壁部21c相對於中間延伸部14d滑動,而第二下表面壁部21b相對於下端延伸部14f滑動。此外,第一伸出端部表面32c和第二伸出端部表面3 並不分別相對於第一遮光面板15和第二遮光面板18滑動。第一遮光面板15的前端部15b與止動部接觸以停止運動,而透光部3藉助於第一遮光面板15和第二遮光面板18遮擋而建立完全關閉狀態。此外,即使在例如沿著車輛上下方向施加力以鬆脫第一接合滑瓦17和第二接合滑瓦21的情況下,當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通過慣性、或通過力相互接觸時,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藉助於上端延伸部Hc和下端延伸部14f支承以保持沿著車輛上下方向的相對位置。遮光裝置11的打開操作將說明如下。當打開遮光裝置時,沿著車輛向後方向向操作按鈕22施加力,消除了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的接合,只有第一遮光面板15沿著向後方向滑動。通過使第一遮光面板15的第一滑瓦16與第二遮光面板18的第二接合滑瓦21接觸,第一滑瓦16與第二接合滑瓦21沿著車輛前後方向接合。在第一遮光面板15 和第二遮光面板18相互重疊的狀態下,第一遮光面板15和第二遮光面板18 —起滑動,而第二遮光面板18的後端部18c與止動部接觸,從而停止第一遮光面板15和第二遮光面板 18的運動,以建立可以從透光部3採光的完全打開狀態。根據遮光裝置11的構造,分別形成有用作接合部的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 34的第一接合滑瓦17和第二接合滑瓦21沿著車輛上下方向藉助於上端延伸部Hc和下端延伸部14f支承。根據上述構造,與剛度低於第一接合滑瓦17和第二接合滑瓦21的第一遮光面板15和第二遮光面板18上設置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的構造相比,加強了當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接合時沿著車輛上下方向的剛度,由此阻止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的相對移動。因此,即使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大體地相互接觸,也阻止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的沿著車輛上下方向的相對移動,由此通過阻止鬆脫而增強了接合的確定性。此外,由於藉助於增強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的沿著車輛上下方向的接合剛度而阻止了相對移動,所以減小了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的伸出量,減小了第一接合滑瓦17和第二接合滑瓦21之間的沿著車輛上下方向的相對距離,減小了遮光裝置11的厚度。此外,由於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分別與第一接合滑瓦17和第二接合滑瓦21—體地形成,所以避免了零件數量的增加,並且可以減小製造成本和組裝時間。此外,當將遮光裝置應用於各種類型的車輛時,第一接合滑瓦17、 第二接合滑瓦21和導軌14可以應用於各種類型的車輛,而只根據車輛的類型而改變遮光面板,容易設想將應用擴展至不同類型的車輛,由此有助於及時向市場提供新車型。此外,通過沿著車輛寬度方向延伸上端延伸部Hc和下端延伸部14f使得上端延伸部Hc的末端14g和下端延伸部14f的末端14h與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重疊, 增強了接合時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的剛度以穩固地支承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由於增強了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的接合剛度,故而允許減小第一遮光面板15和第二遮光面板18的剛度,這允許增大就選擇材料而言的自由度,並且可以減小對於材料的製造成本。此外,由於中間延伸部14d的沿著車輛寬度方向的延伸長度小於上端延伸部14c和下端延伸部14f,所以可以在中間延伸部14d的末端14i附近設置中空區域 25。通過在中空區域25內容納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可以減小遮光裝置11的厚度。因此,即使遮光裝置11設置在車頂處,也不減小位於駕駛員和乘客的頭上方的空間,可以保持舒適的頭部空間。此外,由於在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上分別設置第一橡膠構件31和第二橡膠構件33,因而減輕了當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在兩者之間接合而接觸時的衝擊以阻止噪聲的產生,由此增強安靜性。沿著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的伸出方向,第一伸出端部表面32c和第二伸出端部表面3 分別相對於第一橡膠構件31和第二橡膠構件33伸出。根據上述構造, 在不進行第一橡膠構件31和第二遮光面板18之間、以及第二橡膠構件33和第一遮光面板 15之間的滑動接觸的情況下,執行遮陽板11的打開和關閉操作。因此,阻止了由於當打開和關閉遮光裝置11時第一橡膠構件31和第二橡膠構件33的卡滯造成的堵塞或粘著的產生,這使操作感覺順暢並且增強了質感。此外,可以阻止由橡膠構件在面板上進行滑動運動所引起的有卡滯的滑動現象造成的噪聲的產生,由此增強了安靜性。此外,由於第一橡膠構件31和第二橡膠構件33分別裝配至第一橡膠保持槽35和第二橡膠保持槽36內,故而第一橡膠構件31和第二橡膠構件33被穩固地保持在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處。此外,藉助於將第一橡膠構件31和第二橡膠構件33裝配至第一橡膠保持槽35和第二橡膠保持槽36內,容易地確定定位並且增強了組裝精度。上文說明的實施方式可以作如下修改。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第一橡膠構件31和第二橡膠構件33分別固定至分別形成在第一豎直表面3 和第二豎直表面3 上的第一橡膠保持槽35和第二橡膠保持槽36內。 然而,第一橡膠構件31和第二橡膠構件33可以固定至除了第一豎直表面3 和第二豎直表面34a以外的表面。此外,固定方法不局限於裝配接合,而且例如第一橡膠構件31和第二橡膠構件33可以藉助於粘接固定至所述表面。根據所述實施方式,第一橡膠構件31和第二橡膠構件33分別設置在第一伸出部 32和第二伸出部34處。然而,可以在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中只有一個處設置彈性構件。替代性地,代替設置彈性構件,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可以由例如具有高吸聲性能和高阻尼比的樹脂製成。此外,可以在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上一體地形成具有大程度變形量的一部分以吸收衝擊。根據所述實施方式,第一伸出端部表面32c和第二伸出端部表面34c的整個表面沿著車輛上下方向伸出。然而,第一伸出端部表面32c和第二伸出端部表面3 可以定結構為使第一伸出端部表面32c和第二伸出端部表面3 的表面的一部分沿著車輛上下方向伸出。根據所述實施方式,第一接合滑瓦17和第二接合滑瓦21構造為在遮陽板11的關閉操作過程中相互接合。然而,構造並不局限於上述,第一接合滑瓦17和第二接合滑瓦21 可以構造為在遮陽板11的打開操作過程中相互接合。此外,第一接合滑瓦17和第二接合滑瓦21可以構造為在遮陽板11的關閉操作過程中以及在遮陽板11的打開操作過程中相
互接合。根據所述實施方式,樹脂面板4獨立於車頂面板2設置。然而,構造並不局限於上述,樹脂面板4和車頂面板2也可以一體地形成。根據所述實施方式,遮光裝置11以為固定式太陽天窗選擇性地採光的方式應用。然而,遮光裝置11可以應用於其他類型的太陽天窗,例如滑動型或由鉸鏈固定的翻出 (flip-out)型太陽天窗。此外,遮光裝置11可以手動或者藉助於電致動來打開和關閉。根據上述實施方式,設置了兩個遮光面板,然而遮光面板的數量並不受限制。例如可以藉助於增加滑動凹入槽的階梯的數量而設置三個或更多個遮光面板,從而適用於例如具有大車頂尺寸的廂式車輛。替代性地,圖6中示出了具有四個遮光裝置的車用遮光裝置的修改後的示例,所述四個遮光裝置為第一遮光裝置41、第二遮光裝置42、第三遮光裝置 43和第四遮光裝置44。圖6示出了垂直於車輛前後方向的平面上的導軌45和第一遮光裝置41至第四遮光裝置44的橫截面圖。導軌45上形成有第一延伸部4 (即用作上延伸部)、第二延伸部4 (即用作中間延伸部)、第三延伸部45c (即用作上延伸部、下延伸部)、 第四延伸部45d(即用作中間延伸部)和第五延伸部45e (即用作下延伸部)。遮光面板41 至44由第一延伸部4 至第五延伸部4 通過接合滑瓦46至49支承(保持)。設置在導軌45的沿著車輛上下方向的中部的第三延伸部45c用作下延伸部以支承第一延伸部(即用作接合部)和第二伸出部51 (即用作接合部)以及第一延伸部45a,而第三延伸部45c用作上延伸部以支承第三伸出部(即用作接合部)和第四伸出部52 (即用作接合部)以及第五延伸部45e。根據本公開的構造,垂直於打開和關閉方向的豎直表面不一定要形成在精確垂直於打開和關閉方向的表面中,並且限定為包括具有一定程度偏離角的表面。
權利要求
1.一種車用遮光裝置,包括一對導軌(14、45),所述一對導軌(14、妨)在設置於車頂上的透光部的側邊緣處延伸, 所述導軌設置成彼此相對;多個延伸部(14c、14d、14f ;4fe、45b、45c、45d、妨e),所述多個延伸部(Hc、14d、14f ; 45a、45b、45C、45d、45e)形成在每個所述導軌(14、45)上並且向相對的所述導軌延伸,所述延伸部限定滑動凹入槽(Ha、14b);滑動構件(17、21),所述滑動構件(17、21)由所述延伸部支承,並且可滑動地設置在每個所述滑動凹入槽(14a、14b)中;接合部(32、34;51、52),所述接合部(32、34 ;51、52)形成在每個所述滑動構件(17、 21)上;以及多個遮光面板(15、18),所述多個遮光面板(15、18)分別通過所述滑動構件(17、21)可滑動地支承在所述滑動凹入槽(Ha、14b)中,所述遮光面板(15、18)構造為通過在所述遮光裝置的打開操作和關閉操作至少其中之一的過程中每個所述接合部的接合而彼此連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用遮光裝置,其中所述延伸部包括上延伸部(14c ;45a、45c)、下延伸部(14f ;45c、45e)和中間延伸部(14d;4^、45d),所述上延伸部(Hc;4fe、45c)向相對的所述導軌延伸而與所述接合部(32、34)的至少一部分重疊並且形成在車輛上下方向上的上部處,所述下延伸部(14f; 45c、45e)向相對的所述導軌延伸而與所述接合部(32、34)的至少一部分重疊並且形成在車輛上下方向上的下部處,而所述中間延伸部(14d;45b、45d)在所述車輛上下方向上設置在所述上延伸部和所述下延伸部之間並且具有與所述上延伸部和所述下延伸部相比更短的延伸長度;並且其中所述接合部在所述車輛上下方向上設置在所述上延伸部與所述下延伸部之間並且位於向相對的所述軌道延伸的所述中間部的末端附近。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用遮光裝置,其中,所述接合部(32、34)對應於沿著所述車輛上下方向伸出的伸出部(32、34);所述車用遮光裝置還包括彈性構件(31、33),所述彈性構件(31、33)構造為關於所述遮光面板的打開和關閉方向與所述伸出部接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用遮光裝置,其中,所述伸出部的在沿著所述車輛上下方向的伸出方向上的端部相對於所述彈性構件沿著所述伸出方向伸出。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車用遮光裝置,其中,所述伸出部設置有保持槽 (35、36),所述保持槽(35、36)形成為在垂直於所述遮光裝置的打開和關閉方向設置的表面上的凹入構形;而且其中所述彈性構件裝配至所述保持槽中以保持在所述保持槽中。
6.如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車用遮光裝置,其中,所述彈性構件對應於橡膠構件。
7.如權利要求3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車用遮光裝置,其中所述滑動構件(17、21)包括第一接合滑瓦(17)和第二接合滑瓦(21),所述第一接合滑瓦(17)支承在所述上延伸部(14c ;45a、45c)與所述中間延伸部(14d ;45b、45d)之間,而所述第二接合滑瓦支承在所述下延伸部(14f ;45c、45e)與所述中間延伸部(14d ;45b、45d)之間;所述多個遮光面板(15、18)包括第一遮光面板(1 和第二遮光面板(18),所述第一遮光面板(1 通過所述第一接合滑瓦由所述滑動凹入槽(14a)可滑動地支承,而所述第二遮光面板(18)通過所述第二接合滑瓦由所述滑動凹入槽(14b)可滑動地支承;而且所述接合部(32、34)包括第一伸出部(32)和第二伸出部(34),所述第一伸出部(32) 從所述第一接合滑瓦向所述第二遮光面板伸出,而所述第二伸出部(34)從所述第二接合滑瓦向所述第一遮光面板伸出。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用遮光裝置,其中,所述垂直表面由沿著車輛前後方向凹入的一對階梯部形成,而所述保持槽(35、36)由所述階梯部和所述遮光面板限定。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用遮光裝置,其中,所述彈性構件(31、33)對應於具有圍繞所述伸出部的周圍的開口的橡膠構件。
全文摘要
一種車用遮光裝置,包括一對導軌,該一對導軌在設置在車頂上的透光部的側邊緣處延伸,導軌設置成彼此相對;多個延伸部,該多個延伸部形成在每個導軌上並且向相對的導軌延伸,延伸部限定滑動凹入槽;滑動構件,該滑動構件藉助於延伸部支承並且可滑動地設置在每個滑動凹入槽中;接合部,該接合部形成在所述每個滑動構件上;以及多個遮光面板,該多個遮光面板分別通過滑動構件可滑動地支承在滑動凹入槽中,所述遮光面板構造為通過在遮光裝置的打開操作和關閉操作中的至少一個的過程中每個接合部的接合而彼此連動。
文檔編號B60J7/04GK102431424SQ20111029353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8日
發明者沢田和希 申請人:愛信精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