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裝置及電子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10:28:36 3
專利名稱:發光裝置及電子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利用電致發光原理進行發光的發光裝置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作為薄型並且輕量化的發光源,現提供有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體)即有機EL ( electro luminescent, 電 致發光)元件。有機EL元件具有將有機材料形成的至少一層有機薄膜 用像素電極和對置電極進行夾持的結構。在電流流經兩個電極之間的同 時,電流也流經上述有機薄膜,由此,該有機薄膜或有機EL元件進行 發光。
如果排列多個這樣的有機EL元件,並且適當地控制其中每個的發 光及不發光,能夠顯示具有希望的意義內容的圖像等。
作為該有機EL元件或具備該有機EL元件的圖像顯示裝置,已知 例如專利文獻l中公開的裝置。
專利文獻l 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1 - 185354號公報 日本特開2002 - 75640號,〉才艮 日本特開2003 - 208979號7>才艮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10 - 151755號7>才艮
但是,在上述圖像顯示裝置中,較為理想的是,全體有機EL元件 的每個所擁有的有機薄膜的量是均勻的,或者對更現實而言包含在一定 的範圍內。這是因為如果不這樣做,則對發光做出貢獻的有機EL物質 的量產生差別,結果會增大發生亮度不均勻的可能性。在該有機薄膜使 用液滴塗敷法(噴墨法)製造的情況下,該要求變為用如下個別的要求 表達,即作為其原材料的液滴或墨水的排出量對各有機EL元件應該相同等。
但是,上述問題的解決一般是困難的。這是因為,在液滴塗敷法(噴 墨法)中每一次排出的量會產生不均勻,此外,液滴或墨水塗敷後的幹
燥步驟中各有機EL元件會產生乾燥不均勻等,存在難以進行完善控制 的各種因素。
雖說如此,但如果非常嚴格地進行製造步驟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消除這些因素。但是,這裡當然存在成本上的限制,這一點自不待 言。其結果,理想的是,為了預先防止亮度不均勻的發生而要求全體有 機EL元件的有機薄膜擁有量相同,同時儘可能地實現製造步驟的簡單 化、容易化。
在上述專利文獻l中,公開了將"利用噴墨方式形成的,,"EL層,, "跨越多個像素電極"保持"連續"的技術(專利文獻1的權利要求1 ), 更具體而言,公開了將該EL層形成為"帶狀"、"長圓形或長方形"的 技術(專利文獻l的摘要或圖l等)。由此,在專利文獻l中,"通過使 噴墨頭連續地掃描,可以形成EL層,能縮短處理時間"(專利文獻1 的
段或
圖1等,以 及權利要求2等所述的"帶狀"。)。從剛才的說明也可以看出,在這些 專利文獻2及3中基本上也無法避免關於專利文獻1說明的上述問題。
另一方面,在上述專利文獻4中,公開了為了達到"在一行內均勻 地分布墨水"(專利文獻4的
段以及
長度為中的電極 分離帶347、 [2]長度為大的電極分離帶347、 [3長度為中的電極分離帶 347、 [4]分隔層340A(另外,其長度為"小,,)、以及[5分隔層340A(另 外,其長度為"大")。
另一方面,後者(P4列)左起依次排列
分隔層340、 [l]長度 為中的電極分離帶347、 [2分隔層340A(另外,其長度為"大")3] 長度為中的電極分離帶347、 [4長度為小的電極分離帶347、以及[5]長 度為大的電極分離帶347。
在這些情況下,長度為"大"指與圖9或圖10中的長度W2相對 應,因此,具有該長度的電極分離帶347分離發光功能層18全體。在 圖11中標有符號D1的記號表示該意義,該記號在圖7中也被圖示。此 外,長度為"中"指與圖9或圖10中的長度W1相對應,因此,具有 該長度的電極分離帶347在發光功能層18中僅分離空穴注入層18b。在 圖11中標有符號D2的記號表示該意義,該記號在圖7中也被圖示。
另外,長度為"小,,的電極分離帶347目的在於分離像素電極13 間隔,不分離發光功能層18 (在圖11及圖7中標有符號DO (並且僅有 該符號))。因此,它不具有與本發明所說的"第一分割部"及"第二分 割部"的對應性,或者首先不具有與"分割部"的對應性。此外,對於分隔層340,無論其長度如何,均分離發光功能層18 的全體。
根據以上所述,結果是,發光功能層18或構成它的有機發光層 18a、空穴注入層18b的分離情況成為如圖11所示。
根據上述情況,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具有隨機地排列 具有隨機尺寸的"開口部"的結構,可以看出,這樣的第二實施方式也 遵守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遵守的一定的規則。
即,第一,從較宏觀的觀點來看,沿著某列的分隔層340及電極 分離帶347的排列圖案與其他列不同。從圖7至圖ll可看出這一點。
此外,第二,更具體而言,在構成某個列組的各列中,位於相鄰 的各列(例如圖7及圖11的P3列及P4列那樣的第4列與第7列,等 等)上的分隔層340及電極分離帶347的沿著該各列的排列圖案相互不 同。
另外,在本發明所說的"分割部"如該第二實施方式那樣,包含 分隔層340與電極分離帶347這樣的不同種類而構成的情況下,某一列 的排列圖案與其他列不同,其中的"不同"在考察上述種類差別的基礎 上進行判斷。例如,在上述的圖11中,其上段存在長度大的電極分離 帶347,其下段與之對應地存在長度大的分隔層340。在此情況下,兩 者雖然在分離發光功能層18全體這一點上在功能上大致相同,但認為 其排列圖案不同。這是因為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兩者的分離發光功能 層18的功能會產生差異(例如,認為由分隔層340進行的分離在相當 程度上是確實的,但由電極分離帶347進行的分離達不到這樣的程度, 因此如果是這樣的話,上述的乾燥方式也會產生差異)。
本發明所說的"分割部的排列圖案""不同"要考慮以上情況進行 解釋。在某列組中的鄰接各列的排列圖案"不同"這樣的情況下也是如 此。
根據上述可知,在該第二實施方式中,也取得與上述第一實施方 式取得的效果本質上並無差異的效果(即,提高製造容易性以及抑制發 生亮度不均勻)。在此基礎上,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還取得以下所述的特殊效果。
(l)如上所述,在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有機EL裝置中,"開口 部"分別具有隨機的尺寸並且具有隨機排列的結構,因此乾燥開始點以 及乾燥結束點對於元件基板7全部表面的不均勻程度與第 一 實施方式相 比變得更大。即,即使產生了有機EL物質等有效成分的附著等,對於 元件基板7全部表面也是隨機地進行分散。因此,在第二實施方式中, 能夠更有效地享受抑制亮度不均勻的發生的效果。(2 )在第二實施方式 中,如上所述,除了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分隔層340之外,電極分離帶347 也具有與"分割部"的對應性,此外,根據該電極分離帶347的長度不 同,發光功能層18的分離方式產生差異。由此,在第二實施方式中, 特別地,例如觀察圖11可知,有機發光層18a的分割方式與空穴注入 層18b的分割方式不同。即,在此情況下,關於有機發光層18a的乾燥 步驟中的乾燥方式與關於空穴注入層18b的乾燥步驟中的乾燥方式不 同。由此可以說,能夠沿著與元件基板7的表面垂直的方向重疊地享受 上述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效果。
(3)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電極分離帶347可以起到"分割部"的 作用,因此開口部自身的尺寸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可以採用較大的尺寸 (例如,如前所述,可以存在至少含有6個以上像素電極13的"開口 部")。由此,可更有效地享受通過對多個像素電極13 —次性形成發光 功能層18而提高製造容易性這一效果。另外,在此情況下,如果有效 地設定圖7或圖11中通過標有符號DO所表示的長度小的電極分離帶 347 (即,不具有分離發光功能層18的功能的電極分離帶347)的設置 方式,則有可能對更有效地享受該效果做出貢獻。
以上對本發明涉及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涉及的發光 裝置並不限定於上述方式,可採用以下所述的各種變形方式。
(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發光功能層18至少包含有機發光層 (第一實施方式),或包含有機發光層18a與空穴注入層18b(第二實施 方式)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方式。更為一般地, 發光功能層18可以包括作為除此之外的其他層的電子模塊層、空穴輸 送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及空穴阻擋層的一部分或全部。(2)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雖然某列中分隔層340及電極分離 帶347的排列圖案與其他列不同,但例如圖8等比較清楚地表示的那樣, 沿著長度為"大,,的電極分離帶347的圖中左右方向並列的分隔層340 或電極分離帶347具有同樣的"大,,的長度,或者,與長度為"中"的 電極分離帶347並列的分隔層340或電極分離帶347具有同樣的"中" 的長度,以此方式在圖中左右方向上存在一定的規律性。本發明並不限 定於這樣的方式。即,根據情況不同,可以打破剛才所述的規律性(即, 也可以使之具有隨機性)。(3 )上述實施方式涉及的有機EL裝置為底發 射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方式。本發明也能適用於頂發射型、雙發 射型的任一種。
另外,在採用頂發射型的情況下,需要用於使從發光功能層18發 出的光向元件基板7的相反側傳播的反射層。例如只要以圖5為前提, 則該反射層可以在第一層間絕緣膜301上側且第二層間絕緣膜302下 側,並且與像素電極13的形成區域對應地形成。另外,在此情況下, 元件基板7可以使用陶瓷、金屬等不透明材料製成(與之相反,在底發 射型的情況下,元件基板7必須由透光性材料製成),此外,對置電極5 可由透光性材料製成。
接著,對適用本發明涉及的有機EL裝置的電子設備進行說明。圖 12是表示將上述實施方式涉及的有機EL裝置利用在圖像顯示裝置中的 移動型個人計算機的結構的立體圖。個人計算機2000包括作為顯示裝 置的有機EL裝置和主體部2010。主體部2010中^1置電源開關2001及 鍵盤2002。
圖13中表示適用上述實施方式涉及的有機EL裝置的可攜式電 話。可攜式電話3000包括多個操作按鈕3001及滾動按鈕3002,以及作 為顯示裝置的有機EL裝置1。通過操作滾動按鈕3002滾動在有機EL 裝置上顯示的畫面。
圖14中表示適用上述實施方式涉及的有機EL裝置的可攜式信息 終端(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字助理)。可攜式信息 終端4000包括多個操作按鈕4001及電源開關4002,以及作為顯示裝置的有機EL裝置。操作電源開關4002後,通信簿、日程表這樣的各種信 息在有機EL裝置上顯示。
作為適用上述實施方式涉及的有機EL裝置的電子設備,除了圖 12至圖14所示的設備之外,還可以舉出靜物數位相機、電視機、攝像 機、汽車導航裝置、傳呼機、電子記事本、電子報紙、電子計算器、字 處理器、工作站、電視電話、POS終端、視頻播放器、具有觸控螢幕的設 備等。
權利要求
1. 一種發光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分別以矩陣狀排列進行排列的多個像素電極和與所述多個像素電極對置設置的對置電極;所述多個像素電極具有第一像素電極組,該第一像素電極組由沿著第一方向連續排列的多個像素電極組成;所述第一像素電極組具有相鄰設置的第一像素電極及第二像素電極、和相鄰設置的第三像素電極及第四像素電極;在所述第一像素電極與所述第二像素電極之間具有第一分割部;在所述第三像素電極與所述第四像素電極之間具有第二分割部;在所述第一像素電極組中,在位於所述第一分割部與所述第二分割部之間的多個像素電極和所述對置電極之間,由包含發光層的多個層組成的發光功能層的至少一層跨越位於所述第一分割部與所述第二分割部之間的所述多個像素電極而形成。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發光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有在所述基板與所述對置電極之間具有多個開口部的分隔層;以及在所述基板與所述多個像素電極之間設置的層間絕緣膜;所述多個開口部的一個,以至少將位於所述第一分割部與所述第二 分割部之間的所述多個像素電極容納於內部的方式形成,所述第 一分割部由所述分隔層的 一部分或所述層間絕緣膜的 一部 分構成,所述第二分割部由所述分隔層的 一部分或所述層間絕緣膜的 一部 分構成。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光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分割部及所述第二分割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對於所述發光層的形成材料的疏液性。
4.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特徵在於 包含所述第二像素電極與所述第三像素電極的、位於所述第一分割部與所述第二分割部之間的所述多個像素電極,具有相鄰設置的第五4象 素電極與第六像素電極;在所述第五像素電極與所述第六像素電極之間,具有由所述層間絕緣膜的一部分構成的第三分割部;所述發光功能層中最靠近所述基板側的層由所述第三分割部分割。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光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分割部由所述層間絕緣膜的 一部分構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分割部的寬度比所述第三分割部的寬 度大。
6.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多個像素電極具有在與所述第 一像素電極組不同的列上排列的第二像素電極組,該第二像素電極組為沿著第一方向連續排列的多個像素電極;所述第二像素電極組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像素電極設置在同一行上的第七像 素電極,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二像素電極設置在同一行上的第 八像素電極;在所述第七電極與所述第八電極之間設置相當於所述第一分割部 的分割部。
7. 根據權利要求2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多個開口部具有第二開口部,所述第二開口部設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一開口部相鄰的位置,並至少將所述第一像素電極容納 於內部。
8. 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發光功能層使用液滴塗敷法形成。
9. 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徵在於具備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 的發光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發光裝置及電子設備,能夠預先防止發生亮度不均勻並且比較容易製造。發光裝置包括在基板(7)上分別以矩陣狀排列進行排列的多個像素電極(13),與該像素電極的每個相對應、且分別包含該像素電極及對置電極以及由它們所夾的發光功能層的多個有機EL元件(8),以及沿著上述矩陣狀排列的列方向將上述發光功能層分割為多個部分的分隔層(340)。並且,上述矩陣狀排列中某一列的分隔層(340)的排列圖案與其他列的分隔層(340)的排列圖案不同。
文檔編號H01L27/32GK101465369SQ20081018665
公開日2009年6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18日
發明者柳原弘和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