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軸電纜分支插座的製造方法與工藝
2023-05-06 23:34:12 3
本發明涉及智能儀表通信,是一種同軸電纜分支插座。
背景技術:
智能儀表的通信施工質量直接關係到智能儀表的使用可靠性。特別是家用燃氣表、水錶及熱表等儀表的通信施工複雜,使用的通信電纜根據需要將其截斷,然後再人工連接。這種通信施工方法的不足是:通信可靠性低,通信電纜的防潮、防雨、防腐蝕性能大幅降低,維修量大,通信施工的速度慢、施工難度大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同軸電纜分支插座,它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包括殼體,殼體上開設同軸電纜進口、出口和負載插口,殼體內開設同軸電纜槽,同軸電纜槽與至少一個電氣導引刀片安裝槽或電氣導引刺針安裝槽相通,同軸電纜槽同時與導引針槽相通,電氣導引刀片安裝槽或電氣導引刺針安裝槽內安裝電氣導引刀片或電氣導引刺針,導引針槽內安裝電氣導引針,殼體內安裝電路板,電氣導引刀片或電氣導引刺針和電氣導引針分別與電路板連接。殼體由上蓋、壓蓋和中間殼體組成,中間殼體正面設置電纜座,電纜座的長度方向設置弧形槽,電纜座四周設置第一環形密封槽,第一環形密封槽內安裝第一密封環,電纜座上設置第一導引刀片安裝槽和第二導引刀片安裝槽,中間殼體上設置導引針槽,中間殼體的背面安裝電路板。導引針槽內安裝金屬導套,金屬導套的一端位於導引針槽外,金屬導套位於導引針槽外的一端與電路板連接,金屬導套內安裝電氣導引針,電氣導引針的金屬針體部位與金屬導套相接觸。上蓋上開設通槽,通槽內安裝頂杆,頂杆底端開設限位槽,限位槽與電氣導引針頂面相觸,上蓋與中間殼體相配合。壓蓋的長度方向設置第二弧形槽,壓蓋上開設第二環形密封槽,第二環形密封槽內安裝第二環形密封圈,第二環形密封圈上設置第三弧形槽。所述的電氣導引刀片包括刀體,刀體上開設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兩側面向上延伸至頂端與各自的外側斜面構成尖狀,第一凹槽一側的頂部與第一斜面構成的尖狀為第一刀尖,第一凹槽另一側頂部與第二斜面構成的尖狀為第二刀尖,刀體的下部設置電氣導引柄。第一凹槽的兩側面的上部分別為直面,兩個直面的下端分別與各自的內斜面上端連接,第一凹槽的兩個直面之間的距離L2大於兩個內斜面之間的距離L3。所述電氣導引柄為兩個,第一電氣導引柄和第二電氣導引柄之間設置第二凹槽。所述電氣導引針它有一個針體,針體的一端為帶錐尖的針頭,針體的中部位置設置第一環形槽,第一環形槽內安裝第一絕緣層,針體靠近針頭的位置設置第二環形槽,第二環形槽內安裝第二絕緣層,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之間設置導電環,導電環的外徑、第一絕緣層的外徑和第二絕緣層的外徑相等,第一絕緣層的一端與針體的頂端的距離為L1。針體的外徑與導電環的外徑相等,第二絕緣層的整體長度的外壁呈漸變圓錐狀,圓錐狀的小直徑端與針頭的大直徑端相接,導電環的長度位於同軸電纜中間的金屬芯線內,第一絕緣層和第二絕緣層分別自同軸電纜中部向直徑方向兩側延伸至同軸電纜屏蔽層外側。本發明所述的同軸電纜分支插座,專用於智能儀表的通信安裝、施工中,只需要一條完整的同軸電纜即能完成智能儀表的通信,保證了同軸電纜防潮、防雨、防腐蝕及防衝擊等各種性能不被破壞,使通信的可靠性達到了極高水平,無電纜損耗,施工中只需要插接即可,並使各插接牢固度好,施工簡單,施工速度快,使智能儀表的通信安裝達到標準化,安裝、施工標準可控,使整個智能儀表的通信施工質量達到了較高水平。附圖說明附圖1是本發明同軸電纜分支插座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1中A-A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附圖1中B-B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附圖3中C-C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5是附圖3中D-D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6是本發明同軸電纜分支插座立體圖;附圖7是附圖2中電氣導引針的結構示意圖;附圖8是附圖7中A-A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9是附圖2中電氣導引刀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所述同軸電纜分支插座,包括殼體,殼體上開設同軸電纜進口、出口和負載插口,殼體內開設同軸電纜槽,同軸電纜槽與至少一個電氣導引刀片安裝槽或電氣導引刺針安裝槽相通,同軸電纜槽同時與導引針槽相通,電氣導引刀片安裝槽或電氣導引刺針安裝槽內安裝電氣導引刀片或電氣導引刺針,導引針槽內安裝電氣導引針,殼體內安裝電路板,電氣導引刀片或電氣導引刺針和電氣導引針分別與電路板連接。本發明上述結構能使智能儀表通信施工時將同軸電纜中的芯線電氣和屏蔽層電氣引出,通過負載插口與其它電器連接,實現一條整體同軸電纜完成智能儀表通信。電氣導引針刺穿同軸電纜,並固定在同軸電纜內,電氣導引針上的導電環將同軸電纜的芯氣電氣引出,並連接到電路板的線路上,電氣導引刀片或電氣導引刺針將同軸電纜的外層保護層刺破後與同軸電纜的屏蔽層相觸,並固定在同軸電纜內,將屏蔽層的電氣引出連接到電路板的線路上,完成智能儀表的通信控制。本發明所述殼體有多種選擇結構,殼體是用於同軸電纜通過後將同軸電纜的芯線及屏蔽層電氣引出與電路板的線路連接,優選的結構是:殼體由上蓋2、壓蓋3和中間殼體1組成,中間殼體1正面設置電纜座,電纜座的長度方向設置弧形槽,電纜座四周設置第一環形密封槽15,第一環形密封槽15內安裝第一密封環5,電纜座上設置第一電氣導引刀片安裝槽11和第二電氣導引刀片安裝槽29,中間殼體1上設置導引針槽26,中間殼體的背面安裝電路板32。本發明提供的上述結構便於製造、便於安裝,易於實現對同軸電纜的密封,將殼體分為兩部分、四部分或更多,均能實現本發明殼體所承載的功能。本發明提供的進一步方案是:所述導引針槽26內安裝金屬導套27,金屬導套27的一端位於導引針槽26外,金屬導套27位於導引針槽26外的一端與電路板32連接,金屬導套27內安裝電氣導引針,電氣導引針的金屬針體部位與金屬導套27相接觸。這是優選的電氣導引針與電路板連接的方案,便於本發明的插座在通信施工中使電氣導引針快速穿透同軸電纜,並將金屬芯線的電氣導出。本發明在通信施工中需要將電氣導引針、電氣導引刀片或電氣導引刺針刺入同軸電纜內,因此需要使殼體有較好的密封結構,同時又能在通信施工中快速穿透同軸電纜,提供的進一步方案是:上蓋2上開設通槽40,通槽40內安裝頂杆16,頂杆16底端開設限位槽17,上蓋2與中間殼體1相配合。在通信施工時限位槽17可與電氣導引針頂面相觸。本發明將壓蓋3的長度方向設置第二弧形槽19,壓蓋3上開設第二環形密封槽14,第二環形密封槽14內安裝第二環形密封圈6,第二環形密封圈6上設置第三弧形槽21,它實現殼體內的同軸電纜的密封。本發明所述的分支插座的作用是將同軸電纜中的屏蔽層和金屬芯線的電氣引出,並將電氣通過電路實現智能控制。本發明將同軸電纜中的屏蔽層電氣引出,可採用電氣導引刀片或電氣導引刺針,電氣導引刺針可將同軸電纜外絕緣層刺破,使電氣導引刺針的金屬導電部分與同軸電纜屏蔽層相觸,電氣導引刺針的外端金屬柄與電路板連接,或者電氣導引刺針的外端金屬柄與金屬導套連接,金屬導套安裝在殼體內,金屬導套與電路板連接將電氣引出。電氣導引刺針與同軸電纜外絕緣層相觸部分是絕緣的。本發明為了保證同軸電纜屏蔽層電氣引出的可靠性,可在分支插座內設置兩個電氣導引刀片安裝槽或電氣導引刺針安裝槽,在該槽內分別安裝兩個電氣導引刀或電氣導引刺針。本發明所述的分支插座中安裝的電氣導引刀片的優選結構是:所述的電氣導引刀片包括刀體44,刀體44上開設第一凹槽47,第一凹槽47兩側面向上延伸至頂端與各自的外側斜面構成尖狀,第一凹槽47一側的頂部與第一斜面48構成的尖狀為第一刀尖49,第一凹槽47另一側頂部與第二斜面51構成的尖狀為第二刀尖50,刀體44的下部設置電氣引導柄。本發明所述的結構能夠將同軸電纜外層的絕緣層刺破的同時,將同軸電纜的屏蔽層夾持在第一凹槽47內,使第一凹槽47的兩側面與屏蔽層接觸,將電氣引出,將刺破同軸電纜絕緣層與夾持同軸電纜屏蔽層一步完成,即:將同軸電纜由尖處向第一凹槽47內推入,刀尖刺破同軸電纜的絕緣層後,第一凹槽47的兩側面分別與屏蔽層夾緊在一起,電氣引導柄與通信電路板32電路連接,實現同軸電纜在通信施工中不被切斷的目的。本發明提供的進一步方案是:所述第一凹槽47的兩側面的上部分別為直面,兩個直面的下端分別與各自的內斜面上端連接,第一凹槽47的兩個直面之間的距離L2大於兩個內斜面之間的距離L3。第一凹槽47的兩個直面之間的距離L2小於同軸電纜的外徑、大於同軸電纜屏蔽層的外徑。它適用於各種型號的同軸電纜,其具體尺寸根據電纜型號確定,在保證刺破同軸電纜絕緣層的同時夾緊屏蔽層,並不破壞屏蔽層。為了進一步夾緊同軸電纜屏蔽層,提供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凹槽47的底面為平面,第一凹槽47的兩側面分別為斜面。所述斜面也可以是階梯式斜面。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刀體44上部兩側分別設置第一平臺55和第二平臺56,第一平臺55內端與第一斜面48的低端連接,第一斜面48的頂端與第一凹槽47的一側面頂端構成尖狀,第二平臺56內端與第二斜面51的低端連接,第二斜面51頂端與第一凹槽47的另一側面頂端構成尖狀。這種方案可使電氣導引刀片方便的安裝在分支插座內,並實現更好的固定。本發明為了進一步保證電氣導出的可靠性,可將所述電氣引導柄為兩個,第一電氣引導柄52和第二電氣引導柄53之間設置第二凹槽54。所述電氣引導柄也可以設置一個,一個電氣引導柄也能很好地完成電氣連接;設置兩個電氣引導柄可以保證對稱性,結構更加穩定。所述第二凹槽54便於安裝本發明電氣導引刀片,使電氣導引刀片與固定架連接,連接牢固。本發明所述的插座中安裝的電氣導引針的優選結構是:電氣導引針它有一個針體8,針體8的一端為帶錐尖的針頭25,針體8的中部位置設置第一環形槽45,第一環形槽3內安裝第一絕緣層22,針體8靠近針頭25的位置設置第二環形槽46,第二環形槽46內安裝第二絕緣層24,第一絕緣層22與第二絕緣層24之間設置導電環23,導電環23的外徑、第一絕緣層22的外徑和第二絕緣層24的外徑相等,第一絕緣層22的一端與針體8的頂端的距離為L1。為了進一步保證導電環23與同軸電纜芯線充分相觸,使第一絕緣層22遠離導電環23的一端與第二絕緣層24遠離導電環23的一端之間的距離L大於同軸電纜的外徑。本發明所述電氣導引針的導電環23的外徑等於同軸電纜的芯線直徑時,當本發明的導電環23的外徑與針體8的外徑設計為相等時,同時第一絕緣層21、第二絕緣層24的外徑與針體8的外徑相同,這樣在刺入同軸電纜的過程中就不會發生刮擦現象,更便於引出同軸電纜的芯線電氣並保證準確絕緣,能夠進一步保證電氣導引針引出同軸電纜的電氣可靠性,並能使同軸電纜的屏蔽層與電氣導引針的絕緣層相觸,進一步保證智能儀表的施工及使用的安全性,並可延長智能儀表通信設施的使用壽命。為了加快施工速度,將本發明的導電環23的外徑與針體8的外徑設計為相等時,便於製作、便於施工,其刺入式導針的針體直徑相等,同時,更便於引出同軸電纜的電氣並保證準確絕緣。本發明提供的進一步方案是:針體8的外徑與導電環23的外徑相等,第二絕緣層24的整體長度的外壁呈漸變圓錐狀,圓錐狀的小直徑端與針頭25的大直徑端相接,圓錐狀的第二絕緣層24便於使針體8穿過同軸電纜,減小電氣導引針刺入同軸電纜的力度。導電環23的長度位於同軸電纜中間的金屬芯線內,第一絕緣層22和第二絕緣層24分別自同軸電纜中部向直徑方向兩側延伸至同軸電纜屏蔽層外側。該結構所述的導電環23長度、第一絕緣層22和第二絕緣層24的長度設計要求與同軸電纜的型號相匹配,以保證將同軸電纜芯線的電氣引出的同時,使同軸電纜的屏蔽層與刺入式導針的第一絕緣層和第二絕緣層相觸,保證其安全絕緣。圖中:4負載插口7導向管9針尖藏孔10第一刀片支架12第一刀片13第一刀柄孔18第一弧形槽20第四弧形槽28第二刀片支架30第二刀片31第二刀柄孔33第一導電頭34第二導電頭35第五線纜槽36第六線纜槽37凸臺38頂杆密封圈39下蓋密封圈41第五弧形槽42第一固定槽43第二固定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