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08:49:01 2
專利名稱: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
背景技術:
隨著電煤等原料價格節節攀升,以燃煤為主的火電廠及供電企業不堪重負,長期 處於虧損或微利運營狀態,不利電力行業發展,而時有發生的竊電現象,更加重這種不利影 響,據國家電網數據顯示,全國每年因「竊電」造成的經濟損失達百億元之多,竊電嚴重國家 和地區,竊電損失高達電力行業毛利的10 % 30 %。但「竊電」的不法分子往往十分隱蔽,很難將他們從廣大用電戶中甄別出來。如何 及時發現不法分子的竊電,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及時發現不法分子的竊電行為,提供一種三 相竊電檢測比對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包括外殼及其內部的計量模塊,其 中三相相線分別穿過外殼,每條相線分別套有電流互感器,並分別插有電壓採樣端子,上述 電流互感器、電壓採樣端子與計量模塊相連,其特徵在於其還包括智能模塊控制器和紅外 線信號收發模塊,計量模塊通過智能模塊控制器與紅外線信號收發模塊相連,上述智能模 塊控制器和紅外線信號收發模塊均通過整流變壓電路從電壓採樣端子上取電。如此設計,使用時,將本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安裝在分戶電錶前、電源總線後的分 戶線上,抄表員抄表時,持配用的紅外線遙控讀取設備,讀取同一用戶的比對表數值,該數 值與同一用戶的分戶電錶相應數值進行比對,若某用戶的分戶電錶耗電數值和竊電檢測比 對表耗電數值之差,與竊電檢測比對表耗電數值相比,不超過預定範圍(如2%),則判斷為 該用戶無竊電嫌疑;否則判斷為該用戶有竊電嫌疑;重點檢查有竊電嫌疑的用戶電能表及 線路,綜合判斷是否存在竊電行為,即可及時發現、查處竊電行為。作為優化,所述電壓採樣端子為止逆螺釘。如此設計,安裝後不易被非法拆除。作為優化,所述外殼內部元件用絕緣樹脂封裝,所述外殼外部縫隙用超聲波焊接。 如此設計,不容易被(人為或自然)破壞。本實用新型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安裝方便、位置隱蔽,不 易被破壞,可及時發現竊電行為的優點,適合用於三相用戶供電網絡。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在供電電網中的安裝示意圖。圖中1為外殼、2為計量模塊、A、B、C為三相相線、3為電流互感器、4為電壓採樣
3端子、5為智能模塊控制器、6為紅外線信號收發模塊、7為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8為分戶電錶。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一如圖1所示,本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包括外殼1及其內部的計量模塊 2,其中三相相線A、B、C分別穿過外殼1,每條相線分別套有電流互感器3,並分別插有電壓 採樣端子4,上述電流互感器3、電壓採樣端子4與計量模塊2相連,其特徵在於其還包括 智能模塊控制器5和紅外線信號收發模塊6,計量模塊2通過智能模塊控制器5與紅外線信 號收發模塊6相連,上述智能模塊控制器5和紅外線信號收發模塊6均通過整流變壓電路 從電壓採樣端子4上取電。所述電壓採樣端子4為止逆螺釘。所述外殼1內部元件用絕緣 樹脂封裝,所述外殼1外部縫隙用超聲波焊接。本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在供電電網中的安裝示意圖參見圖2,略。
權利要求1.一種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包括外殼及其內部的計量模塊,其中三相相線分別穿過 外殼,每條相線分別套有電流互感器,並分別插有電壓採樣端子,上述電流互感器、電壓採 樣端子與計量模塊相連,其特徵在於其還包括智能模塊控制器和紅外線信號收發模塊,計 量模塊通過智能模塊控制器與紅外線信號收發模塊相連,上述智能模塊控制器和紅外線信 號收發模塊均通過整流變壓電路從電壓採樣端子上取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壓採樣端子為止逆 螺釘。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內部元件用 絕緣樹脂封裝,所述外殼外部縫隙用超聲波焊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及時發現不法分子的竊電行為,提供一種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為此,本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包括外殼及其內部的計量模塊,其中三相相線分別穿過外殼,每條相線分別套有電流互感器,並分別插有電壓採樣端子,上述電流互感器、電壓採樣端子與計量模塊相連。其還包括智能模塊控制器和紅外線信號收發模塊,計量模塊通過智能模塊控制器與紅外線信號收發模塊相連,上述智能模塊控制器和紅外線信號收發模塊均通過整流變壓電路從電壓採樣端子上取電。本實用新型三相竊電檢測比對表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不易被破壞,可及時發現竊電行為的優點,適合用於三相用戶供電網絡。
文檔編號G01R11/24GK201788213SQ20102053104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6日
發明者張甲辰 申請人:浙江永昌儀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