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脾陰血虛胃陽氣弱的中草藥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8:52:56 3
專利名稱:治療脾陰血虛胃陽氣弱的中草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製劑,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脾陰血虛胃陽氣弱、春寒俱發的中藥製劑。
背景技術:
脾陰血虛胃陽氣弱,胃中之熱邪壅遏所致,故證見,由於過食冷物、抑遏少陽清氣鬱滯脾土之中,四肢發困,且熱,肌肉熱甚,筋骨間熱,表層如火燎於肌膚,捫之烙手。中醫文獻記載少火生氣,無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楊之則光,遏之則滅。該病春寒不去,遏鬱陽氣,飲用冷物,填寒至陰,以致升生之氣幾於熄滅。故導致脾陰血虛胃陽氣弱等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脾陰血虛胃陽氣弱的中草藥製劑。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脾陰血虛胃陽氣弱的中草藥製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製成
升麻1814份;葛根1814份;獨活1814份;羌活1814份;白芍對-30份;蓮角12-18 份;獨腳金12-18份;柴胡12-18份;仙人掌24-36份;山香根24-30份;防風18-24份;黨參18-24份;黃芩24-30份;黃連24-30份;黃芪24-36份;甘草12-18份。優選的,所述的治療脾陰血虛胃陽氣弱的中草藥製劑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製成
升麻M份;葛根M份;獨活M份;羌活M份;白芍30份;蓮角18份;獨腳金18份; 柴胡18份;仙人掌36份;山香根30份;防風M份;黨參M份;黃芩30份;黃連30份;黃芪36份;甘草18份。本發明的配伍思想配方是以升麻、葛根為君;以獨活、羌活、白芍、柴胡為臣;以蓮角、獨腳金、仙人掌、山香根、防風、黨參為佐;以黃芩、黃連、黃芪、甘草為使。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升麻為毛茛科植物大三葉升麻、興安升麻或升麻的乾燥根莖;性味與歸經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功能與主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於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斑;脫肛,子宮脫垂。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塊根。性味與歸經甘;辛;平。脾;胃;肺;膀胱經功能與主治解肌退熱;發表透診;生津止渴;昇陽止瀉。主外感發熱;頭項強痛;麻疹初起;疹出不暢;溫病口渴;消渴病;洩瀉;痢疾;高血壓;冠心病。獨活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興安白芷、紫莖獨活、牛尾獨活、軟毛獨活以及五加科植物食用橡木等的根及根莖。性味與歸經辛、苦,溫。入肺、脾、腎三經。功能與主治祛風勝溼、解表散寒。用於風溼痺痛、腰膝酸痛、陰寒頭痛、面癱口喁。感冒惡寒、頭身疼痛。
羌活為傘形科植物羌活(背翅芹)或寬葉羌活的乾燥根莖及根。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膀胱、腎經。功能與主治散寒,祛風,除溼,止痛。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風溼痺痛,肩背酸痛。白芍為毛茛科植物白芍的乾燥根,性味與歸經,苦、酸、涼。入肝、脾經。功能與主治,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用於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蓮角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性味與歸經生者甘、涼、無毒;熟者甘、平、無毒。入胃、腸經。功能與主治利尿通乳,止消渴,解酒毒。瘡毒,贅疣,近期民間用於治食道癌、胃癌。獨腳金為玄參科獨腳金屬植物獨腳金以全草入藥。性味與歸經甘、淡,涼。功能與主治清熱,消積。用於小兒疳積,小兒夏季熱,小兒腹瀉,黃疸型肝炎。柴胡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的根及全草,性味與歸經,苦、辛、微寒;歸心胞胳、肝、膽、三焦經。功能與主治,疏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脅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仙人掌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及綠仙人掌的根及莖。性味與歸經苦;性寒。心;肺;胃經。功能與主治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肺止咳。主胃痛;痞塊;痢疾;喉痛;肺熱咳嗽;肺癆咯血;吐血;痔血;瘡瘍疔癤;乳癰;癢腮;癬疾;蛇蟲咬傷;燙傷;凍傷。山香根為唇形科山香屬植物山香以全草入藥。性味與歸經辛、苦,平。功能與主治疏風利溼,行氣散瘀。用於感冒頭痛,胃腸炎,痢疾,腹脹;外用治跌打腫痛,創傷出血,癰腫瘡毒,蟲蛇咬傷,溼疹,皮炎。防風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風的根。性味與歸經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功能與主治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溼痺痛,破傷風。用於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溼痺,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黨參為桔梗科植物黨參的乾燥根。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脾、肺經。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生津。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 黃芩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乾燥根;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溼溫、暑溫胸悶嘔惡、溼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雲連的乾燥根莖。性味與歸經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用於溼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溼疹,溼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於目赤,口瘡。薑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溼熱中阻,痞滿嘔吐。黃芪為豆科,黃芪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肺、脾經,功能與主治,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甘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乾燥根及根莖。性味與歸經,性甘,平,歸心,脾,肺,胃經。補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緩解止痛,緩和藥性,用於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心悸症忡,咳嗽痰少,熱毒瘡瘍。本發明的炮製方法及製作步驟
本發明的治療脾陰血虛胃陽氣弱的中草藥製劑,是參照中藥炮製規範製成中藥湯劑, 本發明上述的中藥重量份是成人一日量分三次服用。具體製作步驟是選取上述中草藥符合國家醫藥標準的優質原料,除去雜質,放入砂鍋內,加入衛生食用水3 1略MOO份,武火燒開後,用文火濃煎濃縮至900ml藥液,取汁過濾,以備服用。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及服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中藥製劑具有製作簡單,操作簡便,生產成本低藥物材料資源豐富易取,病人服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配方是以清陽出窮,瀉抑脾火,健脾和中,昇陽益氣,治療脾陰血虛,胃陽氣弱,療效準切,治療尚無復發病例。在經過長期臨床實踐檢驗證明本發明確是治療脾陰血虛,胃陽氣弱的理想藥品。本發明上述中草藥重量份是成人一日三次量,服用時取藥液300ml,一日三次溫服,連續服用5天為一個療程,根據病情在醫生指導下酌情服用。放入容器中待熱微溫後一日三次服用,十天為一個療程。根據病人病情及病況酌情服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通過下面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
一種治療脾陰血虛,胃陽氣弱的中草藥製劑,是由以下重量g的藥物製成 升麻24g ;葛根24g ;獨活24g ;羌活Mg ;白芍30g ;蓮角18g ;獨腳金18g ;柴胡18g ;仙人掌36g ;山香根30g ;防風Mg ;黨參24g ;黃芩30g ;黃連30g ;黃芪36g ;甘草18g。以上中草藥重量份是成人一日三次劑量,參照中國藥品炮製方法製作成湯劑,取汁濃煎,一日三次服用,服用時取藥液300ml —日三次溫服,具其病情須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脾陰血虛胃陽氣弱的中草藥製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製成升麻18-24份;葛根1814份;獨活1814份;羌活1814份;白芍對-30份;蓮角12-18份;獨腳金12-18份;柴胡12-18份;仙人掌24-36份;山香根24-30份;防風18-24份;黨參18-24份;黃芩24-30份;黃連24-30份;黃芪24-36份;甘草12-18份。
2.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優選的治療脾陰血虛胃陽氣弱的中草藥製劑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製成升麻M份;葛根M份;獨活M份;羌活M份;白芍30份;蓮角18份;獨腳金18份;柴胡18份;仙人掌36份;山香根30份;防風M份;黨參M份;黃芩30份;黃連30份;黃芪36份;甘草18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脾陰血虛胃陽氣弱的中草藥製劑,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製成升麻18-24份;葛根18-24份;獨活18-24份;羌活18-24份;白芍24-30份;蓮角12-18份;獨腳金12-18份;柴胡12-18份;仙人掌24-36份;山香根24-30份;防風18-24份;黨參18-24份;黃芩24-30份;黃連24-30份;黃芪24-36份;甘草12-18份。配方是以升麻、葛根為君;以獨活、羌活、白芍、柴胡為臣;以蓮角、獨腳金、仙人掌、山香根、防風、黨參為佐;以黃芩、黃連、黃芪、甘草為使。該中藥製劑具有製作簡單,操作簡便,生產成本低藥物材料資源豐富易取,病人服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80GK102366467SQ20111032028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0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鄧華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