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壓鑄造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0:39:1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低壓鑄造機。
背景技術:
低壓鑄造法的雛形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適用於鋁合金是1917年在法國,1924年在德國提出的申請,但並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工業生產。為商業的目的而開始生產是在二戰以後的1945年,由英國的路易斯先生創立了阿魯馬斯庫公司,開始生產雨水管道、啤酒容器等。在那以後的五十年代裡,奧地利和德國開始生產氣缸頭。1958年美國的澤訥拉路默它斯在小型汽車的發動機零件上(氣缸頭、箱體、齒輪箱)大量運用了鋁合金鑄件,並採用了低壓鑄造法。這件事對至今仍廣泛採用的低壓鑄造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推動,特別是在全世界的汽車工業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低壓鑄造法被介紹進我國是1957年左右,但真正引起業界的注意,開始進行各種研究、引進設備是從1960年左右開始的。但是這種打破了以往常識的劃時代的工藝方法,幾乎沒有冒口,與已經作為一種「技術」確立起來的重力金型鑄造的技術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難度,因此業界的反應比較冷淡。
近幾年來,低壓鑄造在鑄鋁行業大量推廣使用。此法生產的鑄件緻密度好,機械性能高,氣密性好,生產工藝穩定,自動化程度高,特別適合壓力容器的鑄造。
專利名稱為一種懸臂式低壓鑄造機(公開號為CN203356570U)的中國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懸臂式低壓鑄造機,包括立柱底座、立柱、懸臂、懸臂旋轉鎖緊裝置、懸臂升降裝置、垂直油缸、油缸導柱、動板、模具、工作檯、工作檯支撐座、保溫爐,所述低壓鑄造機工作檯以上空間完全開放,沒有任何遮擋物,垂直油缸裝在懸臂的一端,懸臂可圍繞立柱旋轉並能沿立柱上下運動且能鎖緊,上模安裝在垂直油缸的下部,合模時懸臂轉過來,模具合攏後垂直油缸緊緊壓著上模,此刻垂直油缸正對著工作檯中心,根據操作需要懸臂可隨時轉到工作平臺以外的地方,不妨礙操作;該種懸臂式低壓鑄造機懸臂旋轉、壓鑄操作不方便,工作效率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低壓鑄造機,其利用夾取旋轉工件,再利用下壓裝置進行壓鑄,操作方便,工作效率比較高,可以比較節能,降低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低壓鑄造機,其中,包括壓鑄平臺、工件臺、下壓裝置、旋轉裝置和固定裝置,所述下壓裝置包括支架及通過固定架連接在支架上的下壓機構,所述下壓機構包括下壓氣缸和壓鑄模板,所述壓鑄模板安裝連接在所述下壓氣缸上,所述壓鑄模板處於所述壓鑄平臺的上方;所述旋轉裝置包括內設有電機的旋轉臺及旋轉杆,所述電機與所述旋轉杆連接,所述固定裝置包括第一卡環和第二卡環,所述第一卡環通過第一連接杆固定連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卡環通過伸縮機構連接在所述旋轉臺上;所述旋轉臺處於所述壓鑄平臺與所述工件臺的之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伸縮機構包括相連接的伸縮氣缸和第二連接杆,所述伸縮氣缸固定連接在所述旋轉杆上,所述第二連接杆與所述第二卡環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旋轉裝置還包括固定連接在所述旋轉臺上且架設在所述壓鑄平臺和工件臺上的圓盤,所述第一卡環和第二卡環處於所述圓盤的上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下壓機構還包括固定連接在所述固定架上的導柱。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卡環呈圓環的四分之一的形狀,所述第二卡環呈圓環的四分之三的形狀。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旋轉裝置內,電機工作,驅動旋轉杆旋轉,帶動第二卡環將工件臺上的需要壓鑄的工件移至壓鑄平臺上,下壓裝置工作,下壓氣缸帶動壓鑄模板向下運動,對在壓鑄平臺上的工件進行壓鑄;本實用新型用夾取旋轉工件,再利用下壓裝置進行壓鑄,操作方便,工作效率比較高,可以比較節能,降低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易於說明,本實用新型由下述的較佳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壓鑄平臺,2-工件臺,3-下壓裝置,31-支架,32-固定架,33-下壓機構,34-下壓氣缸,35-壓鑄模板,36-導柱,4-旋轉裝置,41-旋轉臺,42-電機,43-旋轉杆,44-圓盤,5-固定裝置,51-第一卡環,52-第一連接杆,53-第二卡環,54-伸縮機構,55-伸縮氣缸,56-第二連接杆。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低壓鑄造機,包括壓鑄平臺1、工件臺2、下壓裝置3、旋轉裝置4和固定裝置5。
下壓裝置3包括支架31及通過固定架32連接在支架31上的下壓機構33,下壓機構33包括下壓氣缸34和壓鑄模板35,壓鑄模板35安裝連接在下壓氣缸34上,壓鑄模板35處於壓鑄平臺1的上方。
旋轉裝置4包括內設有電機42的旋轉臺41及旋轉杆43,電機42與旋轉杆43連接。
固定裝置5包括第一卡環51和第二卡環52,第一卡環51通過第一連接杆52固定連接在31支架上,第二卡環52通過伸縮機構54連接在旋轉臺41上,旋轉臺41處於壓鑄平臺1與工件臺2的之間,工件臺2與生產的傳送帶相通,傳送帶將工件輸送至工件臺2上。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旋轉裝置4內,電機42工作,驅動旋轉杆43旋轉,帶動第二卡環51將工件臺2上的需要壓鑄的工件移至壓鑄平臺1上,下壓裝置3工作,下壓氣缸34帶動壓鑄模板35向下運動,對在壓鑄平臺1上的工件進行壓鑄。
本實用新型提供伸縮機構54的一種實施方式,伸縮機構54包括相連接的伸縮氣缸55和第二連接杆56,伸縮氣缸55固定連接在旋轉杆43上,第二連接杆56與第二卡環53連接,伸縮氣缸55帶動第二連接杆56伸縮,方便使第二卡環53與第一卡環51配合夾緊工作,使夾緊牢固,而且也方便壓鑄完成後,將工件取出,只要伸縮氣缸55帶動第二連接杆56收縮,可以使工件鬆脫。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個實施例,旋轉裝置4還包括固定連接在旋轉臺41上且架設在壓鑄平臺1和工件臺2上的圓盤44,第一卡環51和第二卡環52處於圓盤44的上方,方便使工件移至壓鑄模板35下方上,不易鬆脫掉落,而且因工件在圓盤44上旋轉移動,無需太大動力,可以節省電能消耗。
本實用新型提供下壓機構33的一種實施例,下壓機構33還包括固定連接在固定架32上的導柱36,使壓鑄模板35可以平穩運行下壓。
本實用新型提供第一卡環51和第二卡環53的實施方式,第一卡環51呈圓環的四分之一的形狀,第二卡環53呈圓環的四分之三的形狀,方便第一卡環51和第二卡環53配合夾緊工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