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肩周炎的內服藥物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17:59:51
專利名稱:治療肩周炎的內服藥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治療肩周炎的內服藥物。
背景技術:
肩周炎俗稱"五十周""漏肩風"、又稱肩關節周圍炎。患者多見於中老年人且女性多 於男性,起病多緩慢,病程較長。是肩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發 生無菌性炎症反應,導致肩關節疼痛及功能障礙,以及這些組織的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軟組 織廣泛性粘連等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肩關節疼痛及關節僵直。疼痛可為陣發性或持續性; 活動與休息均可出現,嚴重者一觸即痛,甚至半夜會痛醒。多是山於風、溼、寒等外邪侵蝕 肌體所致。屬中醫"痺症"範疇,目前治療肩周炎的藥物大都存在價格高、見效慢的缺憾。發明內容我們選用中草藥配製不同的配方,應用於肩周炎的臨床治療,目的在於從中優選出最為 有效且價格低、見效快的預防和治療肩周炎的內服藥物。本發明的組方原理中醫認為,漏肩風即露肩當"風"的意思,"風"是指一種病邪。"風為 百病之長",風邪有挾持寒、溼、熱等其他病邪侵犯人體的特徵;臨床上以風寒之邪多見。 逢年老體弱,正氣不足者,風寒之邪易乘虛而入。寒邪侵入經絡,則血脈凝滯,"不通則痛", 所以漏肩風以疼痛為主。寒邪侵入筋脈關節,則關節活動受限,屈伸不利。臨床上可用具有 補虛、祛風、散寒、通經絡、利關節、溫經止痛、養血化瘀功效的內服藥物治療。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通過篩選,治療肩周炎藥物組方中藥物成分如下1、 木瓜薔薇科。果實秋季成熟,長橢圓形,淡黃色,味酸澀,可入藥,名"光皮木 瓜",性溫、味酸,功能舒筋、和胃化溼,主治筋脈拘攣、腰膝酸重等症。2、 獨活傘形科。根可入藥,性溫、味辛,功能祛風溼、通經絡、止痺痛。3、 川芎傘形科。根狀徑可入藥,性溫、味辛,具有活血、祛溼、通經絡、止痛的功能。4、 制草烏亦稱"烏頭",多年生草本,有塊根,野生烏頭的主根稱"草烏",烏頭含烏頭鹼,有劇毒。主根經加工炮製後,毒性降低,性大熱、味辛,功能溫經散寒、止痛,主治風寒溼痺等症。5、 羌活亦稱"寬葉羌活",傘形科。根狀徑或根可入藥,性溫、味苦辛,功能祛風、 散寒、勝溼。6、 黃柏芸香科。樹皮厚,可入藥,性寒、味苦,功能清熱燥溼、瀉火解毒,主治溼 熱帶下、骨蒸勞熱等症。7、 忍冬藤忍冬亦稱"金銀花"。忍冬的莖稱"忍冬藤",可入藥。性寒、味甘,具 有清熱解毒的功能,多用於癰腫瘡毒和熱痺等症。配方組成木瓜10g、獨活10g、川芎10g、制草烏8g、羌活10g、黃柏10 g、忍冬藤10g。使用方法將以上配方的七味藥按劑量備好,放到3kg涼水中浸泡3—4小時,把浸泡 好的藥物用笊籬舀到沙鍋內,浸泡藥物的水澄清後也到入沙鍋,然後細火燒開,文火熬30 分鐘即可滅火,稍涼後沏出熬好的藥液;再加入清水,細火燒開,文火熬30分鐘後滅火, 稍涼後沏出熬好的藥液;將以上兩次熬好的藥液混合,每天早晚各服一劑。臨床實踐證明, 一般服藥15——20天即可康復,無毒副作用。
權利要求
1、治療肩周炎的內服藥物,其特徵在於該藥物有下列組分和劑量構成木瓜10g、獨活10g、川芎10g、制草烏8g、羌活10g、黃柏10g、忍冬藤10g;將配方的七味藥按劑量備好,放到3kg涼水中浸泡3-4小時,把浸泡好的藥物用笊籬舀到沙鍋內,浸泡藥物的水澄清後也到入沙鍋,然後細火燒開,文火熬30分鐘即可滅火,稍涼後沏出熬好的藥液;再加入清水,細火燒開,文火熬30分鐘後滅火,稍涼後沏出熬好的藥液;將以上兩次熬好的藥液混合,每天早晚各服一劑;臨床實踐證明,一般服藥15-20天即可康復,無毒副作用。
全文摘要
治療肩周炎的內服藥物,本發明的組方原理中醫認為,漏肩風即露肩當「風」的意思,「風」是指一種病邪。「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有挾持寒、溼、熱等其他病邪侵犯人體的特徵;臨床上以風寒之邪多見。逢年老體弱,正氣不足者,風寒之邪易乘虛而入。寒邪侵入經絡,則血脈凝滯,「不通則痛」,所以漏肩風以疼痛為主。寒邪侵入筋脈關節,則關節活動受限,屈伸不利。臨床上可用具有補虛、祛風、散寒、通經絡、利關節、溫經止痛、養血化瘀功效的內服藥物治療。將以上配方的七味藥按劑量備好,放到3kg涼水中浸泡3-4小時,把浸泡好的藥物用笊籬舀到沙鍋內,浸泡藥物的水澄清後也到入沙鍋,然後細火燒開,文火熬30分鐘即可滅火,稍涼後沏出熬好的藥液;再加入清水,細火燒開,文火熬30分鐘後滅火,稍涼後沏出熬好的藥液;將以上兩次熬好的藥液混合,每天早晚各服一劑。臨床實踐證明,一般服藥15-20天即可康復,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185GK101147770SQ20061006888
公開日2008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06年9月18日
發明者張愛平 申請人:張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