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20:44:46 2
一種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解決了不同品級漿體的分級多管線輸送問題,所述輸送系統至少包括第一級泵站、第二級泵站和第三級泵站,每級泵站均包括有兩個以上的管線輸送單元,每個管線輸送單元中均包括有攪拌槽和主泵,相鄰兩級泵站的不同管線輸送單元之間能夠相互切換形成多管線輸送路徑。本實用新型基於多級泵站間攪拌槽共享和輸送管線相互切換的方式來實現漿體輸送,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品級礦漿的輸送,大大提高了漿體管道系統的輸送效率,並降低了對環境的壓力。
【專利說明】一種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漿體管道輸送【技術領域】,更具體的涉及一種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 管線輸送系統。
【背景技術】
[0002] 漿體管道輸送技術屬於高新技術產業,區別於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傳統運輸 方式,漿體管道運輸不僅具有運輸量大、連續、迅速、經濟、安全、可靠、平穩以及投資少、佔 地少、費用低等獨特優點,並可實現自動控制。隨著漿體輸送管道距離的不斷加長,出現了 基於多級泵站的漿體管道輸送系統,而且漿體管道中需要輸送多種不同品級的礦漿如鐵精 礦,由於礦漿品級不同因此不能相混,需要分別進行輸送,比如目前大紅山選廠生產的鐵精 礦有兩種:第一種是品位在60%?65%的鐵精礦(簡稱61品級I號精礦),第二種是品位在 52%?60%的鐵精礦(簡稱56品級II號精礦),傳統的輸送方式是對於I號精礦通過現有的 漿體管道進行輸送,對於II號精礦因品位低用汽車等陸路交通工具運輸,這種輸送方式成 本較高,而且汽車輸送會帶來較大的環境汙染,並且對現有漿體管道輸送系統的利用率較 低,如何基於現有多級泵站的漿體管道系統進行多種不同品級礦漿的多管線輸送對於促進 漿體管道輸送系統的發展、降低管道輸送成本、提高效率意義重大。
【發明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基於上述現有技術問題,創新的提出一種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 送系統,所述輸送系統基於多級泵站之間的攪拌槽共享和輸送管線相互切換的方式來實現 漿體輸送,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品級礦漿的輸送,大大提高了漿體管道系統的輸送效率,並降 低了對環境的壓力。
[0004]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 -種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至少包括第一級泵站A、第二級泵站B和 第三級泵站C,每級泵站均包括有兩個以上的管線輸送單元,每個管線輸送單元中均包括 有攪拌槽和主泵,相鄰兩級泵站的不同管線輸送單元之間能夠相互切換形成多管線輸送路 徑。
[0006] 進一步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中每級泵 站均包括有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上級泵站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或第 二管線輸送單元通過閥門切換選擇下級泵站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或第二管線輸送 單元作為漿體輸送路徑。
[0007] 進一步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中所述第 一級泵站A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包括第一濃縮池1、若干攪拌槽3、4、第一主泵8和若干 連接管道,所述第一級泵站A中的第二管線輸送單元包括第二濃縮池2、若干攪拌槽5-7、第 二主泵9和若干連接管道;第一濃縮池1的底部出口通過連接管道同時連接於第一管線輸 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3-4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5-7,並在每個攪拌槽的 連接管道上設置有閥門,所述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所有攪拌槽3、4的底部出口通過帶有閥 門的連接管道連接於第一主泵8 ;所述第二濃縮池2的底部出口通過連接管道同時連接於 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5-7和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3-4,並在每 個攪拌槽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閥門,所述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所有攪拌槽5-7的底部出口 通過帶有閥門的連接管道連接於第二主泵9。
[0008] 進一步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中所述第 一濃縮池1為直徑32米的濃縮池,所述第二濃縮池2為直徑22米的濃縮池,所述第一管線 輸送單元中包括有兩個攪拌槽3, 4,所述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包括有三個攪拌槽5, 6, 7。
[0009] 進一步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中所述第 二級泵站B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包括有第一攪拌槽10、第一主泵12和若干連接管道,所 述第一攪拌槽10連接於所述第一主泵12 ;所述第二級泵站B中的第二管線輸送單元包括 有第二攪拌槽11、第二主泵13和若干連接管道,所述第二攪拌槽11連接於所述第二主泵 13 ;所述第一級泵站A中的第一主泵8的泵送出口管道直接連接於第二級泵站B中第一管 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一主泵12,並同時連接於第二級泵站B中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 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10-11,且在連接第一主泵12和各攪拌槽的連接管道上均設置有 閥門;所述第一級泵站A中的第二主泵9的泵送出口管道直接連接於第二級泵站B中第二 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二主泵13,並同時連接於第二級泵站B中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 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10-11,且在連接第二主泵13和各攪拌槽的連接管道上均設置 有閥門。
[0010] 進一步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中所述第 二級泵站B中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一攪拌槽10為直徑12米的攪拌槽,且其底部出口 通過帶閥門的連接管道連接於所述第一主泵12,所述第二級泵站B中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 的第二攪拌槽11為直徑12米的攪拌槽,且其底部出口通過帶閥門的連接管道連接於所述 第二主泵13。
[0011] 進一步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中所述第 三級泵站C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包括有第一攪拌槽14、第一主泵16和若干連接管道,所 述第一攪拌槽14連接於所述第一主泵16 ;所述第三級泵站C中的第二管線輸送單元包括 有第二攪拌槽15、第二主泵17和若干連接管道,所述第二攪拌槽15連接於所述第二主泵 17 ;所述第二級泵站B中的第一主泵12的泵送出口管道直接連接於第三級泵站C中第一管 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一主泵16,並同時連接於第三級泵站C中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 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14-15,且在連接第一主泵16和各攪拌槽的連接管道上均設置有 閥門;所述第二級泵站B中的第二主泵13的泵送出口管道直接連接於第三級泵站C中第二 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二主泵17,並同時連接於第三級泵站C中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 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14-15,且在連接第二主泵17和各攪拌槽的連接管道上均設置 有閥門。
[0012] 進一步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中所述第 三級泵站C中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一攪拌槽14為直徑16米的攪拌槽,且其底部出口 通過帶閥門的連接管道連接於所述第一主泵16,所述第三級泵站C中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 的第二攪拌槽15為直徑12米的攪拌槽,且其底部出口通過帶閥門的連接管道連接於所述 第二主泵17。
[0013] 進一步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中所述第 三級泵站C中第一主泵16的泵送出口管道連接於第一脫水站18,第三級泵站C中第二主泵 17的泵送出口管道連接於第二脫水站19。
[0014] 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至少能夠達到以下技術效果:
[0015] 1)、本實用新型所述漿體管道輸送系統基於多級泵站間的攪拌槽共享和輸送管線 相互切換方式來實現,提高了各級泵站漿體管道輸送系統設備的利用率,降低了管道輸送 成本;
[0016] 2)、本實用新型所述漿體管道輸送系統實現了多種品級礦漿的在線輸送,大大提 高了漿體管道輸送效率和經濟效益,並避免了對陸路交通工具的使用,降低了環境壓力,提 高了輸送產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 圖中各附圖標記的含義如下:
[0019] 1-第一濃縮池,2-第二濃縮池,3-7、10-11、14-15 :攪拌槽,8、12、16 :第一主泵,9、 13、17 :第二主慄,18-第一脫水站,19-第二脫水站,A-第一級慄站,B-第二級慄站,C-第二 級泵站。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 夠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但並不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0021] 結合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優選的是 基於三級泵站的多管線輸送系統,包括第一級泵站A、第二級泵站B、第三級泵站C,所述第 一級泵站A作為上級選廠所生產的不同品級礦漿的濃縮處理泵站,包括第一管線輸送單元 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其中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包括第一濃縮池1、攪拌槽3和攪拌槽4、第一 主泵8和若干連接管道,所述第一濃縮池為32米(直徑)濃縮池,可用於放置上級選廠輸送 的第一品級礦漿,所述第二管線輸送單元包括第二濃縮池2、攪拌槽5-7、第二主泵9和若干 連接管道,所述第二濃縮池為22米(直徑)濃縮池,可用於放置上級選廠輸送的第二品級礦 漿。第一濃縮池1的底部出口通過連接管道同時連接於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 3-4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5-7的頂部入口,所述攪拌槽的設置數量可根據 實際使用需要進行選擇,並不局限於本實用新型所示個數,且在第一濃縮池1連接每個攪 拌槽的管道上均設置有閥門,包括位於攪拌槽頂部入口的支路管道和通向各攪拌槽位置的 幹路管道上,通過這些閥門能夠自由的控制來自第一濃縮池1的礦漿漿體流向其中任意一 個或任意多個攪拌槽,包括能夠控制來自第一濃縮池1中的礦漿是流入第一管線輸送單元 中的攪拌槽呢還是流入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攪拌槽,從而保證能夠實現礦漿的多管線輸 送;所述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攪拌槽3和攪拌槽4的底部出口通過連接管道連接於第一 主泵8,並在所述連接管道上設置有閥門,從而通過所述第一主泵8將攪拌槽3和攪拌槽4 中的漿體向下一級泵站泵送輸出。所述第二濃縮池2的底部出口通過連接管道同時連接於 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5-7和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3-4的頂部入 口,且在第二濃縮池2連接每個攪拌槽的管道上均設置有閥門,包括位於攪拌槽頂部入口 的支路管道和通向各攪拌槽位置的幹路管道上,通過這些閥門能夠自由的控制來自第二濃 縮池2的礦漿漿體能夠流向其中任意一個或任意多個攪拌槽,包括能夠控制來自第二濃縮 池2中的礦漿是流入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攪拌槽呢還是流入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攪 拌槽,從而保證能夠實現礦漿的多管線輸送,所述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攪拌槽5-7的底 部出口通過連接管道連接於第二主泵9,並在所述連接管道上設置有閥門,從而通過所述第 二主泵9將攪拌槽5-7中的漿體向下一級泵站泵送輸出。
[0022] 所述第二級泵站B也包括有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其中第一管 線輸送單元包括攪拌槽10 (直徑12米)、第一主泵12和若干連接管道,所述第二管線輸送 單元包括攪拌槽11 (直徑12米)、第二主泵13和若干連接管道。所述第一級泵站A中的第 一主泵8的泵送出口管道直接連接於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一主泵12,並同時連接於第 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10-11,並在連接第一主泵12的管道 上以及連接各攪拌槽的管道上均設置有閥門,通過這些閥門能夠控制第一級泵站A中第一 主泵8泵送輸出的礦漿能夠直接經第二級泵站B中的第一主泵12輸出,或者存儲於第二級 泵站B中的攪拌槽10和/或攪拌槽11,所述第一級泵站A中的第二主泵9的泵送出口管道 直接連接於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二主泵13,並同時連接於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 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10-11,並在連接第二主泵13的管道上以及連接各攪拌槽的管 道上均設置有閥門,通過這些閥門能夠控制第一級泵站A中第二主泵9泵送輸出的礦漿能 夠直接經第二級泵站B中的第二主泵13輸出,或者存儲於第二級泵站B中的攪拌槽10和/ 或攪拌槽11,所述攪拌槽10的底部出口連接於第一主泵12,所述攪拌槽11的底部出口連 接於第二主泵13。通過這種創新設計使得來自第一級泵站A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第一主 泵8的礦漿通過選擇各閥門的開閉動作,能夠沿著第二級泵站B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直 接輸出至第一主泵12和/或存儲於攪拌槽10內、然後輸出至第一主泵12)和/或第二管 線輸送單元(存儲於攪拌槽11內、然後輸出至第二主泵13)輸出,同理來自第一級泵站A的 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第二主泵9的礦漿通過選擇各閥門的開閉動作,能夠沿著第二級泵站 B中的第二管線輸送單元(直接輸出至第二主泵13和/或存儲於攪拌槽11內、然後輸出至 第二主泵13)和/或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存儲於攪拌槽10內、然後輸出至第一主泵12)輸 出,實現了對各級泵站多管線的靈活選擇。其中第二級泵站B中的攪拌槽的設置數量可根 據實際使用需要進行選擇,並不局限於本實用新型所示個數,可設置3個以上。
[0023] 所述第三級泵站C也包括有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其中第一管 線輸送單元包括攪拌槽14 (直徑16米)、第一主泵16和若干連接管道,所述第二管線輸送 單元包括攪拌槽15 (直徑12米)、第二主泵17和若干連接管道。所述第二級泵站B中的第 一主泵12的泵送出口管道直接連接於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一主泵16,並同時連接於 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14-15,並在連接第一主泵16的管 道上以及連接各攪拌槽的管道上均設置有閥門,通過這些閥門能夠控制第二級泵站B中第 一主泵12泵送輸出的礦漿能夠直接經第三級泵站C中的第一主泵16輸出,或者存儲於第 三級泵站C中的攪拌槽14和/或攪拌槽15 ;所述第二級泵站B中的第二主泵13的泵送出 口管道直接連接於第三級泵站C中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二主泵17,並同時連接於第一 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14-15,並在連接第二主泵17的管道上 以及連接各攪拌槽的管道上均設置有閥門,通過這些閥門能夠控制第二級泵站B中第二主 泵13泵送輸出的礦漿能夠直接經第三級泵站C中的第二主泵17輸出,或者存儲於第三級 泵站C中的攪拌槽14和/或攪拌槽15,所述攪拌槽14的底部出口連接於第一主泵16,所 述攪拌槽15的底部出口連接於第二主泵17。通過這種創新設計使得來自第二級泵站B的 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第一主泵12的礦漿通過選擇各閥門的開閉動作,能夠沿著第三級泵 站C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直接輸出至第一主泵16和/或存儲於攪拌槽14內、然後輸出 至第一主泵16)和/或第二管線輸送單元(存儲於攪拌槽15內、然後輸出至第二主泵17) 輸出,同理來自第二級泵站B的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第二主泵13的礦漿通過選擇各閥門的 開閉動作,能夠沿著第三級泵站C中的第二管線輸送單元(直接輸出至第二主泵17和/或 存儲於攪拌槽15內、然後輸出至第二主泵17)和/或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存儲於攪拌槽14 內、然後輸出至第一主泵16)輸出,實現了對各級泵站多管線的靈活選擇。其中第三級泵站 C中的攪拌槽的設置數量可根據實際使用需要進行選擇,並不局限於本實用新型所示個數, 可設置3個以上。
[0024] 所述第三級泵站C中第一主泵16的泵送出口管道連接於第一脫水站18,第三級泵 站C中第二主泵17的泵送出口管道連接於第二脫水站19。
[0025] 通過上述漿體管道輸送系統,能夠實現對多品級礦漿的分級多管線輸送,比如第 一級泵站選擇為大紅山泵站,其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分別記為A1 線和A2線,第二級泵站選擇為米尺莫站,其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分 別記為B1線和B2線,第三級泵站選擇為富良棚站,其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 送單元分別記為C1線和C2線,第一脫水站選擇玉鋼脫水站,第二脫水站選擇昆鋼脫水站, 則通過大紅山站輸送的礦漿至少有以下幾種線路:
[0026] (1)利用大紅山站A1線輸送56品級II號精礦至米尺莫站的B1線的攪拌槽,然後 輸出至富良棚站的C1線輸送到玉鋼脫水站;
[0027] (2)利用大紅山站A1線主泵輸送56品級II號精礦至米尺莫站B2線的攪拌槽,通 過主泵輸送到富良棚站C1線的攪拌槽,通過主泵再輸送到玉鋼脫水站;
[0028] (3)利用大紅山站A2線主泵輸送56品級II號精礦至米尺莫站B1線的攪拌槽,再 通過主泵輸送到富良棚站C1線的攪拌槽,通過主泵輸送到玉鋼脫水站;
[0029] (4)利用大紅山站A2線主泵輸送56品級II號精礦至米尺莫站B2線的攪拌槽,通 過主泵輸送到富良棚站C1線的攪拌槽,通過主泵輸送到玉鋼脫水站;
[0030] (5)利用大紅山站A1線主泵輸送61品級I號精礦至米尺莫站B2線的攪拌槽,通 過主泵輸送到富良棚站C2線的攪拌槽,通過主泵輸送到昆鋼脫水站;
[0031] (6)利用大紅山站A2線主泵輸送61品級I號精礦至米尺莫站B2線的攪拌槽,通 過主泵輸送到富良棚站C2線的攪拌槽,通過主泵輸送到昆鋼脫水站;
[0032] (7)利用大紅山站A2線主泵輸送61品級I號精礦至米尺莫站B1線的攪拌槽,通 過主泵輸送到富良棚站C2線的攪拌槽,通過主泵輸送到昆鋼脫水站;
[0033] (8)利用大紅山站A1線主泵輸送61品級I號精礦至米尺莫站B1線的攪拌槽,通 過主泵輸送到富良棚站C2線的攪拌槽,通過主泵輸送到昆鋼脫水站。
[0034] 因此通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漿體管道輸送系統,能夠選擇多條漿體輸送線路,尤 其是對於選廠提供的多品級礦漿漿體,能夠實現對不同品級的礦漿採用不同的管線輸送至 不同的脫水站,大大提高了漿體管道輸送系統的輸送效率和產量,降低了成本,具有很強的 市場推廣價值。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是三級泵站雙管線,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在本 實用新型構思的基礎上進行變形,將其變更為雙級泵站雙管線或多管線、以及更多級泵站 的雙管線或多管線系統,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記載的範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以權利要 求書的記載為準。
【權利要求】
1. 一種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至少包括第一級泵站(A)、第 二級泵站(B)和第三級泵站(C),每級泵站均包括有兩個以上的管線輸送單元,每個管線輸 送單元中均包括有攪拌槽和主泵,相鄰兩級泵站的不同管線輸送單元之間能夠相互切換形 成多管線輸送路徑。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每級泵站 均包括有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上級泵站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或第二 管線輸送單元通過閥門切換選擇下級泵站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或第二管線輸送單 元作為漿體輸送路徑。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 級泵站(A)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包括第一濃縮池(1)、若干攪拌槽(3、4)、第一主泵(8) 和若干連接管道,所述第一級泵站(A)中的第二管線輸送單元包括第二濃縮池(2)、若干 攪拌槽(5-7)、第二主泵(9)和若干連接管道;第一濃縮池(1)的底部出口通過連接管道 同時連接於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3-4)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 槽(5-7),並在每個攪拌槽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閥門,所述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所有攪拌槽 (3、4)的底部出口通過帶有閥門的連接管道連接於第一主泵(8);所述第二濃縮池(2)的底 部出口通過連接管道同時連接於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5-7)和第一管線輸送 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3-4),並在每個攪拌槽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閥門,所述第二管線輸送 單元中所有攪拌槽(5-7 )的底部出口通過帶有閥門的連接管道連接於第二主泵(9 )。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 一濃縮池(1)為直徑32米的濃縮池,所述第二濃縮池(2)為直徑22米的濃縮池,所述第 一管線輸送單元中包括有兩個攪拌槽(3, 4),所述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包括有三個攪拌槽 (5,6,7)。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 級泵站(B)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包括有第一攪拌槽(10)、第一主泵(12)和若干連接管 道,所述第一攪拌槽(10)連接於所述第一主泵(12);所述第二級泵站(B)中的第二管線輸 送單元包括有第二攪拌槽(11 )、第二主泵(13)和若干連接管道,所述第二攪拌槽(11)連接 於所述第二主泵(13);所述第一級泵站(A)中的第一主泵(8)的泵送出口管道直接連接於 第二級泵站(B)中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一主泵(12),並同時連接於第二級泵站(B)中 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10,11 ),且在連接第一主泵(12) 和各攪拌槽的連接管道上均設置有閥門;所述第一級泵站(A)中的第二主泵(9)的泵送出 口管道直接連接於第二級泵站(B)中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二主泵(13),並同時連接於 第二級泵站(B)中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10,11),且在 連接第二主泵(13)和各攪拌槽的連接管道上均設置有閥門。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 級泵站(B)中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一攪拌槽(10)為直徑12米的攪拌槽,且其底部出口 通過帶閥門的連接管道連接於所述第一主泵(12),所述第二級泵站(B)中第二管線輸送單 元中的第二攪拌槽(11)為直徑12米的攪拌槽,且其底部出口通過帶閥門的連接管道連接 於所述第二主泵(13)。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 級泵站(C)中的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包括有第一攪拌槽(14)、第一主泵(16)和若干連接管 道,所述第一攪拌槽(14)連接於所述第一主泵(16);所述第三級泵站(C)中的第二管線輸 送單元包括有第二攪拌槽(15)、第二主泵(17)和若干連接管道,所述第二攪拌槽(15)連接 於所述第二主泵(17);所述第二級泵站(B)中的第一主泵(12)的泵送出口管道直接連接於 第三級泵站(C)中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一主泵(16),並同時連接於第三級泵站(C)中 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14,15),且在連接第一主泵(16) 和各攪拌槽的連接管道上均設置有閥門;所述第二級泵站(B)中的第二主泵(13)的泵送出 口管道直接連接於第三級泵站(C)中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二主泵(17),並同時連接於 第三級泵站(C)中第一管線輸送單元和第二管線輸送單元中的所有攪拌槽(14,15),且在 連接第二主泵(17)和各攪拌槽的連接管道上均設置有閥門。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 級泵站(C)中第一管線輸送單元中的第一攪拌槽(14)為直徑16米的攪拌槽,且其底部出口 通過帶閥門的連接管道連接於所述第一主泵(16),所述第三級泵站(C)中第二管線輸送單 元中的第二攪拌槽(15)為直徑12米的攪拌槽,且其底部出口通過帶閥門的連接管道連接 於所述第二主泵(17)。
9.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級泵站漿體管道多管線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 級泵站(C)中第一主泵(16)的泵送出口管道連接於第一脫水站(18),第三級泵站(C)中第 二主泵(17)的泵送出口管道連接於第二脫水站(19)。
【文檔編號】F17D1/14GK203907230SQ201420311063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2日
【發明者】王長勇, 普光躍, 白建民, 潘春雷, 瞿承中, 馬波, 孔垂洪 申請人:雲南大紅山管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