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作為供電源的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病的物聯網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22:17:11
專利名稱:鋰電作為供電源的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病的物聯網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鋰電作為供電源的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病的物聯網,屬於物聯網應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人類高血壓病的發病原因相當複雜,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精神因素、飲食習慣、睡眠質量、吸菸飲酒、超重肥胖都與血壓升高相關。人們除了採用合理膳食、增加體力活動、保持平衡心理、改善生活方式來控制血壓升高外,還採用藥物治療來控制高血壓。人類發明的控制高血壓的藥物的種類越來越多,常用的高血壓治療藥物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等。現代醫學對高血壓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對高血壓病患者實施降壓藥物治療可以有效預防或延遲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等心腦血管併發症,有效控制高血壓的疾病進程。除了原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涉及腎臟實質病變、內分泌組織增生、腎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等,必需針對不同病因的高血壓病人選用合適的新型降壓藥,才能取得滿意的降低血壓的效果。目前,在偏遠的農村和牧區,在許多社區基層的衛生中心裡檢查高血壓的辦法比較簡單,供應的降壓藥的種類偏少,許多高血壓病人服用的降壓藥的種類使用不當,或者服用的降壓藥的劑量不當,容易造成服藥後血壓降低不夠或是血壓降得過低,不利於高血壓病人恢復正常的血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鋰電作為供電源的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病的物聯網。
·
高血壓病患者甲的電子標籤中的IC晶片內儲存有高血壓病患者甲檢查、治療高血壓病的大量的、連續的信息,高血壓病患者乙的電子標籤中的IC晶片內儲存有高血壓病患者乙檢查、治療高血壓病的大量的、連續的信息,高血壓病患者丙的電子標籤中的IC晶片內儲存有高血壓病患者丙檢查、治療高血壓病的大量的、連續的信息,當電子標籤依次通過閱讀器的識別範圍時,電子標籤中包含的高血壓病信息被由鋰離子電池甲供給工作用電的RFID讀寫器獲取,並通過數據線輸入由鋰離子電池乙供給工作用電的中間件,並在中間件內篩選過濾信息後、接著輸入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進行分析、處理、診斷,診斷結果必須得到操作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的、臨床工作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的確認,確認後的高血壓病診斷結果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選擇高血壓治療組方藥物,選定的高血壓治療組方藥物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配藥間,在配藥間內從多個高血壓治療組方藥物中挑選最適用的高血壓治療組方藥物運送到取藥窗口,單獨通知患者到取藥窗口核實身份取走對症用藥的治療高血壓的治療組方藥物。本發明人繆同春就是一名高血壓病患者,已服用降壓藥六年,醫生開給的降壓藥處方中已經換用過七種降壓藥。由於高血壓病人單個人體的情況各不相同,服用降壓藥儘量應用長效製劑,以有效控制夜間血壓與晨峰血壓,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要根據高血壓病人的具體情況,選用合適的降壓藥,必要時,採用兩種或多種降壓藥物聯合治療。目前,醫生開給繆同春的降壓藥有三種: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琥珀酸美託洛爾緩釋片和培哚普利片,這三種降壓藥有的一天吃一片,有的一天吃半片,隨著血壓高低的變化,用藥量也要適當增加或減少。一個人的血壓值在一天中要發生連續的變化,要根據變化的血壓值按時選用降壓藥的種類和劑量來進行治療。目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無法實現對症用藥的美好願望,所服用的降壓藥的種類不符合高血壓病類型的治療要求,服用的降壓藥的劑量也不符合高血壓病患者的個人病情,既浪費了治療費用,又傷害了人體健康。只有建立高血壓病患者、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之間的信息互通的物聯網,才能針對單個高血壓病患者的特殊病情來提供種類合適的降壓藥。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由高血壓病患者甲的電子標籤1、高血壓病患者乙的電子標籤2、高血壓病患者丙的電子標籤3、RFID讀寫器4、鋰離子電池甲5、導電線甲6、數據線7、主治醫師9操作的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10、中間件11、鋰離子電池乙12、導電線乙13、配藥間14、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甲15、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乙16、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丙17、取藥窗口 18共同組成鋰電作為供電源的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病的物聯網;
在RFID讀寫器4的識別範圍內依次移動高血壓病患者甲的電子標籤1、高血壓病患者乙的電子標籤2和高血壓病患者丙的電子標籤3,在RFID讀寫器4內安裝有鋰離子電池甲5、導電線甲6和讀寫裝置,在RFID讀寫器4和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之間設置中間件11,在中間件11內安裝鋰離子電池乙12和導電線乙13,在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和配藥間14之間設置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10,在配藥間14內放置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甲15、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乙16、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丙17,在配藥間14的外牆上安裝有取藥窗口18 ;
RFID讀寫器4通過數據線7與中間件11連接,中間件11通過數據線7與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連接,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通過數據線7與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10連接,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10通過數據線7與配藥間14連接。鋰離子電池甲5和鋰離子電池乙12是有機電解質鋰離子電池或無機電解質鋰離子電池。高血壓病患者甲的電子標籤1、高血壓病患者乙的電子標籤2、高血壓病患者丙的電子標籤3是低頻率段電子標籤或中高頻率段電子標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①由於高血壓病患者的電子標籤內的IC晶片中包含有高血壓病人長期檢查、治療高血壓病的信息,RFID讀寫器在識別範圍內獲取電子標籤內的信息,通過數據線將信息輸入中間件篩選過濾後、輸入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主治醫生能從診斷計算機的顯示屏上獲知單個病人的血壓變化情況,作出準確的診斷結論,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②當診斷結果從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通過數據線輸入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後,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根據診斷結果從多種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中自動挑選最合用的一種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並通知配藥間挑選、配製最合用的一種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運送到取藥窗口,單 獨通知患者到取藥窗口核實身份取走藥物。患者取走的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符合診斷結果的要求,顯著提高了治療效果。③由於患者的高血壓病病情不斷發生變化,電子標籤內寫入的高血壓病情跟著發生變化,當新的高血壓病情輸入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病的物聯網後,配藥間能按照新的高血壓病情供給新的高血壓治療組方藥物和服用劑量。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鋰離子電池甲是RFID讀寫器的供電源,RFID讀寫器通過無線通信分別獲取高血壓病患者甲的電子標籤、聞血壓病患者乙的電子標籤和聞血壓病患者丙的電子標籤中的聞血壓病信息。鋰離子電池乙是中間件的供電源,RFID讀寫器獲取的高血壓病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中間件篩選過濾數據後,接著輸入主治醫師操作的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進行診斷,將診斷結果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確定配藥信息,配藥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配藥間。在配藥間內,按照配藥信息自動檢索、挑取出高血壓病最佳治療組方藥物,並單獨通知病人到取藥窗口核實身份取走治療藥物。下面本發明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由高血壓病患者甲的電子標籤1、高血壓病患者乙的電子標籤2、高血壓病患者丙的電子標籤3、RFID讀寫器4、鋰離子電池甲5、導電線甲6、數據線7、主治醫師9操作的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10、中間件11、鋰離子電池乙12、導電線乙13、配藥間14、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甲15、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乙16、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丙17、取藥窗口 18共同組成鋰電作為供電源的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病的物聯網;
在RFID讀寫器4的識別範圍內依次移動高血壓病患者甲的電子標籤1、高血壓病患者乙的電子標籤2和高血 壓病患者丙的電子標籤3,在RFID讀寫器4內安裝有鋰離子電池甲5、導電線甲6和讀寫裝置,在RFID讀寫器4和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之間設置中間件11,在中間件11內安裝鋰離子電池乙12和導電線乙13,在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和配藥間14之間設置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10,在配藥間14內放置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甲15、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乙16、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丙17,在配藥間14的外牆上安裝有取藥窗口18 ;
RFID讀寫器4通過數據線7與中間件11連接,中間件11通過數據線7與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連接,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通過數據線7與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10連接,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10通過數據線7與配藥間14連接。鋰離子電池甲5和鋰離子電池乙12是有機電解質鋰離子電池或無機電解質鋰離子電池。高血壓病患者甲的電子標籤1、高血壓病患者乙的電子標籤2、高血壓病患者丙的電子標籤3是低頻率段電子標籤或中高頻率段電子標籤。中國現有2億名高血壓病患者,在治療高血壓病的全過程中,至今沒有建立聯繫高血壓病患者、RFID通信系統、主治醫師、高血壓治療組方藥物的、便於移動的、鋰電作為供電源的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的物聯網,由於信息沒有互通,平均每名高血壓病患者每年因為服用降壓藥種類不當或劑量不當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50元,全國2億名高血壓病人的經濟損失超過300億元。儘快構建鋰電作為供電源的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病的物聯網,可以使廣大高血壓病患者按時、按量服用治療效果好的降壓藥,把高血壓病人的醫治和康復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高血壓病患者甲攜帶的電子標籤通過RFID讀寫器的識別範圍時,RFID讀寫器獲取電子標籤內的高血壓病信息,接著通過數據線輸入中間件篩選過濾信息後,中間件輸出的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主治醫師將高血壓病患者甲的高血壓病信息進行儲存,同時查閱、分析、判斷高血壓病檢查記錄,診斷出高血壓患者甲的高血壓病情、發病程度、建議使用的降壓藥的種類和服用劑量,由於高血壓專科的主治醫師的醫療工作經驗豐富,確認的診斷結果準確,從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輸出的診斷結果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根據高血壓病信息,進行兩種或兩種以上降壓藥的聯合治療,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配藥間裡的藥劑師在高血壓治療組方藥物的外包裝上要標明降壓藥的服用時間、服用劑量和注意事項。高血壓病患者乙和高血壓病患者丙的高血壓病情各有不同,必須針對各自的病情對症用藥。現舉出實施例如下:
實施例一:
鋰離子電池甲是RFID讀寫器的供電源,RFID讀寫器通過無線通信分別獲取高血壓病患者甲的低頻率段電子標籤、高血壓病患者乙的低頻率段電子標籤和高血壓病患者丙的低頻率段電子標籤中的高血壓病信息。鋰離子電池乙是中間件的供電源,RFID讀寫器獲取的高血壓病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中間件篩選過濾數據後,接著輸入主治醫師操作的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進行診斷,將診斷結果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確定配藥信息,配藥信息通過數 據線輸入配藥間。在配藥間內,按照配藥信息自動檢索、挑取出高血壓病最佳治療組方藥物,並單獨通知病人到取藥窗口核實身份取走治療藥物。實施例二:
鋰離子電池甲是RFID讀寫器的供電源,RFID讀寫器通過無線通信分別獲取高血壓病患者甲的中高頻率段電子標籤、高血壓病患者乙的中高頻率段電子標籤和高血壓病患者丙的中高頻率段電子標籤中的高血壓病信息。鋰離子電池乙是中間件的供電源,RFID讀寫器獲取的高血壓病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中間件篩選過濾數據後,接著輸入主治醫師操作的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進行診斷,將診斷結果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確定配藥信息,配藥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配藥間。在配藥間內,按照配藥信息自動檢索、挑取出高血壓病最佳治療組方藥物,並單獨通知病人到取藥窗口核實身份取走治療藥物。
權利要求
1.鋰電作為供電源的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病的物聯網,其特徵是,由高血壓病患者甲的電子標籤(I)、高血壓病患者乙的電子標籤(2 )、高血壓病患者丙的電子標籤(3 )、RFID讀寫器(4)、鋰離子電池甲(5)、導電線甲(6)、數據線(7)、主治醫師(9)操作的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10)、中間件(11)、鋰離子電池乙(12)、導電線乙(13)、配藥間(14)、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甲(15)、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乙(16)、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丙(17)、取藥窗口(18)共同組成鋰電作為供電源的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病的物聯網; 在RFID讀寫器(4)的識別範圍內依次移動高血壓病患者甲的電子標籤(I)、高血壓病患者乙的電子標籤(2)和高血壓病患者丙的電子標籤(3),在RFID讀寫器(4)內安裝有鋰離子電池甲(5)、導電線甲(6)和讀寫裝置,在RFID讀寫器(4)和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之間設置中間件(11),在中間件(11)內安裝鋰離子電池乙(12)和導電線乙(13),在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和配藥間(14)之間設置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10),在配藥間(14)內放置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甲(15)、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乙(16)、高血壓病治療組方藥物丙(17),在配藥間(14)的外牆上安裝有取藥窗口(18); RFID讀寫器(4)通過數據線(7)與中間件(11)連接,中間件(11)通過數據線(7)與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連接,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8)通過數據線(7)與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10)連接,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10)通過數據線(7)與配藥間(14)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電作為供電源的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病的物聯網,其特徵是,所述的鋰離子電池甲(5)和鋰離子電池乙(12)是有機電解質鋰離子電池或無機電解質鋰離子電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電作為供電源的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病的物聯網,其特徵是,所述的高血壓病患者甲的電子標籤(I)、高血壓病患者乙的電子標籤(2)、高血壓病患者丙的電子標籤(3 )是低頻率段電`子標籤或中高頻率段電子標籤。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鋰電作為供電源的監測並治療高血壓病的物聯網,屬於物聯網應用技術領域。鋰離子電池甲是RFID讀寫器的供電源,RFID讀寫器通過無線通信分別獲取高血壓病患者甲的電子標籤、高血壓病患者乙的電子標籤和高血壓病患者丙的電子標籤中的高血壓病信息。鋰離子電池乙是中間件的供電源,RFID讀寫器獲取的高血壓病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中間件篩選過濾數據後,接著輸入主治醫師操作的高血壓病診斷計算機進行診斷,將診斷結果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高血壓病配藥計算機確定配藥信息,配藥信息通過數據線輸入配藥間。在配藥間內,按照配藥信息自動檢索、挑取出高血壓病最佳治療組方藥物,並單獨通知病人到取藥窗口核實身份取走治療藥物。
文檔編號G06F19/00GK103235898SQ20131017205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12日
發明者繆同春 申請人:無錫同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