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壓縮機套裝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16:51:11
專利名稱:空氣壓縮機套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總體上涉及可攜式空氣壓縮機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便 攜性和耐用性提高的手持〗更攜式空氣壓縮機。
背景技術:
小型空氣壓縮機經常用於家庭、車間和工地。許多小型及輕型壓縮 機用於家庭、娛樂場所及其它小功率應用場合,例如用於充氣運動設備 或充氣娛樂設備或用於在緊急情況下為汽牟輪胎充氣。這些任務需要壓 力相對較低的壓縮空氣和/或速度相對較低的空氣流.在這些設計中, 通過採用由小的輕型電動機驅動的小型低容量和/或低壓力的壓縮機, 重量得以保持在低水平且便攜性得以最大化。另外,通過去掉高壓容器 (即空氣罐)以及油潤滑系統,大幅度地減輕了重量、減少了尺寸並節 省了成本。
然而,許多工作需要較高的氣壓和/或較大的瞬時空氣流,這些要求 通常超過了娛樂用壓縮機的容量。為了滿足較高氣壓和較大氣流的要 求,必須增加壓縮機及相關馬達或發動機的尺寸。這些單元通常包括可 用於滿足相對較高的瞬時氣流要求的空氣罐或其它壓力容器。通常具有 輸出調節器的罐體可保持一定量的加壓空氣以滿足其所提供的負栽的 峰值需求,同時允許使用較小且較輕的壓縮機為該罐體充氣且能夠滿足 預期應用場合的平均壓縮空氣流速。
通常情況下滿足期望的壓力和氣流水平所需的空氣罐和較大的壓 縮機會大大增加壓縮機套裝的重量和整體尺寸,為高壓和高容量任務而 設計的單元的重量和尺寸會達到安裝或拖動機動車的拖車構造實際所 採用的形式。並且,還有一系列中等容量的空氣壓縮機,這些空氣壓縮 機通常用於建築工地。這些空氣壓縮機被稱為"單人攜帶式空氣壓縮 機"。人力搬運空氣壓縮機的當前型式包括支架或支撐結構,所述支架或 支撐結構上安裝有馬達或發動機、空氣壓縮機、空氣罐、排放歧管以及 各種岡、設備和控制器.許多較大的可攜式構造設置有輪,其通常稱為 手推車構造,從而使得一個使用者便可移動它們。具有輪的空氣壓縮機
的示例包括由DeWalt在市場上銷售的D55170和D55270型空氣壓縮 機。
並且,中等容量專業級別的壓縮機的一些使用者發現,需要或期望 具有能夠用手提起並攜帶的壓縮機。空氣壓縮機製造商所採用的用於提 高這種中等容量專業級別的壓縮機的便攜性的常見方法是重新設計空 氣壓縮機以減小其重量。儘管已做出了這種努力,但是中等容量專業級 別的壓縮機還是經常重達50多磅,因此即便對於那些身體強壯的使用 者來說也是難於用手提升並移動這些壓縮機的。
眾所周知的是,除了重量問題,手持可攜式中等容量專業級別的壓 縮機還因笨重而難於運輸。在此方面,採用兩個圃柱形罐或單個薄餅式 罐(即,直徑較大但高度較小並具有凸形端部的圃柱形罐)的構造已經 變得普遍,因為其具有用於安裝壓縮機和馬達的安裝設置。例如,在採 用兩個圃柱形罐的構造中通常與罐並排地安裝壓縮機和馬達,但是在採 用單個薄餅式罐的構造中通常將壓縮機和馬達安裝在罐的端部(即頂部)。
這些常規的空氣壓縮機結構提供這樣一種裝置,該裝置具有相對較 大的基部或基底以及大約定位在該基底內的中央位置的重心.儘管這種 結構在操作過程中為空氣壓縮機提供了相對穩定的構造,但是提升並搬 運具有這些構造的空氣壓縮機相當困難。在此方面,這些構造通常採用 手柄(用於提升並搬運空氣壓縮機),所述手柄在沿豎向定位於整個空 氣壓縮機套裝的重心上方的位置附連到諸如支架或空氣罐之類的合適
結構。所述手柄總體上以這種方式定位需要使空氣壓縮機套裝被沿豎 向向上提升並沿大體上與其被搮作的方位相同的方位被搬運。
然而,以這種方式提升並搬運公知的中等空氣壓縮機套裝是比較困 難的,因為這些空氣壓縮機套裝的基底相對較大,因此需要使用者稍微 展開手臂來握持空氣壓縮機套裝,從而使用者的手腕處於彎曲狀態。在 用力使空氣壓縮機套裝的重心靠近使用者的中軸線時,使用者通常會使 其上體沿著離開空氣壓縮機套裝的栽荷的方向傾斜,因此以一種很不舒 服的姿勢來提升並運送空氣壓縮機套裝。
4名稱為"手持便攜性提高的空氣壓縮機"的美國專利第6, 942, 464 號描述了各種手持便攜性提高的空氣壓縮機套裝,在此通過引用方式將 該文獻所公開的內容全部納入本文中。該空氣壓縮機套裝採用 一個或多 個相對較長的圃柱形罐。然而,本領域仍然需要一種容量更小的空氣壓 縮機套裝,這種空氣壓縮機套裝通常被稱為"薄餅式"壓縮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對空氣壓縮機套裝進行改型,以解決空氣壓縮機套裝由
於手柄的設置方位與空氣壓縮機套裝的寬度等原因而使得使用者必須
展開手臂才能握持空氣壓縮機套裝從而使得使用者難於提升和搬運空 氣壓縮機套裝的問題。
在一種形式中,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空氣壓縮機套裝,該空氣壓縮 機套裝包括薄餅式空氣罐,其具有一對凸形罐體構件,所述一對凸形 罐體構件繞薄餅式空氣罐的赤道相互聯接;手柄,其聯接到所述薄餅式
空氣罐;馬達;以及壓縮機,其由該馬達驅動。壓縮機以流體連通的方 式與薄餅式空氣罐聯接。馬達和壓縮機相對於薄餅式空氣罐設置成使得 通過薄餅式空氣罐的赤道的平面穿過馬達和壓縮機,並且所述平面縱向 地延伸穿過所述手柄。
在另一種形式中,所述手柄具有加寬的c形形狀並且馬達和壓縮機 設置在薄餅式空氣罐和手柄之間。
在又一種形式中,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空氣壓縮機套裝,該空氣壓 縮機套裝包括薄餅式空氣罐、手柄、外殼、馬達、壓縮機和歧管組件。 薄餅式空氣罐具有一對凸形罐體構件,所述一對凸形罐體構件繞薄餅式 空氣罐的赤道相互聯接.手柄聯接到薄餅式空氣罐並包括第一手柄部分 和第二手柄部分.外殼聯接到薄餅式空氣罐和手柄。外殼限定內部腔室 並且至少部分地遮革薄餅式空氣罐和手柄。馬達容納在外殼的內部腔室 中。壓縮機由馬達驅動並容納在外殼的內部腔室中.壓縮機與薄餅式空 氣罐流體連通。歧管組件以流體連通的方式與薄餅式空氣罐聯接並包括 測量器、調節器和出口聯接件。該空氣壓縮機套裝具有第一操作位置, 在第一操作位置,薄餅式空氣罐的赤道豎直定位並且手柄的笫一部分大 體上平行於空氣壓縮機套裝定位在其上的笫一表面。該空氣壓縮機套裝 具有第一手持運送位置,在第一手持運送位置,手柄的第一部分適於與 使用者的一隻手接合以運送該空氣壓縮機套裝,從而使得手柄的第一部 分位於薄餅式空氣罐上方。該空氣壓縮機套裝具有第二手持運送位置, 在第二手持運送位置,手柄的第二部分適於與使用者的一隻手接合以運
5送該空氣壓縮機套裝,從而使得手柄的笫二部分位於薄餅式空氣罐上
方。從第一運送位置轉動大約90度到達第二運送位置。
本實用新型能夠獲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於在本實用新型中,空氣壓縮機套裝的薄餅式空氣罐豎向設置, 馬達和壓縮機設置在薄餅式空氣罐一側,並且設置在薄餅式空氣罐和手 柄之間,所述手柄相對於薄餅式空氣罐設置成允許空氣壓縮機套裝能夠 更容易地被搬運,也就是說,手柄設置在薄餅式空氣罐的窄側,這樣空 氣壓縮機套裝的寬度較窄,所以在搬運空氣壓縮機套裝時空氣壓縮機套
裝能夠更接近人體,使用者不需要展開手臂就能搬運空氣壓縮機套裝, 在手臂筆直下垂的狀態下就可以握持空氣壓縮機套裝,因而使用者能夠 更容易地提升和搬運空氣壓縮機套裝。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應用場合將通過本文提供的描述而變得明顯。 應當理解的是,描述和具體示例僅用於說明性目的,並非意欲限制本實 用新型的範圍。
本文中記栽的附圖僅用於說明目的,並非意欲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 用新型的範圍。
圖l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導構造的空氣壓縮機套裝的前視立體
圖2是圖l所示空氣壓縮機套裝的分解立體圖3是去掉第一殼革的圖l所示空氣壓縮機套裝的一部分的立體
圖4是圖i所示空氣壓縮機套裝的一部分的立體圖,圖中示出插入 第二殼軍內的空氣雄組件和框架組件的一部分;
圖5是第二殼革的一部分的放大圖,圖中更詳細地示出手柄安裝部 的一部分。
圖6是困1所示空氣壓縮機套裝的後視圖7是圖l所示空氣壓縮機套裝的俯視圖8是去掉外殼的圖1所示空氣壓縮機套裝的後視立體圖9是空氣罐組件和框架組件的立體圖;圖10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導構造的另一空氣壓縮機套裝的立體
圖,該空氣壓縮機套裝定向在操作方位;
圖ll是圖IO所示空氣壓縮機套裝的立體圖,圖中示出處於運送方 位的空氣壓縮機套裝;
圖12是圖IO所示空氣壓縮機套裝的一部分的立體圖,圖中更詳細 地示出支腳組件;以及
圖13和14分別是處於第一運送方位和第二運送方位的圖10所示 空氣壓縮機套裝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中的圖1和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導構造的空氣壓縮機 套裝總體上以參考標號10標示。空氣壓縮機套裝10可包括外殼12、馬 達14、壓縮機16、空氣罐組件18、才匡架組件20和歧管組件22。
外殼12可包括第一殼罩30和第二殼罩32,第一殼罩30和第二殼 罩32可由結實的塑料製成。第一殼罩30和第二殼罩32可相互配合以 限定內部腔室34、多個通風口 36、手柄安裝部38、第一支腳安裝部40、 第二支腳安裝部42以及罐體安裝部44。
參照圖2至圖4,可在內部腔室34中設置一面或多面隔壁50以限 定馬達/壓縮機安裝部52,馬達14和壓縮機16可容納在馬達/壓縮機安 裝部52內。馬達/壓縮機安裝部52的尺寸和形狀可設置成保持馬達14 和/或壓縮機16從而相對於外殼12有效地固定馬達14和壓縮機16,所 述固定沒有採用螺紋緊固件(未示出)而是以可拆卸方式將馬達14和/ 或壓縮機16聯接到第一殼罩30和第二殼罩32中一個或兩個上。然而, 應當理解的是,儘管從減少零件數量和組裝工作量方面來說期望採用這 種"無緊固件"的組件,但是如果需要時馬達14和/或壓縮機16可緊 固到(藉助一個或多個螺紋緊固件、夾具等)第一殼罩30和第二殼罩 32中一個或兩個上。彈性隔離件RI(圖8)可安裝到馬達14和/或壓縮 機16的橫側面中一個或兩個上以杜絕或限制馬達14和壓縮機16在馬 達/壓縮機安裝部52內的運動。彈性隔離件RI (圖8)可以過盈配合或 滑動配合的形式安裝到形成於馬達14和/或壓縮機16的結構上的凸起 上。彈性隔離件RI (圖8)可容納在形成於外殼12中的隔離件凹座IP中從而相對於外殼12固定彈性隔離件RI (圖8)(並從而固定馬達14 和壓縮機16)的位置。
第二殼罩32可包括多個第一凸臺56和多個第二凸臺58。第一凸臺 56構造成以螺紋緊固方式接收螺紋緊固件60,螺紋緊固件60插過第一 殼罩30中相應的孔從而以固定的但可拆卸的方式將第一殼軍30和第二 殼罩32互相聯接起來。第二凸臺58可向內延伸到內部腔室34中以便 有助於將歧管組件22聯接到第二殼罩32,下文將對此進行更詳細地描 述。通風口 36可形成為穿過第一殼罩30和第二殼罩32中一個或兩個 並可允許空氣被吸入內部腔室34以及從內部腔室34排出。
參照圖3至圖5,手柄安裝部38可包括構造成當框架組件20組裝 到外殼12時接合併支撐手柄70的結構。手柄安裝部38可包括多個凸 緣72,每個凸緣72具有孔口 74和凸肋76,手柄70可延伸穿過孔口 74, 凸肋76可相互配合以根據外殼12校準手柄70並將手柄70固定到外殼 12。在所提供的示例中,手柄安裝部38包括第一凹陷區域80和第二凹 陷區域82,第一凹陷區域80設置在空氣壓縮機套裝10的頂部,第二凹 陷區域82設置在空氣壓縮機套裝10的與空氣罐組件18相對的側部。 第一凹陷區域80和第二凹陷區域82可在手柄70和外殼12的外表面之 間提供間隙,使用者可將他們的手(未圖示)插入該間隙中以便抓緊手 柄70。雖然本文所示和所述的手柄70在其整個長度上直徑大體上是一 致的,但根據本實用新型應當理解的是,手柄70的一個或多個部分可 以不同方式形成,以便在期望的區域中將手柄70鎖定到外殼12中。例 如,手柄70的介於相鄰凸緣72之間的一個或多個部分在一個或多個位 置處的直徑可以增加從而限制手柄70和手柄安裝部38之間的相對運 動。又例如,手柄70的介於相鄰凸緣72之間的一個或多個部分的直徑 可以減小(例如,在手柄70被彎曲之前或之後可在形成手柄70的材料 上軋出凹槽)並且手柄安裝部38的一部分可容納到該直徑減小的部分 內從而將手柄70鎖定到手柄安裝部38。又例如,可以在彎曲手柄70 之前在形成手柄的材料上沖孔(未圖示)並且手柄安裝部38的一部分 可容納到所述孔中從而將手柄70鎖定到手柄安裝部38。
回到圖1至圖3,第一支腳安裝部40和第二支腳安裝部42可沿空 氣壓縮機套裝10的縱向軸線軸向地相互間隔開,並可包括從第一殼罩 30和第二殼罩32向外延伸的三角結構86。可在三角結構86的底表面88上開槽以容納框架組件20的相應部分。
罐體安裝部44可包括部分或完全遮罩空氣罐組件18的結構。這種 形式的構造提供了從美學上來說緊湊的外觀。在所提供的特定示例中, 罐體安裝部44構造成部分遮軍空氣罐組件18並提供孔口 90,與空氣罐 組件18相關的排洩閥92可容納在孔口 90中並穿過孔口卯。孑L口卯 可設置在靠近與第一支腳安裝部40相關的第一殼罩30上的三角結構86 的位置。
參照圖1、 6和7,外殼12可限定多個測量孔口 100、調節器孔口 102、洩壓閥孔口 104、 一對聯接孔口 106、開關孔口 108以及線纜孔口 110,其中測量孔口 100、調節器孔口 102、洩壓閥孔口 104、 一對聯接 孔口 106可形成為穿過第一殼罩30,開關孔口 108可形成為穿過第二殼 罩32,線纜孔口 110可形成為穿過第一殼罩30和第二殼罩32。第二殼 罩32可限定線纜纏繞結構116,線纜纏繞結構116允許與馬達14(圖2 ) 相關的電源線纜120繞外殼12盤繞以便存儲。
參照圖3和8,馬達14和壓縮機16的構造和操作均是常規的,因 此本文無需對其進行詳細論述。簡而言之,馬達14可以是諸如可經由 電源線纜120 (圖6)接收電能的交流電通用馬達之類的任何類型的馬 達。風扇130可聯接到馬達14的輸出軸(未明確地示出)並可使冷卻 空氣循環流過馬達14和壓縮機16。旋轉動能可經由皮帶132、馬達帶 輪(未圖示)和壓縮機帶輪136傳遞到壓縮機16。壓縮機16可以是諸 如無油壓縮機之類的任何類型的壓縮機。
空氣罐組件18可包括空氣罐140、入口配件142、出口配件144和 排洩閥92。空氣罐140可以是"薄餅式"罐體,其具有一對可繞空氣罐 140的赤道(equator)相互焊接起來的凸形罐體構件。在所提供的特定 示例中,空氣罐140的直徑大約為14英寸,其深度大約為10英寸,容 量大約為4加侖。空氣罐140可包括入口凸臺150、出口凸臺152和排 洩凸臺154,入口凸臺150構造成接收入口配件142,出口凸臺152構 造成接收出口配件144,排洩凸臺154構造成接收排洩閥92。入口配件 142可包括防止空氣從空氣罐140回流到壓縮機16的止回閥(未明確地 示出)。入口配件142可構造成連接至諸如連接到壓縮機16的軟管(在 圖8中以虛線示意性地示出)之類的流體導管,從而以流體連通的方式 聯接空氣罐140和壓縮機16。出口配件144可構造成連接至諸如連接到歧管組件22的軟管(在圖8中以虛線示意性地示出)之類的流體導管, 從而以流體連通的方式聯接空氣罐140和歧管組件22。排洩閥92可以 是諸如球形閥之類的任何類型的閥。
進一步參照圖1,排洩凸臺154可定位排洩閥92以便從空氣罐140 向下、朝地面排出流體。排洩閥92可延伸穿過第一殼罩30上的靠近第 一支腳安裝部40的孔口卯。排洩閥92從外殼12延伸一段有限的距離, 從而使得如果空氣壓縮機套裝10翻倒,第一支腳安裝部40就會防止排 洩閥92與地面相互接觸。
參照圖2、 8和9,框架組件20可包括手柄70、第一支腳組件160 和第二支腳組件162。手柄70可由合適的金屬管材製成,所述金屬管材 可以第一端164和第二端166形成加寬的C形(c ),第一端164可以 固定方式(例如通過焊接)聯接到第一支腳組件160,第二端166可以 固定方式(例如通過焊接)聯接到空氣罐140。第一支腳組件160可包 括第一支腳結構170和一對支腳172,第一支腳結構170可以固定方式 聯接到空氣罐140,所述支腳172可通過例如螺紋緊固件174以可拆卸 方式聯接到第一支腳結構170,螺紋緊固件174以螺紋緊固方式與形成 在第一支腳結構170上的孔176接合。在所提供的示例中,第一支腳結 構170是具有側部構件178的槽形件,所述側部構件178的輪廓構形為 與空氣罐140以將第一支腳結構170定位到空氣罐140的方式接合。側 部構件178可焊接到空氣罐140。第一支腳結構170的尺寸設置成被容 納在並穿過與第一支腳安裝部40相關的三角結構86的經開槽的底表面 88。
第二支腳組件162可大體上相似於第一支腳組件160,但是第二支 腳組件162在與第一支腳組件160間隔開的位置以固定方式聯接到手柄 70。然而,在所提供的特定示例中,第二支腳組件162包括形成在手柄
件182。支腳組件182可包括支腳172和墊片186。支腳組件182的尺 寸設置成被容納在並穿過與第二支腳安裝部42相關的三角結構86的經 開槽的底表面88。
參照圖2、 3和8,歧管組件22可包括歧管導管200、入口壓力測 量器202、壓力調節器204、輸出壓力測量器206、洩壓閥208、壓力開 關210、輸入配件212和一對輸出配件214。歧管導管200可以是管狀鑄件或預製件,其可包括各種接口 220, 接口 220允許各種測量器、調節器、閥、開關以及配件連接到其上。歧 管導管200還包括多個支柱224和多個凸臺226。支柱224可對應於第 二殼罩32上的第二凸臺58 (圖4)。支柱224可延伸穿過第二凸臺58 (圖4)以便將歧管導管200定位到外殼12。可選地,支柱224的末端 可以合適的形式固定到第二殼罩32,例如通過與支柱224接合(例如摩 擦接合)的緊固件(例如,按壓螺母、彈簧螺母)或者支柱224變形從 而使每個支柱224形成鉚釘。螺紋緊固件228可插入穿過凸臺226並以 螺紋緊固方式聯接到第二殼罩32從而將歧管導管200以固定方式聯接 到外殼12。在所提供的特定示例中,歧管導管200包括兩個橫向支腿 230,並且角撐板232與支腿230 —體地形成以便加強和支腿230相交 的點處的強度。輸入配件212可以是任何形式的配件,並且在所提供的 示例中輸入配件212以流體連通的方式與軟管(在圖8中以虛線示意性 地示出)聯接,所述軟管連接到空氣罐組件18的出口配件144。壓力調 節器204可包括外殼240,外殼240可與歧管導管200 —體地形成。外 殼240的入口 (未明確地示出)可以流體連通的方式與輸入配件212聯 接從而受到空氣罐140中的流體壓力水平(即,罐體壓力)的流體壓力 的作用。外殼240的出口 (未明確地示出)可以流體連通的方式與輸出 配件21和輸出壓力測量器206聯接。釆用以常規方式工作的壓力調節 器204以便使從外殼240的出口輸出的空氣膨脹從而相對於罐體壓力而 減小其壓力(減小至使用者選擇的水平)。輸入壓力測量器202、壓力開 關210以及洩壓閥208的構造和操作都是常規的,輸入壓力測量器202、 壓力開關210以及洩壓閥208能夠以流體連通方式與輸入配件212聯接 從而受到罐體壓力。應當理解的是,壓力開關210以及電源線纜120(圖 6)和容納在開關孔口 108 (圖6)中的開關250 (圖6)電聯接到馬達 14從而允許馬達14以常規且>^知的方式運行。例如,壓力開關210可 聯接到馬達14以便當罐體壓力超過預定壓力時終止馬達14的運行。輸 出配件214可以是常規的快速連接配件。
回到圖1,輸入壓力測量器202和輸出壓力測量器206容納在第一 殼罩30中並且能夠通過測量器孔口 IOO而觀察到。相應地,輸入壓力 測量器202和輸出壓力測量器206以當粗魯地操作空氣壓縮機套裝10 時能夠保護所述測量器不受損壞這樣的方式凹陷在外殼12中。相似地, 洩壓閥208、壓力調節器204和輸出配件214分別從洩壓閥孔口 104、調節器孔口 102以及聯接孔口 106延伸有限的距離,從而如果粗魯地操 作空氣壓縮機套裝10時就會為這些部件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另外, 外殼12上的測量器孔口 100、調節器孔口 102和洩壓閥孔口 104延伸穿 過的部分可以從外殼12的前部外表面的剩餘部分縮回一些。以這種方 式,如果空氣壓縮機套裝10被以前表面貼地的方式放置時可避免壓力 調節器204與地面之間的接觸。而且,外殼12的與聯接孔口 106相鄰 的部分可從前表面的最外部向內凹陷,從而使得輸出配件214被設置在 凹座中,所述凹座為使用者提供空間以便啟動輸出配件214的快速連接 特徵。
參照圖1和7,空氣壓縮機套裝10可沿大體上如圖1所示的方向定 位在其支腳172 (圖2)上,從而使得可以在第一操作位置操作空氣壓 縮機套裝10。可替代地,空氣壓縮機套裝10可定位成使得其後表面258 臨近地面,從而使得可在第二操作位置操作空氣壓縮機套裝10。在這種 情況下,空氣壓縮機套裝10由線纜纏繞結構116以及第一支腳安裝部 40和第二支腳安裝部42來支撐。應當理解的是,可以將彈性支腳(未 圖示)結合到線纜纏繞結構116以及第一支腳安裝部40和第二支腳安 裝部42內,從而緩衝空氣壓縮機套裝10和地面之間的振動傳遞。該彈 性支腳可相似於支腳172 (圖2),或者可包括聯接到(例如,模製到其 上)線纜纏繞結構116以及第一支腳安裝部40和第二支腳安裝部42上 的彈性材料。
使用者一隻手可通過手柄70的第一部分70a而用手運送空氣壓縮 機套裝IO,從而沿著與圖1中的"使用,,位置相同的方向運送空氣壓縮 機套裝10,或者使用者一隻手可通過手柄70的第二部分70b而用手運 送空氣壓縮機套裝IO,從而沿著與圖1中的"使用"位置垂直的方向運 送空氣壓縮機套裝IO。應當理解的是,由於各種測量器、調節器、閥以 及輸出配件定位成臨近空氣壓縮機套裝10的前表面260或從空氣壓縮 機套裝IO的前表面260向內凹陷,因而能夠以容易且符合人機工程學 的方式運送空氣壓縮機套裝10。
在所提供的特定示例中,空氣壓縮機套裝10的重量大約為40磅, 整體長度大約為29英寸,高度大約為15英寸且深度大約為12英寸。 空氣壓縮機套裝10具有可定位於延伸穿過空氣罐140赤道的第一豎向 平面中的重心CG。在所示示例中,重心CG定位於與手柄70的進入靠
12近空氣罐組件18的外殼12的一部分相交的第二豎向平面中。並且在所 提供的示例中,所述重心定位在與手柄70的第二部分70b相交的略低 於第二部分70b中點的水平平面中。該水平平面垂直於第一豎向平面和 第二豎向平面。
然而,應當理解的是,可以根據重心CG的定位需要而改變馬達14 和壓縮機16的位置或者對其進行重新定位,以便使得該第二豎向平面 在兩個相鄰凸緣72之間與手柄的第一部分70a相交並且所述水平平面 與該手柄70的第二部分70b的中點相交。
通過本實用新型應當理解的是,空氣壓縮機套裝10可以多種方位 存儲,包括以處於第一或第二操作位置的形式置於地板或架板上,以及 以處於第一或第二運送位置的形式懸掛於鉤子上。另外,通過在空氣壓 縮機套裝的靠近空氣罐組件18的一端上設置一個或多個輪,可進一步 提高空氣壓縮機套裝10的便攜性。所述一個或多個輪可允許操作者在 所述一個或多個輪接合到地面時握持手柄70的第二部分70b並將空氣 壓縮機套裝10從第一操作位置轉動到介於第一運送位置和第二運送位 置之間的中間方位。手柄70的第二部分70b可用於拉動空氣壓縮機套 裝10 (在由所述一個或多個輪支撐時)。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導構造的另一個空氣壓縮機套裝示出在圖10 至圖14中,該空氣壓縮機套裝總體以標號10-1標示。像圖1所示的 空氣壓縮機套裝10—樣,空氣壓縮機套裝10-1可包括外殼12-1、馬 達14、壓縮機16、空氣罐組件18-1、框架組件20-1以及歧管組件 22。馬達14、壓縮機16以及歧管組件22可以相似於上述方式的方式構 造而成,因此不再對馬達14、壓縮機16以及歧管組件22作進一步的說 明和論述。
外殼12 - 1可包括第一殼罩30 - 1和第二殼罩32 - 1。笫一殼罩30 - 1和第二殼罩32 — 1可由塑性材料製成,並且第一殼罩30 — 1和第二 殼罩32-1可以相互配合以限定內部腔室34-1、多個通風口 36-1、 手柄安裝部38-1、 一對第一支腳40-1 (僅示出其中一個)、 一對第二 支腳42-l、罐體安裝部44-1、多個測量器孔口 100-1、調節器孔口 102-1、洩壓閥孔口 104-1、 一對聯接孔口 106-1、開關孔口 108-1 以及線纜孔口 110-1。外殼12-l可構造成相似於圖2至圖4中的外殼 12並可包括多面隔壁(未圖示),所述隔壁可在內部腔室34-1中限定
13馬達/壓縮機安裝部(未圖示),馬達14和壓縮機16可容納在馬達/壓縮 機安裝部內。可替代地,框架組件20-1可包括可容納於內部腔室34 -l中的板結構(未圖示),馬達14和壓縮機16可安裝到該板結構上。 通風口 36-1可形成為穿過第一殼罩30-1和第二殼罩32-1中一個或 兩個並且可允許空氣被吸入內部腔室34 - 1以及從內部腔室34 - 1排出 (例如,用於冷卻馬達14和/或壓縮機16)。
手柄安裝部38 - 1可限定構造成與手柄70 - 1相接合的結構,當外 殼12 - 1組裝到框架組件20 - 1時該結構與框架組件20 - 1相關。在所 提供的特定示例中,手柄安裝部38-l限定第一凹陷區域80-1、第二 凹陷區域82-1和凹槽300,第一凹陷區域80-1 i更置在空氣壓縮機套 裝10-1的前側面上,第二凹陷區域82-1設置在空氣壓縮機套裝10 -1的橫側面上並介於第一凹陷區域80-l和空氣罐組件18-1之間, 手柄70-1的一部分可容納在凹槽300中。第一凹陷區域80 - 1和第二 凹陷區域82 - 1可在手柄70 - 1和外殼12 - 1的外表面之間提供間隙, 使用者可將他們的手插入所述間隙中以便抓緊手柄70-1,從而沿各種 方位攜帶空氣壓縮機套裝10-1 (見圖13和14)。
第一支腳40 - 1可包括一對彈性支腳304 (僅示出一個),所述彈性 支腳304可聯接到第二殼罩32 - 1以便當空氣壓縮機套裝10 - 1定向在 其底部上時支撐空氣壓縮機套裝10 - 1。如果框架組件20 - 1包括馬達 14和壓縮機16安裝到其上的板結構(未圖示)時,彈性支腳304便可 替代地聯接到該板結構並可延伸穿過外殼12-l上的孔口 (未圖示)。
第二支腳42-1可設置在空氣壓縮機套裝10-1的相反的橫側面上, 以便當空氣壓縮機套裝10-1定向在與外殼12-1上的凹槽300相反的橫 側面上時支撐空氣壓縮機套裝10-1。第二支腳42-1可由結構310 (僅示 出一個)限定,結構310可從第一殼罩30-1和第二殼罩30-2的在外殼 12-1的與凹槽300相反的側面上向外延伸。所述結構310上能夠開槽以 容納框架組件20-1的相應部分。
罐體安裝部44-1可包括部分或完全遮罩空氣罐組件18-1的結構。 可以任選這種形式的構造,只要其提供期望的從美學上來說緊湊的外觀 即可。在所提供的特定示例中,罐體安裝部44-1構造成部分地遮罩空 氣罐組件18-1,並遮罩空氣罐組件18-1、壓縮機16和歧管組件22之間 的連接部。參照圖11和12,空氣罐組件18-1可包括空氣罐140-1、支腳組件 320、入口配件142-1、出口配件144-1以及排洩閥92。空氣罐140-1可 以是"薄餅型"罐,其具有一對可繞空氣罐140-1的赤道相互焊接起來 的凸形罐體構件324。在所提供的特定示例中,空氣罐140-1的直徑大 約為14英寸,深度大約為10英寸,容量大約為4加侖。空氣罐140-1 可包括入口凸臺150-1、出口凸臺152-1和排洩凸臺154-1,入口凸臺 150-1構造成容納入口配件142-1,出口凸臺152-1構造成容納出口配件 144-1,排洩凸臺154-1構造成容納排洩閥92。入口配件142-1可構造成 連接到諸如連接至壓縮機16的軟管328之類的流體管道,從而以流體 連接的方式將空氣罐140-1和壓縮機16連接起來。入口配件142-1可包 括防止壓縮空氣從空氣罐140-1回流到壓縮機16中的止回閥(未圖示) 該止回閥可。出口配件144可構造成連接到可以流體連通的方式聯接到 歧管組件22的諸如軟管之類的流體管道330。
支腳組件320可包括支架340和支腳構件342。支架340可總體上 呈C形,並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可以在諸如靠近空氣罐140-1 的底表面之類的合適位置以固定方式聯接(例如焊接)到空氣罐140-1, 第二端可繞空氣罐140-1的後側面延伸。支架340可包括配件孔口 346, 排洩閥92淨皮容納在並穿過配件孔口 346。
支腳構件342可由彈性材料製成並可聯接到支架340。在所提供的 特定示例中,支腳構件342具有內表面350和外表面352,內表面350 形狀設置為與空氣罐140-1的外表面形狀一致,外表面352大體上呈L 形,具有臂356和支腿358。外表面352的臂356可構造成遮罩排洩閥 92並在空氣壓縮機套裝10-1置於彈性支腳304上時支撐空氣壓縮機套 裝10-1,從而在空氣壓縮機套裝10-1定向在其底部上時支撐空氣壓縮 機套裝10-1 。外表面352的支腿358可延伸跨過空氣罐140-1的後端370。 介於臂356和支腿358之間的過渡區域372形狀可以為弧形,從而有助 於將空氣壓縮機套裝10-1從操作位置(如圖10中所示,在該位置空氣 壓縮機套裝10-1被置於其底面上從而使得空氣壓縮機套裝10-1置於彈 性支腳304和支腳構件342的臂356上)定位到圖13中示出的第一運 送位置。支腳構件342可限定凹部374,凹部374為閥92的閥杆376 提供足量空間以便轉動90度從而允許岡92被打開或關閉。
回到圖10和11,框架組件20-1可包括手柄70-1,手柄70-1可由合適的金屬管材形成,該金屬管材可以第一端164-1和第二端166-1形成 加寬的C形(c ),第一端164-1和第二端166-1分別以固定方式聯接 (例如通過焊接)到空氣罐140-1。手柄70-1可限定第一手柄部分400 和第二手柄部分402,第一手柄部分400可設置在外殼12-1的第一凹陷 區域80-1的前方,第二手柄部分402可設置在靠近外殼12-1的第二凹 陷區域82-l的位置。可選地,板結構可聯接到手柄70-1 (例如跨接該 加寬的C形管)並可用於安裝馬達14、壓縮機16和/或彈性支腳304。
歧管組件22可相似於圖2、 3和8中的歧管組件22,並且可包括歧 管導管200、輸入壓力測量器202、壓力調節器204、輸出壓力測量器 206、洩壓閥208、壓力開關(未圖示)和一對輸出配件214。歧管導管 200可容納在外殼12-1的內部腔室34-1中並可用於以上面詳述的方式 使各種測量器、調節器、閥、壓力開關和配件與空氣罐140-1流體連通。
輸入壓力測量器202和輸出壓力測量器206可容納在外殼12-1中並 可延伸穿過外殼12-1中的測量器孔口 100-1。壓力調節器204可容納在 外殼12-1中並可延伸穿過調節器孔口 102-1。洩壓閥208可容納在外殼 12-1中並可延伸穿過洩壓閥孔口 104-1。輸出配件214可延伸穿過聯接 孔口 106-1。電源開關250-1可安裝到外殼12-1並可延伸穿過開關孔口 108-1,而電源線纜120-1可延伸穿過線纜孔口 110-1。電源開關250-1 和電源線纜120-1可電聯接到馬達14。
外殼12-1和框架組件20-1可構造成保護測量器202、 206、調節器 204、洩壓閥208、輸出配件214、電源開關250-1和電源線纜120-1。 例如,外殼12-1可在這些部件中一個或多個所處位置的區域中凹陷並 且/或者框架組件20-1可從這些部件中一個或多個向外延伸。第一殼罩 30-1上的開關凹部450可形成為靠近開關孔口 108-1。開關凹部450將 電源開關250-1定位在由空氣壓縮機套裝10-1的頂表面452限定的平面 下方,從而防止在空氣壓縮機套裝10-1被存儲時電源開關250-1與其他 物體無意間接觸。
測量器面板凹部456可形成到第一手柄部分400上方的外殼12-1的 前部中。壓力測量器202和206可延伸到等於或低於外殼12-1的環繞 測量器面板凹部456的隆起部分458的高度,而調節器204和輸出配件 214可向外延伸,使得它們的末端設置在由空氣壓縮機套裝10-1的頂表 面452限定的平面和第一手柄部分400之間,從而防止在空氣壓縮機套裝10-1被存儲時這些部件與其他物體無意間接觸。洩壓閥92可以在外 殼12-1內凹陷並定位成靠近框架組件20-1,從而防止在空氣壓縮機套 裝10-1被存儲時洩壓閥92與其他物體無意間接觸。
參照圖10、 11、 13和14,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空氣 壓縮機套裝10-1可具有操作位置或方位(圖10中示出)、第一運送位 置或方位(圖13中示出)以及第二運送位置或方位(圖14中示出), 在操作位置或方位,空氣壓縮機套裝10-1定位在其底面上並置於彈性 支腳304和支腳構件342 (圖12)的臂356上,在第一運送位置或方位, 空氣壓縮機套裝10-1被通過第一手柄部分400手持攜帶,在第二運送 位置或方位中,空氣壓縮機套裝10-1被通過第二手柄部分402手持攜 帶。應當理解的是,空氣壓縮機套裝10-1包括設置在延伸穿過第一手 柄部分400的縱向軸線和第二手柄部分402的縱向軸線的平面上的重心 (Cg),當空氣壓縮機套裝10-1以處於第一運送位置的形式被運送時所 述重心沿豎向與第一手柄部分400的中心成直線,當空氣壓縮機套裝 10-1以處於第二運送位置的形式被運送時所述重心沿豎向與第二手柄 部分402的中心成直線。
參照圖11至13,採用支腳組件320可有助於使空氣壓縮機套裝10-1 從操作位置運動到第一運送位置。在此方面,使用者可抓緊第一手柄部 分400並向上拉動第一手柄部分400從而在支腳組件320上轉動空氣壓 縮機套裝10-1,使得空氣壓縮機套裝10-1從支腳構件342的臂356轉 動到支腳構件342的支腿358。類似地,通過將空氣壓縮機套裝10-1置 於支腳構件342的支腿358上、用一隻手或多隻手抓住第一手柄部分 400、並降低第一手柄部分400從而使空氣壓縮機套裝10-1從支腳構件 342的支腿358轉動到支腳構件342的臂356。
儘管具體示例已在申請文件中描述並在附圖中示出,但本領域的技術 人員應當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的情況 下,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改變並且可以等同體來替代文中所述的元 件。再者,顯然能夠想到的是,特徵、元件和/或功能能夠在各示例之間相 互結合和匹配,因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通過本實用新型應當理解的是,除 非上文另有說明,否則一個示例中的特徵、元件和/或功能可根據需要結合 到另一個示例中。而且,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範圍的情況下,可以 對本實用新型的教導進行改型以適應特定情況或材料。因此,本發明並不局限於申請文件中所述以及附圖所示的作為目前能夠想到的實施本實用 新型的教導的最佳模式的特定示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包括落入所附權利 要求和前述^兌明書範圍內的任何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1. 一種空氣壓縮機套裝,包括薄餅式空氣罐,其具有一對凸形罐體構件,所述一對凸形罐體構件繞所述薄餅式空氣罐的赤道相互聯接;手柄,其聯接到所述薄餅式空氣罐;馬達;以及壓縮機,其由所述馬達驅動,所述壓縮機以流體連通的方式與所述薄餅式空氣罐聯接;其特徵在於,所述馬達和所述壓縮機相對於所述薄餅式空氣罐設置成使得通過所述薄餅式空氣罐的赤道的平面穿過所述馬達和所述壓縮機,並且所述平面縱向地延伸穿過所述手柄。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空氣壓縮機套裝,其中,所述平面穿過所 述馬達的旋轉軸線。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壓縮機套裝,其中,所述壓縮機包括 壓縮機帶輪,並且所述平面穿過所述壓縮機帶輪的旋轉軸線。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空氣壓縮機套裝,其中,所述手柄具有加 寬的C形形狀,並且所述馬達和所述壓縮機設置在所述薄餅式空氣罐和 所述手柄之間。
專利摘要一種空氣壓縮機套裝,包括薄餅式空氣罐,其具有一對凸形罐體構件,一對凸形罐體構件繞薄餅式空氣罐的赤道相互聯接;手柄,其聯接到所述薄餅式空氣罐;馬達;以及壓縮機,其由馬達驅動。壓縮機以流體連通的方式與薄餅式空氣罐聯接。馬達和壓縮機相對於薄餅式空氣罐設置成使得通過薄餅式空氣罐的赤道的平面穿過馬達和壓縮機,並且所述平面縱向地延伸穿過所述手柄。
文檔編號F04B41/02GK201265508SQ200820003970
公開日2009年7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5日
發明者克雷格·R·施泰因費爾斯, 斯科特·D·克雷格 申請人:百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