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立體式發電裝置的路燈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22:35:52 1

本發明涉及一種路燈,具體涉及一種具有立體式發電裝置的路燈。
背景技術:
路燈是指給道路提供照明功能的燈具,泛指交通照明中路面照明範圍內的燈具。路燈一般包括燈杆及燈具,燈具根據實際路況安裝燈具上方的不同高度,在夜間或行車視線較差的時候發出光亮,照明道路,為保證路燈的持續供電,往往會在燈杆內設置有為燈具進行供電的供電導線,該供電導線延伸至位於地底下的供電電路。
隨著科技的發展及進步,也為了合理利用路燈的受光面積,會在路燈頂部額外安裝太陽能板,由太陽能板進行發電,這種太陽能板的形狀為矩形體,其只能接受單一方向所照射的陽光,故由其產生的電能極其有限,即為燈具提供的電能極其有限,大部分電能均來源於位於地底下的供電電路,而一旦其中一個路燈出現問題,需要將挖掘整條道路,對供電電路進行檢查。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合理利用受光面積、提高發電效率的具有立體式發電裝置的路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包括燈杆、燈具及太陽能發電組件,所述的燈具安裝於燈杆上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組件包括第一太陽能發電組件,所述的第一太陽能發電組件呈環形狀並套設於燈杆,所述的第一太陽能發電組件外周面為接收陽光的第一接收面。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傳統的太陽能板呈平板狀,只能接受單一方向所照射的陽光,在太陽與太陽能板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時發電效率就急劇下降,而將第一太陽能發電組件設計呈環形,第一太陽能發電組件的第一接收面大部分都處於陽光的直射下,保證全天的發電效率持續及穩定,一方面合理利用燈柱各方向的受光面積,另一方面大大提高整日的平均發電效率,並主要針對水平周向的陽光。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燈杆位於太陽能發電組件下方設置有將陽光向太陽能發電組件反射的反射裝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增設反射裝置,將太陽能發電組件錯過的陽光進行收集後進行反射,使太陽能發電組件對陽光進行二次利用,在第一太陽能發電組件環形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單位面積的光照強度,從而進一步加強發電效率。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反射裝置包括第一反射裝置及第二反射裝置,所述的第一反射裝置包括第一反射基座及第一反射件,所述的第一反射基座沿水平設置有朝向上方的第一反射面,所述的第一反射件排布於第一反射面,所述的第二反射裝置包括第二反射基座及第二反射件,所述的第二反射基座呈與燈杆同軸設置的圓臺狀,該圓臺的較小端位於較大端的上方,所述的第二反射件排布於第二反射基座的外周面。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反射裝置豎向上反射陽光,第二反射裝置斜向上反射陽光,兩者相組合,使陽光以不同角度進行反射,配合各方位的太陽能發電組件使陽光被最大程度利用。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組件包括第二太陽能發電組件,所述的第二太陽能發電組件呈板狀,所述的第二發電裝置的正面板均為接收陽光的第二接收面,所述的第二太陽能發電組件與第二反射基座的外周面相傾斜,並沿周向等距排布於第二反射基座的外周面。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合理利用第二反射基座的外周面,不用安裝第二太陽能發電組件,一方面,使結構更為精簡,另一方面,第二太陽能發電組件的反面接近並大量接收被第二反射件所反射的陽光,使被反射的陽光利用率最大化,而正面則進一步擴大接收直射陽光的接收面積,提高發電效率。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燈杆與燈具之間設置有燈具延伸杆,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組件包括第三太陽能發電組件,所述的第三太陽能發電組件的截面呈弧形狀並分別固定於燈具延伸杆的上端及下端,位於上端的所述的第三太陽能發電組件的上端面作為接收陽光的第三接收面,位於下端的所述的第三太陽能發電組件的下端面作為接收陽光的第四接收面。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為了將燈具照射至道路的指定位置,往往需要燈具延伸杆將燈具向燈杆外側延伸,將燈具延伸杆上下方的受光面積進行利用,合理利用現有構件進行作為第三太陽能發電組件的安裝位,使第三太陽能發電組件的陽光直射接收面能延伸至燈杆外側,甚至馬路上方,並不局限於燈杆四周。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燈具由燈蓋及安裝於燈蓋內的發光件組成,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組件包括第四太陽能發電組件,所述的第四太陽能發電組件覆蓋並固定於燈蓋上方,所述的第四太陽能發電組件的上端面作為接收陽光的第五接收面。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燈蓋作為能夠合理利用的面積,將第四太陽能發電組件安裝於其上,進一步增加陽光直射接收面的面積,提高發電效率。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燈具延伸杆對稱設置於燈杆的兩側,兩側的所述的燈具延伸杆之間固定設置有向下彎曲的增強板,所述的燈杆頂部支撐於增強板下方,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組件包括第五太陽能發電組件,所述的第五太陽能發電組件覆蓋並固定於增強杆上方,所述的第五太陽能發電組件的上端面作為接收陽光的第六接收面。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增強板用於強化燈具延伸杆的強度,提高燈具照射及安裝穩定性,第五太陽能發電組件利用增強板的上方空間,進一步增加陽光直射接收面的面積,提高發電效率。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組件包括金屬基材及位於各接收面的光伏薄膜,所述的金屬基材及光伏薄膜之間設置有由熱熔膠構成的絕緣層,所述的金屬基材外側設置有附著於金屬基材的熱鍍鋅層。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由光伏薄膜進行發電,對其他裝置或設備及進行輸出,光伏薄膜質量較小,減輕基材負擔,由粘合劑固定,安裝更為方便,金屬材質可選用鋁合金及鋁板,由冷彎成型進行加工,達到所需的形狀,使形狀更加多變,能夠使太陽能發電組件能夠安裝於路燈的不同位置之上,金屬材質也能給予光伏薄膜更高的強度,熱熔膠在金屬基材與光伏薄膜之間形成絕緣層、耐衝擊層及密封層,防止水分子從金屬和光伏薄膜之間相互轉移,配合熱鍍鋅,極大地提高了防腐性能。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的放大圖;
圖3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太陽能發電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立體式發電裝置的路燈,包括燈杆1、燈具2及太陽能發電組件3,燈具2安裝於燈杆上部,太陽能發電組件3包括第一太陽能發電組件31,第一太陽能發電組件31呈環形狀並套設於燈杆,第一太陽能發電組件31外周面為接收陽光的第一接收面311,傳統的太陽能板呈平板狀,只能接受單一方向所照射的陽光,在太陽與太陽能板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時發電效率就急劇下降,而將第一太陽能發電組件31設計呈環形,第一太陽能發電組件31的第一接收面大部分都處於陽光的直射下,保證全天的發電效率持續及穩定,一方面合理利用燈柱各方向的受光面積,另一方面大大提高整日的平均發電效率,並主要針對水平周向的陽光。
燈杆位於太陽能發電組件3下方設置有將陽光向太陽能發電組件3反射的反射裝置,增設反射裝置,將太陽能發電組件3錯過的陽光進行收集後進行反射,使太陽能發電組件3對陽光進行二次利用,在第一太陽能發電組件31環形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單位面積的光照強度,從而進一步加強發電效率。
反射裝置包括第一反射裝置及第二反射裝置,第一反射裝置包括第一反射基座4及第一反射件,第一反射基座4沿水平設置有朝向上方的第一反射面41,第一反射件排布於第一反射面41,第一反射件與第一反射基座4一體設置,均為不鏽鋼,在第一反射面41鏡面處理,第二反射裝置包括第二反射基座5及第二反射件,第二反射基座5呈與燈杆同軸設置的圓臺狀,該圓臺的較小端位於較大端的上方,第二反射件排布於第二反射基座的外周面52,第二反射件與第二反射基座5一體設置,均為不鏽鋼,並在第二反射基座的外周面52鏡面處理,第一反射裝置豎向上反射陽光,第二反射裝置斜向上反射陽光,兩者相組合,使陽光以不同角度進行反射,配合各方位的太陽能發電組件3使陽光被最大程度利用,第一反射件41及第二反射件51為鏡面不鏽鋼構成。
太陽能發電組件3包括第二太陽能發電組件32,第二太陽能發電組件32呈板狀,第二發電裝置的正面板均為接收陽光的第二接收面321,第二太陽能發電組件32與第二反射基座5的外周面52相傾斜,並沿周向等距排布於第二反射基座5的外周面52,合理利用第二反射基座5的外周面52,不用安裝第二太陽能發電組件32,一方面,使結構更為精簡,另一方面,第二太陽能發電組件32的反面接近並大量接收被第二反射件51所反射的陽光,使被反射的陽光利用率最大化,而正面則進一步擴大接收直射陽光的接收面積,提高發電效率,並主要針對道路上方的陽光。
燈杆與燈具2之間設置有燈具延伸杆21,太陽能發電組件3包括第三太陽能發電組件33,第三太陽能發電組件33的截面呈弧形狀並分別固定於燈具延伸杆21的上端及下端,位於上端的第三太陽能發電組件33的上端面作為接收陽光的第三接收面331,位於下端的第三太陽能發電組件33的下端面作為接收陽光的第四接收面332,為了將燈具2照射至道路的指定位置,往往需要燈具延伸杆21將燈具2向燈杆外側延伸,將燈具延伸杆21上下方的受光面積進行利用,合理利用現有構件進行作為第三太陽能發電組件33的安裝位,使第三太陽能發電組件33的陽光直射接收面能延伸至燈杆外側,甚至馬路上方,並不局限於燈杆四周,並主要針對燈杆豎向上方的陽光
燈具2由燈蓋22及安裝於燈蓋22內的發光件組成,太陽能發電組件3包括第四太陽能發電組件34,第四太陽能發電組件34覆蓋並固定於燈蓋22上方,第四太陽能發電組件34的上端面作為接收陽光的第五接收面341,燈蓋22作為能夠合理利用的面積,將第四太陽能發電組件34安裝於其上,進一步增加陽光直射接收面的面積,提高發電效率,並主要針對燈杆豎向上方的陽光
燈具延伸杆21對稱設置於燈杆的兩側,兩側的燈具延伸杆21之間固定設置有向下彎曲的增強板23,燈杆頂部支撐於增強板23下方,太陽能發電組件3包括第五太陽能發電組件35,第五太陽能發電組件35覆蓋並固定於增強杆上方,第五太陽能發電組件35的上端面作為接收陽光的第六接收面351,增強板23用於強化燈具延伸杆21的強度,提高燈具2照射及安裝穩定性,第五太陽能發電組件35利用增強板23的上方空間,進一步增加陽光直射接收面的面積,提高發電效率,並主要針對燈杆豎向上方的陽光。
太陽能發電組件3包括金屬基材37及位於各接收面的光伏薄膜36,金屬基材37及光伏薄膜36之間設置有由熱熔膠構成的絕緣層38,金屬基材37外側設置有附著於金屬基材37的熱鍍鋅層39,由光伏薄膜36進行發電,對其他裝置或設備及進行輸出,光伏薄膜36質量較小,減輕基材負擔,由粘合劑固定,安裝更為方便,金屬材質可選用鋁合金及鋁板,由冷彎成型進行加工,達到所需的形狀,使形狀更加多變,能夠使太陽能發電組件3能夠安裝於路燈的不同位置之上,金屬材質也能給予光伏薄膜36更高的強度,熱熔膠在金屬基材37與光伏薄膜36之間形成絕緣層38、耐衝擊層及密封層,防止水分子從金屬和光伏薄膜36之間相互轉移,配合熱鍍鋅,極大地提高了防腐性能。
在將第一太陽能發電組件31、第二太陽能發電組件32、第三太陽能發電組件33、第四太陽能發電組件34、第五太陽能發電組件35組合進行發電之後,實現立體式全方位的陽光發電單元,基本可滿足路燈的日常電量需求,可在各路燈安裝儲存電能的電源,從而有望簡化位於地下的供電電路,減輕維修供電電路所帶來的巨額工作量,及通行受阻所帶來的其他影響,也為地下交通或地下管路騰出空間,優化城市規劃,陽光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能夠儘可能的降低因製造電能所帶來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