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十字軸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18:39:3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十字軸。
背景技術:
十字軸,又稱十字節,即萬向接頭,英文名稱universal joint,是實現變角度動力傳遞的機件,用於需要改變傳動軸線方向的位置,它是汽車驅動系統的萬向傳動裝置的 「關節」部件。十字軸式剛性萬向節為汽車上廣泛使用的不等速萬向節,允許相鄰兩軸的最大交角為15゜~20゜。十字軸是十字軸式剛性萬向節關鍵件之一。
目前,市場上的十字軸,它包括包括軸體、設置於軸體上的四個銷軸、設置於各銷軸上的軸套以及設置於銷軸和軸套之間的滾針,軸套和各銷軸之間均設有油封圈,軸體上還設有油孔。傳統的十字軸因為軸套和軸銷之間的密封效果較差,容易在運轉的狀態下,發生潤滑油飛濺以及漏油的現象,從而影響傳動效果,並且軸套和軸銷之間的潤滑效果較差也是目前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軸銷和軸套之間的密封效果好以及軸套和銷軸之間的潤滑效果好的十字軸。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十字軸,包括軸體、設置於軸體上的四個銷軸、設置於各銷軸上的軸套以及設置於銷軸和軸套之間的滾針,軸套和各銷軸之間均設有油封圈,軸體上還設有油孔,其特徵是:所述油封圈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牴觸部、連接部和第二牴觸部,第一牴觸部、連接部以及第二牴觸部之間形成有呈「U」形狀的密封區,第一牴觸部和連接部均與軸體相互牴觸,第二牴觸部與軸套相牴觸,第二牴觸部上設有封油凸起,軸套上設有與封油凸起相適配的限位凹槽,所述油封圈的厚度由第一牴觸部往第二牴觸部逐漸減小。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油封圈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牴觸部、連接部和第二牴觸部,第一牴觸部和連接部均與軸體相互牴觸,第二牴觸部與軸套相牴觸,為了保證油封圈的密封效果,通過第一牴觸部、連接部以及第二牴觸部與軸體以及軸套相牴觸,從而保證了貼合的緊密效果,從而增加密封效果,並且第一牴觸部、連接部以及第二牴觸部之間形成有呈「U」形狀的密封區,「U」形狀結構的密封區即使在潤滑油飛濺也有更好的阻擋效果,第二牴觸部上設有封油凸起,軸套上設有與封油凸起相適配的限位凹槽,通過設有的封油凸起以及與之適配的限位凹槽,進一步保證了良好的密封效果,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將油封圈的厚度由第一牴觸部往第二牴觸部逐漸減小,上述結構設置能保證油封圈的受力點集中在第一牴觸部,從而減小第二牴觸部的受力狀態,進而不會發生第二牴觸部與軸套之間的偏移的現象,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密封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封油凸起呈圓弧狀,封油凸起和第二牴觸部之間的連接處上設有依次連接的第一貼合部和第二貼合部,第一貼合部和第二牴觸部相互連接,第二貼合部和封油凸起相互連接,第一貼合部和第二貼合部均呈圓弧狀。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封油凸起呈圓弧狀,通過將封油凸起設置為圓弧狀,增加了封油凸起和限位凹槽之間的密封性,為了進一步增加第二牴觸部與軸套之間的貼合效果,通過在封油凸起和第二牴觸部之間的連接處上設有依次連接的第一貼合部和第二貼合部,第一貼合部和第二牴觸部相互連接,第二貼合部和封油凸起相互連接,第一貼合部和第二貼合部均呈圓弧狀,圓弧狀的第一貼合部和第二貼合部保證與軸套之間的貼合緊密性,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密封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軸套包括底部,底部上設有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之間形成有儲油槽,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均與銷軸牴觸。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軸套包括底部,底部上設有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之間形成有儲油槽,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均與銷軸牴觸,通過在軸套的底部上設有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並且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連接形成有儲油槽,因為儲油槽的設置,保證了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將一些潤滑油進行儲存,從而保證了持續的潤滑效果,並且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是與銷軸牴觸的,從而減小了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減小了熱量的產生,並且儲存的潤滑油還能因為軸套的轉動流動從而帶走一部分熱量,從而保證了良好的傳動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十字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十字實施例的油封圈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十字實施例的油封圈的圖1中A處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1-軸體,10-銷軸,2-軸套,20-第一限位塊,21-第二限位塊,22-儲油槽,3-油封圈,30-第一牴觸部,31-連接部,32-第二牴觸部,33-密封區,34-封油凸起,350-第一貼合部,351-第二貼合,4-滾針,5-油孔。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一種十字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十字軸,包括軸體1、設置於軸體上的四個銷軸10、設置於各銷軸上的軸套2以及設置於銷軸10和軸套2之間的滾針4,軸套2和各銷軸10之間均設有油封圈3,軸體1上還設有油孔5,油封圈3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牴觸部30、連接部31和第二牴觸部32,第一牴觸部30和連接部31均與軸體1相互牴觸,第二牴觸部32與軸套2相牴觸,為了保證油封圈3的密封效果,通過第一牴觸部30、連接部31以及第二牴觸部32與軸體1以及軸套2相牴觸,從而保證了貼合的緊密效果,從而增加密封效果,並且第一牴觸部30、連接部31以及第二牴觸部32之間形成有呈「U」形狀的密封區33,「U」形狀結構的密封區33即使在潤滑油飛濺也有更好的阻擋效果,第二牴觸部32上設有封油凸起34,軸套2上設有與封油凸起34相適配的限位凹槽,通過設有的封油凸起34以及與之適配的限位凹槽,進一步保證了良好的密封效果,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將油封圈3的厚度由第一牴觸部30往第二牴觸部32逐漸減小,上述結構設置能保證油封圈3的受力點集中在第一牴觸部30,從而減小第二牴觸部32的受力狀態,進而不會發生第二牴觸部32與軸套2之間的偏移的現象,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密封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封油凸起34呈圓弧狀,通過將封油凸起34設置為圓弧狀,增加了封油凸起34和限位凹槽之間的密封性,為了進一步增加第二牴觸部32與軸套2之間的貼合效果,通過在封油凸起34和第二牴觸部32之間的連接處上設有依次連接的第一貼合部350和第二貼合部351,第一貼合部350和第二牴觸部351相互連接,第二貼合部351和封油凸起34相互連接,第一貼合部350和第二貼合部351均呈圓弧狀,圓弧狀的第一貼合部350和第二貼合部351保證與軸套2之間的貼合緊密性,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密封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軸套2包括底部,底部上設有第一限位塊20和第二限位塊21,第一限位塊20和第二限位塊21之間形成有儲油槽22,第一限位塊20和第二限位塊21均與銷軸10牴觸,通過在軸套2的底部上設有第一限位塊20和第二限位塊21,並且第一限位塊20和第二限位塊21連接形成有儲油槽22,因為儲油槽22的設置,保證了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將一些潤滑油進行儲存,從而保證了持續的潤滑效果,並且第一限位塊20和第二限位塊21是與銷軸10牴觸的,從而減小了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減小了熱量的產生,並且儲存的潤滑油還能因為軸套的轉動流動從而帶走一部分熱量,從而保證了良好的傳動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內進行通常的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