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midi鍵盤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4:12:01
軟midi鍵盤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軟MIDI鍵盤,包括底座、多個軟按鍵、雙層薄膜電路層,所述雙層薄膜電路層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軟按鍵設置在雙層薄膜電路層上方,且所述軟按鍵前端與所述底座連接,所述軟按鍵上表面設置有硬膜層,所述軟按鍵下表面設有凸起的第一觸電點、第二觸電點,所述第一觸電點與第二觸電點前後間隔布置在軟按鍵的下表面。所述軟MIDI鍵盤,可實現對軟按鍵的力度控制,克服了傳統軟MIDI鍵盤多觸點觸發容易連續觸發產生多音的缺陷,通過在軟按鍵上表面設置有硬膜層,使軟按鍵的觸感更好,克服了傳統軟MIDI鍵盤表面軟性、按鍵力度不好控制容易產生漏音的缺陷,同時克服了傳統軟MIDI鍵盤必須跳按的缺點,使該軟MIDI鍵盤可用正常彈奏方法進行彈奏。
【專利說明】軟MIDI鍵盤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琴【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軟MIDI鍵盤。
【背景技術】
[0002]MIDI鍵盤,意思是能輸出midi信號的鍵盤,傳統的鋼琴用軟MIDI鍵盤一般仿照軟電腦鍵盤結構,雙層薄膜電路,按鍵一般採用矽膠膜,多觸電,但是矽膠膜表面軟性,按鍵力度不好控制,容易出現產生漏音、多音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基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夠避免漏音、多音問題的軟MIDI鍵盤。
[0004]其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軟MIDI鍵盤,包括底座、多個軟按鍵、雙層薄膜電路層,所述雙層薄膜電路層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軟按鍵設置在雙層薄膜電路層上方,且所述軟按鍵前端與所述底座連接,所述軟按鍵上表面設置有硬膜層,所述軟按鍵下表面設有凸起的第一觸電點、第二觸電點,所述第一觸電點與第二觸電點前後間隔布置在軟按鍵的下表面。
[0006]其進一步技術方案如下:
[0007]所述第一觸電點、第二觸電點設置在所述軟按鍵靠近前端的位置。
[0008]所述雙層薄膜電路層包括電性相反的第一層薄膜電路、第二層薄膜電路,所述第一層薄膜電路、第二層薄膜電路之間設有間隙。
[0009]所述的軟MIDI鍵盤還包括支撐塊,所述支撐塊的上表面與所述軟按鍵的下表面連接,支撐塊的下表面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連接。
[0010]所述第一觸電點、第二觸電點為倒梯形狀。
[0011]所述軟按鍵包括白鍵與黑鍵,所述白鍵與黑鍵間隔布置,所述白鍵、黑鍵的材質均為矽膠材料,所述白鍵上表面、黑鍵上表面的硬膜層的材質為PC材料。
[0012]下面對前述技術方案的優點或原理進行說明:
[0013]上述軟MIDI鍵盤,通過在軟按鍵下表面設置凸起的第一觸電點與第二觸電點,且軟按鍵前端與所述底座連接,使用者按壓軟按鍵時,以軟按鍵的前端為支點,第一觸電點與第二觸電點中更靠後的觸電點會先與雙層薄膜電路層接觸,然後另外一個觸電點再與雙層薄膜電路層接觸,根據兩個觸電點與雙層薄膜電路層接觸的時間差,可以實現對軟按鍵的力度控制,大力快按的時候時間差短,輕按慢彈的時候時間差則長,且兩個觸電點必須連續接觸才能發聲,克服了傳統軟MIDI鍵盤多觸點觸發容易連續觸發產生多音的缺陷,且通過在軟按鍵上表面設置有硬膜層,使軟按鍵的觸感更好,並克服了傳統軟MIDI鍵盤表面軟性、按鍵力度不好控制容易產生漏音的缺陷,同時也克服了傳統軟MIDI鍵盤必須跳按得缺點,使該軟MIDI鍵盤可用正常彈奏方法進行彈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軟MIDI鍵盤的示意圖;
[0015]圖2為圖1中沿A-A的剖面示意圖;
[0016]圖3為圖1中沿B-B的剖面示意圖。
[0017]附圖標記說明:
[0018]10、底座,20、軟按鍵,210、白鍵,220、黑鍵,30、雙層薄膜電路層,310、第一層薄膜電路,320、第二層薄膜電路,40、硬膜層,50、第一觸電點,60、第二觸電點,70、支撐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20]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軟MIDI鍵盤,包括底座10、多個軟按鍵20、雙層薄膜電路層30,所述雙層薄膜電路層30設置在所述底座10上方,所述軟按鍵20設置在雙層薄膜電路層30上方,且所述軟按鍵20前端與所述底座10連接,所述軟按鍵20上表面設置有硬膜層40,所述軟按鍵20下表面設有凸起的第一觸電點50、第二觸電點60,所述第一觸電點50與第二觸電點60前後間隔布置在軟按鍵20的下表面。
[0021]本實施例所述的軟MIDI鍵盤,通過在軟按鍵20下表面設置凸起的第一觸電點50與第二觸電點60,且軟按鍵20前端與所述底座10連接,使用者按壓軟按鍵20時,以軟按鍵20的前端為支點,第一觸電點50與第二觸電點60中更靠後的觸電點會先與雙層薄膜電路層30接觸,然後另外一個觸電點再與雙層薄膜電路層30接觸,根據兩個觸電點與雙層薄膜電路層30接觸的時間差,可以實現對軟按鍵20的力度控制,大力快按的時候時間差短,輕按慢彈的時候時間差則長,且兩個觸電點必須連續接觸才能發聲,克服了傳統軟MIDI鍵盤多觸點觸發容易連續觸發產生多音的缺陷,且通過在軟按鍵20上表面設置有硬膜層40,使軟按鍵20的觸感更好,並克服了傳統軟MIDI鍵盤表面軟性、按鍵力度不好控制容易產生漏音的缺陷,同時也克服了傳統軟MIDI鍵盤必須跳按得缺點,使該軟MIDI鍵盤可用正常彈奏方法進行彈奏。
[0022]本實施例所述第一觸電點50、第二觸電點60設置在所述軟按鍵20靠近前端的位置。由於彈奏時,是以軟按鍵20的前端為支點,第一觸電點50、第二觸電點60設置在軟按鍵20靠近前端的位置,這樣通過力度控制能更好地控制第一觸電點50、第二觸電點60與雙層薄膜電路層30接觸的時間差,更好地避免多音問題的出現。
[0023]所述雙層薄膜電路層30包括電性相反的第一層薄膜電路310、第二層薄膜電路320,所述第一層薄膜電路310、第二層薄膜電路320之間設有間隙。本實施例中第一層薄膜電路310為正極電路,第二層薄膜電路320為負極電路,彈奏時按壓軟按鍵20,使第一觸電點50、第二觸電點60先後作用在第一層薄膜電路310上,從而使第一層薄膜電路310與第二層薄膜電路320連通,實現發聲。所述第一觸電點50、第二觸電點60為倒梯形狀,這樣按壓軟按鍵20時,使第一觸電點50、第二觸電點60的下表面能充分作用在第一層薄膜電路310上,更好地避免多音問題的出現。
[0024]本實施例所述的軟MIDI鍵盤還包括支撐塊70,所述支撐塊70的上表面與所述軟按鍵20的下表面連接,支撐塊70的下表面與所述底座10的上表面連接。一方面通過支撐塊70連接軟按鍵20與底座10,另一方面彈奏時,支撐塊70相當於軟按鍵20運動的一個支點,使軟按鍵20後端下壓或者上彈更順暢。
[0025]如圖2、圖3所示,所述軟按鍵20包括白鍵210與黑鍵220,所述白鍵210與黑鍵220間隔布置,所述白鍵210、黑鍵220的材質均為矽膠材料,所述白鍵210上表面、黑鍵220上表面的硬膜層40的材質為PC材料。該白鍵210與黑鍵220地間隔布置按照傳統鋼琴的鍵盤布置,白鍵210、黑鍵220均為軟性的矽膠材料,白鍵210上表面、黑鍵220上表面的硬膜層40為硬性的PC材料,這樣使本實施例所述的軟MIDI鍵盤觸感更好,能用於鋼琴練習使用,不限於作為業餘玩具,而且本實施例所述的軟MIDI鍵盤雖然在白鍵210上表面、黑鍵220上表面設置了具有硬性的PC材料硬膜層40,但是白鍵210、黑鍵220本身為軟性的矽膠材料,這樣軟MIDI鍵盤也便於攜帶、儲存。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前端是指靠近黑鍵的一端。
[0026]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軟MIDI鍵盤,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多個軟按鍵、雙層薄膜電路層,所述雙層薄膜電路層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軟按鍵設置在雙層薄膜電路層上方,且所述軟按鍵前端與所述底座連接,所述軟按鍵上表面設置有硬膜層,所述軟按鍵下表面設有凸起的第一觸電點、第二觸電點,所述第一觸電點與第二觸電點前後間隔布置在軟按鍵的下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MIDI鍵盤,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觸電點、第二觸電點設置在所述軟按鍵靠近前端的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軟MIDI鍵盤,其特徵在於,所述雙層薄膜電路層包括電性相反的第一層薄膜電路、第二層薄膜電路,所述第一層薄膜電路、第二層薄膜電路之間設有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軟MIDI鍵盤,其特徵在於,其還包括支撐塊,所述支撐塊的上表面與所述軟按鍵的下表面連接,支撐塊的下表面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軟MIDI鍵盤,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觸電點、第二觸電點為倒梯形狀。
6.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軟MIDI鍵盤,其特徵在於,所述軟按鍵包括白鍵與黑鍵,所述白鍵與黑鍵間隔布置,所述白鍵、黑鍵的材質均為矽膠材料,所述白鍵上表面、黑鍵上表面的硬膜層的材質為PC材料。
【文檔編號】G06F3/02GK204066014SQ201420361045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30日
【發明者】盧毅明 申請人:廣州艾茉森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