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富硒木耳的栽培方法與流程
2023-05-15 13:17:41 2
本發明涉及保健食品栽培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富硒木耳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在體內是谷光氨肽過氧化物酶的必需成分,硒有抗氧化的作用,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硒具有抗癌、保護心臟、抗肝壞死、防治近視和白內障、解毒、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和增強生殖功能等多種藥理作用,因此,尋找和開發富硒產品,以保證人體攝入充足的硒,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木耳隸屬於真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目、木耳科、木耳屬,可食用,質地脆,目前我國已廣泛栽培,木耳具有較高的藥物價值,它具有滋陰強壯,清肺益氣,補血活血,止血止痛等功用,是紡織和礦山工人很好的保健食品,木耳具有良好的富硒能力,「富硒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專利申請號201010154424.5)、「用硒礦粉生產富硒木耳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專利申請號200910067120.2)、「含豐富有機硒的黑木耳生產方法」(專利申請號201110099832.X)等技術方案中介紹的是黑木耳的富硒栽培方法,上述方法都是採用培養基中混入亞硒酸鈉溶液形成一定含硒濃度的培養基培養富硒木耳,但採用這種方法培養的木耳其對硒的吸收利用效率不高,子實體形成的硒含量也不高,硒形態中有機硒所佔的 比例也不高。「豐富含硒的黑木耳菌絲生產方法」(專利申請號201010555877.9)則是介紹的是採用液體發酵的形式培養木耳菌絲體,但這種方法只能培養得到木耳菌絲體,其生長培育時間短,得到的木耳菌絲體硒形態大部分是無機硒。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針對傳統栽培方法木耳其對硒的吸收利用效率不高,硒形態中有機硒所佔的比例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種富硒木耳的栽培方法,使用秸稈等農林廢棄物部分代替當地木耳生產基料,木耳品質和產量沒有下降,富硒木耳中有機硒的含量高而且批量生產後硒含量穩定。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富硒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拌料:前一天晚上將各原料按一定比例稱好料,使pH值達到8.0-9.0,加水至含水量達到60%~65%,達到用手抓一把,指縫間有水滴而不滴下為適,拌勻,使其吸足水。
2、加入外源硒:把亞硒酸鈉配製成100ppm濃度的溶液,直接噴施到基料上,硒總量控制在2mg/kg乾料。
3、裝袋:可採用裝袋機或人工裝袋,裝入培養料的數量為袋高的三分之二,而後放在光滑的板上,用手壓平表面,再用布擦淨袋口內壁及整個袋的外部,再捏緊袋口,用繩子綁緊或摺疊成三角形。
4、滅菌:裝灶滅菌採用層架式堆放,常壓滅菌時要求猛火升溫至80℃再放冷氣,等溫度升至100℃時保持14~16小時,同時裝好接種 使用的棉花,棉花用筒袋裝好放入滅菌。
5、接種:冷卻後接種時間不宜長,搶溫接種,當料袋溫度下降至30℃以下即可接種,一灶一般在1~2天內完成,適當加大接種量,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進行。
6、發菌管理:選擇易通風換氣的場所,每天通風1~2次,每次30分鐘,選擇黑暗環境,避免早期出現耳芽,要掌握溫溼度,待菌絲髮到離袋底1~2cm即可排場出耳。
7、場地選擇與清潔:春耳宜選擇在較陰涼、通風條件好、近水源、排水方便、無汙染的場地,秋耳宜選擇在座北朝南、陽光充足、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場地。
8、栽培季節與模式:代料黑木耳一年栽培兩次,即春耳、秋耳,春耳一般在上年12、1月份栽培,秋耳則在8~9月上旬栽培,據春秋耳栽培季節不同,一般春耳採用棚架畦式,秋耳採用半地下式。
9、排場管理:在排場前首先處理栽培場,把整個栽培場進行全面清理,並灑上生石灰或噴保菇神、敵敵畏等殺蟲劑,然後消毒菌袋,當菌絲長至離袋底1~2釐米時,將菌袋搬至栽培場地後,把菌袋放入2%的石灰水溶液中清洗,晾乾後割口。
10、出耳管理:「溫度、空氣、溼度」是影響代料黑木耳產量、質量的三要素,其中溫度是基礎,空氣是條件,溼度是關鍵。
11、採收、加工:採收前一天要停止噴水,採耳時不要將耳根留在袋內,不要帶培養料太大,採下的耳片要用水洗淨耳片上的雜物,太大的朵可以撕開,然後晾乾,晾曬時耳片朝上,耳根朝下,未乾 時不要隨便翻動,若遇陰雨天,採用易於搬動的物體晾曬,避免未乾時造成拳耳,烘乾溫度要控制在40℃以下,採取慢火、強風、先強後弱。
進一步地,所述各原料比例為闊葉林木屑65%,秸稈18.5%,麥麩或米糠15%,石膏粉1%,生石灰0.5%。
進一步地,所述裝袋時每袋單重約0.55~0.65kg。
進一步地,所述發菌培養室溫度保持在24℃~25℃之間,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65%左右,發菌速度快,菌絲粗壯。
進一步地,所述黑木耳出耳最適溫度為18℃~22℃,出幼耳到成耳如果溫度適宜,25~30天後即可採摘。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富硒木耳的栽培方法,由農林廢棄物作為主要原料,以麩皮、生石灰、石膏粉等作為輔料,外加有機或無機硒源栽培而成,使用秸稈等農林廢棄物部分代替當地木耳生產基料,木耳品質和產量沒有下降,富硒木耳中有機硒的含量高而且批量生產後硒含量穩定。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富硒木耳的栽培方法,由農林廢棄物作為主要原料,以麩皮、生石灰、石膏粉等作為輔料,外加有機或無機硒源栽培而成。
實施例1
一種富硒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拌料:前一天晚上將闊葉林木屑65%,秸稈18.5%,麥麩或米糠15%,石膏粉1%,生石灰0.5%稱好料,使pH值達到8.0-9.0, 加水至含水量達到60%~65%,達到用手抓一把,指縫間有水滴而不滴下為適,拌勻,使其吸足水。
2、加入外源硒:把亞硒酸鈉配製成100ppm濃度的溶液,直接噴施到基料上,硒總量控制在2mg/kg乾料。
3、裝袋:可採用裝袋機或人工裝袋,裝入培養料的數量為袋高的三分之二,(每袋單重約0.55~0.65kg),而後放在光滑的板上,用手壓平表面,再用布擦淨袋口內壁及整個袋的外部,再捏緊袋口,用繩子綁緊或摺疊成三角形。
4、滅菌:裝灶滅菌採用層架式堆放,常壓滅菌時要求猛火升溫至80℃再放冷氣,等溫度升至100℃時保持14~16小時,同時裝好接種使用的棉花,棉花用筒袋裝好放入滅菌。
5、接種:冷卻後接種時間不宜長,搶溫接種,當料袋溫度下降至30℃以下即可接種,一灶一般在1~2天內完成,適當加大接種量,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進行。
6、發菌管理:選擇易通風換氣的場所,每天通風1~2次,每次30分鐘,選擇黑暗環境,避免早期出現耳芽,要掌握溫溼度,培養室溫度保持在24℃~25℃之間,發菌速度快,菌絲粗壯,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65%左右,但不宜過溼,待菌絲髮到離袋底1~2cm即可排場出耳。
7、場地選擇與清潔:春耳宜選擇在較陰涼、通風條件好、近水源、排水方便、無汙染的場地,秋耳宜選擇在座北朝南、陽光充足、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場地。
8、栽培季節與模式:代料黑木耳一年栽培兩次,即春耳、秋耳,春耳一般在上年12、1月份栽培,秋耳則在8~9月上旬栽培,據春秋耳栽培季節不同,一般春耳採用棚架畦式,秋耳採用半地下式。
9、排場管理:在排場前首先必須做好「兩清」工作,一是栽培場處理,把整個栽培場進行全面清理,並灑上生石灰或噴保菇神、敵敵畏等殺蟲劑,二是菌袋消毒,當菌絲長至離袋底1~2釐米時,將菌袋搬至栽培場地後,把菌袋放入2%的石灰水溶液中清洗,晾乾後割口。
10、出耳管理:「溫度、空氣、溼度」是影響代料黑木耳產量、質量的三要素,其中溫度是基礎,空氣是條件,溼度是關鍵,黑木耳出耳最適溫度為18℃~22℃,出幼耳到成耳如果溫度適宜,25~30天後即可採摘。
11、採收、加工:採收前一天要停止噴水,採耳時不要將耳根留在袋內,不要帶培養料太大,採下的耳片要用水洗淨耳片上的雜物,太大的朵可以撕開,然後晾乾,晾曬時耳片朝上,耳根朝下,未乾時不要隨便翻動,若遇陰雨天,採用易於搬動的物體晾曬,避免未乾時造成拳耳,烘乾溫度要控制在40℃以下,採取慢火、強風、先強後弱。
實施例2
一種富硒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拌料:前一天晚上將闊葉林木屑65%,秸稈18.5%,麥麩或米糠15%,石膏粉1%,生石灰0.5%稱好料,使pH值達到8.0-9.0,加水至含水量達到60%~65%,達到用手抓一把,指縫間有水滴而不 滴下為適,拌勻,使其吸足水。
2、加入外源硒:將小麥50%、大豆44%、玉米6%總量100kg浸泡入400g亞硒酸鈉(溶液濃度為2.5%)溶液中進行催芽,溫度25℃~30℃,避光48h~60h,露白至胚軸1cm~2cm後,低溫烘乾、粉碎,加入基料中,此粉碎物硒含量≥2000mg/kg。每菌袋加入乾粉1g~2g。
3、裝袋:可採用裝袋機或人工裝袋,裝入培養料的數量為袋高的三分之二,(每袋單重約0.55~0.65kg),而後放在光滑的板上,用手壓平表面,再用布擦淨袋口內壁及整個袋的外部,再捏緊袋口,用繩子綁緊或摺疊成三角形。
4、滅菌:裝灶滅菌採用層架式堆放,常壓滅菌時要求猛火升溫至80℃再放冷氣,等溫度升至100℃時保持14~16小時,同時裝好接種使用的棉花,棉花用筒袋裝好放入滅菌。
5、接種:冷卻後接種時間不宜長,搶溫接種,當料袋溫度下降至30℃以下即可接種,一灶一般在1~2天內完成,適當加大接種量,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進行。
6、發菌管理:選擇易通風換氣的場所,每天通風1~2次,每次30分鐘,選擇黑暗環境,避免早期出現耳芽,要掌握溫溼度,培養室溫度保持在24℃~25℃之間,發菌速度快,菌絲粗壯,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65%左右,但不宜過溼,待菌絲髮到離袋底1~2cm即可排場出耳。
7、場地選擇與清潔:春耳宜選擇在較陰涼、通風條件好、近水 源、排水方便、無汙染的場地,秋耳宜選擇在座北朝南、陽光充足、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場地。
8、栽培季節與模式:代料黑木耳一年栽培兩次,即春耳、秋耳,春耳一般在上年12、1月份栽培,秋耳則在8~9月上旬栽培,據春秋耳栽培季節不同,一般春耳採用棚架畦式,秋耳採用半地下式。
9、排場管理:在排場前首先必須做好「兩清」工作,一是栽培場處理,把整個栽培場進行全面清理,並灑上生石灰或噴保菇神、敵敵畏等殺蟲劑,二是菌袋消毒,當菌絲長至離袋底1~2釐米時,將菌袋搬至栽培場地後,把菌袋放入2%的石灰水溶液中清洗,晾乾後割口。
10、出耳管理:「溫度、空氣、溼度」是影響代料黑木耳產量、質量的三要素,其中溫度是基礎,空氣是條件,溼度是關鍵,黑木耳出耳最適溫度為18℃~22℃,出幼耳到成耳如果溫度適宜,25~30天後即可採摘。
11、採收、加工:採收前一天要停止噴水,採耳時不要將耳根留在袋內,不要帶培養料太大,採下的耳片要用水洗淨耳片上的雜物,太大的朵可以撕開,然後晾乾,晾曬時耳片朝上,耳根朝下,未乾時不要隨便翻動,若遇陰雨天,採用易於搬動的物體晾曬,避免未乾時造成拳耳,烘乾溫度要控制在40℃以下,採取慢火、強風、先強後弱。
實施例3
一種富硒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拌料:前一天晚上將闊葉林木屑65%,秸稈18.5%,麥麩或 米糠15%,石膏粉1%,生石灰0.5%稱好料,使pH值達到8.0-9.0,加水至含水量達到60%~65%,達到用手抓一把,指縫間有水滴而不滴下為適,拌勻,使其吸足水。
2、加入外源硒:把富硒紫雲英乾燥、粉碎至粒徑為0.1mm以下,均勻拌入基料中,使基料中硒含量達2mg/kg。
3、裝袋:可採用裝袋機或人工裝袋,裝入培養料的數量為袋高的三分之二,(每袋單重約0.55~0.65kg),而後放在光滑的板上,用手壓平表面,再用布擦淨袋口內壁及整個袋的外部,再捏緊袋口,用繩子綁緊或摺疊成三角形。
4、滅菌:裝灶滅菌採用層架式堆放,常壓滅菌時要求猛火升溫至80℃再放冷氣,等溫度升至100℃時保持14~16小時,同時裝好接種使用的棉花,棉花用筒袋裝好放入滅菌。
5、接種:冷卻後接種時間不宜長,搶溫接種,當料袋溫度下降至30℃以下即可接種,一灶一般在1~2天內完成,適當加大接種量,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進行。
6、發菌管理:選擇易通風換氣的場所,每天通風1~2次,每次30分鐘,選擇黑暗環境,避免早期出現耳芽,要掌握溫溼度,培養室溫度保持在24℃~25℃之間,發菌速度快,菌絲粗壯,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65%左右,但不宜過溼,待菌絲髮到離袋底1~2cm即可排場出耳。
7、場地選擇與清潔:春耳宜選擇在較陰涼、通風條件好、近水源、排水方便、無汙染的場地,秋耳宜選擇在座北朝南、陽光充足、 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場地。
8、栽培季節與模式:代料黑木耳一年栽培兩次,即春耳、秋耳,春耳一般在上年12、1月份栽培,秋耳則在8~9月上旬栽培,據春秋耳栽培季節不同,一般春耳採用棚架畦式,秋耳採用半地下式。
9、排場管理:在排場前首先必須做好「兩清」工作,一是栽培場處理,把整個栽培場進行全面清理,並灑上生石灰或噴保菇神、敵敵畏等殺蟲劑,二是菌袋消毒,當菌絲長至離袋底1~2釐米時,將菌袋搬至栽培場地後,把菌袋放入2%的石灰水溶液中清洗,晾乾後割口。
10、出耳管理:「溫度、空氣、溼度」是影響代料黑木耳產量、質量的三要素,其中溫度是基礎,空氣是條件,溼度是關鍵,黑木耳出耳最適溫度為18℃~22℃,出幼耳到成耳如果溫度適宜,25~30天後即可採摘。
11、採收、加工:採收前一天要停止噴水,採耳時不要將耳根留在袋內,不要帶培養料太大,採下的耳片要用水洗淨耳片上的雜物,太大的朵可以撕開,然後晾乾,晾曬時耳片朝上,耳根朝下,未乾時不要隨便翻動,若遇陰雨天,採用易於搬動的物體晾曬,避免未乾時造成拳耳,烘乾溫度要控制在40℃以下,採取慢火、強風、先強後弱。
本發明所公開的富硒木耳的栽培方法,使用秸稈等農林廢棄物部分代替當地木耳生產基料,木耳品質和產量沒有下降,富硒木耳中有機硒的含量高而且批量生產後硒含量穩定。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 非對本發明的構思和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