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12:09:51 1
專利名稱: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空調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的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對於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的使用,一般是採用通用客車頂置空調系統 和市電空調系統相結合的方式,兩個系統相互獨立。車輛發動機工作的時候使用通用客車 頂置非獨立空調系統;而發動機停止工作的時候使用市電空調系統。 參考圖1所示,是普通市電空調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其主要包括市電壓縮機20(為 全封閉渦旋壓縮機)、高壓壓力開關30、冷凝器80、冷凝風機90、過濾器120、節流裝置(毛 細管)150、蒸發器160、蒸發風機170和低壓壓力開關50,當需要製冷時,可使用外接市電作 為動力源,也可使用車上自帶的發電機組發電。 再請參考圖2所示,是現有通用客車頂置空調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其結構較市電 空調系統要複雜,包括車載壓縮機10、高壓壓力開關40、冷凝器80、冷凝風機90、儲液器 100、截止閥110、過濾器120、視液鏡130、電磁閥140、熱力膨脹閥150、蒸發器160、蒸發風 機170和低壓壓力開關50,此結構是以發動機作為動力源,只有當發動機運轉時,該系統才 可運行。 現有結構雖然可以達到車內製冷要求,但是由於兩個獨立的系統都需安裝在特種 車上,使得安裝工作量大,且一般在安裝時,都是將通用客車頂置空調系統固定在客車的頂 部,而兩組或三組市電空調系統分別設置在特種車的前部和後部,以便對整個車廂進行全 面的溫度調整,這樣大大增加了佔用空間,且使得車內管道和線束布線複雜,不易維修,增
加整車重量;另外,每個系統均需設置一個單獨的電氣控制面板,操作繁瑣,且容易出錯。 有鑑於此,本設計人針對目前的車載空調系統進行研究改進,本案由此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其佔用空間小, 結構簡單,安裝快捷,操作方便。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種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包括結構相互獨立而共用電氣控制的兩組製冷系
統,每組製冷系統的結構為車載壓縮機的高壓端通過一高壓壓力開關和一單向閥、市電壓
縮機的高壓端通過另一高壓壓力開關和另一單向閥均連接至冷凝器,再依次連接儲液器、
截止閥、過濾器、視液鏡、電磁閥、節流裝置和蒸發器,通過低壓壓力開關連接到車載壓縮機
和市電壓縮機,且冷凝器處設置有若干冷凝風機,蒸發器處設置有若干蒸發風機。 上述節流裝置為膨脹閥。 上述車載壓縮機由汽車主發動機驅動。 上述市電壓縮機由市電電源或汽油發電機發電驅動。 上述單向閥為三通閥、電磁閥或換向閥。[0014] 上述冷凝風機的數目為2 5臺。 上述蒸發風機的數目為4 8臺。 上述蒸發風機採用人字形葉輪。 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幾點改進 (1)針對目前汽車空調系統的特點,本實用新型將通用客車頂置空調系統和市電 空調系統進行合理組合,形成兩組工作相互獨立但共用電氣控制的製冷系統,可根據車內 實際所需的冷量要求選擇開啟單個製冷系統或兩個製冷系統全開,工作方式靈活; (2)每組製冷系統均使用兩個並聯的車內壓縮機和市電壓縮機,可適應特種車在 不同工作狀態下的製冷要求,適用範圍廣; (3)兩組製冷系統使用同一個控制面板,大大簡化了操作過程; (4)本實用新型減少了部件的使用,可減少安裝的工作量,節省車內外的大量空
間,簡化車內管道和線束的布置,同時減輕整車重量,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圖1是一種現有市電空調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一種現有通用客車頂置空調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架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兩組製冷系統中任一組製冷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有益效果進行詳細說明。 參考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其包括兩組 製冷系統,這兩組製冷系統是相互完全獨立的,僅電氣控制線路為共用,從而可實現使用同 一個控制面板進行控制,簡化了操作程序,操作方便、快捷,且可根據需要開啟一組或兩組 製冷系統,選擇靈活多樣。 再請參考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中每一個製冷系統的結構連接示意圖,車載壓 縮機1的高壓端通過一高壓壓力開關4和一單向閥6、市電壓縮機2的高壓端通過另一高壓 壓力開關3和另一單向閥7均連接至冷凝器8的輸入端,再依次連接儲液器10、截止閥11、 過濾器12、視液鏡13、電磁閥14、膨脹閥15、蒸發器16和氣液分離器18,通過低壓壓力開 關5連接到車載壓縮機1和市電壓縮機2,且冷凝器8處設置有若干冷凝風機9,蒸發器16 處設置有若干蒸發風機17(此處的單向閥6、7可為三通閥、電磁閥或換向閥)。當然,本實 用新型還可包括有系統管道、交直流變壓整流器、線束、控制面板、電控盒、車內溫控器(探 頭)、除霜溫控器(探頭)、製冷劑及逆變變頻調速器(可選擇)等,由於此均為公知結構, 且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無關,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工作時,當特種車處於行駛狀態中,此時汽車主發動機處於工作狀態,可 將汽車主發動機通過皮帶帶動車載壓縮機1和24V發電機(圖中未示)運轉,該24V發電機 的作用是在行車時為空調的風機及其它電器控制元器件供電,此時該組製冷系統中的市電 壓縮機2通過單向閥7與高壓部分隔開,防止因壓縮機內洩漏而降低製冷系統的製冷效率; 對車載壓縮機1而言,其從蒸發器16中吸入低溫低壓製冷劑蒸氣後,壓縮成高溫高壓氣體,經單向閥6進入冷凝器8。高溫高壓製冷劑蒸氣在冷凝器8中被冷卻凝結成常溫高壓液體,在冷凝風機9的作用下,製冷劑從氣態轉變成液態相變過程中產生的熱量被流經冷凝器8翅片的空氣帶走。液態製冷劑繼續流動,經過儲液器10、截止閥11、過濾器12、視液鏡13、電磁閥14,進入膨脹閥15,經膨脹閥15截流降壓後進入蒸發器16。在蒸發器16中,低溫低壓液態製冷劑吸收空氣中的熱量而發生相變變成氣態的製冷劑,經氣液分離器18分離後,由車載壓縮機1將氣態的製冷劑抽吸進入車載壓縮機1中進行下一個循環,同時在蒸發風機17的作用下,車內迴風和室外新風流經蒸發器16翅片,通過降溫去溼後送入車廂內而實現製冷。藉助車載壓縮機1的連續運轉,製冷劑在系統中不斷循環,這樣就產生了連續製冷效果。 當特種車上的發動機未工作時,可通過將市電壓縮機2連接外界AC220V/50Hz市電電源或汽油發電機或電瓶組(也可使用其它的動力源或電源),此處是採用交-直流變壓整流器獲得DC24V直流電,為空調風機和其它控制元器件供電,從而使切換為市電壓縮機2所連接的空調機組系統運轉製冷;市電壓縮機2與空調機組的配合運轉與前述車載壓縮機1的工作原理類似,在此並不贅述。 需要指出的是,當特種車在行駛過程中,溫度達到設定範圍時,可通過控制面板(圖中未示)斷開車載壓縮機l和冷凝風機9,此時蒸發風機17仍舊工作,空調系統轉入通風狀態;當在停車時溫度達到設定範圍或只開蒸發風機17時,空調系統為通風狀態。[0032] 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可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如通過增大兩器的散熱面積、加大迴風口面積、降低循環風速等方法降低車內外噪聲;將蒸發風機17採用人字形葉輪,以降低車內噪聲;還可在特種車的非發動機工作狀態下採用逆變變頻調速技術,以降低能耗,提高製冷系統的能效比。 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是按照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結構相互獨立而共用電氣控制的兩組製冷系統,每組製冷系統的結構為車載壓縮機的高壓端通過一高壓壓力開關和一單向閥、市電壓縮機的高壓端通過另一高壓壓力開關和另一單向閥均連接至冷凝器,再依次連接儲液器、截止閥、過濾器、視液鏡、電磁閥、節流裝置和蒸發器,通過低壓壓力開關連接到車載壓縮機和市電壓縮機,且冷凝器處設置有若干冷凝風機,蒸發器處設置有若干蒸發風機。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節流裝置為膨脹閥。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車載壓縮機由汽車主發動機驅動。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市電壓縮機由市電電源或汽油發電機發電驅動。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單向閥為三通閥、電磁閥或換向閥。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冷凝風機的數目為2 5臺。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蒸發風機的數目為4 8臺。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蒸發風機採用人字形葉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新型大客特種車空調系統,包括結構相互獨立而共用電氣控制的兩組製冷系統,每組製冷系統的結構為車載壓縮機的高壓端通過一高壓壓力開關和一單向閥、市電壓縮機的高壓端通過另一高壓壓力開關和另一單向閥均連接至冷凝器,再依次連接儲液器、截止閥、過濾器、視液鏡、電磁閥、節流裝置和蒸發器,通過低壓壓力開關連接到車載壓縮機和市電壓縮機,且冷凝器處設置有若干冷凝風機,蒸發器處設置有若干蒸發風機。此種空調系統佔用空間小,結構簡單,安裝快捷,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F24F13/24GK201438053SQ20092013897
公開日2010年4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0日
發明者盧建萍, 方浩斌 申請人: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廈門金龍汽車空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