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6:04:41 2
專利名稱: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
背景技術:
汙泥處理,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實際上汙泥是一種低效率的生物製品, 如用汙泥做原料加大生物菌種數量,完全可以製成高效淨水產品,使汙泥變廢 為寶,隨之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汙泥處理裝置。但是,現有的汙泥處理裝置中的 汙泥提升設備, 一種採用汙泥提升泵對汙泥進行提升,即在容易產生汙泥的地 下構築物的汙泥鬥中設置雙泵, 一臺用於使用, 一臺用於備用,由於汙泥直接 通過提升泵,容易導致腐蝕和堵塞出現故障;另一種是採用靜壓排泥裝置,但 是只能在具備1.5米以上的水層條件的構築物汙泥鬥中使用,揚程局限,不能 廣泛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與缺陷,提供一種全自動汙 泥返消化系統,該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淘汰了用汙泥泵提升汙泥的傳統工 藝,利用真空泵對汙泥進行提升,使汙泥進行自循環和返消化,提高了汙泥 的處理效率,不易出現故障,可間歇也可連續使用,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 操作方便,利於推廣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主 要由汙泥收集器和殘泥濃縮池構成,所述汙泥收集器安裝有真空泵、汙泥提 升管、汙泥返流管和殘泥排出管;所述汙泥收集器和殘泥濃縮池通過殘泥排出管相接通;所述汙泥提升管、汙泥返流管和殘泥排出管均安裝有控制閥門。
所述真空泵安裝於汙泥收集器的頂部。 所述汙泥返流管和殘泥排出管均安裝於汙泥收集器的底部。 所述殘泥濃縮池位於汙泥收集器的下方。 所述殘泥濃縮池的底部安裝有濾液排出管。 所述汙泥收集器上安裝有液位計。 所述汙泥收集器為耐腐蝕、耐承壓的空腔容器。 所述汙泥收集器上設置有用於投放生物細胞的投放孔。 所述投放孔上安裝有密封蓋。
上述汙泥收集器是利用一定厚度耐腐蝕、耐承壓的鋼板,焊接成一個方
形、圓形或不規則空腔容器構成;汙泥收集器頂端安裝有一臺或者幾臺真空 泵,利用負壓的作用將汙泥鬥中的汙泥提升至汙泥收集器。
上述汙泥提升管、汙泥返流管和殘泥排出管可以為一個,也可以為多個, 可以根據用戶的具體需要進行設計。
上述汙泥提升管一端設置在汙泥收集器上,另一端設置在容易產生汙泥 的地下構築物的汙泥鬥中,用於提升汙泥。
上述汙泥收集器設置有一條汙泥返流管和一條殘泥排出管,汙泥返流管 用於汙泥的返流;殘泥排出管用於將反覆消化後剩下的殘泥排入殘泥濃縮池。
上述殘泥濃縮池的底部安裝有濾液排出管,用於將殘泥進行脫水後沉澱 下來的水和其他液體排出。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淘汰了用汙泥泵提升汙泥的傳統 工藝,利用真空泵對汙泥進行提升,使汙泥進行自循環和返消化,提高了汙泥的處理效率,不易出現故障,可間歇也可連續使用,結構簡單,製造成本
低,操作方便,利於推廣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l一汙泥收集器;2—殘泥濃縮池;3— 真空泵;4一汙泥提升管;5—汙泥返流管;6—殘泥排出管;7—控制閥門;8— 濾液排出管;9—液位計;10—投放孔;11—密封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的詳細說明,但本實 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如圖l所示的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可知,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汙泥收集
器1和殘泥濃縮池2構成,所述汙泥收集器1安裝有真空泵3、汙泥提升管4、 汙泥返流管5和殘泥排出管6;汙泥收集器1和殘泥濃縮池2通過殘泥排出 管6相接通;汙泥提升管4、汙泥返流管5和殘泥排出管6均安裝有控制閥 門7;真空泵3安裝於汙泥收集器1的頂部;汙泥返流管5和殘泥排出管6 均安裝於汙泥收集器1的底部;殘泥濃縮池2位於汙泥收集器1的下方;殘 泥濃縮池2的底部安裝有濾液排出管8;汙泥收集器1上安裝有液位計9;汙 泥收集器1為耐腐蝕、耐承壓的空腔容器;所述汙泥收集器1上設置有用於 投放生物細胞的投放孔10;所述投放孔10上安裝有密封蓋11。
由於採用了上述結構,當進行汙泥返消化的時候,只要將真空泵3啟動, 再將汙泥提升管4的控制閥門7打開,由於空氣負壓的作用,汙泥會自動提升至汙泥收集器1內,再打開汙泥返流管5的控制閥門7,汙泥會自動進行 循環流動,將處於汙泥鬥中的汙泥進行反覆消化,在反覆消化的過程中可投 加複合生物菌種,使汙泥的消化效果更好,如此反覆進行循環可使汙泥減積 80%;當汙泥返消化完成以後,關閉真空泵3、汙泥提升管4和汙泥返流管5, 開啟殘泥排出管6上的控制閥門7,剩餘的20%殘泥將通過殘泥排出管6進 入殘泥濃縮池2後進行脫水,形成的水和其他液體通過殘泥濃縮池2底部的 濾液排出管8排出,剩餘的殘泥可做成複合生物菌種載體,加上輔料即可制 成複合生物菌種產品,製成複合生物菌種產品可返回工程構築物的汙泥鬥中 用於提高汙水處理效果,也可投入江、河、湖以及水庫等自然水體中,起到 淨化自然水的作用。用戶可根據各類汙水水質和汙泥的產生量自行決定汙泥 返消化次數和間隔時間,可每天使汙泥循環往復1一2次,也可隔幾天或者一 個月進行一次汙泥返消化。
如上所述,便可較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
權利要求1、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其特徵在於,主要由汙泥收集器(1)和殘泥濃縮池(2)構成,所述汙泥收集器(1)安裝有真空泵(3)、汙泥提升管(4)、汙泥返流管(5)和殘泥排出管(6);所述汙泥收集器(1)和殘泥濃縮池(2)通過殘泥排出管(6)相接通;所述汙泥提升管(4)、汙泥返流管(5)和殘泥排出管(6)均安裝有控制閥門(7)。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真 空泵(3)安裝於汙泥收集器(1)的頂部。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汙 泥返流管(5)和殘泥排出管(6)均安裝於汙泥收集器(1)的底部。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殘 泥濃縮池(2)位於汙泥收集器(1)的下方。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殘 泥濃縮池(2)的底部安裝有濾液排出管(8)。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汙 泥收集器(1)上安裝有液位計(9)。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汙 泥收集器(1)為鋼質空腔容器。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汙 泥收集器(1)上設置有用於投放生物細胞的投放孔(10)。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投 放孔(10)上安裝有密封蓋(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該全自動汙泥返消化系統主要由汙泥收集器(1)和殘泥濃縮池(2)構成,所述汙泥收集器(1)安裝有真空泵(3)、汙泥提升管(4)、汙泥返流管(5)和殘泥排出管(6);所述汙泥收集器(1)和殘泥濃縮池(2)通過殘泥排出管(6)相接通;所述汙泥提升管(4)、汙泥返流管(5)和殘泥排出管(6)均安裝有控制閥門(7)。本實用新型淘汰了用汙泥泵提升汙泥的傳統工藝,利用真空泵對汙泥進行提升,使汙泥進行自循環和返消化,提高了汙泥的處理效率,不易出現故障,可間歇也可連續使用,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操作方便,利於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C02F11/02GK201400633SQ200920080519
公開日2010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30日
發明者昊 李, 李鳳山, 王叢向, 容 田, 毅 田, 田麒麟 申請人:成都市昊麟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