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泵控非對稱缸的液壓迴路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4:06:21 1
本發明屬於液壓傳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泵控非對稱缸的液壓迴路。
背景技術:
泵控缸的液壓迴路屬於容積調速迴路領域,相比於節流調速迴路和容積節流調速迴路,泵控缸的液壓迴路的整體效率高。目前,泵控非對稱缸迴路中需要採用兩個液壓泵,或者採用液壓變壓器、或者採用兩個液控單向閥來補償不對稱流量,存在成本高、節能效果不理想、技術複雜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泵控非對稱缸的液壓迴路,可有效地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如圖1所示,它包括原動機1、主泵2、補油泵3、第一、第二補油單向閥4、8、第一、第二低壓溢流閥5、7、第一、第二安全閥6、9、梭閥10、執行單元、油箱、控制器,其特徵是:
所述的執行單元包括第一、第二換向閥14、16、液壓工作缸11、液壓輔助缸15,第一、第二換向閥14、16是四通換向閥,液壓工作缸11和液壓輔助缸15分別由m個和n個並聯的非對稱液壓缸連通組成,m和n為正整數,液壓工作缸11的m個無杆腔的截面積和與m個有杆腔的截面積和的比值和液壓輔助缸15的n個無杆腔的截面積和與n個有杆腔的截面積和的比值相等,其連接關係是第一換向閥14的p口與主泵2的pa口連通,第一換向閥14的a口與液壓工作缸11的無杆腔連通,第一換向閥14的b口與液壓工作缸11的有杆腔連通,第一換向閥14的t口與第二換向閥16的p口連通,第二換向閥16的a口與液壓輔助缸15的無杆腔連通,第二換向閥16的b口與液壓輔助缸15的有杆腔連通,第二換向閥16的t口與主泵2的pb口連通。
所述的第一、第二換向閥14、16為兩位四通換向閥或三位四通換向閥。
所述的第一、第二換向閥14、16為液動換向閥或電磁換向閥或電液換向閥。
所述的液壓工作缸11和液壓輔助缸15是分別帶有位移傳感器的液壓缸。
所述的液壓輔助缸15有杆腔的最大容積與液壓工作缸11有杆腔的最大容積的比值範圍為1~1.1,液壓輔助缸15無杆腔的最大容積與液壓工作缸11無杆腔的最大容積的比值範圍為1~1.1。
所述的執行單元還包括第一、第二溢流閥12、13,液壓工作缸11的有杆腔與第一溢流閥12的進油口連通,液壓工作缸11的無杆腔與第二溢流閥13的進油口連通,第一、第二溢流閥12、13的出油口與油箱連通。
所述的第一、第二溢流閥12、13是電比例溢流閥或具有單級或兩級或多級壓力設定值的溢流閥。
本發明優點及積極效果是:
通過為液壓工作缸設置一個液壓輔助缸,使主泵的出油口流量和進油口流量一致,避免泵控非對稱缸的不對稱流量引發的能量損失;與現有採用兩個液壓泵、雙液控單向閥和液壓變壓器等方案相比,新迴路成本低、效率高、技術成熟。
附圖說明
圖1是泵控非對稱缸的液壓迴路圖示意圖。
圖中:1-原動機,2-主泵,3-補油泵,4-第一補油單向閥,5-第一低壓溢流閥,6-第一安全閥,7-第二低壓溢流閥,8-第二補油單向閥,9-第二安全閥,10-梭閥,11-液壓工作缸,12-第一溢流閥,13-第二溢流閥,14-第一換向閥,15-液壓輔助缸,16-第二換向閥,1y-第一電磁鐵,2y-第二電磁鐵,3y-第三電磁鐵,4y-第四電磁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有包括原動機1、主泵2、補油泵3、第一、第二補油單向閥4、8、第一、第二低壓溢流閥5、7、第一、第二安全閥6、9、梭閥10、執行單元、油箱、控制器;
原動機1、主泵2和補油泵3的主軸相聯接,主泵2的pa口與第一補油單向閥4的出油口、第一安全閥6的出油口、第二安全閥9的進油口、梭閥7的第一油口和第一控制口、第一換向閥14的p口連通,變量泵2的pb口與第二補油單向閥8的出油口、第一安全閥6的進油口、第二安全閥9的出油口、梭閥10的第二油口和第二控制口、第二換向閥16的t口連通,補油泵3的出油口與第一、第二補油單向閥4、8的進油口、第一低壓溢流閥5的進油口連通,梭閥10的第三油口與第二低壓溢流閥7的進油口連通,補油泵3的進油口、第一、第二低壓溢流閥5、7的出油口與油箱連通;
所述的執行單元包括第一、第二換向閥14、16、液壓工作缸11、液壓輔助缸15,第一、第二換向閥14、16是四通換向閥,用於推動負載的液壓工作缸11和用於補償不對稱流量的液壓輔助缸15分別由2個並聯的液壓缸連通組成,液壓工作缸11的2個無杆腔和2個有杆腔的截面積的比值與液壓輔助缸15的2個無杆腔和2個有杆腔的截面積的比值相等,其連接關係是第一換向閥14的p口與主泵2的pa口連通,第一換向閥14的a口與液壓工作缸11的無杆腔連通,第一換向閥14的b口與液壓工作缸11的有杆腔連通,第一換向閥14的t口與第二換向閥16的p口連通,第二換向閥16的a口與液壓輔助缸15的無杆腔連通,第二換向閥16的b口與液壓輔助缸15的有杆腔連通,第二換向閥16的t口與主泵2的pb口連通;
原動機1是不含轉速控制裝置的普通電動機;
主泵2是指電子控制的單向變排量泵馬達,出油口和為pa口,進油口為pb口;
第一、第二換向閥14、16分別是具有o型和m型中位機能的三位四通換向閥,當系統流量小時,第一、第二換向閥14、16採用滑閥式換向閥,當系統流量大時,第一、第二換向閥14、16由插裝閥和電磁換向閥組合而成;
所述的液壓工作缸11和液壓輔助缸15帶有位移傳感器,位移傳感器將位移信號反饋給控制器,控制器根據位移信號判定活塞杆位置是否需要調整;
液壓輔助缸15與液壓工作缸11的有杆腔容積的比值為1.1,液壓輔助缸15與液壓工作缸11的無杆腔容積的比值為1.1,避免由於兩個工作缸洩漏等原因引起活塞杆位置頻繁調整;
執行單元還包括第一、第二溢流閥12、13,液壓工作缸11的有杆腔與第一溢流閥12的進油口連通,液壓工作缸11無杆腔與第二溢流閥13的進油口連通,第一、第二溢流閥12、13的出油口與油箱連通;
第一、第二溢流閥12、13是電比例溢流閥,控制器根據液壓輔助缸15與液壓工作缸11位移傳感器信號和主泵2的pb口的壓力值,通過第一、第二溢流閥12、13對活塞杆位置調整進行調整;
第一、第二溢流閥12、13是含有補油單向閥的溢流閥,當液壓工作缸11受外力活塞杆移動時,補油單向閥可以避免負壓。
如圖1所示,泵控非對稱缸的液壓迴路的控制方法如表1所示。
表1電磁鐵動作順序表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一種泵控非對稱缸的液壓迴路,屬於液壓傳動技術領域,包括原動機、主泵、補油泵、梭閥、執行單元,其特徵是執行單元包括第一、第二換向閥、液壓工作缸、液壓輔助缸,液壓工作缸的無杆腔和有杆腔的截面積的比值與液壓輔助缸的無杆腔和有杆腔的截面積的比值相等,第一換向閥的P口與主泵的Pa口連通,第一換向閥的A口與液壓工作缸的無杆腔連通,第一換向閥的B口與液壓工作缸的有杆腔連通,第一換向閥的T口與第二換向閥的P口連通,第二換向閥的A口與液壓輔助缸的無杆腔連通,第二換向閥的B口與液壓輔助缸的有杆腔連通,第二換向閥的T口與主泵的口連通。優點是補償了非對稱缸產生的不對稱流量,成本低、效率高、技術成熟。
技術研發人員:仉志強;趙雄鵬;宋建麗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太原科技大學
技術研發日:2017.07.13
技術公布日:20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