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沉水植物附著生物拖網式清除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17:02:41 2
專利名稱:湖面沉水植物附著生物拖網式清除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環保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湖面附著水生植物清理,尤其 適合於附著於沉水植物生長的水生植物清理的湖面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物拖網式清除裝置。
背景技術:
由於人口聚集、城市化進程加劇了水源汙染,湖泊水體富營養化成為一種普遍現 象。隨著人們對湖泊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力度的不斷加大,湖泊水體生態環境開始逐步改 善,不同種類的沉水植物開始逐步恢復,但是湖泊水體中營養水平仍然偏高,沉水植物中有 大量水生附著植物如剛毛藻(青苔)等伴生,其中剛毛藻從沉水植物的根部至頂部纏繞著沉 水植物並裹挾著浮萍和藍藻共同生長,在水中形成緻密的空間網狀結構。隨著水生附著植 物不斷生長和積累,每年春夏時節在湖泊水體表面的沉水植物頂部大量聚集,平均積聚量 (鮮重)為2000t-5000t/km2,在水面上形成「草毯」景觀。雖然附著植物剛毛藻在湖泊出現對 水質淨化、捕獲浮萍、藍藻有積極的生態作用,但是它猶如一層毯子長期覆蓋在沉水植物頂 部,嚴重影響了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覆蓋時間過長將導致沉水植物大量死亡、水體厭 氧和水生態系統崩潰。因此必須對湖體表面的幹毛藻及其裹挾的浮萍和藍藻等生物進行周 期性清除,加快湖體內汙染負荷輸出,防止水生植物殘體腐敗後對湖泊水體造成二次汙染, 以維護沉水植物和湖泊系統的良性生態平衡。現有技術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物清除方法有直接拉拽清除方法、漂浮圍欄清除方 法和漂浮拖網清除方法。由於剛毛藻是緊緊纏繞著沉水植物上共同生長的,直接拉拽清除 剛毛藻會將沉水植物一同連根拔起,會破壞沉水植物群落和水生態系統原來的清水穩態, 導致藍藻水華出現和水體透明度急劇下降,同時會使打撈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大大增加,無 謂大量消耗人力、物力和財力。漂浮圍欄清除方法採用的設施是由漂浮材料和不透水圍欄 材料製成的漂浮圍欄,主要也是針對沉水植物頂部的剛毛藻以刮除的方法清除,雖然不會 將沉水植物連根拔起,但是該設施在圍捕拖拽過程中不具有疏水降阻和擠壓捕獲附著生物 體積等特點,在使用過程中拖拽阻力較大,能耗高,工作效率低,作業成本高。因此在湖泊沉 水植物保護區維護管理中尋找維護成本低、副作用小、效率高的湖面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 物清除設備已成為湖泊水生植物和水生態系統維護管理方面的迫切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簡便,特別適合於對湖面附著水生植 物拖網式清除裝置。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片網、綱繩和拖繩,所述的片網兩側各設置一根 綱繩,在一側的綱繩上等間隔設置浮珠,另一側的綱繩上等間隔設置墜株,片網兩端分別將 雙側網繩併攏固定後連接拖繩,浮珠用細繩收攏系牢。本發明採用漂浮拖網對湖面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物進行清除,設備結構簡單,操作簡便,除可應用於湖面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物清除外,也可運用於湖面上浮的沉水植物、 水葫蘆、大漂、浮萍和垃圾等雜物的清除。
圖1為本發明第一種實施方式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另一種實施方式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 一漂浮拖網,2 —綱繩,3 —拖繩,4 一浮珠,5 —墜株,6 —沉水植物,7 —附 生植物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對本發明加以限制,基於本 發明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如圖所示,本發明包括片網1、綱繩2和拖繩3,所述的片網1兩側各設置一根綱繩 2,在一側的綱繩2上等間隔設置浮珠4,另一側的綱繩2上等間隔設置墜株5,片網兩端分 別將雙側網繩併攏固定後連接拖繩3,浮珠用細繩收攏系牢。所述的片網長寬比為10 1,網眼孔徑為1. 5 — 3cm。所述的片網幅寬1.5 — 2.0m,長度13_20m。所述的綱繩2直徑0. 8 — 1. 0cm。所述的拖繩3直徑為1.0 — 1. 5cm,長度為5 — 20m。所述的浮珠4直徑為10 - 15cm,設置間隔Urn。所述的墜株5重量為50_80g,設置間隔Urn。所述的片網1可以多單元組合連片使用,以適應更大水域的作業使用。本發明的工作原理
沉水植物水生附生植物剛毛藻(青苔)面積不斷擴大自重逐步增大,同時在風浪、陽光 照射等外力和生物體的逐步老化的共同作用下,剛毛藻與沉水植物的結合力大大減弱,此 時採用本發明的漂浮拖網圍捕沉水植物頂部的剛毛藻實際上是施加了一個剪切力,輕易就 可將沉水植物頂部的剛毛藻「刮除」掉,不會將沉水植物連根拔起,不會破壞沉水植物群落 和水生態系統原來的清水穩態,不會導致藍藻水華出現和水體透明度急劇下降,同時使打 撈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大大減少,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本發明的工作過程
首先確定湖面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物清除面積,根據目標區域面積,單元片網串聯符 合要求的漂浮拖網,將漂浮拖網拖繩的一端固定在岸邊,將另一端系在船尾,由船拖拽著漂 浮拖網投放至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物集中的區域外圍,對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物進行圍捕 後,將船尾的漂浮拖網拖繩與另一根拖繩圍收攏拴牢後由岸上人員將圍捕的附著水生植物 拖拽至岸邊打撈上岸,曬乾脫水後妥善處置。也可用兩條機動船或非機動船分別拖拽著漂 浮拖網拖繩將漂浮拖網投放至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物集中的區域外圍,對沉水植物附著水 生植物進行圍捕後,將圍捕的附著水生植物拖拽至岸邊打撈上岸,曬乾脫水後妥善處置。湖 面沉水植物附著水生生物打撈一次後,可讓剛毛藻繼續生長一段時間後,對浮萍和藍藻等 附著生物有一個富集的過程,當湖面形成明顯的堆積物後,再進行下一次圍捕,有利於提高 捕撈效率和降低成本,作業周期一般為15-30天。
本發明具有技術簡便、清除效率高,投資低,生態效益好、易推廣應用等特點,除可 應用於湖面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物清除外,也可運用於湖面上浮的沉水植物、水葫蘆、大漂 和垃圾等雜物的清除等。有利於湖泊沉水植物的正常生長,加快湖泊內汙染負荷的輸出,防止水生生物殘 體腐敗後對湖泊水體造成二次汙染,以維護沉水植物和湖泊生態系統的良性狀態,強化湖 泊生態功能,包括淨化水體、抑制水體蘭藻水華、改善湖泊生物多樣性及景觀美學價值。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優缺點對比表
對比指標直接拉拽清除裝置漂浮圍欄清除裝置本發明清除水生植物生物量清除了需要保留的沉水植物,因主要清除沉水植物附著生物因此清除主要清除沉水植物附著生物因此清除此清除的生物量過大的生物量恰當的生物量恰當對水生態系統影響不利有利有利生物多樣性、淨水及不好明顯明顯景觀美化效果清除效率低無疏水降阻特點,圍捕拖拽阻力大,能 耗高,清除效率一般具有疏水降阻、擠壓捕獲附著生物體 積等特點,清除效率高清除費用較高低
權利要求
1.一種湖面沉水植物附著生物拖網式清除裝置,包括片網(1)、綱繩(2)和拖繩(3),所 述的片網(1)兩側各設置一根綱繩(2),在一側的綱繩(2)上每隔Im設置一個浮珠(4),在 另一側的綱繩(2)上每隔Im設置一個墜株(5),綱繩兩端固定後分別連接一根拖繩(3),片 網上的浮珠用細繩收攏系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湖面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物拖網式清除裝置,其特徵是所述 的片網(1)長寬比為10 :1,網眼孔徑為1.5 - 3cm。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湖面附著水生植物拖網式清除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片 網(1)幅寬 1.5-2. Om,長度 13-20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湖面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物拖網式清除裝置,其特徵是所述 的綱繩(2)直徑0.8 — 1. Ocm0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湖面附著水生植物拖網式清除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拖繩(3) 直徑為1.0 — 1. 5cm,長度為5 - 20m。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湖面附著水生植物拖網式清除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浮珠(4) 直徑為10 — 15cm,設置間隔l_2m。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湖面附著水生植物拖網式清除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墜株(5) 重量為50-80g,設置間隔1-aii。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湖面沉水植物附著生物拖網式清除裝置,包括片網(1)、綱繩(2)和拖繩(3),所述的片網(1)兩側各設置一根綱繩(2),在一側的綱繩(2)上每隔1m設置一個浮珠(4),在另一側的綱繩(2)上每隔1m設置一個墜株(5),綱繩兩端固定後分別連接一根拖繩(3),片網上的浮珠用細繩收攏系牢。本發明採用漂浮拖網對湖面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物進行清除,設備結構簡單,操作簡便,除可應用於湖面沉水植物附著水生植物清除外,也可運用於湖面上浮的沉水植物、水葫蘆、大漂、浮萍和垃圾等雜物的清除。
文檔編號E02B15/10GK102121244SQ201110089779
公開日2011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1日
發明者孔德平, 李奕波, 李 傑, 楊發昌, 楊逢樂, 範亦農, 譚志衛, 賀彬, 趙琳娜, 陳靜 申請人:雲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