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被指沒人性(且看大咖們怎麼說)
2023-04-20 20:10:42 1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是一個重要的國際平臺,專門討論網際網路技術和其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影響。這個平臺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網際網路專家、技術人員、政府官員和商界領袖,共同探討網際網路發展的未來趨勢和挑戰。」
——ChatGPT
這段內容,是我們在向ChatGPT提出「如何看待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這個平臺」時,它給出的回覆。
近日,由人工智慧實驗室OpenAI發布的對話式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在各大中外媒體平臺掀起了一陣狂熱之風。短短幾天時間,其用戶量到達百萬級,註冊用戶之多導致伺服器一度爆滿。這一趨勢表明,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在工作生活中影響越來越大。
全世界都在「玩」,馬斯克稱其「好得嚇人」
「最近開始玩ChatGPT,的確很驚人。」一位生物學領域的科學家近日在社交媒體上感慨。在他展示的向ChatGPT發起的提問中,提出的問題包括如何運營公司、如何管理孩子,再到中國的文化和政策問題,ChatGPT大多能應對流暢。
圖源:techitfast
據《福布斯》報導,比爾·蓋茨在接受專訪時表示,ChatGPT以及AI領域的進展令人激動,AI將是「2023年最熱門的話題」。
美國《財富》雜誌也指出,沒有一款聊天機器人能與ChatGPT相提並論。ChatGPT能進行天馬行空的長對話,可以回答問題,還能根據人們的要求撰寫各種書面材料,例如商業計劃書、詩歌、計算機代碼和劇本等。「當然,它並不完美。比如提供的結果不夠準確、無法引用信息來源、無法做到字斟句酌。」
為此,我們對ChatGPT進行了一些較為複雜的測試。
比如,今年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的十周年,它希望
「本次峰會能夠推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更快發展,為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改善......」
請它寫一篇1500字的關於網際網路科技發展的文章,它能很快完成相關需求,並且通過「便利」和「挑戰」兩方面進行闡述。
向它諮詢如何更好運營微信公眾號,它列舉了七個要點。
當然,它還可以寫程序,比如請它幫忙寫了一個「羊了個羊」小程序。它能夠快速寫出,並且通過文字告知這個程序所代表的意義。
當然,ChatGPT也不是萬能的。比如,若請它以網際網路科技為主題作七言絕句,它就沒有搞明白相關的規則(全詩四句,每句七言)。還有報導稱,ChatGPT此前將頭部企業的創始人弄混。這類啼笑皆非的小錯誤,也經常被網友調侃。
但瑕不掩瑜。公開數據顯示,ChatGPT推出短短五天時間,註冊用戶數就超過了100萬,目前這一數據已經突破了1億。
據瑞銀分析師團隊,自11月底發布以來,ChatGPT的月活躍用戶已達到1億,速度快於TikTok(字節跳動旗下短視頻社交平臺)或Instagram(Meta公司旗下社交應用)。「在網際網路領域發展的20年裡,我們想像不到有哪個網際網路應用發展得(比ChatGPT)更快。」
圖源:cxtoday
馬斯克也曾在推特上表示,ChatGPT好得嚇人,我們離強大到危險的人工智慧不遠了。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也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之一。
一夜之間成為全球科技巨頭追捧的「寵兒」
過億用戶盛情追捧背後,微軟、Meta以及亞馬遜AWS等科技巨頭的高強度關注正在給ChatGPT的持續火熱帶來持續動力。在ChatGPT母公司OpenAI成立七年來,微軟為其注入10億美元投資以及大量研發力量。
在商業化方面,作為投資方的微軟捷足先登,推出了由ChatGPT提供支持的高級版Teams,以此為用戶帶來更智能、個性化和私密的會議體驗。不止如此,北京時間2月8日凌晨,微軟正式推出由ChatGPT支持的最新版本Bing(必應)搜尋引擎和Edge瀏覽器,新Bing搜索將以類似於ChatGPT的方式,回答具有大量上下文的問題。
圖源:Bilibili
「AI將從根本上改變所有軟體,並從搜索這個最大的類別開始。」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這是「搜索的新一天」「比賽從今天開始」。
ChatGPT的橫空出世,讓除微軟之外的搜尋引擎廠商們「慌了神」!
谷歌的第23號員工,Gmail的締造者保羅·布赫海特表示,谷歌將會在一兩年內被徹底顛覆——當人們的搜索需求能夠被封裝好的、語義清晰的答案滿足,搜索廣告將會沒有生存餘地。而佔據全球接近84%搜索市場的谷歌,到現在仍然是一家50%營收直接來自搜索廣告的公司。
圖源:teknomers
路透社報導稱,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將推出名為「Bard」的AI(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服務以及更多的人工智慧項目,以應對競爭對手微軟所引領的新計算浪潮。
圖源:谷歌
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在社交網絡上發帖稱,蘋果將於下周舉行年度內部AI峰會。ChatGPT對蘋果的壓力顯而易見,有分析認為,蘋果原本的語音智能服務Siri被「碾壓」了,蘋果需要有與ChatGPT相競爭的下一代產品。
全球領先的中文搜尋引擎百度內部也正在進行ChatGPT競品的上線衝刺,該項目名字確定為「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項目將於三月份完成內測,並面向公眾開放。受此消息影響,百度股價當天漲逾15%,盤中最高漲超18%。
除了百度,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騰訊申請了「人機對話方法、裝置、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的專利,可實現人機順暢溝通;阿里巴巴達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了「人機對話及預訓練語言模型訓練方法、系統及電子設備」專利,可提升問答交互的準確性。
對於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ChatGPT認為,
隨著技術的進步,語言模型在提供人工智慧輔助、自動化處理信息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因此,更多公司湧入這個領域也是很正常的。希望各家公司在開發和應用語言模型時能夠遵循合法、道德和道路的原則,為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改善。
搶走人類的「飯碗」?或將從重複性較高工作開始
ChatGPT的存在,除了會變革搜尋引擎的傳統模式,更會對普通的工作者的工作產生影響,甚至有人猜測會奪走「飯碗」。
近期,聯合國貿發組織(UNCTAD)在其官網上刊登了《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如何影響工作就業》的文章,該組織技術與物流司司長斯瑞曼(Shamika N. Sirimanne)認為:「與大多數影響工作場所的技術革命一樣,聊天機器人有可能帶來贏家和輸家,並將影響藍領和白領工人。」
圖源:pcmag
「人工智慧肯定會取代一部分文秘和創造性以及創新度不高的文化創作工作,這會倒逼人類為保住飯碗提高自己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從而讓人的創造力形成新的質量飛躍。」《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原總編輯胡錫進表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現在完全沒有必要為ChatGPT的出現而擔憂,它的出現是一種技術進步,ChatGPT可以幫助人類做一些資料整理等基礎工作,但是它不可能代替人類思考。
當然,關於這個話題,ChatGPT也有自己的答案。
ChatGPT認為,
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能會影響許多職業,特別是一些重複性較高的工作。例如,一些簡單的辦公室工作、數據處理以及客服工作可能會被自動化和人工智慧代替。需要高度創造力和人類技能的職業,如醫生、律師、藝術家等,則不太可能受到影響。
在挑戰之中,也有不少機遇。ChatGPT說:
「ChatGPT可以為人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幫助,因此也可能為相關職業帶來新的機會。
未來在哪裡?監管和發展齊頭並進
ChatGPT的研發團隊,OpenAI的首席技術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在接受《時代周刊》採訪時表示,ChatGPT有可能真正徹底改變人類的學習方式,具有進行個性化教育的巨大潛力。
她同時表示,ChatGPT面臨的核心挑戰仍是「模型偏差」。對於人工智慧,關鍵的問題在於如何以符合人類價值觀的方式管理其使用。因此,需要監管機構進行介入,以防止ChatGPT等生成式AI系統對社會產生潛在負面影響。
圖源:log
目前,全球的監管層已經注意到ChatGPT的轟動效應,同時也看到了這一技術帶來的潛在風險。走在技術法規政策制定前沿的歐盟率先對ChatGPT帶來的潛在風險做出回應。
歐盟委員會正在起草一項新的人工智慧法規。歐盟委員會分管內部市場(工業)委員蒂埃裡·布雷頓(Thierry Breton)日前表示,新擬議的人工智慧法規將圍繞ChatGPT聊天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風險,討論解決方案。
「正如ChatGPT所展示的那樣,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可以為企業和公民提供巨大的機會,但也可能帶來風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堅實的監管框架來確保基於高質量數據的可信賴人工智慧。」布雷頓在一份書面評論中寫道。
此前,包括法國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 Po Paris)在內的高校已經禁止學生使用ChatGPT應用程式,以防止將人工智慧技術濫用於剽竊、欺詐和傳播錯誤信息。
圖源:gigazine
面對這種情況,ChatGPT似乎也有著較為清醒的認知,它認為自己對人類未來產生的影響可以分為正面影響和負面印象。
Al 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發展,如 ChatGPT 的出現,可能會對人類的未來產生重要影響。
正面影響:
提高效率和生產力:ChatGPT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問題,快速獲取信息和提高工作效率。
增加知識: ChatGPT擁有大量的信息和知識,可以為人們提供幫助。
提供新的機會:AI 技術的發展可以為人們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如開發和設計人工智慧系統等。
負面影響:
勞動力市場變動:某些任務可能被自動化和 AI代替,導致勞動力市場的變化。
技能降級:如果人們依賴AI和自動化系統太多,可能會降低他們的技能水平。
社會不平等: 如果 AI和自動化的發展不能為所有人帶來平等的機會,可能導致社會不平等的加劇。
總體而言,ChatGPT 的出現可能對人類的未來產生重要影響,需要積極的開展相關的研究和管理,以確保人類的利益。
每一次技術迭代,其實都改變了人智力活動的內容。在遠古,人類只需「茹毛飲血」「狩獵採摘」;在古代,人們開始「種田紡織」「吟詩作對」;在現代,則是「碼字編程」「試驗計算」。那麼,再往後呢?
這些顛覆性技術,再一次給了我們思考「人為何物」的機會。你怎麼看?
審核:張寧策劃:李政葳撰文:李飛編輯:穆子葉
參考 |光明日報、新華社客戶端、第一財經、每日經濟新聞、21世紀經濟報導、新浪科技、紅星新聞、36Kr、虎嗅、ChatGPT
來源: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