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家就在人生就有歸途(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2023-04-21 02:02:25 1
物道君語:
母親節許多媽媽都會收到來自兒女的禮物,也會得到電話的慰藉,但你可曾想過,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給媽媽什麼?
人生走到65歲的龍應臺,在照料93歲失智症的母親身上懂得,此生唯一能給的,只有陪伴。
我們每個人都愛媽媽,卻很少有人密切關注過她們的變化,可等到我們回過神來,時間早已把她們從我們身邊偷走,她們正在漸漸老去。
圖片|來源:龍應臺 Facebook
作為母親的龍應臺曾感慨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圖片|來源:龍應臺 Facebook
可作為女兒的龍應臺,卻在人生走到65歲時開始後悔,後悔沒能早一點跟母親做朋友,以至於坐在93歲患上失智症的應美君面前,母親變成了一堵牆:她已經不認得我,不記得我,不能和我說話。事實上,她已經「離開」我了。
圖片|來源:龍應臺 Facebook
這世上最傷感的事,大概就是父母傾盡一切撫養我們長大,而我們只能望著父母老去的背影,漸漸遠去。
而這世上最遺憾的事,莫過於有些愛還來不及說就錯過,而一旦錯過,就是永遠。
圖片|臺灣屏東的家
每個人只有一個父親、一個母親。父親母親也只會死一次,所以父親母親死了,是獨一無二的經驗。
辭官三年的龍應臺,在照顧母親的日子裡很想和她說話,可美君她忘了,更沒法跟她對話。從此,她最敬愛的人變成了一堵牆。
也說不清楚是從哪一年開始。美君的失智症越發嚴重,她不記得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記得發生過的每一件事,最後連自己都忘掉了。
自此,龍應臺便搬離臺北,回到鄉下親自照料母親。這次不再是匆匆來,匆匆一瞥,匆匆走。她守在93歲的應美君身旁,用棉花擦拭她積了黏液的眼角,用可可脂按摩她布滿黑斑的手臂,她拿著筆記本坐到沙發上跟她擠一起,讓她的身體緊靠著自己。
龍應臺開始意識到美君不只是母親,她也是應美君:「她有名有姓。她有性格,她有脾氣。她有傷心的時候,她有她內在的無可言說的欲望。」
人生走到65歲,龍應臺才開始真正了解應美君:
美君年輕時是一個極聰明和有個性的姑娘。她愛美,出門一定要穿旗袍,黑色緞質那種。後來看中一個男人長得帥,嫁給他,生了四個孩子。
42歲的美君,為了孩子上學的學費,她什麼都願意去做。她姿態委屈、語調謙卑地向鄰居借錢;她脫下旗袍穿上長筒雨靴涉進溪水割草餵豬;她甚至赤腳坐在水泥地上和漁村婦女們一起織漁網。這一切都為向丈夫堅定宣布:「我的女兒一樣要上大學。」
▲ 每個人的眼睛認真瞪著鏡頭,表情都像在說,不要眨眼,這輩子就這一刻。——龍應臺
龍應臺曾回憶道:
「65歲的美君會去紋眉,還會紋眼線。70多歲了,她還問我要不要去隆鼻。去做各種讓自己美麗的事情。她還曾經建議我去隆乳。那一刻我大概三十多歲,她六十來歲,是我現在的年齡。我們倆一起站在梳妝檯的很大的一面鏡子前面。我在梳頭,她也在梳頭。她說,你知道嗎?你可以去做什麼什麼事。我當然嘲笑她一番。這是唯一的一次,我能想起來的、我們倆之間和「女孩子」有關的談話。」
如今93歲的應美君什麼都不記得了,她滿眼虛無坐在龍應臺面前。
每天幫美君擦完眼角,龍應臺都會低頭吻在美君的額頭,說:「你知道嗎?我愛你……」
人生有聚散,有定額,有期程,你無法索求,更無法延期。
辭官三年後的龍應臺搬離臺北,她回到鄉下照顧母親。每天醒來她都會問自己,為什麼在美君最需要你的時候不守在她身邊?
龍應臺為此非常後悔。於是她開始給美君寫信,她說:「我要把母親當作一個長我二十六歲的朋友——儘管收信人,未讀,不回。」
圖片|黃順傑-攝
「我後悔,為什麼在你認得我的那麼長的歲月裡,我沒有知覺到:我可以,我應該,把你當一個女朋友看待?
女朋友們彼此之間做些什麼?
我們常常約會——去看一場特別的電影,去聽一次遠方的樂團演奏,去欣賞一個難得看到的展覽,去吃飯、去散步、去喝咖啡、去醫院看一個共同的老友。
圖片|來源:龍應臺 Facebook
我有寫信的女友,她寫的信其實是一首一首美麗的詩,因為她是詩人。我有打電話的女友,因為她不會用任何電子設備溝通。她來電話時只是想說一件事:我很「悶」;她說的「悶」,叫作「寂寞」,只是才氣縱橫的她太驕傲,絕不說自己寂寞。
而你,美君,從來就不在我的「女朋友」名單裡。」
圖片|臺灣屏東的家
一旦是母親,人仿佛一下子就被拋進「母親」這個格子裡,似乎永久定格成為每個孩子人生的後盾。而我們的眼睛長在前面,就註定了永遠看不到後面的人。
於是,65歲的龍應臺學著與93歲的美君像女朋友那樣相處。坐在滿頭白髮的美君面前,為了不讓她多睡,龍應臺會離開書桌,拿起玫瑰水對她說:來,抬頭,不要睡,給噴香香;偶爾龍應臺想到了什麼時笑了,她會轉頭和美君說,你知道我剛才為什麼笑嗎?
圖片|來源:龍應臺 Facebook
有時看見美君戴著耳機聽家鄉戲曲,她會走到美君身旁,跪在地板上摘下美君的耳機塞進自己耳朵裡,聽聽聲音是否正常。她常常想,如果在你有念頭、有思維的時光裡與我相伴,你用你明亮的眼睛看著我,那該多好!可是,怎麼就回不去了呢......
不說話的應美君對龍應臺就是個謎,她望著她,寫道:「你知道,我真想念她。特別奇怪的是,她人就坐在你旁邊,然後你想念她。因為她事實上已經走了。」
這世間比死亡還要難以接受的,是不告而別。
這個世界,沒有任何天長地久。你必須把片刻當做天長地久,才是唯一的天長地久。
生命未走到某一刻,也許我們對父母的感受未能像龍應臺這般真切。
也許每當母親節到來,我們會依然按慣例拿起電話,慰問日常;買點東西,填補當下;可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給父母什麼?
圖片|龍應臺與應美君
龍應臺在《天長地久》中寫道:
「我們能夠給的,多半是比你們破碎時代好一百倍的房子、車子、吃不完的食物、丟不完的衣服,哦,或許還有24小時的外傭和看護。但是為什麼我們仍覺得不安呢?或許我們每一個在假裝正經過日子的中年兒女其實都知道,我們所給的這一切,恰恰是你們最不在乎的,而你們真正在乎和渴望的,卻又是我們最難給出的。我們有千萬個原因蹉跎,我們有千萬個理由不給,一直到你們突然轉身,無語離去,我們就帶著那不知怎麼訴說的心靈深處的悔歉和疼痛,默默走向自己的最後。 你們走後,輪到的就是我們。」
我們總是忙著長大、忙著工作、忙著成家、忙著一些不知所謂的事,可我們卻忘了父母在慢慢變老。
是的,驀然回首,人走,茶涼,才知生命從不等候。所以不要騙自己了,我們此生唯一能給父母的,只有陪伴,他們想要的,也唯有相伴。
人生65歲寫下這本《天長地久》,是龍應臺對母親的懺悔,或許對她來說,這是遲來的領悟,可她希望比她年輕的讀者,如果可能的話,別讓愛遲到。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要知道,這個世上從來就沒有什麼天長地久。
你必須把片刻當作天長地久,才是唯一的天長地久。
圖片|龍應臺
文字由物道原創。部分圖片拍攝:龍應臺,參考資料:《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龍應臺臉書等,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