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01:51:31
專利名稱:一種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纜連接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電力建設的發展,電力需求的不斷攀升,為了減少輸變電成本和降低輸配電損耗,中壓電源直接進入用電中心進行電能分配已是極為普遍。中壓電力電纜需求日益增多,而在架設電網是需要兩條或多條電力電纜對接,然後根據電纜結構的特性,在對接處對電纜各結構層進行恢復,以保證電纜的基本性能,因此,中間接頭在這個問題顯得尤其重要。現有技術中,在三芯電纜對接的處理中,都是技術人員徒手的將剝切處理好的電纜的三條芯線撐開,然後根據尺寸要求分別剝切芯線,再裝上中間接頭,用防水帶與鎧裝帶進行包繞,從而實現三芯電纜的對接。而在現有技術中,這種徒手的撐開芯線的方式,往往導致撐開後的芯線無序雜亂分布,彎曲變形並呈輻射狀朝外膨開,而芯線的無序雜亂分布容易導致中間接頭內的電場等分布不均,而芯線的彎曲變形並呈輻射狀朝外膨開,不僅容易導致芯線內部各層的彎曲與相對挪動,從而引起電纜芯線內部層間出現間隙而容易引發接頭內部放電,同時,由於芯線較粗較硬,在對接的芯線上安裝完中間接頭後,芯線仍有向外膨開的趨勢,故容易導致中間接頭內的應力錐和內屏蔽層發生嚴重的變形損壞,存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如中國專利文獻CN2137829Y提出的一種15KV及以下三芯油浸紙絕緣電力電纜澆注樹脂型中間接頭,該三芯油浸紙絕緣電力電纜澆注樹脂型中間接頭由殼體及內部結構組成,殼體內壁鍍金屬屏蔽層,屏蔽層內布過橋線。殼體上開澆注口,排氣口,導氣槽。殼體內卡絕緣支撐板,將三線芯支撐隔開來保證相間和。各相絕緣和帶絕緣上包粘性耐油膠泥, 外層用鹼玻璃絲帶勒緊。殼體內澆注耐油絕緣合成樹脂澆注劑。
發明內容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現有技術中三芯電纜中間接頭的芯線的分開是由徒手完成而導致芯線無序雜亂分布,彎曲變形並呈輻射狀朝外膨開,從而導致中間接頭內的應力錐和內屏蔽層發生嚴重變形損壞,以及電纜內部各層的彎曲與相對挪動,從而引起電纜內部層間出現間隙而容易引發接頭內部放電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均分芯線,並在均分芯線的過程中能夠防止芯線變形膨開的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包括連接接頭, 所述連接接頭用於實現兩條多芯電纜的相應的芯線的各結構層的一一對接;殼體,所述殼體設置在最外面一層,且所述殼體的兩端分別適於與兩所述多芯電纜的外殼密封連接; 還包括絕緣的,設置在所述多芯電纜的芯線分叉處與所述連接接頭之間的平衡楔錐,所述平衡楔錐包括圓錐形頭部和圓柱形校正尾部,且所述平衡楔錐的側面上軸向均勻地設有適合所述芯線置入的,數目與所述芯線數目一致的對所述芯線起校正作用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延伸到所述圓錐形頭部的側面上的,適合所述芯線捋入的開口斜槽部分,所述圓錐形頭部的尖端適合插入所述多芯電纜的芯線團中心,以使所述芯線團中的所述芯線沿所述斜通道部分均勻分開,並通過所述通道校正分開的芯線。所述通道為開口槽路。所述平衡楔錐上還成型有數個省料孔。還包括絕緣的,設置在所述平衡楔錐與所述連接接頭之間,儘量靠近所述連接接頭的圓柱形的平衡固定塊,所述平衡固定塊上成型有與所述通道分布一致的,供所述芯線穿過的校正孔。所述平衡固定塊上還設有省料槽。還包括對所述平衡固定塊和所述平衡楔錐限位的絕緣層,所述絕緣層圍繞從所述芯線分叉處至所述連接接頭之間的芯線段設置。所述連接接頭包括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數目與所述多芯電纜的所述芯線的數目一致,且設置在兩所述多芯電纜的所述芯線的導體處,實現兩所述多芯電纜的所述芯線的所述導體的對接;內屏蔽管,所述內屏蔽管設置在所述連接管內壁;直通接頭主體,所述直通接頭主體包括管狀殼體,以及設置在所述管狀殼體內兩端處的應力錐,所述直通接頭主體套設在所述連接管上,兩端的所述應力錐分別搭蓋在兩所述對接多芯電纜的所述芯線的半導電層上,且所述直通接頭主體兩端處密封;屏蔽銅網套,所述屏蔽銅網套設置在所述直通接頭主體上,且所述屏蔽銅網套的兩端分別與兩所述多芯電纜的銅屏蔽層連接。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在本實用新型中,平衡楔錐的設置能夠保證芯線均勻分叉,同時防止了在芯線分叉時過度彎折變形,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分叉後的芯線進行平行校正。2、在本實用新型中,平衡固定塊的設置能夠配合平衡楔錐,將從平衡楔錐中穿出的芯線平行校正,並保持住各芯線的均勻分布以及平行延伸的狀態,從而使各芯線都處於均衡狀態,保證了各芯線之間的相間距大小一致,電場一致,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芯線的變形所引起的芯線內部層間間隙的產生,以及應力錐、內屏蔽管發生嚴重變形,而影響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的性能。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的剖視圖;圖2是圖1的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平衡楔錐的立體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平衡固定塊的主視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多芯電纜、2-芯線、3-屏蔽銅網套、4-外殼、5-平衡楔錐、6-通道、7-開口斜槽部分、8-省料孔、9-平衡固定塊、10-連接接頭、11-校正孔、12-省料槽、13-絕緣層、14-防水帶層、15-鎧裝帶層、16-圓筒形保護殼、17-錐形保護殼、18-連接筒、19-連接管、20-內屏蔽管、21-直通接頭主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一種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包括用於實現兩條多芯電纜1的相應的芯線2的各結構層的一一對接的連接接頭10 ;設置在最外面一層的殼體,所述殼體的兩端分別適於與兩所述多芯電纜1的外殼4密封連接;還包括絕緣的,設置在所述多芯電纜1 的芯線分叉處與所述連接接頭10之間的平衡楔錐5,所述平衡楔錐5包括圓錐形頭部和圓柱形校正尾部,且所述平衡楔錐5的側面上軸向均勻地設有適合所述芯線2置入的,數目與所述芯線2數目一致的對所述芯線2起校正作用的通道6,所述通道6包括延伸到所述圓錐形頭部的側面上的,適合所述芯線2捋入的開口斜槽部分7,所述圓錐形頭部的尖端適合插入所述多芯電纜1的芯線團中心,以使所述芯線團中的所述芯線2沿所述斜通道部分均勻分開,並通過所述通道部分校正分開的芯線2。所述平衡楔錐5的設置能夠保證所述芯線2 均勻分叉,同時防止了在芯線2分叉時過度彎折變形,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分叉後的芯線2 進行平行校正。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便於安裝,所述通道6為開口槽路。如圖1和圖4所示,此外,還包括絕緣的,設置在所述平衡楔錐5與所述連接接頭 10之間,儘量靠近所述連接接頭10的圓柱形的平衡固定塊9,所述平衡固定塊9上成型有與所述通道6分布一致的,供所述芯線2穿過的校正孔11。所述平衡固定塊9的設置能夠配合所述平衡楔錐5,將從所述平衡楔錐5中穿出的所述芯線2平行校正,並保持住各芯線 2的均勻分布以及平行延伸的狀態,從而使各芯線2都處於均衡狀態,保證了各芯線2之間的相間距大小一致,電場一致,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芯線2的變形所引起的芯線 2內部層間間隙的產生,以及應力錐、內屏蔽管20發生嚴重變形,而影響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的性能。還包括對所述平衡固定塊9和所述平衡楔錐5限位的絕緣層13,所述絕緣層13圍繞從所述芯線分叉處至所述連接接頭10之間的芯線段設置。為了節約材料,降低成本,所述平衡楔錐5上還成型有數個省料孔8。所述平衡固定塊9上還設有省料槽12。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殼體由設置在最內層的保護殼,設置在第二層的防水帶層 14,以及設置在最外層的鎧裝帶層15構成,其中所述保護殼由設置在中間的圓筒形保護殼 16,以及設置在所述圓筒形保護殼16兩端的錐形保護殼17構成。所述保護殼由高強度的工程材料製成,具有好的機械強度和韌性,不怕擠壓和碰撞,同時還能夠防止滲透過所述鎧裝帶層15和所述防水帶層的水進入中間接頭內部,達到進一步防水的效果。所述保護殼與所述平衡固定塊9過渡配合,不僅能夠使得所述平衡固定塊9對所述保護殼的兩端具有一定的支承作用,從而增強所述保護殼的耐壓強度,而且還能夠保證三芯在所述保護殼內的均衡分布。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保護殼的所述圓筒形保護殼16與所述平衡固定塊9過渡配
I=I O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錐形保護殼17由中間的圓錐形過渡部分,設置在所述圓錐形過渡部分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圓筒形保護殼16對接的大圓筒形對接端部,以及與所述多芯電纜1的所述外殼4連接的小圓筒形連接端部構成。所述圓筒形保護殼16與所述錐形保護殼17分體成型,並通過一個連接筒18對接,且對接處可用密封膠粘結。所述連接接頭10包括連接管19,所述連接管19的數目與所述多芯電纜1的所述芯線2的數目一致,且設置在兩所述多芯電纜1的所述芯線2的導體處,實現兩所述多芯電纜1的所述芯線2的所述導體的對接;內屏蔽管20,所述內屏蔽管20設置在所述連接管 19內壁;直通接頭主體21,所述直通接頭主體21包括管狀殼體,以及設置在所述管狀殼體內兩端處的應力錐,所述直通接頭主體21套設在所述連接管19上,兩端的所述應力錐分別搭蓋在兩所述對接多芯電纜1的所述芯線2的半導電層上,且所述直通接頭主體21兩端處密封;屏蔽銅網套3,所述屏蔽銅網套3設置在所述直通接頭主體21上,且所述屏蔽銅網套 3的兩端分別與兩所述多芯電纜1的銅屏蔽層連接。在本實用新型中,多芯電纜1包括外殼4和設置在外殼4內部的芯線團,芯線團由兩股以上的芯線2構成。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並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範圍之中。
權利要求1.一種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包括連接接頭(10),所述連接接頭(10)用於實現兩條多芯電纜(1)的相應的芯線(2)的各結構層的一一對接;殼體,所述殼體設置在最外面一層,且所述殼體的兩端分別適於與兩所述多芯電纜(1) 的外殼(4)密封連接; 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絕緣的,設置在所述多芯電纜(1)的芯線分叉處與所述連接接頭(10)之間的平衡楔錐(5),所述平衡楔錐(5)包括圓錐形頭部和圓柱形校正尾部,且所述平衡楔錐(5)的側面上軸向均勻地設有適合所述芯線(2)置入的,數目與所述芯線(2)數目一致的對所述芯線(2)起校正作用的通道(6),所述通道(6)包括延伸到所述圓錐形頭部的側面上的,適合所述芯線(2)捋入的開口斜槽部分(7),所述圓錐形頭部的尖端適合插入所述多芯電纜 (1)的芯線團中心,以使所述芯線團中的所述芯線(2)沿所述斜通道部分均勻分開,並通過所述通道部分校正分開的芯線(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通道(6)為開口槽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平衡楔錐(5)上還成型有數個省料孔(8)。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絕緣的,設置在所述平衡楔錐(5 )與所述連接接頭(10 )之間,儘量靠近所述連接接頭(10 )的圓柱形的平衡固定塊(9),所述平衡固定塊(9)上成型有與所述通道(6)分布一致的,供所述芯線(2)穿過的校正孔(1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平衡固定塊(9)上還設有省料槽(1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對所述平衡固定塊(9)和所述平衡楔錐(5)限位的絕緣層(13),所述絕緣層(13)圍繞從所述芯線分叉處至所述連接接頭(10)之間的芯線段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接頭(10)包括連接管(19),所述連接管(19)的數目與所述多芯電纜(1)的所述芯線(2)的數目一致, 且設置在兩所述多芯電纜(1)的所述芯線(2)的導體處,實現兩所述多芯電纜(1)的所述芯線(2)的所述導體的對接;內屏蔽管(20),所述內屏蔽管(20)設置在所述連接管(19)內壁; 直通接頭主體(21 ),所述直通接頭主體(21)包括管狀殼體,以及設置在所述管狀殼體內兩端處的應力錐,所述直通接頭主體(21)套設在所述連接管(19)上,兩端的所述應力錐分別搭蓋在兩所述對接多芯電纜(1)的所述芯線(2)的半導電層上,且所述直通接頭主體 (21)兩端處密封;屏蔽銅網套(3),所述屏蔽銅網套(3)設置在所述直通接頭主體(21)上,且所述屏蔽銅網套(3)的兩端分別與兩所述多芯電纜(1)的銅屏蔽層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包括用於實現兩條多芯電纜的相應的芯線的各結構層的一一對接的連接接頭;設置在最外面一層的殼體;還包括絕緣的,設置在多芯電纜的芯線分叉處與連接接頭之間的平衡楔錐,平衡楔錐包括圓錐形頭部和圓柱形校正尾部,且平衡楔錐的側面上軸向均勻地設有適合芯線置入的,數目與芯線數目一致的對芯線起校正作用的通道,通道包括延伸到圓錐形頭部的側面上的,適合芯線捋入的開口斜槽部分,圓錐形頭部的尖端適合插入多芯電纜的芯線團中心,以使芯線團中的芯線沿斜通道部分均勻分開,並通過通道校正分開的芯線。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均分芯線,並在均分芯線的過程中能夠防止芯線變形膨開的中壓多芯電纜中間接頭。
文檔編號H01R11/00GK202159780SQ20112024962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5日
發明者李義敏, 陳景獺, 麥卓文, 麥釒監文 申請人:廣東長牛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