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變壓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05:30:0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變壓器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新型變壓器。
背景技術:
變壓器是變換交流電壓、電流和阻抗的器件。變壓器由磁芯、骨架和線圈繞組組成,線圈繞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繞組。繞組與磁芯合稱電力變壓器本體,是建立磁場和傳輸電能的電路部分。現有變壓器之骨架用於容置磁芯的通孔通常為圓形,磁芯中柱也為圓形,導致變壓器Ae值小,變壓器所需的繞線匝數較多,銅線用量大,銅損大,生產成本高,同時導致變壓器生產效率低。因此,應對現有變壓器磁芯結構進行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變壓器,其通過將變壓器之磁芯中柱和骨架通孔均設計為半跑道形,從而增大了變壓器的Ae值,減少了變壓器所需的繞線匝數,減少銅損,節省了銅線用量,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變壓器,包括有磁芯、骨架和線圈繞組,該磁芯包括有底板、中柱和邊柱,該中柱呈半跑道形,其一體垂直設置於底板上,中柱下表面與底板下表面齊平,該邊柱圍繞中柱兩側壁及頂壁一體垂直設置於底板上,於中柱和邊柱之間形成D形空間,該D形空間下端具有第一磁芯開口和第二磁芯開口;該骨架包括有兩基座和一體設置於兩基座之間的繞線架,該兩基座下表面上分別間隔設置有複數個用於焊線的針腳;該繞線架包括有兩呈半跑道形的擋板和一體連接於兩擋板之間的繞線柱,該兩擋板下端分別垂直連接於上述兩基座上表面,於兩擋板和繞線柱之間形成繞線槽,並於繞線柱上橫向貫穿設置有一半跑道形通孔,該通孔下表面與上述兩基座上表面齊平,上述磁芯安裝於骨架上,磁芯之中柱插置於通孔中;該線圈繞組纏繞於繞線槽中,並與複數個針腳相連。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中柱下端兩側及通孔下端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弧形圓角。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兩基座下表面上分別對應每個針腳設置有一引線槽,該引線槽朝向於對應的針腳。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兩基座下表面上分別朝下設置有一傾斜狀敞開空間,於該敞開空間中並排設置有複數個引線柱,相鄰引線柱之間形成上述引線槽,每個引線槽底部均為傾斜狀。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每個引線槽下端均與上述繞線槽相接。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兩基座下表面上分別具有一用於設置上述針腳的平臺,上述複數個針腳並排設置於平臺上。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兩基座上針腳均朝外側彎折。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通過將磁芯、骨架和線圈繞組組合在一起形成變壓器,該變壓器之磁芯中柱和骨架通孔均為半跑道形,增大了變壓器的Ae值,減少了變壓器所需的繞線匝數,從而,減少了變壓器銅損,節省了銅線用量,降低生產成本,有效提高了產品生產效率。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之變壓器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之變壓器分解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之兩磁芯組合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之兩磁芯分離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之磁芯內部結構俯視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之骨架立體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之骨架另一視角立體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之骨架側面示意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磁芯 11、底板
12、中柱 121、弧形圓角
13、邊柱 14、D形空間
141、第一磁芯開口 142、第二磁芯開口
20、骨架 21、基座
211、平臺 212、針腳
213、敞開空間 214、引線柱
215、引線槽 22、繞線架
221、擋板 222、繞線柱
2221、通孔 223、繞線槽
224、弧形圓角 30、線圈繞組。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如圖1至圖8所示,一種新型變壓器,包括有磁芯10、骨架20和線圈繞組30,其中:
該磁芯10包括有底板11、中柱12和邊柱13,該中柱12呈半跑道形,其一體垂直設置於底板11上,中柱12下表面與底板11下表面齊平,並於中柱12下端兩側分別設有一弧形圓角121;該邊柱13圍繞中柱12兩側壁及頂壁一體垂直設置於底板11上,於中柱12和邊柱13之間形成D形空間14,該D形空間14下端具有第一磁芯開口141和第二磁芯開口142。
該骨架20包括有兩基座21和一體設置於兩基座21之間的繞線架22,該兩基座21下表面一側分別具有一平臺211,於該兩基座21之平臺211上分別並排間隔設置有複數個用於焊線的針腳212,該兩基座21上針腳212均朝外側彎折;於兩基座21下表面另一側分別設置有一傾斜狀敞開空間213,於敞開空間213中並排設置有複數個引線柱214,相鄰引線柱214之間形成引線槽215,每個引線槽215均朝向於對應的針腳212,每個引線槽215底部均為傾斜狀,便於引線。
該繞線架22包括有兩呈半跑道形的擋板221和一體連接於兩擋板221之間的繞線柱222,該兩擋板221下端分別垂直連接於上述兩基座21上表面,於兩擋板221和繞線柱222之間形成繞線槽223,並於繞線柱222上橫向貫穿設置有一半跑道形通孔2221,該通孔2221下表面與上述兩基座21上表面齊平,於通孔2221下端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弧形圓角224;並且,上述每個引線槽215下端均與上述繞線槽223相接,可有效防止線圈引線時被基座21稜邊損壞。
磁芯10安裝於骨架20上,磁芯10之邊柱13下端位於骨架20之基座21上表面,磁芯10之中柱12插置於骨架20之通孔2221中。
該線圈繞組30纏繞於繞線槽223中,並與複數個針腳212相連。
該磁芯10型號為EPD13,與傳統EP13相比,在相同的電感(L) ,電流(I)和磁場強度(B)下,EPD-13的Ae值33.5mm2 EP-13的Ae值19.5 mm2 ,EPD-13的Ae值是EP-13的1.72倍,所以他所需要的匝數是EP-13的58%。
採用相同線徑線圈繞組,EP-13如果繞10匝,EPD-13隻需繞6匝,故採用EPD13繞制,銅損是EP-13的60%。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於,通過將磁芯、骨架和線圈繞組組合在一起形成變壓器,該變壓器之磁芯中柱和骨架通孔均為半跑道形,增大了變壓器的Ae值,減少了變壓器所需的繞線匝數,從而,減少了變壓器銅損,節省了銅線用量,降低生產成本,有效提高了產品生產效率。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