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11:32:36
專利名稱: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家用電器,具體的說是指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
背景技術:
風扇,已經廣泛應用於每個家庭以及各種場所中,在夏天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隨著日常的需要和技術的不斷改進,風扇的造型以及種類也不斷在增加,如臺扇、落地扇、無葉風扇等。現有的風扇一般是通過扇葉的轉動使周圍的空氣向風流轉移,從而達到降溫消暑的效果。為了滿足更大的使用空間,現有的風扇一般具有「搖頭」的功能,但這種功能使用範圍有限,出風方向只能在一定的範圍內改變而無法任意調節,且吹向人們的風源不連續;此外,現有風扇的出風量大小是通過調檔控制的,這樣的控制方式無法滿足人們在使用時的不同要求,出風量過大時會使人體感覺難受,出風量過小時又無法滿足人們要求的舒適涼爽的感覺。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其主要目的在於克服現有風扇的出風無法達到人們要求的舒適柔和程度、出風方向無法任意調節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包括風扇本體,該風扇本體包括中空結構的底座、裝設於底座內的送風機構以及與底座頂面的送風口相連通的出風機構,所述出風機構包括頂蓋以及位於頂蓋下方且由上至下間隔布置的多個導風板,每個導風板上開設有出風通孔,由下至上的多個出風通孔形成一孔徑逐漸收攏的出風通道,相鄰的兩導風板之間形成一出風口。進一步的,所述風扇本體還包括風向調節機構,該風向調節機構包括圍設於出風口上並且可延著出風口作展開和收攏動作的導風組件。進一步的,所述導風組件包括前導板、後導板以及連接在前導板和後導板之間且可作展開和收攏動作的可摺疊式的中導板。進一步的,所述風向調節機構還包括兩帶有變速箱的電機,該兩電機裝設於頂蓋的外側中部且分別與前、後導板傳動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導風組件包括豎直方向間隔布置且圍設於每個出風口上的多個導風單元,每個導風單元包括前導板、後導板以及連接在前導板和後導板之間且可作展開和收攏動作的可摺疊式的中導板。進一步的,所述風向調節機構還包括兩帶有變速箱的電機,該兩電機分別與一傳動軸傳動連接,該兩傳動軸左、右布置,所述前、後導板的一側分別與兩傳動軸連接,其另一側和中導板一側的上、下端面均形成有用於限制導風板移動的上、下定位凸沿。進一步的,所述前、後導板和中導板均開設有豎直間隔布置且與所述頂蓋和每個導風板對應卡合的多個開口。
進一步的,所述送風機構包括馬達以及與馬達輸出軸連接的扇葉。進一步的,所述頂蓋和多個導風板均呈圓形。由上述對本發明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結構新穎,風從底座經過由下至上逐漸收攏的出風通道向送風口吹出後比現有風扇產生的風更加柔和,使人們在吹風的過程中感覺更加的舒適。所述風向調節機構可根據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實現從0°到360°調節風扇的出風方向和出風範圍,增加了風扇使用的靈活性,送風機構裝設於底座內使風扇在使用時不會對人體造成危險,安全可靠。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底座與出風機構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風向調節機構未畫出。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送風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導風組件與電機傳動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風向調節機構的工作原理框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二中導風單元與電機傳動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二中風向調節機構的工作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參照附圖1、圖2和圖3。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包括風扇本體1,該風扇本體I包括中空結構的底座11、裝設於底座11內的送風機構12、與底座11頂面的送風口(圖中未標出)相連通的出風機構13以及一風向調節機構14,所述出風機構13包括頂蓋131以及位於頂蓋131下方且由上至下間隔布置的多個導風板132,該頂蓋131和多個導風板132均呈圓形,每個導風板132上開設有一出風通孔1321,多個導風板132上出風通孔1321的孔徑均不相同,並且其由下至上形成一孔徑逐漸收攏的出風通道(圖中未標出),相鄰的兩導風板132之間形成一出風口 1322。參照附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述風向調節機構14包括圍設於出風口 1322上的導風組件141以及兩帶有變速箱的電機142、143,該導風組件141包括前導板1411、後導板1412以及連接在前導板1411和後導板1412之間且可延著出風口 1322作展開和收攏動作的可摺疊式的中導板1413,所述兩電機142、143裝設於頂蓋131的頂面中部上且分別與前、後導板1411、1412傳動連接,該前、後導板1411、1412和中導板1413均開設有豎直間隔布置且與所述頂蓋131和每個導風板132對應卡合的多個開口 15,所述送風機構12包括馬達121以及與馬達121輸出軸連接的扇葉122。參照附圖1、圖2、圖3、圖4和圖5。在底座I上設有啟動開關18和控制電機142、143動作的控制開關19,該啟動開關18可調節送風機構12產生風的大小,開啟啟動開關18使風扇工作,風從底座11的送風口(圖中未標出)經過出風通道(圖中未標出)向出風口 1322吹出;若需要改變風扇的出風方向時,可啟動控制開關19控制兩電機142、143帶動前、後導板1411、1412動作,根據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前、後導板1411、1412可帶動中導板1413作展開或收攏動作,從而改變風扇的出風方向;通過這樣的出風方式可滿足人們不同的使用需求,且風經過出風通道(圖中未標出)從出風口 1322吹出後比現有風扇產生的風更加柔和,讓人們感覺更加舒適。另外,本發明可採用手動式的調節導風組件141,即不採用兩電機142、143進行電動控制。使用者手動拉開前導板1411和後導板1412,使其帶動中導板1413延著出風口1322作展開和收攏動作,即可實現出風的風向調節,採用手動式的調節,使得結構簡單化,節約製造成本,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實施例二
參照附圖6和圖7。本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
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所述導風組件包括豎直方向間隔布置且圍設於每個出風口上的多個導風單元1411,每個導風單元1411包括前導板14111、後導板14112以及連接在前導板14111和後導板14112之間且可作展開和收攏動作的可摺疊式的中導板14113,所述風向調節機構還包括兩帶有變速箱的電機142、143,該兩電機142、143可裝設於頂蓋的頂面中部上,該兩電機142、143分別與傳動軸1421、1431傳動連接,該兩傳動軸1421、1431左、右布置,所述前、後導板14111、14112的一側分別與兩傳動軸1421、1431連接,其另一側和中導板14113 —側的上、下端面上均形成有用於限制導風板移動的上、下定位凸沿14110、14120 ;如需改變出風方向時,可啟動控制開關19控制兩電機142、143帶動前導板14111、後導板14112動作,根據使用者的不同需要,所述前、後導板14111、14112可帶動中導板14113沿著對應出風口作展開或收攏動作。另外,兩電機142、143也可裝設於所述出風機構13內。上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設計構思並不局限於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於侵犯本發明保護範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
1.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包括風扇本體,該風扇本體包括中空結構的底座、裝設於底座內的送風機構以及與底座頂面的送風口相連通的出風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出風機構包括頂蓋以及位於頂蓋下方且由上至下間隔布置的多個導風板,每個導風板上開設有一出風通孔,由下至上的多個出風通孔形成一孔徑逐漸收攏的出風通道,相鄰的兩導風板之間形成一出風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風扇本體還包括風向調節機構,該風向調節機構包括圍設於出風口上並且可沿著出風口作展開和收攏動作的導風組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風組件包括前導板、 後導板以及連接在前導板和後導板之間且可作展開和收攏動作的可摺疊式的中導板。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風向調節機構還包括兩帶有變速箱的電機,該兩電機裝設於頂蓋的頂面中部上且分別與前、後導板傳動連接。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風組件包括豎直方向間隔布置且圍設於每個出風口上的多個導風單元,每個導風單元包括前導板、後導板以及連接在前導板和後導板之間且可作展開和收攏動作的可摺疊式的中導板。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風向調節機構還包括兩帶有變速箱的電機,該兩電機分別與一傳動軸傳動連接,該兩傳動軸左、右布置,所述前、 後導板的一側分別與兩傳動軸連接,其另一側和中導板一側的上、下端面均形成有用於限制導風板移動的上、下定位凸沿。
7.如權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後導板和中導板均開設有豎直間隔布置且與所述頂蓋和每個導風板對應卡合的多個開口。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送風機構包括馬達以及與馬達輸出軸連接的扇葉。
9.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頂蓋和多個導風板均呈圓形。
全文摘要
一種結構新穎的風扇,包括風扇本體,該風扇本體包括中空結構的底座、裝設於底座內的送風機構、與底座頂面的送風口相連通的出風機構以及一風向調節機構,所述出風機構包括頂蓋以及位於頂蓋下方且由上至下間隔布置的多個導風板,每個導風板上開設有出風通孔,由下至上的多個出風通孔形成一孔徑逐漸收攏的出風通道,相鄰的兩導風板之間形成一出風口。本發明結構新穎,風從底座經過由下至上逐漸收攏的出風通道後比現有風扇產生的風更加柔和,使人們在吹風的過程中感覺更加的舒適,風向調節機構可以實現風扇從0°到360°連續送風,滿足人們不同的吹風需求,並且隱藏式的扇葉更加安全。
文檔編號F04D27/00GK103047160SQ20131003828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
發明者林秀寒, 林水龍 申請人:林秀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