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飼餵器出料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23:11:46

本實用新型涉及飼餵設備領域,具體是指一種養豬的飼餵器的出料結構。
背景技術:
養豬的飼餵器是用於飼餵豬的飼餵設備。
一般的飼餵器的出料結構包括內部相通的料鬥、攪拌盒及落料管;螺旋絞龍設置在料鬥底部,通過電機帶動螺旋絞龍,把飼料往水平方向推出,落進一個漏鬥裡,再通過落料管落到餵食槽裡。螺旋絞龍全部通過不鏽鋼材料製作而成,先把一塊不鏽鋼片彎成螺旋狀再焊在一根不鏽鋼轉筒上,生產加工難度高,不能模具批量化生產,導致成本非常高。同時,螺旋絞龍的結構複雜,摩擦力大容易卡死。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成本低的飼餵器出料結構。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飼餵器出料結構,包括內部相通的料鬥、攪拌盒及落料管;所述料鬥、攪拌盒及落料管從上到下依次連接;
所述攪拌盒內設有絞龍;所述絞龍橫設於料鬥的出料口及落料管的進口之間;所述絞龍包括轉筒及若干攪拌片;所述轉筒的一端與電機連接;所述攪拌片分別在轉筒的圓周方向,所述攪拌片分別沿所述轉筒的母線方向延伸;相鄰的兩個攪拌片之間形成一個V型的藏料格。
進一步的,所述絞龍包括6個攪拌片;6個攪拌片均勻分布在轉筒的圓周方向。
進一步的,所述攪拌片的寬度從與轉筒相連的一側向遠離轉筒的一側逐漸減小。
進一步的,若干攪拌片的遠離轉筒的一側沿同一方向形成弧度。
進一步的,所述絞龍還包括一個圓盤;所述圓盤設於轉筒的遠離電機的一端;所述圓盤與所述轉筒同軸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轉筒、攪拌片及圓盤是一體連接的。
進一步的,所述絞龍採用矽膠材質成型。
進一步的,所述絞龍的中心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呈梅花狀,所述安裝孔貫穿所述絞龍的兩端;所述出料結構包括花軸;所述花軸安裝於安裝孔上,所述花軸的兩端突出所述絞龍的兩端;所述電機安裝於花軸上以連接於絞龍的一端。
進一步的,所述出料結構還包括絞龍蓋;所述絞龍蓋安裝於花軸的遠離電機的一端;所述絞龍蓋蓋設於所述攪拌盒的左開口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絞龍的截面設置成多角星狀,所述攪拌片分別在轉筒的圓周方向,所述攪拌片分別沿所述轉筒的母線方向延伸,並且相鄰的兩個攪拌片之間形成一個V型的藏料格,因此,所述藏料格也是沿所述轉筒的母線方向延伸的,從而使得所述藏料格內部的料能夠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順利的被導入所述落料管內,不會因為料的輸送路徑過長導致料輸送不順暢,不會導致絞龍卡死。本實用新型的絞龍結構簡單,安裝方便。
2.本實用新型通過將轉筒、攪拌片及圓盤是一體連接的。從而使得所述絞龍能夠一次成型,可以通過模具批量生產,大大減少了絞龍的加工工序,生產周期大大縮短,產能得到了提高,同時也節約了成本。
3.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所述攪拌片的寬度從與轉筒相連的一側向遠離轉筒的一側逐漸減小。所述攪拌片這樣的設計,使得所述藏料格呈V型,使得所述藏料格的寬度隨著距離轉筒的軸心的距離的增大而增大,從而使得位於絞龍最底部的藏料格的料能夠沒有阻礙力,料在自重的作用下順利導入落料管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飼餵器出料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一個角度的剖視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另一個角度的剖視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的絞龍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考圖1-圖3,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飼餵器出料結構包括內部相通的料鬥1、攪拌盒2及落料管3;所述料鬥1、攪拌盒2及落料管3從上到下依次連接。
請參考圖3,所述料鬥1用於儲存飼料;所述料鬥1的頂部與底部貫穿;所述料鬥1頂部具有入料口11,使用者將飼料從所述入料口11加入料鬥1中;所述料鬥1底部具有出料口12,所述出料口12與所述攪拌盒2相通。
請參考圖3,所述出料結構還包括上蓋8,所述上蓋8蓋於料鬥1的入料口11出;當需要加料時,打開上蓋8即可往料鬥1內加料,當不需要往料鬥1內加料時,所述上蓋8時蓋在料鬥1上的。
請參考圖2,所述攪拌盒2的頂部與所述料鬥1的底部通過卡扣的方式連接。所述攪拌盒2呈T型;所述攪拌盒2包括上開口21、下開口22及左開口23;所述攪拌盒2的上開口21與所述料鬥1的出料口12相通;所述攪拌盒2的下開口22與所述落料管3的進口相通;所述攪拌盒2的左開口23通過一個絞龍蓋6密封。所述料鬥1中的飼料從攪拌盒2的上開口21進入攪拌盒2,經過攪拌之後從攪拌盒2的下開口22進入落料管3。
請參考圖3,所述攪拌盒2內設有絞龍4;所述絞龍4的截面呈六角星狀;請參考圖2,所述絞龍4橫設於料鬥1的出料口12及落料管3的進口之間;請參考圖4,所述絞龍4包括轉筒41及6個攪拌片42;所述轉筒41的一端與電機5連接;所述攪拌片42分布在轉筒41的圓周方向,所述攪拌片42分別沿所述轉筒41的母線方向延伸;相鄰的兩個攪拌片42之間形成一個V型的藏料格44。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絞龍4的截面呈六角星狀,所述絞龍4包括6個攪拌片42;6個攪拌片42均勻分布在轉筒41的圓周方向。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絞龍4的截面呈多角星狀,所述絞龍4包括若干個攪拌片42,例如5個、7個、8個攪拌片42都是可以的,只要這些攪拌片42分別沿所述轉筒41的母線方向延伸,且是分別在轉筒41的圓周方向。
本案的出料結構,請參考圖3,在不工作狀態時,所述絞龍4的位於最頂部的藏料格44內裝滿飼料,其他藏料格44內也相應有一些飼料,只有最下面的藏料格44內的飼料會在重力的作用下通過下開口22倒入落料管3內。工作時,啟動電機5,電機5帶動絞龍4轉動,藏料格44的位置也在不斷的變化,料鬥1不停地給位於最頂部的藏料格44加料,位於最底部的藏料格44不停地將料導入落料管3中。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絞龍4的截面設置成多角星狀,所述攪拌片42均勻分別在轉筒41的圓周,所述攪拌片42分別沿所述轉筒41的母線方向延伸,並且相鄰的兩個攪拌片42之間形成一個V型的藏料格44,因此,所述藏料格44也是沿所述轉筒41的母線方向延伸的,從而使得所述藏料格44內部的料能夠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順利的被導入所述落料管3內,不會因為料的輸送路徑過長導致料輸送不順暢,不會導致絞龍4卡死。本實用新型的絞龍4結構簡單,安裝方便。
請參考圖4,所述攪拌片42的寬度從與轉筒41相連的一側向遠離轉筒41的一側逐漸減小。所述攪拌片42這樣的設計,使得所述藏料格44呈V型,使得所述藏料格44的寬度隨著距離轉筒41的軸心的距離的增大而增大,從而使得位於絞龍4最底部的藏料格44的料能夠沒有阻礙力,料在自重的作用下順利導入落料管3內。
請參考圖4,6個攪拌片42的遠離轉筒41的一側沿同一方向形成弧度,具體的,在本實施方式中,6個攪拌片42均向順時針方向形成弧度。弧度的設計,使得絞龍4在旋轉時,藏料格44內的料不會被撒出藏料格44,從而防止所述絞龍4在旋轉時出現卡死的情況。
請參考圖4,所述絞龍4還包括一個圓盤43;所述圓盤43用於所述絞龍4的橫向定位。所述圓盤43設於轉筒41的遠離電機5的一端;所述圓盤43與所述轉筒41同軸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圓盤43的半徑與所述攪拌片42的遠離轉筒41的一側到轉筒41的軸心的距離是一致的,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圓盤43的半徑可以不與上述距離相等。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轉筒41、攪拌片42及圓盤43是一體連接的。從而使得所述絞龍4能夠一次成型,可以通過模具批量生產,大大減少了絞龍4的加工工序,生產周期大大縮短,產能得到了提高,同時也節約了成本。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絞龍4採用矽膠材質成型。相比現有技術的不鏽鋼,其成本大大降低了。
請參考圖4,所述絞龍4的中心設有安裝孔45;所述安裝孔45呈梅花狀,所述安裝孔45貫穿所述絞龍4的兩端;所述出料結構包括花軸7;所述花軸7安裝於安裝孔45上,所述花軸7的兩端突出所述絞龍4的兩端;所述電機5安裝於花軸7上以連接於絞龍4的一端。
請參考圖1、圖2,所述出料結構還包括絞龍蓋6;所述絞龍蓋6安裝於花軸7的遠離電機5的一端;所述絞龍蓋6蓋設於所述攪拌盒2的左開口23上。
當需要拆卸絞龍4時,只需要打開絞龍蓋6,就能輕易的把絞龍4取出,使得機器後期維護清理工作操作簡單。
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方式,基於本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任何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他實施方式,都屬於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範圍。